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2020年4月20日下午三點,澳門特首賀一誠在澳門立法會宣讀他的首份“政府施政報告”,坊間少有批評之聲。澳門以博彩旅遊業為核心支柱的經濟榮景,在“新冠病毒”(英文官方名稱COVID-19)肆虐全球,世界各地紛紛“封城”自保,入境澳門的旅客人數,在今年(2020)首兩個月幾乎跌了一半之際,澳門經濟便一下子自天堂墜入地獄,目前正在奄奄一息。
首份特首施政報告重點
綜合來說,首份特首“施政報告”的重點包括:
(一)2020年施政面對的形勢:展望今年,內外形勢極為嚴峻。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的衝擊,全球經濟面對衰退,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定,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的風險正在增加。
(二)2020年施政的總體方向:2020年施政的總體方向是:“抗疫情、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推改革、促發展”。
(三)2020年施政的主要工作目標是:有效防控疫情,社會經濟恢復正常秩序,經濟逐步復甦,公共行政改革和經濟適度多元等重點施政工作有序推進,失業率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力爭維持在較低水平,居民生活保持基本穩定,經濟及金融體系維持穩健,區域合作深入展開,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工作有新的進展。
(四)在未來的施政中,將努力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係:
一是堅守“一國”之本與善用“兩制”之利的關係。
二是用好中央支持澳門發展的政策與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之間的關係。
三是博彩旅遊業健康發展與促進經濟多元發展之間的關係。
四是保障本地居民就業權益與引入外地人力資源之間的關係。
五是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之間的關係。
六是處理好穩定、發展與改革之間的關係。
在當前澳門面對的主要問題上,賀一誠特首指出,在充分肯定過去成績的同時,亦要清醒看到澳門特區發展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一些結構性的、深層次的問題開始浮現,並影響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公共行政和法律體系一些方面難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
——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經濟多元發展進展不明顯。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未能趕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
——土地空間狹小長期窒礙特區發展。
——困擾多年的一些民生問題亟待解決。
——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澳門人口老化持續,老化指數連年上升。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需要提升澳門自身的競爭力。
賀一誠特首在報告中特別指出,“上述問題,是政府施政需要面對和正視的問題,解決和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正是特區政府施政的任務和工作重點。”
派喉糖只可以暫時止咳
“施政報告”中,賀一誠特首特別指出:“發展經濟是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目的。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切實改善民生,努力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加公平、合理地惠及廣大居民,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嚮往。政府將重視解決居民普遍關心的住房、交通、醫療、養老等民生問題,加強優化民生工作,以求改善民生工作更加精準有效。”
具體措施上,施政報告在“附件一”列出,在全澳居民均享有的福利方面:非強制央積金個人帳戶,一次性啟動金10,000元(合資格居民)額外注入7,000元(合資格居民);現金分享計劃10,000元(永久性居民),6,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提前於4 月份發放;醫療券600元/人(永久性居民);出生津貼,調升為5,418元(父母雙方可同時申請);住宅單位電費補貼200元/月(每一居住單位);水費補貼,繼續推行(家居用戶及一般非家居用戶);全民車資優惠,繼續推行(長者、學生及殘疾人士等);房屋稅(所有不動產),扣減首3,500元稅款(澳門居民);豁免不動產轉移印花稅,僅限於購買居住單位首300萬元(未擁有不動產的澳門永久性居民);鼓勵不動產租賃市場增加供應;出租房屋稅,稅率調低至8%,非出租房屋稅,稅率維持6%。
新增抗疫援助措施方面:消費補貼計劃,兩期合共8,000元/人(澳門居民);醫療券特別計劃,本年度額外發放600元/人(永久性居民);住宅單位電費補貼,豁免3個月全部電費(澳門居民);家居用戶水費補貼,豁免3個月全部水費(家居用戶);房屋稅(住宅),豁免住宅房屋稅(澳門居民)。
上述的種種措施,在“新冠病毒”疫情重重打擊澳門經濟的今天,當然馬上獲得大多數澳門市民的熱烈支持,少有反對之聲,也令某些鄰近地區的市民和傳媒又羨慕又妒忌,不斷發出怪異言論。
不過,患了傷風感冒,派喉糖給大家吃,也只是可以暫時止咳,並非長治久安之道,真正要完全止咳,還是要固本培元,增強本身的抗疫能力,多多生產抗體去克服病毒。故此,目前澳門全力繼續防治“新冠病毒”仍是當務之急,疫情過去之後如何快點回復正常經濟活動,並盡力完成“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目標,可能更具挑戰。
琴澳合作必須搞定
澳粵珠關係
“施政報告”中指出,“2019年澳門土地總面積32.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土地利用率幾近飽和,土地資源不足成為制約澳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我們必須努力探索突破土地資源瓶頸的方法,既要依法有效管理和利用85平方公里水域,更要逐步推進區域合作,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澳門與廣東,尤其是與珠海的合作,共同開發橫琴,拓展澳門的發展空間。”
澳門中長期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本地“常住人口”已達70萬,不久的將來還會上探100萬之際,更是逼在眉睫,“施政報告”在這方面是看得很清楚的。
其實,前澳門特首何厚鏵於上任初期,就曾向有關部門申請“租借”整個“橫琴島”(約65平方公里,包括大橫琴、中心溝和小橫琴三部份),以作澳門未來發展之需,只不過出於某些地方部門的阻擋,最後以只能租借今天“澳門大學”新址所在的5平方公里“飛地”為妥協結果。
然而,經過最近20年的高速經濟發展,這區區30多平方公里是遠遠不夠澳門未來的中長期發展所需的。故此,澳門特區政府如何一方面有效遊說中央點頭,一方面和廣東省及珠海市有關單位談判妥協,協商調和各方利益,讓“琴澳合作”發展到讓“澳門管理”(澳大模式)這個法律上和行政上都沒有問題的更高層次,可能才是賀一誠特首在未來5~10年的最大挑戰。
總結
澳門最近20年享受到的幸福不是必然的,誠如“施政報告”中首先指出的:“澳門經濟受疫情衝擊巨大,博彩旅遊業收益首當其衝而大幅度下降,各行各業亦深受影響,無論大中小企業都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預計全年經濟較大幅度下降。疫情令居民就業和生活受到較大的影響,各界都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
總而言之,在遭到災難之時,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成為“社會主義”信徒,在目前“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性災難之際,“大政府、小社會”的思想似乎已經成為社會主流,“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一時偃旗息鼓。澳門特區政府在防治災難及災後復興上多做一些工夫,是理所當然,也是責無旁貸的。至於成效如何,只要將澳門目前的表現和某些鄰近地區的種種亂套相比,大家已經有目共睹,心中有數,政府和市民應該要將目前的優秀表現繼續維持下去,直到疫情告一段落為止。
澳門,“主名之城,無比忠貞”,也“無比堅忍”。阿們!
2020年4月20日下午三點,澳門特首賀一誠在澳門立法會宣讀他的首份“政府施政報告”,坊間少有批評之聲。澳門以博彩旅遊業為核心支柱的經濟榮景,在“新冠病毒”(英文官方名稱COVID-19)肆虐全球,世界各地紛紛“封城”自保,入境澳門的旅客人數,在今年(2020)首兩個月幾乎跌了一半之際,澳門經濟便一下子自天堂墜入地獄,目前正在奄奄一息。
首份特首施政報告重點
綜合來說,首份特首“施政報告”的重點包括:
(一)2020年施政面對的形勢:展望今年,內外形勢極為嚴峻。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的衝擊,全球經濟面對衰退,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定,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的風險正在增加。
(二)2020年施政的總體方向:2020年施政的總體方向是:“抗疫情、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推改革、促發展”。
(三)2020年施政的主要工作目標是:有效防控疫情,社會經濟恢復正常秩序,經濟逐步復甦,公共行政改革和經濟適度多元等重點施政工作有序推進,失業率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力爭維持在較低水平,居民生活保持基本穩定,經濟及金融體系維持穩健,區域合作深入展開,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工作有新的進展。
(四)在未來的施政中,將努力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係:
一是堅守“一國”之本與善用“兩制”之利的關係。
二是用好中央支持澳門發展的政策與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之間的關係。
三是博彩旅遊業健康發展與促進經濟多元發展之間的關係。
四是保障本地居民就業權益與引入外地人力資源之間的關係。
五是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之間的關係。
六是處理好穩定、發展與改革之間的關係。
在當前澳門面對的主要問題上,賀一誠特首指出,在充分肯定過去成績的同時,亦要清醒看到澳門特區發展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一些結構性的、深層次的問題開始浮現,並影響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公共行政和法律體系一些方面難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
——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經濟多元發展進展不明顯。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未能趕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
——土地空間狹小長期窒礙特區發展。
——困擾多年的一些民生問題亟待解決。
——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澳門人口老化持續,老化指數連年上升。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需要提升澳門自身的競爭力。
賀一誠特首在報告中特別指出,“上述問題,是政府施政需要面對和正視的問題,解決和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正是特區政府施政的任務和工作重點。”
派喉糖只可以暫時止咳
“施政報告”中,賀一誠特首特別指出:“發展經濟是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目的。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切實改善民生,努力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加公平、合理地惠及廣大居民,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嚮往。政府將重視解決居民普遍關心的住房、交通、醫療、養老等民生問題,加強優化民生工作,以求改善民生工作更加精準有效。”
具體措施上,施政報告在“附件一”列出,在全澳居民均享有的福利方面:非強制央積金個人帳戶,一次性啟動金10,000元(合資格居民)額外注入7,000元(合資格居民);現金分享計劃10,000元(永久性居民),6,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提前於4 月份發放;醫療券600元/人(永久性居民);出生津貼,調升為5,418元(父母雙方可同時申請);住宅單位電費補貼200元/月(每一居住單位);水費補貼,繼續推行(家居用戶及一般非家居用戶);全民車資優惠,繼續推行(長者、學生及殘疾人士等);房屋稅(所有不動產),扣減首3,500元稅款(澳門居民);豁免不動產轉移印花稅,僅限於購買居住單位首300萬元(未擁有不動產的澳門永久性居民);鼓勵不動產租賃市場增加供應;出租房屋稅,稅率調低至8%,非出租房屋稅,稅率維持6%。
新增抗疫援助措施方面:消費補貼計劃,兩期合共8,000元/人(澳門居民);醫療券特別計劃,本年度額外發放600元/人(永久性居民);住宅單位電費補貼,豁免3個月全部電費(澳門居民);家居用戶水費補貼,豁免3個月全部水費(家居用戶);房屋稅(住宅),豁免住宅房屋稅(澳門居民)。
上述的種種措施,在“新冠病毒”疫情重重打擊澳門經濟的今天,當然馬上獲得大多數澳門市民的熱烈支持,少有反對之聲,也令某些鄰近地區的市民和傳媒又羨慕又妒忌,不斷發出怪異言論。
不過,患了傷風感冒,派喉糖給大家吃,也只是可以暫時止咳,並非長治久安之道,真正要完全止咳,還是要固本培元,增強本身的抗疫能力,多多生產抗體去克服病毒。故此,目前澳門全力繼續防治“新冠病毒”仍是當務之急,疫情過去之後如何快點回復正常經濟活動,並盡力完成“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目標,可能更具挑戰。
琴澳合作必須搞定
澳粵珠關係
“施政報告”中指出,“2019年澳門土地總面積32.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土地利用率幾近飽和,土地資源不足成為制約澳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我們必須努力探索突破土地資源瓶頸的方法,既要依法有效管理和利用85平方公里水域,更要逐步推進區域合作,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澳門與廣東,尤其是與珠海的合作,共同開發橫琴,拓展澳門的發展空間。”
澳門中長期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本地“常住人口”已達70萬,不久的將來還會上探100萬之際,更是逼在眉睫,“施政報告”在這方面是看得很清楚的。
其實,前澳門特首何厚鏵於上任初期,就曾向有關部門申請“租借”整個“橫琴島”(約65平方公里,包括大橫琴、中心溝和小橫琴三部份),以作澳門未來發展之需,只不過出於某些地方部門的阻擋,最後以只能租借今天“澳門大學”新址所在的5平方公里“飛地”為妥協結果。
然而,經過最近20年的高速經濟發展,這區區30多平方公里是遠遠不夠澳門未來的中長期發展所需的。故此,澳門特區政府如何一方面有效遊說中央點頭,一方面和廣東省及珠海市有關單位談判妥協,協商調和各方利益,讓“琴澳合作”發展到讓“澳門管理”(澳大模式)這個法律上和行政上都沒有問題的更高層次,可能才是賀一誠特首在未來5~10年的最大挑戰。
總結
澳門最近20年享受到的幸福不是必然的,誠如“施政報告”中首先指出的:“澳門經濟受疫情衝擊巨大,博彩旅遊業收益首當其衝而大幅度下降,各行各業亦深受影響,無論大中小企業都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預計全年經濟較大幅度下降。疫情令居民就業和生活受到較大的影響,各界都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
總而言之,在遭到災難之時,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成為“社會主義”信徒,在目前“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性災難之際,“大政府、小社會”的思想似乎已經成為社會主流,“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一時偃旗息鼓。澳門特區政府在防治災難及災後復興上多做一些工夫,是理所當然,也是責無旁貸的。至於成效如何,只要將澳門目前的表現和某些鄰近地區的種種亂套相比,大家已經有目共睹,心中有數,政府和市民應該要將目前的優秀表現繼續維持下去,直到疫情告一段落為止。
澳門,“主名之城,無比忠貞”,也“無比堅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