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2位现代代表人物传统,坚持起来其实很难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yidiany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舫蒋”现任掌门人 吴荣仁
  
  吴荣仁原本的职业跟火腿没有半点关系,接手“雪舫蒋”时,这个老品牌在经历了公私合营、国有化等企改后,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谈及接手这一品牌时的心情,吴董说:“当时就两点,一是这么好的一个老品牌不好好做可惜了,希望到我的手里能够重新把它发扬光大;我是个生意人,当然要考虑收益,我坚信做食品这一行一定要把责任感放前面,要把品质做出来,把名声做上去,就不愁没市场。”
  
  经营“雪舫蒋”的这十几年,吴荣仁也是这样一直默默坚守着这份给自己的承诺。但和很多其他对传统坚持的企业一样,“雪舫蒋”同样也有自己的艰辛、尴尬与无奈。“其实,‘坚持’二字做起来真的很难很难”,这是吴董十几年对传统火腿经营的真切体会。首先是融资成本的压力,如果不按照传统的工艺做火腿,立春后还可以做,下半年就可以推向市场,融资成本就低下去了;另外,火腿多存一年,损耗就要多出12%(主要的水份、油份的流失)。所以到了市场上,传统工艺做出来的火腿价格就相对要高,很多消费者不明白为什么,也就失掉了一块消费者。“我们在价格战上首先就输了。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用在宣传上,策略只有一个:做出正宗的传统好火腿,以质量取胜,靠口碑取得市场。”
  
  当然,每当意念就要快消尽的时候,知己总会适时的出现,“雪舫蒋”也拥有大量“懂火腿”的行家。他说,有一次听到一位日本的大厨这样评价他们的火腿:不仅仅是在品尝雪舫蒋火腿,而是在品尝中华的饮食文化。自己当时就觉得正因为坚持传统的越来越少,就更要来坚持。“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会是最后的赢家。我有这个信念在支持着自己坚定的走下去。”
  
  近些年,幸运的大使也在眷顾着这位坚守信念的勇士,从他接手,“雪舫蒋”的市场也在逐步打开。不仅站稳了上海、浙江、广东等传统市场,还远销到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甚至在不太接受火腿的一些北方市场也陆续站住脚。当大量的老顾客找上门的时候,吴荣仁以自信的笑容相迎,他迈开的步子也将更加坚实。
  
  家传工艺共享后人
  “蒋腿”第五代传人 蒋时珍
  
  当年红火一时的上蒋庄,如今也没有几家在单独经营火腿的生意了,大部分则成了“雪舫蒋”的员工。走进村庄,现代建筑和老式的阁楼错落交叠,相敬如宾,进村口不多时,眼前便出现一大片老宅子,已经无人居住,只有院门前一条眼神孤独的小狗空守这片安静的院落。从老宅的规模和地段便能大致猜出这里曾经的主人定是当年的一个“大户”。热心的村民走过来,告诉笔者,这便是著名的“蒋家”了,第五代传人蒋时珍已将近90岁高龄,现在住在西安,与儿女们在一起。
  
  蒋时珍从13岁便是从其父,开始参与家族生意,传承了精良的家族火腿工艺,他也是家族中最后一代做火腿,目前担任“雪舫蒋”的顾问。 在改革开放前,蒋时珍在家务农,“雪舫蒋”火腿的供应一度中断,整个金华地区的火腿产量也锐减,甚至到了一腿难求的地步。 改革开放后,蒋时珍在上蒋村创办上蒋火腿厂,开创了“雪舫蒋”火腿新的篇章。上蒋火腿厂在1999年改名为浙江雪舫工贸有限公司,如今,蒋时珍早已退居二线颐养天年,自己的儿孙后代也没有再从事这一行业。每年火腿厂“农忙”时节,蒋老爷子还会回到厂子做精心的技术指导,竭尽全力将蒋氏家族传下来的火腿工艺毫无保留的传给后人,让这一古老的传统手艺发扬光大、永续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不断的变革,人们在饮食观念上的转变、提升,上海菜从浓油赤酱、汤汤水水到注重色、香、味、形、质、养、量、器的全方位考虑,演变出了不少讲究健康营养的创新菜,但本帮菜的精髓还是体现其中。    红烧:本帮虾籽辽参 出品:和平饭店龙凤厅  虾籽辽参的做法是本帮菜的独创做法,虾籽先放黄酒蒸,再与发好的辽参一起过油,油不是普通的油,是要用葱姜熬的油,最后放入红烧肉的卤汁调味,焖到收汁为止。这样做出来的
期刊
当下午茶从西方的生活习惯也变成了东方的生活情趣,围绕在其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变成了时尚,尤其是在上海这个思想欧化的城市,无所事事的下午时间好像一下子充实了起来,时间一长,大家也对下午茶的要求高了,喝了好茶,尝到美味,还要有合适的氛围,才是一段温暖的下午茶时间。    西式下午茶的前世今生    关于西式下午茶起源的故事广为流传:维多利亚女王的侍女——贝德福德七世公爵夫人安娜玛丽亚在下午的闲暇时间里用点
期刊
本帮菜诞生之初并不登大雅之堂,家常、平民化是其特色。秃肺、圈子、腌笃鲜、黄豆汤这些普通、廉价的原料都是本帮菜的生力军。后来,本帮菜不断吸收外地菜肴的长处,一些本帮菜馆创出了一些看家菜,并出现了一批本帮菜名厨,大大提高了本帮菜的口味。    红烧:熏鱼出品:海景汇酒店  上海熏鱼源于苏式熏鱼,而在其基础上有所改良,苏式熏鱼腌汁中的香料极少,只有花椒一味,颜色偏淡,味道柔和;上海熏鱼,腌汁中加入了桂皮
期刊
在老上海的十里洋场,上海菜海纳百川,不择细流,有诞生于上海弄巷之间的“本帮菜”,也有达官显贵热衷的西洋菜式。当时的经典本帮菜参照各帮烹调技术,使本帮菜的花色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名菜”或如今看来即将消失的经典本帮菜就是那时在十里洋场流行起来的,而老式西餐则是自成一派的西餐风格,在创意西餐大行其道的今天,已是难以寻觅。    老上海的餐桌  清末民初,16种地方风味并存上海,号称16帮,上海菜是
期刊
沪菜的源起  据史载早在南宋末年和元初,上海就有酒菜馆出现,到明末清初,上海菜馆除小吃、便餐外筵席用菜已十分丰盛。1843年上海被迫对外开埠后,上海饮食业迅速繁荣起来,全市大街小巷店摊成群。据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记载,当时上海从小东门到南京路已有上海菜馆一二百家之多。    本帮菜最初的形态  民国初期,上海菜馆的经营有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种——便菜便饭。当时许多中小型饭店都经营经济实惠
期刊
糟钵头:  “糟钵头”原本是上海郊区的农家便菜,二百年前“糟钵头”已是地方名菜。据清杨光辅在《淞南乐府》中所述,当时烹制此菜,将猪的内脏、猪脚爪、鲜汤和香糟卤同放在小钵头里上笼蒸制,故得名。此菜原汁原汤,清鲜醇香。近百年来,用料、制法不断改进,用料更精,钵头也以沙锅取代。   失传理由:食材浓郁,不符合健康理念。    走油肉:  五花肉放入高汤煮五分钟后入大油锅,炸至表皮金黄,再放冷水里冷却。真
期刊
XO酱鲜芦笋河虾  河虾与鲜芦笋的搭配充满了江南的风味与气质,XO酱的运用增添了菜色的复合味,入口也不显寡淡。  出品:朗廷扬子精品酒店朗阁餐厅  地址:上海黄浦区汉口路740号(近云南中路)  电话:021-60800800  人均:350元    红烧扎肉  “红烧扎肉”选取五花猪肉,用箬叶裹扎,浓油赤酱烧至而成,肥瘦相间,腴而不腻,味纯汁润,又丝丝味味里透着箬叶的清香,回味醇香,充满着亲切的
期刊
“中华火腿出金华,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上蒋庄”,这一期《天下美食》号远赴蒋庄,寻味“那一腿”的传统滋味。    过去:1位风云“水客”—— 蒋雪舫  关于金华火腿,与其他任何一项古老发明一样,它的诞生也有着一个优美而巧合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年东海的海水暴涨,把近海的一些村庄全给淹没了,村民流离失所。等海水退了之后,村民重回家园,但是四处找不到吃的,于是有人就到海边挖出来被海水淹死的猪肉,惊喜
期刊
开胃菜:  香烤蜗牛配蒜蓉香草黄油及奶香土豆泥  什锦色拉,混合生菜,油封鸭腿及鸭胗、烟熏鸭胸鸭肝、黑松露菌片和些厘酒钵酒醋汁  主菜:  香烧三文鱼柳,奶油炸椰菜、嫩煎菠菜配龙虾牛油汁  法式炖牛尾、牛脸颊及牛骨髓  甜品:巧克力物语,巧克力奶油冻和杏仁蛋白饼干  出品:占美餐厅    民国以后,随着西式饮食文化不断输入及影响日益扩大,中国饮食业的旧有格局已被打破,中菜中点的独霸地位因而动摇。 
期刊
通感移觉也要讲缘分,感叹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能让眼前的一切恰似白日梦幻,却又爽朗真切。“人必须练习保持自己的创造意识,一旦你的想像力停止工作,你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也都会随之消逝。” Martin Juul如是说。    1. ZEST:说说这个系列的由来,另外请谈谈食物与艺术的关系  Martin Juul:整个系列是为海滨购物制作的宣传广告,最初的创作构思来自广告机构,我在其中的贡献是对元素进行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