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产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存在的一些疑惑作出论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30-001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并高质量地让“小组合作学习”扮演好各种角色值得去好好探究,以下就此展开研究。
一、有思考地“分组”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多的差异性,所以在分组的时候要合理安排组内人员的组成。组内要注重先进和后进的搭配,组间要注重水平的均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喜好、男女生的比例等,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分组。如果组间质量不平衡,那会导致竞争性无法产生,课堂气氛不会活跃;如果组内都是先进或者都是后进,那有可能导致组内分裂。当然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6人,尤以偶数为佳。
其次,每个组是一个整体,一致对外,但在组内确要有明显的分工。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每个小组共有4人,其中有2个组长,2个组员,实际上是达到一帮一得目的,一个督促一个,然后2个组长之间要相互竞争。每个组员都有学习任务,而且是分层次的。
第三,组内身份可以随着各组情况的改变,比如说通过小测验或者考试,某个组员进步或者落后了,那可以进行角色的轮换,也可让普通的组员做小组长,让每位学生体会不同的学习任务,体会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
下面举个案例:教学“复数的概念”,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数系的扩充过程,复数的概念以及复数的分类等有关知识,每个人负责一方面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帮学生将问题细化,以一个个小题的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分配问题,并且进行总结。问题如下:(1)你能说出哪些数集?这些数集有哪些关系?(2)你能在实数集中解决类似于解x2+x+2=0方程的根的问题吗?(3)什么是虚数单位?它怎么表示?它有哪些性质?(4)有了虚数单位后,复数可以包括哪些数?它的分类怎么样?
这样每个学生的分工都明确了,就能有目的地去解决这些问题,那课堂的知识也大概掌握了。在解决問题的过程中,还可以穿插组间竞争的模式,调节课堂气氛。
二、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受了那么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还非常陌生,单单地为学生分好组这还不够,因为学生还不知道怎么合作,有些无所适从。所以,教师教授学生一般的合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教会学生如何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那势必会产生意见上的分歧,所以在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意见,也要敢于纠正错误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些问题,小组内部通过讨论无法得出正确结论,那可以采取组间合作,询问其他组的成员或者问老师。最后本组做好归纳总结。
三、不要让“小组学习”徒流形式,教师要进行即时引导
在初次体会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有时感觉很迷茫。为什么呢?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有时变成了形式主义,也就是说整个课堂像变成了若干块,没有合作的氛围,也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与传统的教学无异。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教师的作用。如果教师仍然以自己讲为主,而不是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有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那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形式上的“分”,而不是本质上的“分”。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依然是要靠教师的“导演”才能展开的。
下面举个案例。教学“角的弧度制”,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弧度制的含义,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这个课题是一个新的概念,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慢慢理解和掌握。
教师:(拿出模型1:用硬纸板制作的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的圆,其中R﹥r,在两个圆上取与各自半径相等的圆弧。)同学们,这两段弧在各自圆上所对的圆心角大小如何?
学生:是一样的,都为1。(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上来测量,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并给答对的小组加分。)
教师:给出弧度制的定义。
教师:(拿出模型2:用硬纸板制作的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的圆,其中R﹥r,在两个圆上取与各自半径2倍相等的圆弧。)同学们,这两段弧在各自圆上所对的圆心角大小如何?
学生:都为2。(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上来测量,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并给答对的小组加分。)
教师:(拿出模型3:用硬纸板制作的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的圆,其中R﹥r,在两个圆上取与各自半径1/2倍相等的圆弧。)同学们,这两段弧在各自圆上所对的圆心角大小如何?
学生:都是1/2。
教师:同学们,根据上述三个模型,圆心角的弧度数与弧长、半径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得出各自的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师:角度可以表示角,弧度也可以表示角,那角度和弧度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那是怎么样一种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各自的结论)
教师:(从学生的意见中采纳可取的,并进行归纳)
这是课堂中的一部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和启发作用,有助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有效的合作,体现了小组存在的意义。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后的评价体系
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自评和他评。自评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主观性的评价,他评是指组内成员对其的评价以及根据课后的作业教师的评价,所以实际上有3块组成。课堂上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在课堂上就完成,如在学案上作出相应的标记或者打分,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放在课后,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可作为平时成绩。当然,在小组内部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和公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冲破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是现代教育体制下的一个亮点。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那将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使学生改变“数学是枯燥的”这种想法,能让学生更乐于探索和研究数学;但如果只是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就没有意义了。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2]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上海教育,2000年第1期
[3]余文森,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30-001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并高质量地让“小组合作学习”扮演好各种角色值得去好好探究,以下就此展开研究。
一、有思考地“分组”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多的差异性,所以在分组的时候要合理安排组内人员的组成。组内要注重先进和后进的搭配,组间要注重水平的均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喜好、男女生的比例等,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分组。如果组间质量不平衡,那会导致竞争性无法产生,课堂气氛不会活跃;如果组内都是先进或者都是后进,那有可能导致组内分裂。当然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6人,尤以偶数为佳。
其次,每个组是一个整体,一致对外,但在组内确要有明显的分工。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每个小组共有4人,其中有2个组长,2个组员,实际上是达到一帮一得目的,一个督促一个,然后2个组长之间要相互竞争。每个组员都有学习任务,而且是分层次的。
第三,组内身份可以随着各组情况的改变,比如说通过小测验或者考试,某个组员进步或者落后了,那可以进行角色的轮换,也可让普通的组员做小组长,让每位学生体会不同的学习任务,体会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
下面举个案例:教学“复数的概念”,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数系的扩充过程,复数的概念以及复数的分类等有关知识,每个人负责一方面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帮学生将问题细化,以一个个小题的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分配问题,并且进行总结。问题如下:(1)你能说出哪些数集?这些数集有哪些关系?(2)你能在实数集中解决类似于解x2+x+2=0方程的根的问题吗?(3)什么是虚数单位?它怎么表示?它有哪些性质?(4)有了虚数单位后,复数可以包括哪些数?它的分类怎么样?
这样每个学生的分工都明确了,就能有目的地去解决这些问题,那课堂的知识也大概掌握了。在解决問题的过程中,还可以穿插组间竞争的模式,调节课堂气氛。
二、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受了那么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还非常陌生,单单地为学生分好组这还不够,因为学生还不知道怎么合作,有些无所适从。所以,教师教授学生一般的合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教会学生如何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那势必会产生意见上的分歧,所以在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意见,也要敢于纠正错误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些问题,小组内部通过讨论无法得出正确结论,那可以采取组间合作,询问其他组的成员或者问老师。最后本组做好归纳总结。
三、不要让“小组学习”徒流形式,教师要进行即时引导
在初次体会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有时感觉很迷茫。为什么呢?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有时变成了形式主义,也就是说整个课堂像变成了若干块,没有合作的氛围,也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与传统的教学无异。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教师的作用。如果教师仍然以自己讲为主,而不是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有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那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形式上的“分”,而不是本质上的“分”。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依然是要靠教师的“导演”才能展开的。
下面举个案例。教学“角的弧度制”,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弧度制的含义,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这个课题是一个新的概念,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慢慢理解和掌握。
教师:(拿出模型1:用硬纸板制作的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的圆,其中R﹥r,在两个圆上取与各自半径相等的圆弧。)同学们,这两段弧在各自圆上所对的圆心角大小如何?
学生:是一样的,都为1。(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上来测量,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并给答对的小组加分。)
教师:给出弧度制的定义。
教师:(拿出模型2:用硬纸板制作的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的圆,其中R﹥r,在两个圆上取与各自半径2倍相等的圆弧。)同学们,这两段弧在各自圆上所对的圆心角大小如何?
学生:都为2。(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上来测量,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并给答对的小组加分。)
教师:(拿出模型3:用硬纸板制作的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的圆,其中R﹥r,在两个圆上取与各自半径1/2倍相等的圆弧。)同学们,这两段弧在各自圆上所对的圆心角大小如何?
学生:都是1/2。
教师:同学们,根据上述三个模型,圆心角的弧度数与弧长、半径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得出各自的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师:角度可以表示角,弧度也可以表示角,那角度和弧度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那是怎么样一种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各自的结论)
教师:(从学生的意见中采纳可取的,并进行归纳)
这是课堂中的一部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和启发作用,有助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有效的合作,体现了小组存在的意义。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后的评价体系
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自评和他评。自评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主观性的评价,他评是指组内成员对其的评价以及根据课后的作业教师的评价,所以实际上有3块组成。课堂上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在课堂上就完成,如在学案上作出相应的标记或者打分,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放在课后,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可作为平时成绩。当然,在小组内部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和公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冲破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是现代教育体制下的一个亮点。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那将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使学生改变“数学是枯燥的”这种想法,能让学生更乐于探索和研究数学;但如果只是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就没有意义了。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2]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上海教育,2000年第1期
[3]余文森,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