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随着现代人向往返璞归真、追求闲适自然的心态,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又格外受到都市人的青睐。眼下,各种各样的茶艺居、茶馆、茶社、茶轩、茶坊、茶座、茶园、茶廊、茶苑、茶肆、茶庭、茶室、茶铺……星星点点般地点缀在大街小巷里,成为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京城茶馆,时尚与怀旧同行
由老舍编剧、北京人艺演出的名剧《茶馆》,多少年来常演不衰。该剧把旧时北京的茶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现在北京却再也找不到话剧中的那种老式茶馆了。如今,北京的茶馆不仅注重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而且茶馆的名字也一个比一个雅致,“露雨轩”、“芝兰轩”、“品茗轩”、“水之榭”、“筝茗缘”、“茗香泰”……这些刻意营造了浓郁文化氛围的茶馆,有的以精湛的茶艺表演见长,有的以静谧的环境为优,有的蕴含着深邃的茶文化,有的充满了时尚的情趣。这些茶馆就像是点缀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小小绿色雅舍,成为时下北京人休闲、会友、洽谈生意的极佳去处。新式茶馆的功能,早已不限于“休闲”二字。你可以见到律师事务所的人,在茶馆里查账;保险代理人在茶馆约见投保人、签保单;报刊的编辑,在茶馆与作者约稿;还有一些单位利用茶馆召开小型会议……清水轩茶社就是这样一家适合办公的茶馆。180 m2的面积,有4个小包间,适合小型会议。装修以绿色为主,风格简约,摒弃奢华,以墙上的名人字画做点缀,舒适、轻松、朴素,但并不“土”。茶社备有电脑、打字设备,起草协议、打印合同都很方便,还为来茶社进行商务活动的客人准备了商务套餐。当然,作为休闲场所,清水轩也会让客人感觉很舒服。
说到北京的茶馆,有两个地方不能不说,那就是“老舍茶馆”和地处天桥的“茶乐园”,这两个地方多少还保留着老北京旧式茶馆、茶园的味道。老舍茶馆座落在前门,进门是一式仿古梨木大漆八仙桌,镶贝壳儿的紫檀木椅发出古朴高雅的气息。室内大红灯笼高高挂,突出的是吉祥、福寿的喜庆氛围。宫廷式的小戏台上,演出的是京腔京韵的传统艺术节目,主要是京剧、评书、相声、京韵大鼓等,在这里人可以领略到地道的“北京味”。天桥是明清以来北京民间艺术的发祥地,位居天桥的“茶乐园”正是浓缩了当年天桥的各种民间文化娱乐形式。“茶乐园”内设有舞台,台下摆着许多黑硬木八仙桌,有身穿旗袍的服务小姐为顾客巡回斟茶。在这里付账、买东西都必须使用旧时的铜钱——当然是用人民币去兑换。茶园的节目可谓是一台民俗大汇串,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老八怪”的表演,他们可是老北京人心中的偶像。表演的节目有吹奏鼓乐、相声、白沙撒字、古典戏法、口技、摔跤、耍中幡等,都堪称是民间艺术的拿手绝活。在茶乐园里,人们结伴围坐一席,一边喝茶、品小吃,一边聊天。当艺人表演到精彩之处,众人便放开喉咙大喊几声“好!好!”,老北京的民俗文化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津门茶园主角不是茶
时下,天津繁华闹市里,已有许多家档次高低不同的茶园,天津人十分青睐这种大众化的休闲娱乐场所。天津的茶园有着天津卫的地方特色,天津的茶园很像是旧时的戏园子。茶园大门上虽然高挂“茶”字招牌,但茶园里茶水却并不“唱主角”。津门茶园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茶园里的茶只赠不卖。来茶园的茶客也非专门来品茶的,而是主要为看戏而来,是在观看戏曲、曲艺时顺便品茗而已。天津茶园的价格并不高,除了某些档次较高的茶园因开办费用太高收费也相应高一些外,普通茶座也就是在10元至30元之间。当然茶园不能只靠低价位来吸引人,更主要的是靠高水平的演出来招徕客人。茶园的节目基本上能做到常演常新,这是因为天津素有“戏剧之乡”、“曲艺之乡”的美称,本市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戏剧、曲艺演员。加之天津又有独特的地位优势——离首都北京非常近,可以经常邀请北京的一些著名演员前来演出,许多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演员,都先后前来天津茶园献艺。天津最大的茶园——中华曲艺苑,每个月末都能请到几位国家一级演员,前来助兴。每个茶园都有自己专门演出的剧种,分别专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曲艺等,各自特色十分鲜明。与眼下歌舞厅、影剧院等娱乐场所不大景气的情况相比,天津茶园显得异常热闹,上座率普遍在八成以上,每逢节假日则会场场爆满。津门茶园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天津人,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河北人和北京人前来消闲娱乐。
沪上“老虎灶”,内里换乾坤
几年前,上海在老城厢建了一条仿古的“上海老街”。街上有家茶馆,当街开门处砌一个烧开水的大锅灶,这就是当年上海滩上常见的旧式茶馆——“老虎灶”。过去,在这类简陋的茶馆里,一般只有一个方桌、四条长板登,街坊四邻可以捧着自己的茶壶,在这里边拉家常边喝茶,一坐就是大半天。也常有人提着暖水瓶,来这里打水,回家泡茶洗脸。但如今的“老虎灶”,虽然外观依旧,但内里却与旧时不大一样了。走进“老虎灶”,只见墙上张贴着旧时的月历牌,墙角摆放着老式的留声机、电风扇。另一角置放着几件丝竹乐器,这里定时会有人前来演奏乐曲。屋里还置有文房四宝,茶客如有兴致的话,还可以在这里即兴挥洒笔墨。旧时的“老虎灶”,如今已成为时尚之地。
上海最早的茶馆可以追溯到清代初年,目前各类茶馆有3 000家之多,已连续10年举办国际茶文化节……其实这都说明不了什么。这是因为,上海茶馆年代的久远肯定比不上京城,茶馆林立也肯定比不上广州、成都等地,国际茶文化节只是在江南一带茶人中有些影响,但上海茶馆刻意追求“文化”,相信一定比别处更执著。上海,有的茶馆是个展馆,展示着主人的收藏,有的茶馆是个沙龙,开各种专题讲座,还有的茶馆是沙龙是画廊,聚集起一帮志同道合者……
成都茶铺传统依旧
川茶要与川菜、川戏相比,名声自然是小了一些,但四川人种茶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四川明山县蒙山,是我国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茶树栽培地之一。据说,茶圣陆羽写出《茶经》之后才入蜀访茶,见到工艺精湛、品质优良的蒙顶茶后,不禁为此茶大呼冤屈,于是在蒙顶奋笔留下了“若叫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墨迹。“天府之都”的人,自古就把赏茶品茗作为一件人生乐事,清末成都有街巷546条,茶馆就有454家。抗战前成都不足60万人,茶馆亦有599家,至解放前夕尚有茶馆500家左右。四川人习惯于把茶馆称之为茶铺,走在大街上经常会有人以浓浓的川音说道:“走,坐茶铺子去。”
如今随着成都市区的扩展,成都的茶铺也跟着增至上千家,时代虽然变迁了,但成都茶铺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依然是一水的矮桌、竹靠椅,依然是由茶碗、荣盖、茶船“三件头”组成的盖碗茶具。人们品茶时用茶船托起茶碗,既可免于茶碗烫手,又可防止茶水溢出;茶盖盖住茶碗,既便于控制水温保持茶叶味道,又可以搅动茶水加速与茶叶的溶合,从茶盖与茶碗的缝隙中啜茶,还可以避免将茶叶吸入口中。成都茶铺的堂倌个个身怀掺茶绝技,茶铺生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堂倌掺茶技艺是否娴熟老道。茶客只要一进茶铺,堂倌便会先声夺人,又是端椅子又是抹桌子,热情周到地安排座位。待客人坐稳、点出茶名之后,稍迟堂倌便会提来锃亮的紫铜水壶,手夹一摞足有20副茶具,挥手之间只见茶船子满桌子绽花,又一个个有条不紊、恰到好处地摇晃到每个客人面前定位。堂倌随之将已经装了茶叶的茶碗放到茶船上,全部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独具一格妙趣横生,这掺茶技艺透着一股浓浓的川味,令客人尚未饮茶便茶兴已浓。
羊城人品茶之意在茶外
广州人嗜好饮茶是早已名闻于世的。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的茶楼、茶艺馆更是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遍布羊城的闹市小巷。
广州的茶楼不同于一般的茶馆,其建设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不但供应茶水,而且还提供各式各样的点心。这是因为广州人不仅嗜饮茶,而且对茶点也非常讲究。茶楼的各式点心如白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白果粥、猪红(猪血)粥等粥类;虾仁肠、猪血肠、牛肉肠、叉烧肠等肠类;叉烧包、莲蓉包、酥皮包、奶黄包、豆沙包、小笼包等包类;还有烧卖、偻果、干蒸、虾饺、牛百叶、凤爪、糯米糍、糯米鸡、叉烧酥、牛肉丸、萝卜糕、芋头糕、千层糕、马蹄糕、蛋挞……让你眼花缭乱,数不胜数。如今的广州,已从饮早茶发展到早、午、晚茶市。称谓也从“饮茶”、“斗茶”、“品茶”,发展为“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话,即享受的意思。广州人饮茶很是自由,没有时间限定,从晨曦降临之际的早茶、烈日炎炎下的午花到夜幕笼罩的夜茶,任君选择。饮茶也并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理由,或兴致来了,或心情抑郁,或无所事事,都可以洒脱地呼一声“饮茶去”。饮茶方式各异,既可以二人世界,边吃边聊;也可以亲朋戚友,逢节相聚;几十人聚在一起,留房包厅狂欢也可。
饮茶对于广州人来说,不仅仅是物质消费,还是一种精神享受。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广州人饮茶之意并不完全在茶内,饮茶的过程同时也是心理自我调节过程。老年人三三两两地闲话家常,年轻人则一边“医肚”(即填饱肚子之意),一边海阔天空地随意交谈。除了饮食和娱乐消遣的功能外,广州茶楼的兴旺还有着商业交往的需要。茶楼渐渐成了“信息茶座”,越来越多的生意人选择在这里交流信息、洽谈生意、联络感情。
杭州茶楼,半观风景半饮茶
茶,是杭州一张金灿灿的“名牌”,品茶也成为了杭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杭州茶文化也体现了杭州人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当前杭州城里有挂牌茶楼达150多家,加上宾馆饭店的茶楼、茶室,全市共有300多家,而营业面积在2 000~4 000 m2的茶楼就有青藤、太极、湖畔居、蓝宝等6家。这些茶楼遍布在西子湖畔、风景区和大街小巷,情调各异,品位高雅,档次不同,满足了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但最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是西子湖畔的小茶楼。
西湖以其波光粼粼的一池秀水和婀娜多姿的身影,把湖边的茶楼装扮得如人间仙境。到了杭州,如不去湖边的茶馆坐一坐,就如同失去了一份游仙境的风情。位于湖滨六公园与圣塘景区的湖畔居茶楼,倚湖依城,在水一方。茶楼号“品天下好茶,赏西湖美景”。在湖畔居或临窗,或露台,或一杯龙井,或一壶乌龙,美景、茶香美不胜收。尤其登临三层各具风格的濒湖茶楼,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难怪金庸先生到茶楼喝茶后,留下了“湖畔品龙井,人在天上行”的感叹。沿西湖15 km余的湖岸边,多的是赏景品茗的好去处。如六公园紫藤林间的三雅园茶室,“十八相送”长桥边的藕香居茶楼,西冷桥侧的镜湖厅茶座,断桥东面的望湖楼,西冷印社的四照阁等等,这些湖边茶楼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在狐山东侧的平湖秋月茶室,皓月当空时,坐在眺湖平台上把盏望湖,真有欲羽化成仙之感。
苏州茶馆,曲径通幽觅芳踪
苏州的园林闻名天下。除了拙政园、留园、西园、网师园、虎丘、灵岩等名园外,在临河处、深港内,还有很多名气不大甚至不为人知的众多园林。苏州的许多茶馆,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这些众多的园林内,尤其是那些已经经营了数十年的老茶馆,自是别有风韵,与古典园林相映成趣,成为苏州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半圆、耦园、艺圃等都是不出名的园林,却也茶境极佳。穿过迷宫似的小巷就是艺圃,茶馆跨在园内水上,水下有成群的鲤鱼,新老茶客都喜欢喝茶时拿些饼屑喂鱼。在观前街对面的小巷深处,有个小园林,里面一个较宽敞的古旧厅堂里,开着家乐茶轩。这里是一水儿的红木茶桌,身穿碎花蓝布对襟衫的服务小姐,取茶注水都颇有讲究。网师园后门的吴郡茶艺馆里,大型水石盆景,盆栽竹枝,屋顶铺一层干枯的竹叶,仿古瓷花吊灯,地面红瓷卵石相间,小型石拱桥,进门就让人赏心悦目。在这样的环境中饮茶,品水鉴石,自是人生快事。苏州还有为数不少的名人墓地,名人墓地也是一处幽静的园林,园林里也开设了茶馆。为了寻求那份难得的清幽,去名人墓地饮茶,也成为苏州人的一种时尚。
名茶碧螺春产自苏州,新茶上市时节,到碧螺春故乡吴中区洞庭东、西山喝正宗碧螺春,自然成了沪、宁、杭一带游客的首选。东、西山的茶馆、茶室和旅游景点的茶座,生意都十分兴隆。东山启园里明清建筑的锦和堂,满室清香,15元一杯的特级碧螺春茶十分抢手。启园俗称席家花园,依山傍水,遍植花木。在锦和堂品茗,听太湖细浪拍岸,望远处水天一色,踏上当年康熙皇帝登岸的御码头,观赏这真山真水的园林,让人格外心旷神怡。东山还有一个品茗好去处,就是紫金庵,坐在听松堂里一茶在手,看周围山坡茶姑纤手翻飞,叶声沙沙,充满诗情画意。
京城茶馆,时尚与怀旧同行
由老舍编剧、北京人艺演出的名剧《茶馆》,多少年来常演不衰。该剧把旧时北京的茶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现在北京却再也找不到话剧中的那种老式茶馆了。如今,北京的茶馆不仅注重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而且茶馆的名字也一个比一个雅致,“露雨轩”、“芝兰轩”、“品茗轩”、“水之榭”、“筝茗缘”、“茗香泰”……这些刻意营造了浓郁文化氛围的茶馆,有的以精湛的茶艺表演见长,有的以静谧的环境为优,有的蕴含着深邃的茶文化,有的充满了时尚的情趣。这些茶馆就像是点缀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小小绿色雅舍,成为时下北京人休闲、会友、洽谈生意的极佳去处。新式茶馆的功能,早已不限于“休闲”二字。你可以见到律师事务所的人,在茶馆里查账;保险代理人在茶馆约见投保人、签保单;报刊的编辑,在茶馆与作者约稿;还有一些单位利用茶馆召开小型会议……清水轩茶社就是这样一家适合办公的茶馆。180 m2的面积,有4个小包间,适合小型会议。装修以绿色为主,风格简约,摒弃奢华,以墙上的名人字画做点缀,舒适、轻松、朴素,但并不“土”。茶社备有电脑、打字设备,起草协议、打印合同都很方便,还为来茶社进行商务活动的客人准备了商务套餐。当然,作为休闲场所,清水轩也会让客人感觉很舒服。
说到北京的茶馆,有两个地方不能不说,那就是“老舍茶馆”和地处天桥的“茶乐园”,这两个地方多少还保留着老北京旧式茶馆、茶园的味道。老舍茶馆座落在前门,进门是一式仿古梨木大漆八仙桌,镶贝壳儿的紫檀木椅发出古朴高雅的气息。室内大红灯笼高高挂,突出的是吉祥、福寿的喜庆氛围。宫廷式的小戏台上,演出的是京腔京韵的传统艺术节目,主要是京剧、评书、相声、京韵大鼓等,在这里人可以领略到地道的“北京味”。天桥是明清以来北京民间艺术的发祥地,位居天桥的“茶乐园”正是浓缩了当年天桥的各种民间文化娱乐形式。“茶乐园”内设有舞台,台下摆着许多黑硬木八仙桌,有身穿旗袍的服务小姐为顾客巡回斟茶。在这里付账、买东西都必须使用旧时的铜钱——当然是用人民币去兑换。茶园的节目可谓是一台民俗大汇串,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老八怪”的表演,他们可是老北京人心中的偶像。表演的节目有吹奏鼓乐、相声、白沙撒字、古典戏法、口技、摔跤、耍中幡等,都堪称是民间艺术的拿手绝活。在茶乐园里,人们结伴围坐一席,一边喝茶、品小吃,一边聊天。当艺人表演到精彩之处,众人便放开喉咙大喊几声“好!好!”,老北京的民俗文化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津门茶园主角不是茶
时下,天津繁华闹市里,已有许多家档次高低不同的茶园,天津人十分青睐这种大众化的休闲娱乐场所。天津的茶园有着天津卫的地方特色,天津的茶园很像是旧时的戏园子。茶园大门上虽然高挂“茶”字招牌,但茶园里茶水却并不“唱主角”。津门茶园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茶园里的茶只赠不卖。来茶园的茶客也非专门来品茶的,而是主要为看戏而来,是在观看戏曲、曲艺时顺便品茗而已。天津茶园的价格并不高,除了某些档次较高的茶园因开办费用太高收费也相应高一些外,普通茶座也就是在10元至30元之间。当然茶园不能只靠低价位来吸引人,更主要的是靠高水平的演出来招徕客人。茶园的节目基本上能做到常演常新,这是因为天津素有“戏剧之乡”、“曲艺之乡”的美称,本市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戏剧、曲艺演员。加之天津又有独特的地位优势——离首都北京非常近,可以经常邀请北京的一些著名演员前来演出,许多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演员,都先后前来天津茶园献艺。天津最大的茶园——中华曲艺苑,每个月末都能请到几位国家一级演员,前来助兴。每个茶园都有自己专门演出的剧种,分别专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曲艺等,各自特色十分鲜明。与眼下歌舞厅、影剧院等娱乐场所不大景气的情况相比,天津茶园显得异常热闹,上座率普遍在八成以上,每逢节假日则会场场爆满。津门茶园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天津人,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河北人和北京人前来消闲娱乐。
沪上“老虎灶”,内里换乾坤
几年前,上海在老城厢建了一条仿古的“上海老街”。街上有家茶馆,当街开门处砌一个烧开水的大锅灶,这就是当年上海滩上常见的旧式茶馆——“老虎灶”。过去,在这类简陋的茶馆里,一般只有一个方桌、四条长板登,街坊四邻可以捧着自己的茶壶,在这里边拉家常边喝茶,一坐就是大半天。也常有人提着暖水瓶,来这里打水,回家泡茶洗脸。但如今的“老虎灶”,虽然外观依旧,但内里却与旧时不大一样了。走进“老虎灶”,只见墙上张贴着旧时的月历牌,墙角摆放着老式的留声机、电风扇。另一角置放着几件丝竹乐器,这里定时会有人前来演奏乐曲。屋里还置有文房四宝,茶客如有兴致的话,还可以在这里即兴挥洒笔墨。旧时的“老虎灶”,如今已成为时尚之地。
上海最早的茶馆可以追溯到清代初年,目前各类茶馆有3 000家之多,已连续10年举办国际茶文化节……其实这都说明不了什么。这是因为,上海茶馆年代的久远肯定比不上京城,茶馆林立也肯定比不上广州、成都等地,国际茶文化节只是在江南一带茶人中有些影响,但上海茶馆刻意追求“文化”,相信一定比别处更执著。上海,有的茶馆是个展馆,展示着主人的收藏,有的茶馆是个沙龙,开各种专题讲座,还有的茶馆是沙龙是画廊,聚集起一帮志同道合者……
成都茶铺传统依旧
川茶要与川菜、川戏相比,名声自然是小了一些,但四川人种茶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四川明山县蒙山,是我国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茶树栽培地之一。据说,茶圣陆羽写出《茶经》之后才入蜀访茶,见到工艺精湛、品质优良的蒙顶茶后,不禁为此茶大呼冤屈,于是在蒙顶奋笔留下了“若叫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墨迹。“天府之都”的人,自古就把赏茶品茗作为一件人生乐事,清末成都有街巷546条,茶馆就有454家。抗战前成都不足60万人,茶馆亦有599家,至解放前夕尚有茶馆500家左右。四川人习惯于把茶馆称之为茶铺,走在大街上经常会有人以浓浓的川音说道:“走,坐茶铺子去。”
如今随着成都市区的扩展,成都的茶铺也跟着增至上千家,时代虽然变迁了,但成都茶铺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依然是一水的矮桌、竹靠椅,依然是由茶碗、荣盖、茶船“三件头”组成的盖碗茶具。人们品茶时用茶船托起茶碗,既可免于茶碗烫手,又可防止茶水溢出;茶盖盖住茶碗,既便于控制水温保持茶叶味道,又可以搅动茶水加速与茶叶的溶合,从茶盖与茶碗的缝隙中啜茶,还可以避免将茶叶吸入口中。成都茶铺的堂倌个个身怀掺茶绝技,茶铺生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堂倌掺茶技艺是否娴熟老道。茶客只要一进茶铺,堂倌便会先声夺人,又是端椅子又是抹桌子,热情周到地安排座位。待客人坐稳、点出茶名之后,稍迟堂倌便会提来锃亮的紫铜水壶,手夹一摞足有20副茶具,挥手之间只见茶船子满桌子绽花,又一个个有条不紊、恰到好处地摇晃到每个客人面前定位。堂倌随之将已经装了茶叶的茶碗放到茶船上,全部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独具一格妙趣横生,这掺茶技艺透着一股浓浓的川味,令客人尚未饮茶便茶兴已浓。
羊城人品茶之意在茶外
广州人嗜好饮茶是早已名闻于世的。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的茶楼、茶艺馆更是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遍布羊城的闹市小巷。
广州的茶楼不同于一般的茶馆,其建设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不但供应茶水,而且还提供各式各样的点心。这是因为广州人不仅嗜饮茶,而且对茶点也非常讲究。茶楼的各式点心如白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白果粥、猪红(猪血)粥等粥类;虾仁肠、猪血肠、牛肉肠、叉烧肠等肠类;叉烧包、莲蓉包、酥皮包、奶黄包、豆沙包、小笼包等包类;还有烧卖、偻果、干蒸、虾饺、牛百叶、凤爪、糯米糍、糯米鸡、叉烧酥、牛肉丸、萝卜糕、芋头糕、千层糕、马蹄糕、蛋挞……让你眼花缭乱,数不胜数。如今的广州,已从饮早茶发展到早、午、晚茶市。称谓也从“饮茶”、“斗茶”、“品茶”,发展为“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话,即享受的意思。广州人饮茶很是自由,没有时间限定,从晨曦降临之际的早茶、烈日炎炎下的午花到夜幕笼罩的夜茶,任君选择。饮茶也并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理由,或兴致来了,或心情抑郁,或无所事事,都可以洒脱地呼一声“饮茶去”。饮茶方式各异,既可以二人世界,边吃边聊;也可以亲朋戚友,逢节相聚;几十人聚在一起,留房包厅狂欢也可。
饮茶对于广州人来说,不仅仅是物质消费,还是一种精神享受。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广州人饮茶之意并不完全在茶内,饮茶的过程同时也是心理自我调节过程。老年人三三两两地闲话家常,年轻人则一边“医肚”(即填饱肚子之意),一边海阔天空地随意交谈。除了饮食和娱乐消遣的功能外,广州茶楼的兴旺还有着商业交往的需要。茶楼渐渐成了“信息茶座”,越来越多的生意人选择在这里交流信息、洽谈生意、联络感情。
杭州茶楼,半观风景半饮茶
茶,是杭州一张金灿灿的“名牌”,品茶也成为了杭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杭州茶文化也体现了杭州人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当前杭州城里有挂牌茶楼达150多家,加上宾馆饭店的茶楼、茶室,全市共有300多家,而营业面积在2 000~4 000 m2的茶楼就有青藤、太极、湖畔居、蓝宝等6家。这些茶楼遍布在西子湖畔、风景区和大街小巷,情调各异,品位高雅,档次不同,满足了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但最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是西子湖畔的小茶楼。
西湖以其波光粼粼的一池秀水和婀娜多姿的身影,把湖边的茶楼装扮得如人间仙境。到了杭州,如不去湖边的茶馆坐一坐,就如同失去了一份游仙境的风情。位于湖滨六公园与圣塘景区的湖畔居茶楼,倚湖依城,在水一方。茶楼号“品天下好茶,赏西湖美景”。在湖畔居或临窗,或露台,或一杯龙井,或一壶乌龙,美景、茶香美不胜收。尤其登临三层各具风格的濒湖茶楼,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难怪金庸先生到茶楼喝茶后,留下了“湖畔品龙井,人在天上行”的感叹。沿西湖15 km余的湖岸边,多的是赏景品茗的好去处。如六公园紫藤林间的三雅园茶室,“十八相送”长桥边的藕香居茶楼,西冷桥侧的镜湖厅茶座,断桥东面的望湖楼,西冷印社的四照阁等等,这些湖边茶楼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在狐山东侧的平湖秋月茶室,皓月当空时,坐在眺湖平台上把盏望湖,真有欲羽化成仙之感。
苏州茶馆,曲径通幽觅芳踪
苏州的园林闻名天下。除了拙政园、留园、西园、网师园、虎丘、灵岩等名园外,在临河处、深港内,还有很多名气不大甚至不为人知的众多园林。苏州的许多茶馆,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这些众多的园林内,尤其是那些已经经营了数十年的老茶馆,自是别有风韵,与古典园林相映成趣,成为苏州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半圆、耦园、艺圃等都是不出名的园林,却也茶境极佳。穿过迷宫似的小巷就是艺圃,茶馆跨在园内水上,水下有成群的鲤鱼,新老茶客都喜欢喝茶时拿些饼屑喂鱼。在观前街对面的小巷深处,有个小园林,里面一个较宽敞的古旧厅堂里,开着家乐茶轩。这里是一水儿的红木茶桌,身穿碎花蓝布对襟衫的服务小姐,取茶注水都颇有讲究。网师园后门的吴郡茶艺馆里,大型水石盆景,盆栽竹枝,屋顶铺一层干枯的竹叶,仿古瓷花吊灯,地面红瓷卵石相间,小型石拱桥,进门就让人赏心悦目。在这样的环境中饮茶,品水鉴石,自是人生快事。苏州还有为数不少的名人墓地,名人墓地也是一处幽静的园林,园林里也开设了茶馆。为了寻求那份难得的清幽,去名人墓地饮茶,也成为苏州人的一种时尚。
名茶碧螺春产自苏州,新茶上市时节,到碧螺春故乡吴中区洞庭东、西山喝正宗碧螺春,自然成了沪、宁、杭一带游客的首选。东、西山的茶馆、茶室和旅游景点的茶座,生意都十分兴隆。东山启园里明清建筑的锦和堂,满室清香,15元一杯的特级碧螺春茶十分抢手。启园俗称席家花园,依山傍水,遍植花木。在锦和堂品茗,听太湖细浪拍岸,望远处水天一色,踏上当年康熙皇帝登岸的御码头,观赏这真山真水的园林,让人格外心旷神怡。东山还有一个品茗好去处,就是紫金庵,坐在听松堂里一茶在手,看周围山坡茶姑纤手翻飞,叶声沙沙,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