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62-01
我园是一所以体育为特色的幼儿园,本学期,我们为孩子创设了适合孩子发展的体育活动的区域,其中包括开放性的物质环境,即,活动的空间、时间及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材料,活动的时间自由支配,活动的空间及材料可以共享;另外为孩子创设了开放性的心理环境,即活动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
一、教研现状分析
我园《因地制宜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原定研究时间:2015年9月~2017年7月,为期两年。至今已经开展了一年。以下是一年来,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观摩研讨活动是有效提高园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借助“周四教研观摩活动日”,我园加大课题观摩课的研讨,对课程结构的设置、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制订等一一进行深入地探究,逐渐形成较规范的观摩体系。
1.围绕学园教研课题《因地制宜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每周每班有目的、有计划地至少组织一节体育活动,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投等动作技能。贯彻坚持“周四教研日”及“每课必评”制度,把每周四定为听课、评课日,课题组人人参与讲课、听课与评课,通过观摩学习、推广交流、引领提升教师们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更清晰、感悟到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并尝试利用学园有限的户外活动空间有效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第二学期课题组的老师们能围绕课题的目标、内容,结合上学期活动中存在的本土民间元素较少的不足,经过查阅各种资料认真备课后大部分教师能充分挖掘一些本土特色的材料,结合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开展趣味性强的民间体育游戏。
建议:各班开展体育活动时,要根据本园户外场地小,班生数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场地,设制利于幼儿游戏的场景。形式上除了结合朗朗上口的兒歌、童谣,还可结合有趣的故事、好听的音乐、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结对子游戏、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中健康成长。
2.第一学期期中结合学园教研课题,发动教师自制“民间户外体育器械”,即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制作一种适合本年龄段幼儿使用的民间户外体育器械,有舞狮、多功能长颈鹿、套圈、弹弓等等,于下学期推行好的民间户外体育器械开发制作,资源共享,轮流使用,减轻老师的负担,让幼儿有更多更新颖的材料参与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每学期期末课题组还组织全园开展体育互检活动,第一学期的互检以户外体育区域为主,中段教师能根据本年龄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学园有限的空间,设置了三大区域,供三班轮流活动,材料富有本土民间特色,把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感兴趣的球类游戏相结合,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大班活动存在场地划分较不合理,自选区较拥挤不利于幼儿动作的发展,小班没有针对该年龄段幼儿的特征投放趣味性较强的材料,材料的投放较单调,不能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议教师们可根据本园的户外活动条件,充分利用学园场地如操场上的小台阶做跨跳步运动,走廊上做爬、跳格子、跳跃、触摸跳等运动。
第二学期的体育互检以各班展示一个创新民间体育游戏为主,有大一班:体育游戏《移动的墙》、大二班:体育游戏《炒黄豆》、大三班:体育游戏《赛龙舟》、中一班《小老鼠偷蛋》、中二班《孵小鸡》、中三《荷花荷花几时开》、小一:《点鞭炮》、小二:《猫捉老鼠》、小三:《小老鼠上灯台》等。老师们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行了分析、调整,并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改编,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参与民间体游的兴趣。孩子在快乐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基本动作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与发展
1.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活动内容、时间与材料,为创造性活动提供保证。
根据孩子的兴趣,我们创设了钻爬区、投掷区、走区、跳跃区、攀登区、一物多玩区、感觉统合区等多个活动区。在活动中,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地点,自由支配在每个活动区逗留的时间,让有限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变得开放和丰富可选,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尽情的享受空间、时间、材料和人际关系的开放。
在每个区域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多种材料。
在活动材料的投放中,有一部分是由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制作的。其中有用木夹和彩带制成的“流星球”,用高弹棉、旧丝袜和雌雄贴制成的粘性球,用粗布和高弹棉做成的骑马棍,用塑料酸奶瓶做成的小转轮可用作“一物多玩”等等。
幼儿的思维多姿多彩,常常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想法,材料、伙伴的开放为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保证,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赋予预设的材料以新的意义。
2.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的环境,扩大幼儿间的交往,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为了让幼儿多层面的体验人际关系,我们打破了班级、年级的界限,使体育活动的空间成为全体幼儿活动的场所,每位幼儿都有按自己需要和愿望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进一步拓宽了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孩子们的交往面,体现了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幼儿在与不同年龄的伙伴的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
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与年长的幼儿交往,其运动能力、观察学习能力及跟随模仿的能力都会增强,他们愿意与年长的幼儿在一起游戏;而年长的孩子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游戏时,其责任感和榜样作用增强了,谦让和友好的行为增强了。这种大带小,小学大的开放的游戏形式,增加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孩子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同龄的幼儿玩时有时会互不相让,有冲撞现象,而在混龄活动中,大班幼儿会自发的帮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摔倒了,哥哥姐姐会主动上前扶起;奔跑中看见弟弟妹妹马上会放慢速度;弟弟妹妹想玩的玩具,大班幼儿会主动的让弟弟妹妹先拿;有危险动作时又会主动保护弟弟妹妹。他们还会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双人一前一后一起调羊角球;合作抛接沙包等。
3.创设民间游戏的情景,给孩子强健的体魄。
民间游戏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而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以新课程理念引导的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打破了传统体育活动的环境模式,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始终将幼儿置于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以自己的能力去实践与环境交互作用。但在新环境的创设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发挥指导作用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62-01
我园是一所以体育为特色的幼儿园,本学期,我们为孩子创设了适合孩子发展的体育活动的区域,其中包括开放性的物质环境,即,活动的空间、时间及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材料,活动的时间自由支配,活动的空间及材料可以共享;另外为孩子创设了开放性的心理环境,即活动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
一、教研现状分析
我园《因地制宜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原定研究时间:2015年9月~2017年7月,为期两年。至今已经开展了一年。以下是一年来,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观摩研讨活动是有效提高园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借助“周四教研观摩活动日”,我园加大课题观摩课的研讨,对课程结构的设置、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制订等一一进行深入地探究,逐渐形成较规范的观摩体系。
1.围绕学园教研课题《因地制宜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每周每班有目的、有计划地至少组织一节体育活动,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投等动作技能。贯彻坚持“周四教研日”及“每课必评”制度,把每周四定为听课、评课日,课题组人人参与讲课、听课与评课,通过观摩学习、推广交流、引领提升教师们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更清晰、感悟到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并尝试利用学园有限的户外活动空间有效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第二学期课题组的老师们能围绕课题的目标、内容,结合上学期活动中存在的本土民间元素较少的不足,经过查阅各种资料认真备课后大部分教师能充分挖掘一些本土特色的材料,结合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开展趣味性强的民间体育游戏。
建议:各班开展体育活动时,要根据本园户外场地小,班生数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场地,设制利于幼儿游戏的场景。形式上除了结合朗朗上口的兒歌、童谣,还可结合有趣的故事、好听的音乐、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结对子游戏、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中健康成长。
2.第一学期期中结合学园教研课题,发动教师自制“民间户外体育器械”,即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制作一种适合本年龄段幼儿使用的民间户外体育器械,有舞狮、多功能长颈鹿、套圈、弹弓等等,于下学期推行好的民间户外体育器械开发制作,资源共享,轮流使用,减轻老师的负担,让幼儿有更多更新颖的材料参与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每学期期末课题组还组织全园开展体育互检活动,第一学期的互检以户外体育区域为主,中段教师能根据本年龄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学园有限的空间,设置了三大区域,供三班轮流活动,材料富有本土民间特色,把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感兴趣的球类游戏相结合,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大班活动存在场地划分较不合理,自选区较拥挤不利于幼儿动作的发展,小班没有针对该年龄段幼儿的特征投放趣味性较强的材料,材料的投放较单调,不能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议教师们可根据本园的户外活动条件,充分利用学园场地如操场上的小台阶做跨跳步运动,走廊上做爬、跳格子、跳跃、触摸跳等运动。
第二学期的体育互检以各班展示一个创新民间体育游戏为主,有大一班:体育游戏《移动的墙》、大二班:体育游戏《炒黄豆》、大三班:体育游戏《赛龙舟》、中一班《小老鼠偷蛋》、中二班《孵小鸡》、中三《荷花荷花几时开》、小一:《点鞭炮》、小二:《猫捉老鼠》、小三:《小老鼠上灯台》等。老师们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行了分析、调整,并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改编,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参与民间体游的兴趣。孩子在快乐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基本动作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与发展
1.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活动内容、时间与材料,为创造性活动提供保证。
根据孩子的兴趣,我们创设了钻爬区、投掷区、走区、跳跃区、攀登区、一物多玩区、感觉统合区等多个活动区。在活动中,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地点,自由支配在每个活动区逗留的时间,让有限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变得开放和丰富可选,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尽情的享受空间、时间、材料和人际关系的开放。
在每个区域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多种材料。
在活动材料的投放中,有一部分是由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制作的。其中有用木夹和彩带制成的“流星球”,用高弹棉、旧丝袜和雌雄贴制成的粘性球,用粗布和高弹棉做成的骑马棍,用塑料酸奶瓶做成的小转轮可用作“一物多玩”等等。
幼儿的思维多姿多彩,常常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想法,材料、伙伴的开放为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保证,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赋予预设的材料以新的意义。
2.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的环境,扩大幼儿间的交往,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为了让幼儿多层面的体验人际关系,我们打破了班级、年级的界限,使体育活动的空间成为全体幼儿活动的场所,每位幼儿都有按自己需要和愿望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进一步拓宽了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孩子们的交往面,体现了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幼儿在与不同年龄的伙伴的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
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与年长的幼儿交往,其运动能力、观察学习能力及跟随模仿的能力都会增强,他们愿意与年长的幼儿在一起游戏;而年长的孩子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游戏时,其责任感和榜样作用增强了,谦让和友好的行为增强了。这种大带小,小学大的开放的游戏形式,增加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孩子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同龄的幼儿玩时有时会互不相让,有冲撞现象,而在混龄活动中,大班幼儿会自发的帮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摔倒了,哥哥姐姐会主动上前扶起;奔跑中看见弟弟妹妹马上会放慢速度;弟弟妹妹想玩的玩具,大班幼儿会主动的让弟弟妹妹先拿;有危险动作时又会主动保护弟弟妹妹。他们还会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双人一前一后一起调羊角球;合作抛接沙包等。
3.创设民间游戏的情景,给孩子强健的体魄。
民间游戏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而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以新课程理念引导的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打破了传统体育活动的环境模式,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始终将幼儿置于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以自己的能力去实践与环境交互作用。但在新环境的创设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发挥指导作用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