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联合深化的困扰及对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e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联合目前正呈纵深发展之势,但同时也面临深化优化难的现实。针对制约因素,要采取有效有力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联合; 深化; 困扰;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59-002
  区域联合是改革开放中脱颖而出的新生事物,一批“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崛地而起,冲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樊篱,在大范围、广领域的区域舞台上演了联合协作的壮观之剧。目前,区域联合呈现纵深发展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向深层次、高阶段前进的征途中旧的矛盾和新的困扰交织,这种状况在跨省区接壤地区的区域联合中更为明显,外界、内部诸多因素制约区域联合的深化发展。
  一、体制的屏障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一种按照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双轨向上集中、垂直统一的纵向管理体制。财政分灶、地区承包、外贸包干制度以及尚未理顺的税收、价格、金融体制,实际上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的膨胀。在这种状况下,区域联合深化发展无疑阻力重重。经济区是由若干地位平等的行政单元组成的松散联合组织,其成员具备行政和经济管理双重职能,既有联合发展、共同振兴的愿望和行动,又在竞争的压力和地方刚性利益的诱导下,根据本身利益实施经济政策、联合行为,对外的开放性和排他性两手交互使用。经济区是松散性、网络式的区域联合体,其发展完善有赖于真正肩负区域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资源合理配置的使命。经济区难以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自我发展完善,工作处于“两难”局面。
  二、政策的制约
  区域联合要靠有效完善的政策保证、导向,促其经济行为规范。从目前来看,国家有关区域联合的引导、保护、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既不完善也难以兑现,未能消除条块具体政策对区域联合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改革环境中诞生的经济特区和经济协作区,虽然性质、作用不同,但政策的扶植、保护、倾斜无法比拟。经济特区是享受优惠政策的“宠儿”,经济区为无力顾及自生自长的“养子”。一些经济区尽管探索制定了区域联合优惠政策,在市场疲软、银根抽紧、物资专管、商品专控的挤压下,显然缺乏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成为一纸空文。
  三、理论的滞后
  实践需要理论导向,经济区现象方兴未艾,推动了区域联合理论研究,但缺乏相应的深度和力度,对于区域联合的理论方法、运动规律、性质功能、地位作用、组织形式、发展趋势尚缺乏系统理论阐述和科学论证,远远落后发展的实践。理论的滞后难免带来认识的偏差和实践的失误。当前不仅社会上对区域联合较为陌生,就连一部分从事区域联合的实际工作者也是具体工作可以侃侃而谈,理论规律难知所以然。区域联合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随意性、盲目性在所难免。一遇风吹草动,联合行为便受冲击干扰、摇摆不定、无所适从,导致一些经济区陷入低水平、原始化的怪圈中徘徊不前。
  四、观念的束缚
  区域联合靠自己的实绩成效逐步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因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惯性,对区域联合的世俗偏见依然根深蒂固。有的把区域联合当作拾遗补缺、可有可无的权宜之计或看作简单的你来我往、互通信息。更有甚者视为异己,打入另册,误列“治理整顿”的对象。参加联合的政府领导对区域联合看法有别、要求各异、期望值不同、冲动力不一。一些经济区高层次的联席会上主要领导总难聚齐,这和行政会议不可同日而语,致使经济区重大工作难以科学决策和顺利实施。政府管理部门多按行政单元对应层次设置,有的对区域联合要求的要素服务当作额外负担,联合具体工作梗阻堵塞,掣肘扯皮的状况时有出现。
  五、功能的脆弱
  经济区是按照商品经济客观规律要求以协调区域经济振兴发展为宗旨的经济联合组织,完成其使命必须靠逐步完善的功能作保证。但经济区迄今地位游离,未得定位正名,缺乏必备的工作手段和组织权威。一些经济区工作实际上处于上无隶属领导、下缺实体支柱的游击作战局面。名不正,言不顺,事难成。这种职责与职权错位、作用和地位相离的状况导致经济区功能的脆弱。目前经济区多是采取轮流坐庄的形式,在现行状况下不失随机而行。但随着区域联合的深化,经济区工作长期处于一方领导遥控执政、兼职轮值的局面显然是欠科学的,整个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执行主席方也较难超脱地方观念和局部利益进行对区域联合的指导。多数经济区设联络办事机构,由各方代表组成,由于代表未能按相应级别选派、流动性大等因素,联络处的协调、规划、指导、服务功能脆弱。此外一些经济区缺乏综合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经济实力突出的中心城市带动,也制约着区域联合的深化发展。
  以上主要因素制约着区域联合向纵深进展,但用辩证观点来看,这些困扰又反弹驱动经济区工作正视现实,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发挥区域联合的特长优势,闯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前进之路。深化优化区域联合是必然趋势,关键在于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和应变的对策,改善外部环境,增强内部凝聚力。
  1.攻克难点,积极理顺纵横关系
  理顺纵横关系、优化联合环境是经济区工作的难点,却又势必力行。经济区大跨度、松散型、网络式的组织形式和广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范畴,其工作活动又处在新旧体制艰难交替的特定环境之中,唯有积极理顺复杂和紊乱的条块矛盾,才能使相互撞击、交叉作用的离心倾向转化为同向合力,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部上确立自己的坐标位置,逐步建立起纵横交错、相互协调的矩阵管理体系。
  纵向管理是行政单元的本质特征,横向联合为经济区域的主要特点。前者占椐正统地位起主要作用,但存在僵化、呆滞、分割的弊端。后者虽刚涉足进入中介位置,却具适变、多样、弹性的优势,两者职能作用有明显差异,相互产生矛盾不足为奇,但并非水火不容。理顺纵横关系,解决双方矛盾,反可相辅相成建立“以纵导横、以横保纵”的关系,逐步探索出经济改革由纵向管理直接统制,由横向联合间接调控的平滑过渡形式和计划经济与调节双重职能有机结合的转轨机制。   理顺纵横关系,既要充分借助行政纵向的权威、手段的推动作用,促使区域联合重大决策的落实。又要积极发挥区域联合的拉力势能,用横向联合解决纵向管理的难题。
  作为行政单位来讲,应该视区域经济为国民经济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推动区域联合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政府搭台、部门服务、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引导,为区域联合鸣锣开道,主动服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忌用纵向管理的陈规旧律束缚区域联合的手脚,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凭市场调节作用摆布而产生盲目无度的负效应。
  作为经济区来讲,应自觉地在国家宏观导向下,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区域联合协作,发挥各自优势,释放整体潜能,促进区域地域分工、劳动协作原则优化产业结构、地区布局,形成国民经济的子系统。随着区域联合的深化,对纵横协调、条块结合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经济区许多实质性工作和联合大计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经济区域三力合一,才能顺利组织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如跨省重大项目、区域规划编制、资源开发利用、大宗协作物资流通等,“忽视条条工作断线,脱离块块寸步难行”,单凭经济区孤掌难鸣。
  经济区工作完全绕开条块纵向管理现状,排斥必要的行政干预不现实也不可能,反而丧失可操作性。正确的态度:一是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指导。积极呼吁国家在法律保证、政策影响、金融支持等方面引导、扶持、强化区域联合,以期走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规范轨道。二是及时向联合各方的行政单元沟通情况,反馈信息,征求通力配合。三是组织区域行业网络、企业群体开展独立自主、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活动,在联合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使得区域联合行为根据横向联系接受纵向约束下合理决策,在弘扬联合聚集效应中组织实施。通过各方努力,逐步建立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区域经济运行体系。
  2.突出重点,虚实并举双轮驱动
  虚实结合、双轮驱动是区域联合深化的必由之路。虚为实而著,实依虚而行。理论和实践并行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推动经济区工作走上有序、务实、创新的轨道。
  “虚”指软件建设,主要是区域联合理论研究宣传、规划编制实施、区域政策制定规范等。这是区域观念、整体形象、群体意识的检测仪。
  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对于区域经济规律真正认识和本质把握尚处在必然王国之中。如何利用行政力量打通关卡,为区域联合搭桥铺路;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冲破各种壁垒,闯出联合协作之路;如何借助法律规范,保证区域联合健康发展,均需深入探讨,找出带有规律性的对策体系。这方面期望中国横向经济研究会、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为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做出新的建树,也希望从事区域经济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对区域联合的难点、热点、疑点、重点和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新动态、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积极的舆论导向。
  编制实施区域发展规划真正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是深化、优化区域联合的长久之计。应积极疏通上下左右关系,促使区域规划尽快出台,力求既符合国家经济结构布局,又突出区域特色,并兼顾成员各方特殊利益,力求具有权威性和可行性,转化为政府行为和经济政策得以推行。
  制定完善区域共同政策是区域联合的行为规范,这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保护和优惠。又要转变“等、靠、要”的思想,善于对各级政府现行政策进行再加工,逐步制定完善共同接受、自觉遵循、切实可行的区域磁性政策,协调规范区域经济活动行为,增强区域联合的吸引性。西欧共同体针对本身状况在经济领域中逐步实施了一系列的共同政策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做法值得借鉴。
  “实”指发展区域联合重大项目联合、推动行业网络建设,巩固发展企业集团、培育区域市场等工作,这是区域联合深化优化发展的核动力,经济区工作要突出务实,坚持创新,充分发挥区域联合优势互补、少费多惠的独特优势,本着先易后难的方法,从各方均感兴趣的事情人手,从容易见效的项目起步,办实事、求实效、增实力,逐步走上滚动积累、循序发展的道路。随着实践进展工作转到行政单元难以管好、无法管好的问题上来。聚联合之力,兴联合之举,替政府出谋划策,帮企业排忧解难,使一地一市想办又难以力及的事情尽快成为现实。区域联合深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企图大步推进、一步到位是不足取的。要结合区情实际,选择区域内部联系密切、体现区际协作的“共振点”率先推进,争取单项突破和超前引导,做到立足实干,干中促变、变中有改、改中完善。
  3.针对焦点,合理确定利益导向
  互惠互利是社会主义物资利益和等价交换原则在区域联合中的具体表现,是联合各方的行为规范,也是维系巩固区域联合的磁场。改革的发展使区域联合的选择性和可比性增大,有的地区处于经济区的引导、行政区的调控和其他经济区的吸引多维磁场作用之中,区域联合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运用利益分配,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区域联合可以说是彼此利益的合作,成员单位在保护自身利益、维护应有的自主权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联合并希冀获得一定的收益和实惠是合情合理的,这就要求妥善处理好区域联合中的利益导向问题。
  作为经济区来讲,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顺势利导以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心组织协作、实施联合,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启动开拓区域市场,搞活生产流通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作用,变潜在能量为实力效益。在此基础上搞好利益的分配协调,解决利益的摩擦矛盾。既要考虑区域共同利益,又要照顾各方切身利益。既从长远利益着眼,又从现实利益人手,让大家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获得收益,尝到甜头。根椐联合各方承担任务的难易、参与程度的高低、所作贡献的大小,给予不同的优惠和收益,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合发展的原则,才能不断增强区域联合的凝聚力,逐步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地区协作关系和“区域发展我发展,我为区域多贡献”的联合意识,达到近期有益、长远有利。
  作为联合成员来讲,要看到区域联合实施需要投入和时间,在较大地区空间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获得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并非朝夕之功所能达到的。因此要正确对待利益的得失多寡,欲索取必须贡献,想受益就得让利。光打局部的小算盘,不考虑区域全局,追求利益最大化,希冀实现目标短期化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只能加大可能与需求的差距,使联合难以实施。既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又怕“肥水不流外人田”,光想引进、不愿输出,既有损于区域联合,也无益于本地发展。实践证明,各方争利皆无利,彼此互惠都有益。应该提出的是:区域联合必然打破原有的生产流通秩序,触及一些局部利益,甚至以牺牲某些眼前利益为代价的。如联合治水、修路,利益得失难以均等。联合各方需要协作风格和奉献精神的,要意识到解决了邻近地区的困难,增强了区域整体利益,对改善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是有利的。
  4.抓住热点,内外结合双向循环
  内外结合、双向循环是区域联合深化优化的必然途径。区域联合在冲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中应运而生,但如果划地为牢,形成新的区域封闭,就违背了联合的初衷。经济区工作要坚持对内开发、对外开放并举,推动区域经济走上开发促进开放、开放引导开发的双向循环格局。
  对内要充分发挥其输入集聚作用,逐步实现多层次、广范围、实质性联合,巩固发展联合成果,优化协作行为秩序,强化整体发展能力,形成牢固的凝聚力,把联合成员紧紧吸引结合为一体。要加强内部建设,强化决策系统,完善运行体系,健全办事机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指导功能,用规划指导联合,用政策吸引联合,用典型推动联合,走区域联合深化优化之路。对外要积极释放输出扩张功能。一是扩大区际联合,经济领域无“真空”,经济区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经济区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横向联合中,逐步与外界分工协作、商品流通、信息交流中不断完善。各经济区之间存在的互相依存、制约、促进的关系,加强区际之间的联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更大范围中扬长避短、沟通信息、互相借鉴、共同发展。二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当前区域合作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内各经济区尽管外向型经济发展不一,但总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要立足区域市场、拓宽国内市场、打进国际市场,围绕重点出口产品、骨干企业,推动行业联合,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区域独特优势的外向型企业集团或群体。
其他文献
营养与体育锻炼均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营养是保证锻炼者取得锻炼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运动时体内物质代谢加剧,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大,只
摘要:传统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无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无法开发他们的潜力。在机械切削加工专业技能教学中,本人把“探究性教学”引入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机械加工类专业技能; 复杂零件加工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27-001笔者一直从事车工专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总结
听位于英语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之首。笔者以一堂课为例,谈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