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当今的体育课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努力发展学生的五个领域的能力,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因此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中的组织方法首先考虑的应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新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这样才会
做到教学前的有的放矢,教学后的有据可查,不盲目。
在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班级都在存在一些“体育学困生”。所谓“体育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由于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或是由于后天培养的缺失,致使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等比较差,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跟不上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
一个班的体育差虽然为数不多,但许多体育教师对他们都束手无策。有些体育教师虽然也在他们身上下过很大的功夫,但却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就只好听其自然了。
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必须尊重和维护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因而,矛盾的焦点就集中到少数学困生的身上。由于体育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其转化工作受到教学条件、教学观念、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当前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做好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态度
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教学过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价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维护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体育学困生和体育尖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体育学困生的形成,其责任主不在学生个人,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育的义务,是体育教师的职责,作为教师没有权利嫌弃他们、歧视他们。
只有更加热爱、更加关心他们,诚心、耐心地帮助他们,才有可能亲近他们,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弄清原因,对症下药
如何去转化这些“体育学困生”呢?我认为了解不同体育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做好体育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1.对那些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差、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应因人制宜的多鼓励和指导。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教学时降低他们的练习标准,因人制宜的对每一个学困生开出处方。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制定一套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案。勤督促、多检查效果从而提高信心。
2.对部分身体素质好,但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胆怯心理:易产生害怕和退缩行为动机。感到技不如人,失败了造人嘲笑,怕出事故。
(2)过度紧张:情绪的紧张度超过了学习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阻碍作用即发生过度紧张情绪。由此可能产生肌肉缩小、肌肉紧张、僵硬,不能把握时机,动作可能失误,造成伤害事故。
(3)畏难情绪:学习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存在一定难度,只有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掌握技术关键。
三、运用赏识手段激励自我教育,培养优良品质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对我们转化学困生及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一是可以运用舆论力量进行价值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教师要作好舆论导向,以肯定性评价为主,特别是对学困生的重视与中肯适度的评价,使之感到自我价值的回归。
在学习中,对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品德的进步的肯定,对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正确评价,能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向上的自我概念、坐观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与赏识,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帮助体育学困生恢复自信心
一个人自信心的有无对其未来事业的成功与否,将产生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而自信心又是自己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留下的印记。体育学困生的自信心大都不强,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别人能干到的自己肯定不行。
因此,体育教师要想转体育学困生,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我不行”变成“我也行”。但这种转变只靠说教是无法完成的。体育教师必须通过体育实践在帮助体育学困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才能帮助逐步完成这种转变。
五、因材施教,帮助体育学困生实现自我超越
教师应根据体育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学,一点一滴的进步。对他们主要是实现自我超越。鼓励他们每次课都有所收获,每个星期都有所进步,从而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六、加强教学过程评价,使学困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师对体育学困生,不必过分关注他们完成了什么动作,达到了什么标准等学习结果,而要重点看他们的学习态度,练习积极性,付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微小进步。
因为这些他们都可以做到的,而这些也正是他们由弱变强,由差变好的转化条件,有助于他们建立信心,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以及新的学习动力。
七、发挥群体的力量,加强对学困生意志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把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置于班级群体之中,发挥群体的力量。
这不仅是转化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需要。要教育其他学生特别是体育尖子尊重体育学困生的人格,关心他们而不排斥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讽刺他们。
总之,教师应加强对体育学困生生活哲理的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他们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把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当作人生道路上的障碍,要有勇气去面对它,要满怀信心地一个一个地去跨越它,战胜它。
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得到的决不仅仅是他们如何面对体育上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人生,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台前县城关镇中学)
社会适应。
因此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中的组织方法首先考虑的应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新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这样才会
做到教学前的有的放矢,教学后的有据可查,不盲目。
在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班级都在存在一些“体育学困生”。所谓“体育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由于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或是由于后天培养的缺失,致使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等比较差,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跟不上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
一个班的体育差虽然为数不多,但许多体育教师对他们都束手无策。有些体育教师虽然也在他们身上下过很大的功夫,但却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就只好听其自然了。
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必须尊重和维护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因而,矛盾的焦点就集中到少数学困生的身上。由于体育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其转化工作受到教学条件、教学观念、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当前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做好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态度
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教学过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价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维护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体育学困生和体育尖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体育学困生的形成,其责任主不在学生个人,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育的义务,是体育教师的职责,作为教师没有权利嫌弃他们、歧视他们。
只有更加热爱、更加关心他们,诚心、耐心地帮助他们,才有可能亲近他们,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弄清原因,对症下药
如何去转化这些“体育学困生”呢?我认为了解不同体育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做好体育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1.对那些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差、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应因人制宜的多鼓励和指导。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教学时降低他们的练习标准,因人制宜的对每一个学困生开出处方。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制定一套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案。勤督促、多检查效果从而提高信心。
2.对部分身体素质好,但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胆怯心理:易产生害怕和退缩行为动机。感到技不如人,失败了造人嘲笑,怕出事故。
(2)过度紧张:情绪的紧张度超过了学习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阻碍作用即发生过度紧张情绪。由此可能产生肌肉缩小、肌肉紧张、僵硬,不能把握时机,动作可能失误,造成伤害事故。
(3)畏难情绪:学习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存在一定难度,只有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掌握技术关键。
三、运用赏识手段激励自我教育,培养优良品质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对我们转化学困生及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一是可以运用舆论力量进行价值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教师要作好舆论导向,以肯定性评价为主,特别是对学困生的重视与中肯适度的评价,使之感到自我价值的回归。
在学习中,对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品德的进步的肯定,对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正确评价,能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向上的自我概念、坐观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与赏识,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帮助体育学困生恢复自信心
一个人自信心的有无对其未来事业的成功与否,将产生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而自信心又是自己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留下的印记。体育学困生的自信心大都不强,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别人能干到的自己肯定不行。
因此,体育教师要想转体育学困生,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我不行”变成“我也行”。但这种转变只靠说教是无法完成的。体育教师必须通过体育实践在帮助体育学困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才能帮助逐步完成这种转变。
五、因材施教,帮助体育学困生实现自我超越
教师应根据体育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学,一点一滴的进步。对他们主要是实现自我超越。鼓励他们每次课都有所收获,每个星期都有所进步,从而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六、加强教学过程评价,使学困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师对体育学困生,不必过分关注他们完成了什么动作,达到了什么标准等学习结果,而要重点看他们的学习态度,练习积极性,付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微小进步。
因为这些他们都可以做到的,而这些也正是他们由弱变强,由差变好的转化条件,有助于他们建立信心,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以及新的学习动力。
七、发挥群体的力量,加强对学困生意志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把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置于班级群体之中,发挥群体的力量。
这不仅是转化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需要。要教育其他学生特别是体育尖子尊重体育学困生的人格,关心他们而不排斥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讽刺他们。
总之,教师应加强对体育学困生生活哲理的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他们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把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当作人生道路上的障碍,要有勇气去面对它,要满怀信心地一个一个地去跨越它,战胜它。
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得到的决不仅仅是他们如何面对体育上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人生,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台前县城关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