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研究中职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文章以珠海市技师学院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实践为例,阐述在课程设计、课堂组织形式和评价考核等方面的收获和创新,同时提出完善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价体系方面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行动导向;课程设计;小组合作;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6-0052-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独领风骚,占据着改革的主阵地。其实质是面向社会、紧跟市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其一为关键能力,即核心职业能力,是学生可持續发展的终身能力,主要有独立处理信息、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计划、社会(沟通、交流与合作)、评价反思等能力;其二为专业能力,即本岗位本专业所需的能力。作为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其更精准的定位之一是:培养学生所需的职业(人文)素养和“听说读写”的岗位技能,其功能可以理解为发挥为专业服务的语文学科的功能,和专业学科一起共同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服务。因此,自2016年1月起,珠海市技师学院在各系各专业选取实验班级,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语文教改”,依托中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展开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改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课堂组织形式以及评价考核的策略。
一、课程设计是“统帅和灵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设计是否得当关系到教改成功与否,是教改的重中之重和关键的第一步。课程设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材设计,二是学材设计。“中职应用文写作”明显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其对于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呈显性发展,功利性趋强,使其为专业学科服务的作用更为凸显。课题组通过前期充足的调研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提炼出专业岗位所需的基本应用文种,在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时,有针对性地融入各专业岗位的职业场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学环节遵循“工作情境导入——下达任务——信息咨询——计划决策——实施任务——展示交流——总结评价”等步骤进行,学生在“任务”中团队合作,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充分发挥了语文为专业服务的功能。
二、小组学习制是“熔炉”和“桥梁”
小组学习制是近年来在教育界迅速推行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其初衷是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与同伴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树立“三观”,融入集体,学会学习、交流、合作。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和社会人提供锻造的环境和“熔炉”,铺设通向成功的桥梁。
1.分组原则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学校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采用“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试卷”,根据个人特质和团队角色,将全班分组,每组6~8人,兼顾决策者、协调者、执行者、实干者、观察员等,让每个人在组内发挥各自角色优势,争取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组位形式
可以采取方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扇形、半圆形等,采用面对面交流形式,只要是有利于集思广益、激发灵感、探讨合作的方式均可,让讨论变得更加平等、民主。
3.小组周期
世间万物都有着萌芽、生长、衰败的一个生命历程,一个团队的成长也不例外,由形成、磨合,到发展、成熟,最后走向解体,如此周而复始。现在的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个性十足、正在生长怒放的生命,小组学习为他们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增长和他们自身的“可塑性”,小组“活力”和“结构”也必将受到冲击,这就使得组员构成和角色担当要适时进行调整。
三、评价考核是“质检官”和“试金石”
一个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目标(任务)——计划(分工)——实施——展示——评价”等环节,评价环节是检验学习(工作)成果的“质检官”。对于一个合格的技能人才的评价和考核不仅仅是现阶段学校的考试,未来的企业和社会才是真正的“试金石”。教师应尽可能地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和年度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表现和动态发展相结合,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1.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表
课题组根据“‘行动导向’课堂教学评价量规”进行评价。此表从学生个人感受出发,选取了“我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活动任务”“活动任务与课程内容相关”“我对活动任务的内容感兴趣”“我喜欢这种分组方式”“我对实践活动任务是清楚的”“我对自己的分工是明确的”“我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了帮助”“我为小组成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认真听取了他人的表达”“我认真评价了他人”“我清楚了任务工作过程”“通过做我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合作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我提高了文字(海报、PPT等)表达能力”“我提高了语言(演讲、讨论等)表达能力”“我提高了信息搜索能力”“我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我学会了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我的团队组织协调沟通协作能力提高了”“我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是满意的”“我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是满意的”“我从活动中获得了自信和成就感”等22项指标,设置了“非常同意”“大部分同意”“小部分同意”“很不同意”4个衡量标准,从内容设计、活动过程、学习效果三个维度进行检测。通过对数据前、后两个阶段的抽取和分析,发现课改在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上效果显著,学生在专业能力上有小幅提升。
2.组内成员(完成任务)绩效表
此表以量化形式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时间、责任、合作、竞争、效率意识及能力的提升,最终按一定比例转化纳入个人期末总成绩。
3.小组互评表
此表从互评角度,以量化形式考核各小组表现,最终按一定比例转化纳入小组期末总成绩。
四、结语
1.学生收获
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逐步提升,精神面貌在团队氛围中有很大的改善。
2.教师个人收获
教改能力、团队意识得到较大提升,深刻认识到一个完美团队和构筑高效团队对做人做事的重大意义。
3.亟待改进之处
首先,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要不断丰富和创新,这决定着课堂效率的提升;其次,如何建立一个完美的团队,如何让小组团队的活力和效益持续增值,一直在探索;第三,教学评价方式要更加多样化、客观化、全面化、精准化,真正起到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思筠.中职应用文写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2]李先宇,许艳.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4(05).
[3]廖小能.论注重导入趣味性提高中职应用文教学质量[J].成才之路,2018(07).
[4]梁桂,闫银元.中职应用文任务驱动教学初探——以海报教学为例[J].职业,2015(32).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行动导向;课程设计;小组合作;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6-0052-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独领风骚,占据着改革的主阵地。其实质是面向社会、紧跟市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其一为关键能力,即核心职业能力,是学生可持續发展的终身能力,主要有独立处理信息、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计划、社会(沟通、交流与合作)、评价反思等能力;其二为专业能力,即本岗位本专业所需的能力。作为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其更精准的定位之一是:培养学生所需的职业(人文)素养和“听说读写”的岗位技能,其功能可以理解为发挥为专业服务的语文学科的功能,和专业学科一起共同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服务。因此,自2016年1月起,珠海市技师学院在各系各专业选取实验班级,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语文教改”,依托中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展开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改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课堂组织形式以及评价考核的策略。
一、课程设计是“统帅和灵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设计是否得当关系到教改成功与否,是教改的重中之重和关键的第一步。课程设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材设计,二是学材设计。“中职应用文写作”明显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其对于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呈显性发展,功利性趋强,使其为专业学科服务的作用更为凸显。课题组通过前期充足的调研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提炼出专业岗位所需的基本应用文种,在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时,有针对性地融入各专业岗位的职业场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学环节遵循“工作情境导入——下达任务——信息咨询——计划决策——实施任务——展示交流——总结评价”等步骤进行,学生在“任务”中团队合作,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充分发挥了语文为专业服务的功能。
二、小组学习制是“熔炉”和“桥梁”
小组学习制是近年来在教育界迅速推行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其初衷是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与同伴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树立“三观”,融入集体,学会学习、交流、合作。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和社会人提供锻造的环境和“熔炉”,铺设通向成功的桥梁。
1.分组原则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学校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采用“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试卷”,根据个人特质和团队角色,将全班分组,每组6~8人,兼顾决策者、协调者、执行者、实干者、观察员等,让每个人在组内发挥各自角色优势,争取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组位形式
可以采取方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扇形、半圆形等,采用面对面交流形式,只要是有利于集思广益、激发灵感、探讨合作的方式均可,让讨论变得更加平等、民主。
3.小组周期
世间万物都有着萌芽、生长、衰败的一个生命历程,一个团队的成长也不例外,由形成、磨合,到发展、成熟,最后走向解体,如此周而复始。现在的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个性十足、正在生长怒放的生命,小组学习为他们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增长和他们自身的“可塑性”,小组“活力”和“结构”也必将受到冲击,这就使得组员构成和角色担当要适时进行调整。
三、评价考核是“质检官”和“试金石”
一个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目标(任务)——计划(分工)——实施——展示——评价”等环节,评价环节是检验学习(工作)成果的“质检官”。对于一个合格的技能人才的评价和考核不仅仅是现阶段学校的考试,未来的企业和社会才是真正的“试金石”。教师应尽可能地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和年度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表现和动态发展相结合,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1.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表
课题组根据“‘行动导向’课堂教学评价量规”进行评价。此表从学生个人感受出发,选取了“我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活动任务”“活动任务与课程内容相关”“我对活动任务的内容感兴趣”“我喜欢这种分组方式”“我对实践活动任务是清楚的”“我对自己的分工是明确的”“我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了帮助”“我为小组成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认真听取了他人的表达”“我认真评价了他人”“我清楚了任务工作过程”“通过做我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合作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我提高了文字(海报、PPT等)表达能力”“我提高了语言(演讲、讨论等)表达能力”“我提高了信息搜索能力”“我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我学会了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我的团队组织协调沟通协作能力提高了”“我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是满意的”“我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是满意的”“我从活动中获得了自信和成就感”等22项指标,设置了“非常同意”“大部分同意”“小部分同意”“很不同意”4个衡量标准,从内容设计、活动过程、学习效果三个维度进行检测。通过对数据前、后两个阶段的抽取和分析,发现课改在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上效果显著,学生在专业能力上有小幅提升。
2.组内成员(完成任务)绩效表
此表以量化形式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时间、责任、合作、竞争、效率意识及能力的提升,最终按一定比例转化纳入个人期末总成绩。
3.小组互评表
此表从互评角度,以量化形式考核各小组表现,最终按一定比例转化纳入小组期末总成绩。
四、结语
1.学生收获
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逐步提升,精神面貌在团队氛围中有很大的改善。
2.教师个人收获
教改能力、团队意识得到较大提升,深刻认识到一个完美团队和构筑高效团队对做人做事的重大意义。
3.亟待改进之处
首先,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要不断丰富和创新,这决定着课堂效率的提升;其次,如何建立一个完美的团队,如何让小组团队的活力和效益持续增值,一直在探索;第三,教学评价方式要更加多样化、客观化、全面化、精准化,真正起到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思筠.中职应用文写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2]李先宇,许艳.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4(05).
[3]廖小能.论注重导入趣味性提高中职应用文教学质量[J].成才之路,2018(07).
[4]梁桂,闫银元.中职应用文任务驱动教学初探——以海报教学为例[J].职业,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