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语文”思维的指导下,教师要敢于突破以往的封闭性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融合,为学生构建汉字学习新体系,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多方法、多渠道的方式加强汉字运用,巩固已学汉字、接触更多汉字,通过识字学习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形成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段;大语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138
一、小学低段开展“大语文识字”教学的价值
(一)提升识字质量
识字是低段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学生只有认识更多的汉字,才能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在生活中与他人交流。以往的识字教学模式较为固化,学生对课堂存在一定的排斥和抵触心理,不利于其学习汉字,引入“大语文识字”,可以实现课堂的有效延伸,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并且快速掌握汉字,完成自身汉字储备量的提升,优化识字教学质量。
(二)培养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以汉字的形式不断传承,汉字本身作为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具有记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和符号。通过“大语文识字”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并且在长期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自觉地学习、传承民族文化,在未来成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创新者。
(三)深化汉字应用
汉字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以往的语文课堂忽视了汉字的应用,更加重视知识传授,学生出了课堂在生活中鲜有机会利用,导致其难以巩固已学汉字。在“大语文”思维的指导下,不仅强调课堂的知识传授,更加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汉字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在应用汉字中,不仅可以深化汉字理解,还能够体会汉字的重要性和生活性,激发对汉字学习的热情。
二、小学低段开展“大语文识字”的实践途径
(一)激发识字兴趣
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其开展主动学习的基础和原动力,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则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运用“大语文”思维中,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采取科学的方式激发其识字兴趣,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到汉字的精妙和学习的快乐,带着兴趣和愉悦的感受学习汉字,将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作为不断攀登的基石。
例如在学习“眉”这一汉字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这一汉字的特点。学生在经过观察后会发现,“眉”字的下面是一个“目”字,很自然地联想到眼睛。通过学生的这一观察,教师将“眉”字的含义讲述给学生,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基于小学生的特点,教师还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以唤醒其汉字兴趣为主,带给学生更加愉悦的学习体验。
(二)研究汉字起源
字理识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汉字学习方法,其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特点。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中,不能仅仅注重汉字讲述,还要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汉字起源,通过字理学习掌握认读汉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研究汉字起源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意义、形体和读音,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书写汉字,丰富其文化内涵。
例如很多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其展示了实物形状,如“火”“灭”“石”“月”等,教师在教授象形文字中,可将实物以抽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加深对象形文字的识记和理解。又例如一些汉字属于会意字,是根据意义相关联的汉字衍生而来,如“明”“森”以及“休”等,教师在教授会意字中要注重体现其意义,在讲授“休”这一汉字中,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的简笔画,学生通过观看简筆画能够发现汉字内涵:一个人靠着大树休息,从感性认知发展到理性认知,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休”字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现象
汉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最为常用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并且在长期演变和发展中影响了人们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意识。教师在引入“大语文识字”中,要充分联系生活现象,将生活作为识字教学的第二课堂,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汉字。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了“流”这一汉字。利用“流”字组词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流”字的意思和含义,教师可以举出学生生活中关于“流”字的实例,如“河水流动”“小溪流过”“自来水流淌”等,学生通过联想生活现象加深对“流”字的认知,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又例如在学习“灭”这一汉字中,通过课堂观察汉字“灭”的结构,学生能够发现汉字组成为“火”字上面有一横,通过结构方式可以领会“灭”字的含义,教师可带领学生联想生活现象,当发生火灾后,会利用哪些方式紧急处理,很多学生都会想到用不同的事物铺在火焰上进行扑灭处理,进而加深对汉字“灭”的理解,起到理解和巩固汉字的作用。
(四)创设应用机会
汉字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坚持长期应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汉字,丰富学生的汉字储备量。基于“大语文识字”下,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汉字应用机会,突破课堂的局限性,将识字延伸到生活中,通过大量的应用提升学生识字能力。同时,校园和家庭是小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教师要从这方面应用切入点,真正将“大语文”思维落实到实际中,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大胆应用。
总而言之,识字是低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落实“大语文识字”策略,将识字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热情,为其未来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炜琴.小学低段开展"大语文识字"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84,86.
[2]徐桥.从小识字走向大语文——微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20(31):57.
关键词:小学;低段;大语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138
一、小学低段开展“大语文识字”教学的价值
(一)提升识字质量
识字是低段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学生只有认识更多的汉字,才能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在生活中与他人交流。以往的识字教学模式较为固化,学生对课堂存在一定的排斥和抵触心理,不利于其学习汉字,引入“大语文识字”,可以实现课堂的有效延伸,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并且快速掌握汉字,完成自身汉字储备量的提升,优化识字教学质量。
(二)培养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以汉字的形式不断传承,汉字本身作为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具有记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和符号。通过“大语文识字”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并且在长期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自觉地学习、传承民族文化,在未来成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创新者。
(三)深化汉字应用
汉字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以往的语文课堂忽视了汉字的应用,更加重视知识传授,学生出了课堂在生活中鲜有机会利用,导致其难以巩固已学汉字。在“大语文”思维的指导下,不仅强调课堂的知识传授,更加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汉字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在应用汉字中,不仅可以深化汉字理解,还能够体会汉字的重要性和生活性,激发对汉字学习的热情。
二、小学低段开展“大语文识字”的实践途径
(一)激发识字兴趣
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其开展主动学习的基础和原动力,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则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运用“大语文”思维中,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采取科学的方式激发其识字兴趣,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到汉字的精妙和学习的快乐,带着兴趣和愉悦的感受学习汉字,将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作为不断攀登的基石。
例如在学习“眉”这一汉字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这一汉字的特点。学生在经过观察后会发现,“眉”字的下面是一个“目”字,很自然地联想到眼睛。通过学生的这一观察,教师将“眉”字的含义讲述给学生,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基于小学生的特点,教师还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以唤醒其汉字兴趣为主,带给学生更加愉悦的学习体验。
(二)研究汉字起源
字理识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汉字学习方法,其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特点。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中,不能仅仅注重汉字讲述,还要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汉字起源,通过字理学习掌握认读汉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研究汉字起源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意义、形体和读音,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书写汉字,丰富其文化内涵。
例如很多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其展示了实物形状,如“火”“灭”“石”“月”等,教师在教授象形文字中,可将实物以抽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加深对象形文字的识记和理解。又例如一些汉字属于会意字,是根据意义相关联的汉字衍生而来,如“明”“森”以及“休”等,教师在教授会意字中要注重体现其意义,在讲授“休”这一汉字中,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的简笔画,学生通过观看简筆画能够发现汉字内涵:一个人靠着大树休息,从感性认知发展到理性认知,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休”字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现象
汉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最为常用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并且在长期演变和发展中影响了人们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意识。教师在引入“大语文识字”中,要充分联系生活现象,将生活作为识字教学的第二课堂,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汉字。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了“流”这一汉字。利用“流”字组词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流”字的意思和含义,教师可以举出学生生活中关于“流”字的实例,如“河水流动”“小溪流过”“自来水流淌”等,学生通过联想生活现象加深对“流”字的认知,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又例如在学习“灭”这一汉字中,通过课堂观察汉字“灭”的结构,学生能够发现汉字组成为“火”字上面有一横,通过结构方式可以领会“灭”字的含义,教师可带领学生联想生活现象,当发生火灾后,会利用哪些方式紧急处理,很多学生都会想到用不同的事物铺在火焰上进行扑灭处理,进而加深对汉字“灭”的理解,起到理解和巩固汉字的作用。
(四)创设应用机会
汉字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坚持长期应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汉字,丰富学生的汉字储备量。基于“大语文识字”下,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汉字应用机会,突破课堂的局限性,将识字延伸到生活中,通过大量的应用提升学生识字能力。同时,校园和家庭是小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教师要从这方面应用切入点,真正将“大语文”思维落实到实际中,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大胆应用。
总而言之,识字是低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落实“大语文识字”策略,将识字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热情,为其未来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炜琴.小学低段开展"大语文识字"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84,86.
[2]徐桥.从小识字走向大语文——微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20(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