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纠结的是,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村里让李江峰放心不下的人和事却越来越多。“来到河头村已过两年,眼看剩下的日子不多,真的要省着过了。”他说。
10月3日,十一黄金周,李江峰仍在村里忙碌着。
未等记者开口,他就谈起对扶贫工作的看法。憨厚正直、文质彬彬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但军人转业的他在骨子里却是爱较真,做事雷厉风行,决不拖沓。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河头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同时也是软弱涣散村。2014年11月5日,作为被选派第一书记,李江峰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来到这里工作。
回顾在河头村的700多个日日夜夜,李江峰既有欣慰,更有纠结。
欣慰的是,他主导的养殖基地和光伏發电项目已然落地,村集体每年将有约20万元的稳定收入,这让扶贫更有了底气。村民最关心的道路得以整修,完成了全村农网升级改造,使农田机井架线通电……
纠结的是,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村里让他放心不下的人和事却越来越多。“来到河头村已过两年,眼看剩下的日子不多,真的要省着过了。”他说。
化缘不如造血
今年48岁的李永是河头村的贫困户。妻子葛春梅性格内向,不与外人交流;三个孩子都处于求学阶段,每年固定开销需数万元。地里的微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考虑到李永曾到过淮北、池州等地打工,有着成熟的养鸭技术和经验,李江峰专门为其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脱贫方案:由县扶贫办担保并贴息,李永申请到了5万元贷款。通过这种模式,帮他把养鸭大棚建起来。
记者到访之时,李永家的房子刚刚翻修过。李江峰帮他争取了危房改造项目。
采访中,李永向《民生周刊》记者透露说,现在靠养鸭一年收入大概有7万~9万元。“到年底,这一户就能实现脱贫。”李江峰说,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健康安全。
萧县是个人口大县,人多地少是普遍现象。对于扶贫,李江峰有自己的看法与思考,“仅仅靠国家的资金救助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只想着等、拿、要,要开创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这样才能为贫困户给予经济上的长久帮助。”
在李江峰看来,扶贫必须有产业,在他的主导下,养殖基地和光伏发电两个扶贫项目已见成果。
“养殖基地8个养殖大棚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给村民,每年会有16万元的稳定租金收入,合同签了6年。而光伏发电项目,如今已实现并网,每天发电1000度,解决了51个贫困户实现脱贫。”李江峰说。
舍小家顾大家
如今,37岁的李江峰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2014年11月5日,是李江峰来到河头村的日子;而这一年11月14日,是他女儿出生的日期。他来河头村报到时,爱人正处于待产状态。“一边是3个人,而另一边是5400余位村民,只能是舍小家顾大家。”他说。
2013年1月,李江峰从合肥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转业到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两年前,他的角色又从军转干部变成一名扶贫“新兵”。他坦言,在角色变换中不断地重新激活自己。
初来村里时,李江峰并不被村民所接受。为动员村民参加光伏项目,他挨家去做动员,多次被村民误会成推销员甚至骗子。后来,没事时他就和村民“拉拉呱”,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闲聊中,他发现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村里泥泞的道路无人修”“地里机井未通电,浇水不便”。“村民呼声最高的是修路,如今约9.5公里道路已经修好,并安装了50余盏太阳能路灯。地里的72眼机井如今也已架线通电,村民不再为浇水而为难。”李江峰说。
除此之外,河头村还争取到20万专项资金,购置了垃圾车、配保洁员,及时清理村里产生的生活垃圾。
不仅“媳妇”能干,“娘家”也很给力。虽然身在村里,李江峰得到了“娘家”——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大力支持。
不仅29位处级以上干部对口帮扶村里32个贫困户,而且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领导蒋传华、胡孔胜、张敏和陈一胜都曾亲自到村里调研、慰问和帮扶,数次援助过钱、衣物、笔记本电脑等。
去年7月,村里新增一个贫困户。8岁儿童刘骐铭患上一种名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罕见病,仅手术费就需要50万元。得知此事后,李江峰通过发动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为刘骐铭募捐了约10万元。“‘娘家’特别给力。”他回忆说,单位不仅帮忙协调了省红十字会,还发动捐款。
抓扶贫防返贫
黄金十月,河头村的田地里却是绿油油的胡萝卜。“李江峰书记来了之后,河头村就很少再种普通粮食作物,基本都是经济作物。”
6月5日,河头村刚顺利通过国家扶贫办第三方评估。“2014年,刚来村里时,贫困人口共有300户831人;除去死亡嫁出28人外,到今年年底贫困人口将剩43户81人。”谈及脱贫任务,李江峰信心十足。
在平时的接触中,萧县丁里镇党委书记胡传伦发现,李江峰思考的问题很长远,“例如,扶贫工作结束后,如果群众再返贫怎么办?我离开了之后,已有的扶贫项目能否可持续?”
对于村里贫困户,李江峰早已了然于心。在他的工作日志中,记者看到:“贫困户梁峰夫妻长期疾病缠身、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老支书葛长祥年事已高,生活捉襟见肘,入不敷出。”“贫困户刘全省常年慢性病,不能干重活……”
对于河头村,最让李江峰放心不下的是村里的留守儿童。7月28日,这已是李江峰第五次来到贫困户刘世龙的家里。年近八旬的贫困户刘世龙,身上多处伤病。因无钱手术,腿上至今还有一块钢板未取出。老伴儿也是慢性病需常年吃药。
因为贫困,儿媳选择离婚,儿子长期在外打工。“最可怜的是刚满10岁的小孙子,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李江峰说,“墙上贴满他的各种奖状,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明显发育迟缓,个子比我8岁的儿子还低。每次见到陌生人,都胆怯地躲在奶奶身后,扳着手指头,一言不发,真让人心疼不已。”
早在去年,李江峰就组织对全村留守儿童进行过统计:河头村的贫困儿童数量较多,总计有83个。“再过一年,选派任务就将结束,实在放心不下这些孩子,余下的时间将花更多的精力多关心他们。”他说。
10月3日,十一黄金周,李江峰仍在村里忙碌着。
未等记者开口,他就谈起对扶贫工作的看法。憨厚正直、文质彬彬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但军人转业的他在骨子里却是爱较真,做事雷厉风行,决不拖沓。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河头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同时也是软弱涣散村。2014年11月5日,作为被选派第一书记,李江峰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来到这里工作。
回顾在河头村的700多个日日夜夜,李江峰既有欣慰,更有纠结。
欣慰的是,他主导的养殖基地和光伏發电项目已然落地,村集体每年将有约20万元的稳定收入,这让扶贫更有了底气。村民最关心的道路得以整修,完成了全村农网升级改造,使农田机井架线通电……
纠结的是,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村里让他放心不下的人和事却越来越多。“来到河头村已过两年,眼看剩下的日子不多,真的要省着过了。”他说。
化缘不如造血
今年48岁的李永是河头村的贫困户。妻子葛春梅性格内向,不与外人交流;三个孩子都处于求学阶段,每年固定开销需数万元。地里的微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考虑到李永曾到过淮北、池州等地打工,有着成熟的养鸭技术和经验,李江峰专门为其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脱贫方案:由县扶贫办担保并贴息,李永申请到了5万元贷款。通过这种模式,帮他把养鸭大棚建起来。
记者到访之时,李永家的房子刚刚翻修过。李江峰帮他争取了危房改造项目。
采访中,李永向《民生周刊》记者透露说,现在靠养鸭一年收入大概有7万~9万元。“到年底,这一户就能实现脱贫。”李江峰说,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健康安全。
萧县是个人口大县,人多地少是普遍现象。对于扶贫,李江峰有自己的看法与思考,“仅仅靠国家的资金救助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只想着等、拿、要,要开创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这样才能为贫困户给予经济上的长久帮助。”
在李江峰看来,扶贫必须有产业,在他的主导下,养殖基地和光伏发电两个扶贫项目已见成果。
“养殖基地8个养殖大棚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给村民,每年会有16万元的稳定租金收入,合同签了6年。而光伏发电项目,如今已实现并网,每天发电1000度,解决了51个贫困户实现脱贫。”李江峰说。
舍小家顾大家
如今,37岁的李江峰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2014年11月5日,是李江峰来到河头村的日子;而这一年11月14日,是他女儿出生的日期。他来河头村报到时,爱人正处于待产状态。“一边是3个人,而另一边是5400余位村民,只能是舍小家顾大家。”他说。
2013年1月,李江峰从合肥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转业到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两年前,他的角色又从军转干部变成一名扶贫“新兵”。他坦言,在角色变换中不断地重新激活自己。
初来村里时,李江峰并不被村民所接受。为动员村民参加光伏项目,他挨家去做动员,多次被村民误会成推销员甚至骗子。后来,没事时他就和村民“拉拉呱”,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闲聊中,他发现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村里泥泞的道路无人修”“地里机井未通电,浇水不便”。“村民呼声最高的是修路,如今约9.5公里道路已经修好,并安装了50余盏太阳能路灯。地里的72眼机井如今也已架线通电,村民不再为浇水而为难。”李江峰说。
除此之外,河头村还争取到20万专项资金,购置了垃圾车、配保洁员,及时清理村里产生的生活垃圾。
不仅“媳妇”能干,“娘家”也很给力。虽然身在村里,李江峰得到了“娘家”——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大力支持。
不仅29位处级以上干部对口帮扶村里32个贫困户,而且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领导蒋传华、胡孔胜、张敏和陈一胜都曾亲自到村里调研、慰问和帮扶,数次援助过钱、衣物、笔记本电脑等。
去年7月,村里新增一个贫困户。8岁儿童刘骐铭患上一种名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罕见病,仅手术费就需要50万元。得知此事后,李江峰通过发动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为刘骐铭募捐了约10万元。“‘娘家’特别给力。”他回忆说,单位不仅帮忙协调了省红十字会,还发动捐款。
抓扶贫防返贫
黄金十月,河头村的田地里却是绿油油的胡萝卜。“李江峰书记来了之后,河头村就很少再种普通粮食作物,基本都是经济作物。”
6月5日,河头村刚顺利通过国家扶贫办第三方评估。“2014年,刚来村里时,贫困人口共有300户831人;除去死亡嫁出28人外,到今年年底贫困人口将剩43户81人。”谈及脱贫任务,李江峰信心十足。
在平时的接触中,萧县丁里镇党委书记胡传伦发现,李江峰思考的问题很长远,“例如,扶贫工作结束后,如果群众再返贫怎么办?我离开了之后,已有的扶贫项目能否可持续?”
对于村里贫困户,李江峰早已了然于心。在他的工作日志中,记者看到:“贫困户梁峰夫妻长期疾病缠身、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老支书葛长祥年事已高,生活捉襟见肘,入不敷出。”“贫困户刘全省常年慢性病,不能干重活……”
对于河头村,最让李江峰放心不下的是村里的留守儿童。7月28日,这已是李江峰第五次来到贫困户刘世龙的家里。年近八旬的贫困户刘世龙,身上多处伤病。因无钱手术,腿上至今还有一块钢板未取出。老伴儿也是慢性病需常年吃药。
因为贫困,儿媳选择离婚,儿子长期在外打工。“最可怜的是刚满10岁的小孙子,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李江峰说,“墙上贴满他的各种奖状,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明显发育迟缓,个子比我8岁的儿子还低。每次见到陌生人,都胆怯地躲在奶奶身后,扳着手指头,一言不发,真让人心疼不已。”
早在去年,李江峰就组织对全村留守儿童进行过统计:河头村的贫困儿童数量较多,总计有83个。“再过一年,选派任务就将结束,实在放心不下这些孩子,余下的时间将花更多的精力多关心他们。”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