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国民品格的日趋下滑。这其中,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难辞其咎,过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忽略学生人格素养的教育,导致当代青年迷茫彷徨者有之,心灵荒芜者有之,甚至屠戮同窗,杀害师长的事件都不时地见诸报端。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将人格教育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更加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那么,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呢?
一、“身教”胜于“言传”,语文教师要健全自身的人格素养
从小学到大学,教师都是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因子。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高中阶段自然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那么语文老师的为人处世之道便会在学生今后的人生旅程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语文老师的言谈举止、文化内涵、思想情感自然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成长轨迹当中。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语文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它不像数理化生学科那样有着明显的知识逻辑性,难以通过简单的题海战术来提升成绩,它更需要学生的人文积淀,需要学生的用心领悟与思考。在当前这个快餐式的时代氛围下,它遭遇冷落也便成为一种必然。当各式各样的课外补习班风起云涌的时候,总难觅得有自觉补习语文的。是学生的阅读素养到了无需培养的境界了吗?不是,而是人们觉得补也无益,不如放弃。即使是在学校安排的课程表里,语文课程也多是被一挤再挤,若不是还有不菲的分数诱惑着,恐怕这传承民族文化的唯一载体也要被弃于无人问津的角落。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再自怨自艾,满腹牢骚,并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传染给学生,不仅无益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对于整个社会教育来说都是一种悲哀。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深深懂得,在社会多元文化交汇的时期,我们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做出人格的表率,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不遗余力,是多么地重要。
二、以生为本,构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课堂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社会才俊,而不能为了博取一时的高分而忽略学生的人格成长。在这方面,语文教师就要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材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能围绕教参大搞题海战术,以死板的课堂解读桎梏学生的个性认知。
譬如,笔者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的时候,有学生注意到了结尾的“淡淡的忧愁”这一细节。我便相机而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与思想感情。朱自清为什么忧愁,是经济困难,还是身体不舒服,是工作不顺心,还是家庭不如意?当教师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们开始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结果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有说思念家乡的,有说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触发了朱自清的文思的,有说不自觉的叹息能倾诉压力,摆脱平日束缚的,有说对黑暗现实不满,试图逃避生活的,有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有说极度希望让精神洗个澡,放松一下的,等等。笔者没有随意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去深入分析作者的初衷。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与完美人格的有效载体与途径。
三、注重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中的人格培养亦是如此,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如何才能无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学生人格魅力的必经之径。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每一个专题的主题都是向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切实抓住这些契机,组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人格。如讲授“珍爱生命”专题之后,我们就要学生结合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展开相关的阅读、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开展辩论、演讲,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悄然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人们在一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生活、成长,我们注定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中跌撞前行。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课堂如何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要远远超过具体的知识传授。所以,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人格教育。
一、“身教”胜于“言传”,语文教师要健全自身的人格素养
从小学到大学,教师都是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因子。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高中阶段自然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那么语文老师的为人处世之道便会在学生今后的人生旅程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语文老师的言谈举止、文化内涵、思想情感自然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成长轨迹当中。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语文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它不像数理化生学科那样有着明显的知识逻辑性,难以通过简单的题海战术来提升成绩,它更需要学生的人文积淀,需要学生的用心领悟与思考。在当前这个快餐式的时代氛围下,它遭遇冷落也便成为一种必然。当各式各样的课外补习班风起云涌的时候,总难觅得有自觉补习语文的。是学生的阅读素养到了无需培养的境界了吗?不是,而是人们觉得补也无益,不如放弃。即使是在学校安排的课程表里,语文课程也多是被一挤再挤,若不是还有不菲的分数诱惑着,恐怕这传承民族文化的唯一载体也要被弃于无人问津的角落。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再自怨自艾,满腹牢骚,并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传染给学生,不仅无益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对于整个社会教育来说都是一种悲哀。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深深懂得,在社会多元文化交汇的时期,我们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做出人格的表率,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不遗余力,是多么地重要。
二、以生为本,构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课堂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社会才俊,而不能为了博取一时的高分而忽略学生的人格成长。在这方面,语文教师就要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材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能围绕教参大搞题海战术,以死板的课堂解读桎梏学生的个性认知。
譬如,笔者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的时候,有学生注意到了结尾的“淡淡的忧愁”这一细节。我便相机而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与思想感情。朱自清为什么忧愁,是经济困难,还是身体不舒服,是工作不顺心,还是家庭不如意?当教师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们开始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结果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有说思念家乡的,有说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触发了朱自清的文思的,有说不自觉的叹息能倾诉压力,摆脱平日束缚的,有说对黑暗现实不满,试图逃避生活的,有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有说极度希望让精神洗个澡,放松一下的,等等。笔者没有随意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去深入分析作者的初衷。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与完美人格的有效载体与途径。
三、注重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中的人格培养亦是如此,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如何才能无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学生人格魅力的必经之径。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每一个专题的主题都是向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切实抓住这些契机,组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人格。如讲授“珍爱生命”专题之后,我们就要学生结合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展开相关的阅读、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开展辩论、演讲,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悄然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人们在一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生活、成长,我们注定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中跌撞前行。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课堂如何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要远远超过具体的知识传授。所以,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