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一生逐梦中国良芯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387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嘲笑越响亮,他的声音就越宏亮。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一道封杀令,让国人震动,就连普通百姓也科普了一下“中国芯”的重要性。
  然而,早在23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为此奔走呼吁,并且用整整50年时间为中国计算机“缺芯少魂”而努力。倪光南一生热血而悲情,是中国科技史上命运曲折坎坷,却痴心不改的存在。
  祖国,才是用武之地
  倪光南的童年是在战乱和四处逃难中度过的。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父母对他说得最多的话是:“你要好好读书,国家富强了才能不受欺负。”
  战争结束,倪光南开始了求学之路。1950年,11岁的他进入上海复兴中学。6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以全5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全部课程。
  毕业后,倪光南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他参与研制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首创了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跨越了从“汉字”到“计算机”的巨大鸿沟,是中国最早的IT男。
  1981年,加拿大国家研究院邀请倪光南担任访问研究员,他在加拿大的年薪高达4.3万加元,相当于当时国内工资的70倍。一天,倪光南在渥太华逛街,路过一家鞋店,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外国生产的皮鞋,而“中国制造”的鞋,被乱七八糟地丢在一个筐里,1.99元一双任拣。面对那堆凌乱而无尊严的地摊货,倪光南离意果决。
  1983年,他毅然回国。“如果我不回来,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他知道,只有将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变成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他才算学有所成。祖国,才是他的用武之地。
  对的,就应该用一生去坚持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个人计算机市场日渐萌芽,那时国外进口的计算机既昂贵又无法识别汉字和操作中文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倪光南发明了“联想功能”:利用中国文字中词组和同音字的特性,建立起汉字识别体系。他将这项跨时代的技术研究,命名为“联想式汉字系统”。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为转化科技成果,创办了计算机公司。倪光南被聘请为总工程师,他觉得自己有了更大的梦想舞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渴望带领公司走向世界。
  倪光南将自己辛苦研究出来的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带入公司,通宵达旦地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奋战,1985年5月,他向市场推出了适用于PC机的第一型联想式汉卡,当年就销售了300万元,创造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彻底改变了整个公司的命运。最终,公司名字改成了“联想”。
  倪光南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确立了公司的主营业务。
  在联想公司势头一片大好时,倪光南考虑的不是如何赚更多钱,如何扩大规模,而是考虑如何拥有联想自己的核心技术。他希望公司全力开展“中国芯”工程,公司高层却认为,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有钱。
  于是,倪光南与时任联想总裁柳传志开始了一场持续半年的“战争”。在1995年6月30日,联想上市的前夜,倪光南被免去总工程师的职务。1999年9月,他被正式解聘。
  1999年,加拿大华人李德磊创办了方舟科技,他带着一支做CPU的完整技术队伍找到倪光南,希望能合作。倪光南在与李德磊的初次会谈中,双泪纵横,激动于又可以和自己热爱的IT技术在一起了。倪光南以零股份进入方舟科技,找钱、找政府,找任何他能找到的资源。在他的努力下,2001年,方舟1号横空出世,媒体惊呼:“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有了CPU技术,政府也给了支持,芯片也做出来了,可倪光南找遍国内,居然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基于一块CPU开发产品原型。无奈之下,方舟科技又建立硬件团队,自己做产品原型。结果原型做完,又发现没有配套的软件可用,更令人头疼的是缺钱。“方舟3号”研发经费拨款1538万元,按照“863课题”的项目预算要求,给科研人员的工资部分不得超过15%,约230万元。也就是说,方舟科技参与研发的近60位工程人员,每月工资也就2000多元。而微软一年投入1000亿人民币用于研发。有专家嘲笑他们说:“芯片项目资金主要用在流片和EDA工具上,工资只是小零头。”最终在种种阻碍下,这个项目以失败告终。
  倪光南沦为人们眼中的笑柄。而他完全不顾冷眼与嘲笑,继续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没有让他灰心,他坚信自己是对的。对的,就应该用一生去坚持。
  嘲笑有多响亮,呼声就多宏亮
  从联想开始,倪光南就不停地跟人们强调,中国要发展IT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这关系到信息安全,也关系到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现在应该大力开发自主操作系统,不可不搞,不可慢搞。”
  2013年,倪光南更是直接上书国家领导人:基于共享软件架构,开发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2016年,他又公开说:“全世界几十亿台智能终端,只有三种操作系统:苹果、安卓和Windows,这种垄断在全球找不到第二例。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垄断不打破,终端安全和大数据安全也就无从谈起。中国要成为网络强国,必须解决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被垄断的问题。”2017年,他又提道:“没有核心技术,只能给国外企业当‘马甲’。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隐患,而且不要指望能够买到核心技术,因为外国对我们的方针,从封锁禁运变为技术合作,可往往是以合作之名,行穿马甲之实。实际上,是希望中国放弃追赶,停止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这样中国就会永远依赖进口。”
  2017年年末,在首届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78岁的倪光南发表演讲,再次呼吁:“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和服务,大量地来自于外国跨国公司。由此构成的基础设施或信息系统,就像沙滩上的建筑,在遭到攻击时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可尽管他殚精竭虑,得到的依然不是掌声,而是嘲笑。人们都说他像堂吉诃德,活在自己的幻想里,“被联想赶出去就算了,还不识时务非要做别人不做的东西,真是做研究做傻了,太书生意气,太固执、太自私。”倪光南似乎成为中国科技界一个祥林嫂式的存在。
  但在2018年4月,所有中国人重新认识了倪光南。4月16日,美国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到 2025年3月13日解禁。从规模上来说,中兴通讯可是中国第二、全球第四大电信通讯设备生产商。可美国的一道禁令,就能立即让中兴陷入休克。因为中兴通讯约有20%~30%的元器件,都是由总部在美国的厂商来供应。美国《福布斯》杂志甚至预测,中兴可能在未来几周内申请破产。
  当初方舟科技得到的科研经费,才1538万元。而如今,中兴因违反美国的规定,要为美国支付高达8.9亿美元的罚金。所有中国人这才发现,中国“芯”究竟有多重要,而更让人感到恐怖的还不止于此。除了中兴,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走中国设计、全球采购的道路,也就是说扼杀中国企业的主动权,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的。
  一夜之间,倪光南23年的“喋喋不休”变成了“远见卓识”。他被称为真正的学者、真正的科学家、中国良心。中兴之变是科技界的一场地震,也是世道人心的一次逆转。面对这样的沧桑巨变,倪光南没有沉冤昭雪的扬眉感,他怕来不及,因为他已经79歲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为中国“芯”呕心沥血。
  倪光南很喜欢一首歌,那是他年幼时,一位老师教他唱的,以德沃夏克的交响乐《自新大陆》第二乐章配词的歌:“黄金的年华虚度过/才知道从前铸成大错。萧萧两鬓白徒唤奈何/瘦影已婆娑徒唤奈何?雄心壮志早消磨/斜阳景已不多。深悔蹉跎/深悔蹉跎。”
  如今,再次唱起这首歌,前奏响起,他已潸然泪下……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布拉格是全世界第一个整座城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它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拥有“白塔之城”的美誉,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走进阳光里的童话  当大巴徐徐进入捷克境内时,我不由向窗外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明亮宽阔的小河,蜿蜒着奔向远方。在苍翠的林间,有一条孤独但不算笔直的公路。布拉格这个名字来源于德语,意为“门槛”,原因是伏尔塔瓦河在这里流经一个暗礁,就好像越过了一个门槛。伏尔塔瓦河将城
期刊
想到“我们为什么不爱读林清玄了”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回答是:因为他是活在教科书里的人,是小时候摧残我们的“恶人”,以至于长大了本能抗拒。当然,这是玩笑话。但事实是,我们真的不爱读林清玄了,换句话说,我们不爱读林清玄散文式的那些慢悠悠的文字了。  我们爱读什么样的书呢?走进书店一看就知道了,书店是最跟随市场口味的。书店最显眼位置的书大概有这几类,第一类显然是畅销书,第二类是养生生活类,第三类当
期刊
它是一个孤悬东海的神秘仙境,有中国“海蚀地貌博物馆”之称。这里,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灰白色花岗岩弥勒佛像,体型足足是四川乐山大佛的4倍;有井口直径达50米的“仙人井”,堪称一绝;有水墨画般的彩色“石头城堡”,走遍世界都难看到。这里,就是福建省平潭县的海坛岛。  震耳欲聋的仙人井  临台湾海峡,有一个形似神兽麒麟的岛屿,就是海坛岛,它以形似坛、兀峙海中得名。海坛岛又名平潭岛,距台湾省新竹港仅68海里,是
期刊
盖房子  我想在农村的老家盖一栋房子,包工头介绍道:“你想盖多少钱的?现在二三十万元的也有,七八十万元的也有,最低十萬元起,上不封顶。”  考虑到资金紧张,我选了十万元的。到了验收的那天,我发现这栋房子果然没有顶。  反驳  老婆整天在老公耳边说婆婆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终于有一天,老公忍无可忍地对老婆说:“我妈什么都不好,你妈就好得不得了!”  老婆说:“我妈自有她的儿媳妇骂,不用你操心。” 
期刊
亲爱的女儿:  你是上天赐给妈妈最好的礼物。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尽最大的努力保护你,只因你是妈妈独一无二的宝贝。  你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我,恨不能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给你。我想替你阻挡一切危险、困难和迷惑,不让你受一丁点伤害。  渐渐地,你长大了,我也明白了,我能为你做的非常有限。比如说,我不能给你换一个大房子,不能报各种兴趣班让你尽情尝试。你乖巧地说:“妈妈,那些我都不喜欢,我只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文化的变迁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  1978年,《光明日报》刊载的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成为文化破冰的第一
期刊
先锋,一盏雪夜中的昏黄路灯  斑驳朴素的老旧书桌、书柜,民国绿罩老式台灯,仿佛一个既开放又独立的小世界,这是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的办公室。闲置运输船上卸下的船身木板,铺在地上,踩上去声音低沉;船板改造的长桌上保留着海草的痕迹,似乎能让人呼吸到大海的潮汐,这是钱小华给嘉宾接待室和员工活动空间设计的陈列。一切都充满怀旧气息和温暖诗意,对钱小华来说,这既是个人品味,更是不变的初心,一如他做先锋书店的理念
期刊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感觉自己是个真正的穷人,每一本书都是宝贝。  我对书的兴趣,最初是受哥哥姐姐影响。  记得是一个秋日的傍晚,我与兄姐一块推磨,他们热烈地讲述并议论《苦菜花》中的一个细节:王柬之杀杏莉。一把尖刀,闪着寒光向我一寸寸逼来,仿佛立刻就要划开衣服与皮肉直插我的心脏,我甚至已经嗅到了铁与血的气味。这是我感受到的最初的恐怖,也是今生感受到的最大的恐怖。此后,无论是在艺术审美中,还是在现实生活
期刊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当年冬天,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7.3万人。1978年,610万人参考,录取40.2万人。77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78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相隔仅半年。  恢复高考是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全国科学大会一起构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三大里程碑事件。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国家与一个时代的拐点,为我国的发展腾飞
期刊
二楼南书房是读书人文化自觉的一个典型缩影,拒绝无条件迎合社会需求,润物细无声地承担起文化担当,在混沌中摸索出一条通往新时代的道路。  书店是一座城市人文情怀的缩写,传递出城市独有的精神气质和内涵。城市文化专家丁俊杰表示:“一个城市的成就,不完全看它接待了多少高贵的客人,还应该看它接待了多少精神流浪者。”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糅众家之长而纳之,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城市个性。近些年,在全民阅读等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