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采用沪深两市2004年至200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亏损公司扭亏为盈年度的收益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扭亏类上市公司和持续盈利类公司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利用应计项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大约有20%的亏损公司利用线下项目扭亏为盈;利润总额中约有50%来自于线下项目;扭亏年度收益持续性不强;与持续盈利公司相比,扭亏类上市公司更容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
关键词:扭亏 收益质量 操纵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 非标准审计意见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101-03
深交所和上交所1998年4月22日分别颁布规则,当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最近一个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公司将被特别处理(ST),当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时,上市公司股票将会被特别转让处理(PT)。2001年12月4日证监会宣布,取消“PT”制度,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在年报公布10天内直接退市,股票停止交易,证券交易所不提供转让服务。由于我国公司上市实行核准制度,上市公司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如果公司不能在限期内扭亏为盈,公司将会被做退市处理,这不论对上市公司、广大股东、监管机构或地方政府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各方都会在限期内使出浑身解数使公司扭亏为盈。
根据已有的研究,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方式主要有:利用经营性收益,利用非经营性收益。一般认为,经营性收益具有持续性,对未来会计收益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收益质量较高;非经营性收益可持续性低,对未来会计收益无预测价值,收益质量较差。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制造业扭亏为盈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其盈余质量进行研究。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后,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亏损公司在扭亏为盈年度的收益质量不高;多数亏损公司利用应计项扭亏,大约有20%的亏损公司利用线下项目扭亏为盈。
一、理论综述与研究假设
国外主要通过研究是否存在对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现象来判断盈余质量的高低。Ramak—krishnan&Thomas(1991)将会计盈余按持续性分为三类:(1)持续性会计盈余(permanent earnings);(2)暂时性会计盈余(transitory earnings);(3)价格无关会计盈余(price irrelevant earnings)。并且认为企业账面盈余的来源有三种:经常性业务、偶发性收益和会计变更。偶发性收益和会计变更带来的盈余质量较差。Richardson等(2001)认为收益质量是持续到下一期的程度,高质量的收益具有持续性。Green(1990),Mikhail等(2003)也从不同角度得出相同的结论。Burgstahler,D.and I.Dechev(1997)通过研究发现,企业为了避免收益下降或亏损,通常会对收益进行管理。企业通常会通过经营现金流和营运资本的变化来实现收益的增加。Sloan(1996)采用应计额(accrual)作为收益质量的表征变量,并且认为应计额越高,收益质量越差;现金流量越高,收益质量越高。他认为应计项目提供的信息尽管与收益相关,但不可靠,持续性要低于现金流量。Haw等(1998)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亏损,在亏损第一年用应急项目和线下项目调减利润进行“大洗澡”,并且在以后年度转回。他们的研究同时发现,中国的投资者不能“看穿”这种业绩管理行为。
国内学者除了研究应计项目外,也对线下项目进行了研究。陆建桥(1999)、蒋义宏(2002)、戴翠玉(2002)、薛爽(2005)的实证研究结果分别表明,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和处罚,在亏损及其前后年份普遍存在着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陈晓、戴翠玉(2004)通过研究A股上市公司的扭亏行为,发现重组和关联交易是我国上市公司扭亏的流行方式,而西方风靡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手段在我国的扭亏作用非常有限。在证监会出台废除“PT”制度后,上市公司加快了扭亏步伐。邵军、边泓(2005)也得出类似结论。王春飞(2006)通过研究扭亏与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扭亏与审计师变更显著正相关,说明了扭亏公司的收益质量不高。
Sloan(1996)认为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分为两部分: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应计利润的持续性低于现金流量部分,应计利润又可以分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和操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accruals)两部分。M.Kieschenheitar&Nahum D.Melumad(2002)通过研究发现,当公司预期到亏损不可避免时,公司会利用操控性应计利润平滑会计收益,对会计利润“大洗澡”,以期在以后年度转回时能够扭亏为盈。如果企业在扭亏年度存在盈余操纵行为,那么其操纵性应计利润应该比正常公司(持续盈利公司)高。反之,如果扭亏企业的盈余质量较高,那么企业的利润主要应该来源于扭亏年度的营业收入,而不是依赖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转回,也不是来源于线下项目。
假设1:如果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大于0,那么收益质量不高。
经营利润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相比于线下项目(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之差、补贴收入等),更具有持续性。如果上市公司运用营业利润扭亏,则说明收益质量较高;相反,如果营业利润为负数的公司占所有扭亏为盈公司的比例较大,则说明亏损类上市公司运用非经营性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很大,扭亏质量不高。
假设2a:如果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营业利润与持续盈利公司相比存在显著差别,那么收益质量不高。
相比盈利公司,亏损公司更容易受到证监会和投资者的关注,如果发生持续亏损,还会被特殊处理(ST),所以,它们不光会采取改变应计项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还会采取各种手段扭亏为盈。王跃堂等(2001)认为,CPA会基于审计风险意识,对从事盈余管理的亏损公司更倾向于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李维安等(2005)发现,通过非经营性活动进行盈余管理与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假设2b:如果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与持续盈利公司相比存在显著差别,那么收益质量不高。
二、样本选取与假设检验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用2004年—2006年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扭亏公司为研究对象,扭亏公司是指上年亏损但是本年扭亏为盈的公司。另外,为了控制外部因素的影响,在选取扭亏公司样本时,还将所有在研究期间内持续盈利的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笔者以2004年-2006年数据为研究样本,由于扭亏公司的亏损年度至少为2003年,因此实际研究期间为2003年—2006年。此期间共有223家扭亏公司,持续盈利公司为1714家。剔除研究期间数据不完全和存在极端值样本,最终得到197家样本公司,1553家配比公司。
(二)假设检验
1.假设1的检验。能够衡量企业操纵性应计利润多寡的模型主要有:希利模型(Healy model,1985)、迪安龙模型(DeAngelo model,1986)、琼斯模型(Jones model,1991)、KS模型(K&S model,1995)和行业模型(industry model,1991)等。夏立军(2003)认为,最能有效表示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模型是基本Jones模型和调整的KS模型。但是刘桂良、牟谦(2008)认为基本Jones模型的应用具有局限性,因此本文参考刘桂良、牟谦的方法采用调整KS模型来估计操纵性应计利润。在调整KS模型中,他们运用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变量共同求解操纵性应计利润,但是笔者认为两者存在严重的共线性,因此只取主营业务收入变量。除了固定资产折旧外,无形资产摊销也一般被认为管理者用于操纵性利润,因此笔者在模型中加入无形资产变量。运用KS模型求解操纵性应计利润可以分为以下步骤:首先计算总应计利润,然后计算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用总应计利润减去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即得到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过程如下:
关键词:扭亏 收益质量 操纵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 非标准审计意见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101-03
深交所和上交所1998年4月22日分别颁布规则,当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最近一个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公司将被特别处理(ST),当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时,上市公司股票将会被特别转让处理(PT)。2001年12月4日证监会宣布,取消“PT”制度,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在年报公布10天内直接退市,股票停止交易,证券交易所不提供转让服务。由于我国公司上市实行核准制度,上市公司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如果公司不能在限期内扭亏为盈,公司将会被做退市处理,这不论对上市公司、广大股东、监管机构或地方政府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各方都会在限期内使出浑身解数使公司扭亏为盈。
根据已有的研究,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方式主要有:利用经营性收益,利用非经营性收益。一般认为,经营性收益具有持续性,对未来会计收益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收益质量较高;非经营性收益可持续性低,对未来会计收益无预测价值,收益质量较差。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制造业扭亏为盈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其盈余质量进行研究。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后,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亏损公司在扭亏为盈年度的收益质量不高;多数亏损公司利用应计项扭亏,大约有20%的亏损公司利用线下项目扭亏为盈。
一、理论综述与研究假设
国外主要通过研究是否存在对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现象来判断盈余质量的高低。Ramak—krishnan&Thomas(1991)将会计盈余按持续性分为三类:(1)持续性会计盈余(permanent earnings);(2)暂时性会计盈余(transitory earnings);(3)价格无关会计盈余(price irrelevant earnings)。并且认为企业账面盈余的来源有三种:经常性业务、偶发性收益和会计变更。偶发性收益和会计变更带来的盈余质量较差。Richardson等(2001)认为收益质量是持续到下一期的程度,高质量的收益具有持续性。Green(1990),Mikhail等(2003)也从不同角度得出相同的结论。Burgstahler,D.and I.Dechev(1997)通过研究发现,企业为了避免收益下降或亏损,通常会对收益进行管理。企业通常会通过经营现金流和营运资本的变化来实现收益的增加。Sloan(1996)采用应计额(accrual)作为收益质量的表征变量,并且认为应计额越高,收益质量越差;现金流量越高,收益质量越高。他认为应计项目提供的信息尽管与收益相关,但不可靠,持续性要低于现金流量。Haw等(1998)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亏损,在亏损第一年用应急项目和线下项目调减利润进行“大洗澡”,并且在以后年度转回。他们的研究同时发现,中国的投资者不能“看穿”这种业绩管理行为。
国内学者除了研究应计项目外,也对线下项目进行了研究。陆建桥(1999)、蒋义宏(2002)、戴翠玉(2002)、薛爽(2005)的实证研究结果分别表明,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和处罚,在亏损及其前后年份普遍存在着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陈晓、戴翠玉(2004)通过研究A股上市公司的扭亏行为,发现重组和关联交易是我国上市公司扭亏的流行方式,而西方风靡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手段在我国的扭亏作用非常有限。在证监会出台废除“PT”制度后,上市公司加快了扭亏步伐。邵军、边泓(2005)也得出类似结论。王春飞(2006)通过研究扭亏与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扭亏与审计师变更显著正相关,说明了扭亏公司的收益质量不高。
Sloan(1996)认为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分为两部分: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应计利润的持续性低于现金流量部分,应计利润又可以分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和操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accruals)两部分。M.Kieschenheitar&Nahum D.Melumad(2002)通过研究发现,当公司预期到亏损不可避免时,公司会利用操控性应计利润平滑会计收益,对会计利润“大洗澡”,以期在以后年度转回时能够扭亏为盈。如果企业在扭亏年度存在盈余操纵行为,那么其操纵性应计利润应该比正常公司(持续盈利公司)高。反之,如果扭亏企业的盈余质量较高,那么企业的利润主要应该来源于扭亏年度的营业收入,而不是依赖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转回,也不是来源于线下项目。
假设1:如果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大于0,那么收益质量不高。
经营利润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相比于线下项目(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之差、补贴收入等),更具有持续性。如果上市公司运用营业利润扭亏,则说明收益质量较高;相反,如果营业利润为负数的公司占所有扭亏为盈公司的比例较大,则说明亏损类上市公司运用非经营性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很大,扭亏质量不高。
假设2a:如果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营业利润与持续盈利公司相比存在显著差别,那么收益质量不高。
相比盈利公司,亏损公司更容易受到证监会和投资者的关注,如果发生持续亏损,还会被特殊处理(ST),所以,它们不光会采取改变应计项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还会采取各种手段扭亏为盈。王跃堂等(2001)认为,CPA会基于审计风险意识,对从事盈余管理的亏损公司更倾向于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李维安等(2005)发现,通过非经营性活动进行盈余管理与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假设2b:如果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与持续盈利公司相比存在显著差别,那么收益质量不高。
二、样本选取与假设检验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用2004年—2006年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扭亏公司为研究对象,扭亏公司是指上年亏损但是本年扭亏为盈的公司。另外,为了控制外部因素的影响,在选取扭亏公司样本时,还将所有在研究期间内持续盈利的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笔者以2004年-2006年数据为研究样本,由于扭亏公司的亏损年度至少为2003年,因此实际研究期间为2003年—2006年。此期间共有223家扭亏公司,持续盈利公司为1714家。剔除研究期间数据不完全和存在极端值样本,最终得到197家样本公司,1553家配比公司。
(二)假设检验
1.假设1的检验。能够衡量企业操纵性应计利润多寡的模型主要有:希利模型(Healy model,1985)、迪安龙模型(DeAngelo model,1986)、琼斯模型(Jones model,1991)、KS模型(K&S model,1995)和行业模型(industry model,1991)等。夏立军(2003)认为,最能有效表示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模型是基本Jones模型和调整的KS模型。但是刘桂良、牟谦(2008)认为基本Jones模型的应用具有局限性,因此本文参考刘桂良、牟谦的方法采用调整KS模型来估计操纵性应计利润。在调整KS模型中,他们运用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变量共同求解操纵性应计利润,但是笔者认为两者存在严重的共线性,因此只取主营业务收入变量。除了固定资产折旧外,无形资产摊销也一般被认为管理者用于操纵性利润,因此笔者在模型中加入无形资产变量。运用KS模型求解操纵性应计利润可以分为以下步骤:首先计算总应计利润,然后计算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用总应计利润减去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即得到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过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