谈国学经典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l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界定
  关于国学的概念目前并无定论。王雅坤教授指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而不只是儒家经典等狭义的国学。”她介绍,国学在中国历史上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现代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近现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称,是以儒学为主体,兼容释、道等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五术六艺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学界泰斗季羡林的话,是对国学最全面的诠释。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品,融汇了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典籍制度、百行百艺、族群民俗等。我们要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文化素质及其健全的人格。
  二、国学经典的丰富内涵
  1. 陶冶学生性情
  国学经典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文化发展所构筑的文化宝库,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展现。走近国学,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用经典文化思想熏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学会仁爱、诚信、互助、关爱,这是德育教育的宗旨,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2. 优化育人环境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一些人诚信缺失,利己欲望强烈。学校教育也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致使部分中学生受到影响学习主动性差,热情不高。教师作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道德品质的引导者,理应让国学经典深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净化育人环境。国学经典进校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自身的修养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火如荼
  纵观我国古代的教育,知识教育中渗透着品德教育,贯彻着为人处世的原则。而当前教育的现状是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的提高。学习成绩一票式评价方法导致一些学生道德品质、人文思想的扭曲。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诵读经典,传承国学,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和先哲的人生智慧,引领教育健康发展成为时尚热潮。全社会兴起诸多“学国学,诵经典”的活动,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等。
  我校作为一所实验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初成格局:《论语》《弟子规》诵读已形成规模;午餐前的“唐诗宋词一首”活动已成常规,全校掀起起“崇尚经典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热潮。
  四、从国学经典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现状,我校一方面狠抓学生日常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规范。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并支持教学人员大胆尝试,从诵读国学经典入手,立足于培养学生习惯,着眼于提升人文素养,服务于学生心灵的成长,用民族文化的精髓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素养,彰显学校德育教育的特色。
  学校以编写校本教材作为切入点,结合學校学生的实际,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从任课教师开始落实,确保国学教育进课堂;利用用餐时间和课间诵读经典,使国学经典普及校园;各处室强化检查,督促落实,诵读经典做好保障。国学经典进校园已成为我校教育的一大热点,“诵读经典”活动将全面深入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国学经典是德育工作的必要,是教学工作的必须。
  五、结语
  面对当今社会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国学经典内容显著增加,国学经典助力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把国学经典纳入德育工作将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弘扬国学,坚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用国学经典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仁爱、诚信、平等、团结的传统美德,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这是国学经典走进校园,深入课堂的核心所在。
  总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丰富了青年学生的思想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对高校教师进行规范合理的评价,并针对个体制订改进方案,是本文研讨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教学对象、教师本体、教学反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取考评教师的关键变量,基于Oracle11g、HTML5、JavaWeb完成评价系统的研发。  关键词:评价系统;考核指标;HTML5  现行高校教师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或是对教师业绩的综合评述,并不能全面体现教师的整体素质。本文通过对教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对目前艺术学院实训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艺术学院实训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艺术学院开放实训室的必要性,重點探讨了艺术学院现阶段采用的管理模式,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艺术学院;实训室;管理模式;发展策略  一、艺术学院实训室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艺术院校普遍存在班级人数多、实训设备少、教学计划内课时少、任课教师工作量大等问题。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现路径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思想工作;实现路径  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始终都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党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必须得到有效加强,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一、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研究  1. 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主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是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期刊
摘 要:《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杰出代表选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古诗十九首》以抒情性见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抒情艺术特色。本文立足《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对其情感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抒情艺术;情感特征  一、言“情”至真  《古诗十九首》在抒情上言“情”至真,诗人在作品中对自己的親身经历有感而发并进行艺术“记录”。从内容上看,他们通过文字写出了当时文人心中的悲苦
期刊
摘 要:新常态下新入职辅导员应从明确职责、武装思想、完善自我与规划职业四个方面入手,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能力,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创新思维方式,时刻向优秀的辅导员看齐,做无愧于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新辅导员;角色适应  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心理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征,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基于此,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现在高等教育的重点之一,因为只有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未来就业的主要群体,肩负着社会的责任。但是,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不强。现如今,国家给大学生创业也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平台,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意识;创业能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家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家校联动的重要渠道。完善辅导员家访制度,应当着眼于家访活动全过程,在访前准备、访中互动、访后总结上下功夫,促进高校家校联动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辅导员;家访;家校联动;重要渠道  一、高校家校联动背景下辅导员家访开展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涌入社会,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数并没有大幅增加,很多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走上自主创新创业之路。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否成功,与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创新创业的起点,还是基地。教师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责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我们都知道就业是人民
期刊
摘 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个过程中,大学生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往往会缺乏相应的创业经验以及社会人力资源,所以当代的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决定因素已经从个人因素逐步转变为国家的政策保障因素。对此,本文简单地探讨一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制度研究;大学生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途径  1. 政策制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大多数是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的。在这种政府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协助,以学校为主,社会企業和政府给予一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发展一批新的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进度。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