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提高 效率 方法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8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六个转变”。
(一)中心位置的转变
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端在于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以自己为中心,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学生被看成可以任意地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或可以任意地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
新时期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看成有感情、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或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角色定位
教师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传道、授业、解惑”外,他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改革思路。
(三)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
新课程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
三、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导入,趣味课堂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数学课堂也不例外,哪怕是一件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事,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益最优化。
(二)巧设情境,轻松课堂
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应該多运用实物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始终精力充沛,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巧换内容,和谐课堂
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每次教学时我总是想法设法,把一些数学内容专化成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喜爱的玩具等来完成教学。在教学《探索事物排列的规律》学完例题时,我拿出足球、篮球、排球。让同学们给它们排成一排看看哪组最先完成就把球给他们玩一天。一提到玩,学生兴奋到了极点,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这样的一节课难道还是以前的那种枯燥乏味、死气沉沉、老师苦口婆心、费尽唇舌讲了一节课学生还是满脸疑惑的课堂吗?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到了面向全体。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老师又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如何让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全靠老师提问是不可能的,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所有的学生都回答问题,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可以在小组里尽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关键词】提高 效率 方法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8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六个转变”。
(一)中心位置的转变
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端在于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以自己为中心,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学生被看成可以任意地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或可以任意地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
新时期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看成有感情、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或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角色定位
教师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传道、授业、解惑”外,他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改革思路。
(三)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
新课程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
三、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导入,趣味课堂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数学课堂也不例外,哪怕是一件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事,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益最优化。
(二)巧设情境,轻松课堂
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应該多运用实物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始终精力充沛,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巧换内容,和谐课堂
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每次教学时我总是想法设法,把一些数学内容专化成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喜爱的玩具等来完成教学。在教学《探索事物排列的规律》学完例题时,我拿出足球、篮球、排球。让同学们给它们排成一排看看哪组最先完成就把球给他们玩一天。一提到玩,学生兴奋到了极点,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这样的一节课难道还是以前的那种枯燥乏味、死气沉沉、老师苦口婆心、费尽唇舌讲了一节课学生还是满脸疑惑的课堂吗?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到了面向全体。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老师又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如何让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全靠老师提问是不可能的,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所有的学生都回答问题,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可以在小组里尽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