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放松技术的探讨从肌肉的紧张和放松是由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的角度阐明放松的重要性,对短跑运动训练起到参考和结鉴作用。
关键词 短跑 放松技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短跑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内容文献资料四十多篇。
1.2.2 综述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放松技术的概念的重要性
放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肌肉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柔韧性构成了放松能力的基础。
2.1 放松是掌握基本技术的前提
放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肌肉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柔韧性构成了放松能力的基础。从生理学上讲,运动技术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协调放松能力好,就能合理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技能储备,使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很快建立起来,加快对新技术的掌握。从运动学上讲,运动技术的形成是运动员按照运作的空间、时间、节奏等动作要素的要求,进行练习的结果。协调放松能力好就能在练习中把握动作的空间、时间、节奏等要素的特征,使之配合得当,从而更快地掌握技术。总之,肌肉协调放松能力是运动技术形成的基础。
2.2 放松技术的生理机制
从生理因素来看,放松能提高肌肉的张驰能力,加强肌肉工作的协调性,延长持续工作时间,同时肌肉的放松可以加速血液流动的速度,减少因剧烈活动而出现的局部痉挛现象,使肌肉的伸长速度加快,增加收缩的速度。
由表可见,肌肉放松能力对不同距离的短跑项目的作用大小不一样,距离较长的短跑项目肌肉放松能力好,其成绩提高更为突出。总之,短跑中运用放松技术能发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并能提高运动员保持高速的能力,从而可创造优异成绩。
2.3 放松技术对短跑体能消耗的影响
短跑属无氧代谢,在跑的过程中,肌肉收缩所需能量,主要是ATP-CP(磷酸原系统)供能,但是肌肉中现成ATP数量有限,只能持续几秒钟的时间,在短时间极限运动时,ATP的利用速度最大值可达安静时的1000倍左右,大大超过有氧代谢合成ATP的最大能力。因此要保持较长时间的速度,就必须在两次收缩之间,继续进行ATP的再合成,ATP的无氧再合成主要靠CP的分解和糖酵解来完成,见表
因此,在短跑中,加快肌肉的放松速度和动作的协调放松,就可以尽可能减少多余的肌肉工作现象,保持体能的合理分配,促进体能消耗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利于充分发挥个人合理的速度结构。
2.4放松技术与短跑步态节奏的关系
构成速度的两个因素是步长和步频。
2.4.1 步频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肌肉能否快速地收缩和放松
短跑时肌肉的活动达到最大的强度。整个机体处在极其紧张的状态中,大脑皮质兴奋、抑制过程要迅速频繁地转换交替,同时不断接受来自于骨骼肌的大量冲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2.4.2 步长是指跑时每一步的大小
从解剖形态来说,步长受身高和腿长的影响,但是,下肢力量的增大对于步长的增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腿后蹬时,如果后蹬腿主动肌和对抗肌能充分放松,且使主动肌在收缩前增加初长度,就可增加主动肌收缩的幅度,可使后蹬动作更充分,增大了蹬地的力量;后蹬结束后,大腿带动小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时,前摆大腿的对抗肌放松,能增大抬腿的高度和远度。
2.4.3 短跑技术的要求是尽可能增大每步的步长,在时间上尽可能减少每步的时间
在百米跑中,步长和步频是处于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两因素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就产生段落速度的变化,即速度结构的变化。放松技术的发挥,对步长和步频的动态变化有重要的影响。在百米跑中,从腿后蹬地结束到脚离开地面的屈膝前摆,是先屈膝后屈髋。
2.5通过心理调节对放松技术的作用
短跑是在最短时间内要求完成最大“速率”的活动,从而导致生理上的强烈变化。此时适度的放松可以降低运动员的初期疲劳现象,减少畏惧、恐慌心理,克服各种内心困惑,从而取得好成绩。从心理因素来说,放松能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向,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动作技术的放松可克服由最快速度造成的身心极度紧张状态,使大脑皮质处于适宜的觉醒状态,有助于克服不适宜的有害的紧张情绪,使跑步动作轻松稳定,提高运动员自信心。在短跑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充分发挥跑的技能和体能的前提。心理状态紧张会使肌肉僵硬,跑动过程中产生多余动作,破坏短跑的技术环节。而过于放松,又很难集中精力,保持斗志,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力量不足,从而导致动作软弱无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短跑中利用放松技术可以发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并能提高运动员保持高速的能力,利用放松技术可以使运动员的体能合理分配,尽可能减少多余的肌肉工作现象,合理地运用能量。
3.2 建议
短跑中利用放松技术可有效地协调步长、步频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能达到合理的优化组合,短跑中利用心理放松可以保持良好的运动水平,稳定精神情绪使肌肉协调工作,提高速度。
参考文献:
[1]李力群.田径[M] 第一版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66—267
[2]白剑锋.田径[M] 第一版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78—179
[3]栗向槐.广州体育学院报[J].1999
(指导老师:陆宇明)
关键词 短跑 放松技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短跑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内容文献资料四十多篇。
1.2.2 综述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放松技术的概念的重要性
放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肌肉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柔韧性构成了放松能力的基础。
2.1 放松是掌握基本技术的前提
放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肌肉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柔韧性构成了放松能力的基础。从生理学上讲,运动技术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协调放松能力好,就能合理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技能储备,使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很快建立起来,加快对新技术的掌握。从运动学上讲,运动技术的形成是运动员按照运作的空间、时间、节奏等动作要素的要求,进行练习的结果。协调放松能力好就能在练习中把握动作的空间、时间、节奏等要素的特征,使之配合得当,从而更快地掌握技术。总之,肌肉协调放松能力是运动技术形成的基础。
2.2 放松技术的生理机制
从生理因素来看,放松能提高肌肉的张驰能力,加强肌肉工作的协调性,延长持续工作时间,同时肌肉的放松可以加速血液流动的速度,减少因剧烈活动而出现的局部痉挛现象,使肌肉的伸长速度加快,增加收缩的速度。
由表可见,肌肉放松能力对不同距离的短跑项目的作用大小不一样,距离较长的短跑项目肌肉放松能力好,其成绩提高更为突出。总之,短跑中运用放松技术能发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并能提高运动员保持高速的能力,从而可创造优异成绩。
2.3 放松技术对短跑体能消耗的影响
短跑属无氧代谢,在跑的过程中,肌肉收缩所需能量,主要是ATP-CP(磷酸原系统)供能,但是肌肉中现成ATP数量有限,只能持续几秒钟的时间,在短时间极限运动时,ATP的利用速度最大值可达安静时的1000倍左右,大大超过有氧代谢合成ATP的最大能力。因此要保持较长时间的速度,就必须在两次收缩之间,继续进行ATP的再合成,ATP的无氧再合成主要靠CP的分解和糖酵解来完成,见表
因此,在短跑中,加快肌肉的放松速度和动作的协调放松,就可以尽可能减少多余的肌肉工作现象,保持体能的合理分配,促进体能消耗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利于充分发挥个人合理的速度结构。
2.4放松技术与短跑步态节奏的关系
构成速度的两个因素是步长和步频。
2.4.1 步频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肌肉能否快速地收缩和放松
短跑时肌肉的活动达到最大的强度。整个机体处在极其紧张的状态中,大脑皮质兴奋、抑制过程要迅速频繁地转换交替,同时不断接受来自于骨骼肌的大量冲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2.4.2 步长是指跑时每一步的大小
从解剖形态来说,步长受身高和腿长的影响,但是,下肢力量的增大对于步长的增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腿后蹬时,如果后蹬腿主动肌和对抗肌能充分放松,且使主动肌在收缩前增加初长度,就可增加主动肌收缩的幅度,可使后蹬动作更充分,增大了蹬地的力量;后蹬结束后,大腿带动小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时,前摆大腿的对抗肌放松,能增大抬腿的高度和远度。
2.4.3 短跑技术的要求是尽可能增大每步的步长,在时间上尽可能减少每步的时间
在百米跑中,步长和步频是处于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两因素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就产生段落速度的变化,即速度结构的变化。放松技术的发挥,对步长和步频的动态变化有重要的影响。在百米跑中,从腿后蹬地结束到脚离开地面的屈膝前摆,是先屈膝后屈髋。
2.5通过心理调节对放松技术的作用
短跑是在最短时间内要求完成最大“速率”的活动,从而导致生理上的强烈变化。此时适度的放松可以降低运动员的初期疲劳现象,减少畏惧、恐慌心理,克服各种内心困惑,从而取得好成绩。从心理因素来说,放松能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向,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动作技术的放松可克服由最快速度造成的身心极度紧张状态,使大脑皮质处于适宜的觉醒状态,有助于克服不适宜的有害的紧张情绪,使跑步动作轻松稳定,提高运动员自信心。在短跑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充分发挥跑的技能和体能的前提。心理状态紧张会使肌肉僵硬,跑动过程中产生多余动作,破坏短跑的技术环节。而过于放松,又很难集中精力,保持斗志,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力量不足,从而导致动作软弱无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短跑中利用放松技术可以发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并能提高运动员保持高速的能力,利用放松技术可以使运动员的体能合理分配,尽可能减少多余的肌肉工作现象,合理地运用能量。
3.2 建议
短跑中利用放松技术可有效地协调步长、步频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能达到合理的优化组合,短跑中利用心理放松可以保持良好的运动水平,稳定精神情绪使肌肉协调工作,提高速度。
参考文献:
[1]李力群.田径[M] 第一版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66—267
[2]白剑锋.田径[M] 第一版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78—179
[3]栗向槐.广州体育学院报[J].1999
(指导老师:陆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