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的兴起与溯源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沪菜的源起
  据史载早在南宋末年和元初,上海就有酒菜馆出现,到明末清初,上海菜馆除小吃、便餐外筵席用菜已十分丰盛。1843年上海被迫对外开埠后,上海饮食业迅速繁荣起来,全市大街小巷店摊成群。据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记载,当时上海从小东门到南京路已有上海菜馆一二百家之多。
  
  本帮菜最初的形态
  民国初期,上海菜馆的经营有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种——便菜便饭。当时许多中小型饭店都经营经济实惠的面饭,同时兼营少数炒菜。如上海早期出名的大众菜:炒肉百叶、咸肉豆腐、肉丝黄豆汤、草鱼粉皮、八宝辣酱等。还有“饭摊帮”,也就是现在的盒饭店。黄包车夫常常到了吃饭时间,就把车停在饭摊旁边,点上几个菜就地吃完就离开,今天盛名的德兴馆等老饭店就源于这些饭摊帮。创设于清光绪年间的德兴馆,原来是一家只经营黄豆汤、豆腐羹、鲜肉百叶、客饭等经济实惠的大众菜馆,后来德兴馆在上世纪30年代,吸取苏锡、安徽等各帮之长,先后烹制了“虾子大乌参”、“鸡圈肉”、“扣三丝”等一批上海特色菜,成为上海最著名的饭店之一。
  第二种——大中型菜馆,以经营炒菜和“和菜”为主。和菜是上海菜馆的首创,它是把冷盘、热菜、大菜和汤配成一组供应,花样多,又比较实惠,当时十分盛行。
  第三种——大店、名菜馆,以经营筵席和高档名菜为主。这种菜馆规模大、设备好、餐厅高雅,如上海最早的本地菜馆秦和酒楼、鸿运楼、大中园等,当时他们经营的主要名菜中已经有烧鸭、红烧鱼翅、葱油海参、清蒸鲥鱼、八宝鸭、清汤鲍鱼、一品燕窝、蛤蜊黄鱼羹、虾脑豆腐等、酒席中海鲜山珍样样都有,还有“海参席”等高贵筵席。
  
  本帮菜发展的过程
  1.兴起阶段:
  时间:清朝初期。
  状态:上海已成为一个中等城市,十六铺已是一个商业区,一条阳朔路上就有菜馆六、七家。这阶段上海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特点是浓油赤酱。
  代表菜肴有:红烧肉、红烧鱼、红烧肚档、糟钵斗、草鱼粉皮、八宝辣酱等。
  2.融合阶段:
  时间:十九世纪中期开始。
  状态:在上海本地菜馆发展的同时,外地人也纷纷来沪开店,最早的是安徽菜馆,以后苏州、无锡菜馆也相继出现。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饮食业更加繁荣,融合和吸收16个地方风味和特色菜点的长处,形成了传统的上海菜系。这阶段上海菜最大的特点,是以江南水乡风味为主,特别擅长四季的江、河鱼鲜和蔬菜烹制。在烹饪技术上,既保持浓油赤酱特色的红烧技艺,又增加了滑炒、酒糟等技艺。
  代表菜肴有:清蒸鲥鱼、砂锅大鱼头、生煸草头、冰糖甲鱼、油酱毛蟹、青鱼划水、虾子大乌参等。
  
  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由来
  在民国初期,每个菜系都派别清晰,都有自己的菜系基础与格局,就本帮菜来说,也有几个经典系列,其中在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红烧”和“烟熏”。红烧的本帮菜肴注重生抽与老抽的组合与比例,据说以前盐的价格比较贵,所以老百姓就用自己酿的酱油来取代盐,江浙人喜爱用“酱油”,广东地区则喜欢用“豉油”来取代盐,而本帮菜在酱油中再加糖,咸中带甜,能吊出荤菜里的脂肪和胶质,更鲜更浓郁,同时酱油咸中带甜,咸中带鲜,比盐来得温和,口感丰富。
  
  有人以浓油赤酱来概括上海菜的特色,意即汁浓味厚、油重、糖重、色艳,其实用以形容上海本帮菜的红烧类菜肴更为确切些。象红烧河鳗、红烧回鱼,加料较重,经大中小三种火候,几十分钟的烹制,使鱼体胶质多溶于汤汁,不用淀粉勾芡,汤汁自然浓腻如芡(业内称“自来芡”),成品红润光亮,外皮不破,实则软烂脱骨,入口肥腴鲜甜,堪称浓油赤酱类菜肴的代表。
  
  老上海的经典食材
  上海的本帮菜在旧时算是“弄巷菜“,最金贵的,只能有虾子大乌参,上海人原不吃海参,因为这道菜,海参才在上海打开局面,大乌参经过当时大厨反复摸索,才掌握了发泡的秘诀,用虾子,高汤调鲜,出品因为酥烂而完整,开始名扬出来。随着上海自民初以后慢慢变成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名流富贾云集,具有上海乡土风味的本帮菜才开始跟着水涨船高。
  
  最初蟹粉、鱼翅还不是很主流,一方面蟹粉在30年代是只有在蟹吃剩下之后,才会去拆蟹粉吃;受到当时南洋商业在上海日渐繁华的影响,燕窝倒是在大户人家十分流行,那时候也比较容易买到正宗的南洋燕窝,如印尼血燕窝等。富贵人家餐桌上更多出现的是上海小糕点,定胜糕、梅花糕都曾经走俏一时,现在想要吃到原汁原味的梅花糕,只能远走城市中心才能发现。上海的糟货也是30年代开始盛行开来,因为开胃,下饭,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
  
  老上海的饮食习惯
  1.鲜活生猛 :上海人的口味,以鲜为特色,所选用的原料,无论是蔬菜或肉类,都要求新鲜。
  2.夏秋清淡,冬春香浓:夏天上海的时蔬有贡菜,金针菜,米蓰等等,不过夏天上海人一般讲究清淡,菜诸如糖拌番茄,毛豆丝瓜较常见。冬天则以味道香浓的菜式为主。
  3.一日三餐有汤水:在老上海人一年四季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可口滋润的汤、羹。饭前饭后一碗汤,成为上海人饮食特点之一。
  4.浓油赤酱与清汤挂面:浓油赤酱的红烧菜色与清爽怡人的糟货都是老上海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清汤挂面的糟货成品一般色淡、味鲜、凉爽、耐嚼,妙在那一股或浓或淡、若有若无、似酒香非酒香的糟香,足以让苦夏的人们闻香色动,胃口大开。
  
其他文献
过节不是重点,重点是借过节之名向心爱的人表达心意。不需要多奢侈豪华,可以是平淡温馨的一抹烛光,可以是温暖有力的一席臂膀,只要饱含那份眷眷情意……中国太不擅长表达自己,不如借西方的节,制造一场中式浪漫……  亲手为TA做顿饭浪漫厨房  是不是总觉得表达能力太差,不知怎样才能充分表达对另一半的感谢和爱意?送花吧!太费;送饰品吧,太贵;送秋波吧,太累。一腔情意不知如何宣泄?想想儿时父母在厨房团团转的温馨
期刊
说来也怪,自诩浪漫的你是否想过,这情人节本是个和爱情有关的节日,至多应该和玫瑰或巧克力扯上关系。但究竟为什么情人节一定要吃餐饭,而这餐饭中又一定少不了酒呢?  以美食美酒来俘获爱人,用民间盛传的说法翻译过来,就是“要占领他的心,首先要占领他的胃”。在英文之中也有个名词用做动词的说法,叫“wine and dine”。可见,口腹之欲与情感的确有难以言说却又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不少人认定酒是可以打分
期刊
我采访过一位有名的宴会策划师,听他讲了一个关于婚宴的笑话。一天,一位山西煤老板慕名找他,请他设计自己的婚宴。老板一向有主见惯了,一口气道出许多个必须:门口必须放几个大气球,必须挂上条幅,宴会厅必须摆一个三十人台的大圆桌,还必须请宋祖英来唱歌…… 听了这些“创意”,策划师放空之余,顺嘴回了句:“那要不要也请彭丽媛来唱首歌咧?”对方一愣,想想道:“也行啊!”策划师忍住笑,接着问:“要不要连她老公一起请
期刊
梁国雄在镜头面前很有气场,举手投足,不露一丝局促。能言善谈,博古论今,关于食物的故事,在他口里也都有声有色。  创新+兼容  梁国雄正式进入餐饮圈是在1980年。这个时代走出的厨师往往有着特殊的学徒背景,师从某老师傅,从最基本的手艺学起,揽下最累的粗活,忍耐着师傅的坏脾气。但梁国雄则是罕见的科班出身,从正规的餐饮学校出师,主修烹饪,让他的起点就高出一筹。  1984年广州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酒店
期刊
Q&A  Q:ZEST  A:Larry  Larry是被称为豪门千金的聂其璧的孙子,聂家是老上海四大家族之一。Larry的家中曾有三位家厨,现在Larry的餐厅严格按照传统配方制作上海老式经典西餐。    Q:您记得您小时候那个年代,在家庭饭局上有什么规矩吗?  A:相比现在,以前的规矩要多得多,不止大户人家,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是一样。我们家里还有佣人专门教小孩子怎么用筷子的,这在当时是一种筷子文
期刊
Z=天下美食  宋=北京强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健   戴=著名美食家戴爱群  M=国际权威鱼子酱专家    用母贝勺盛起这覆盖着薄膜的黑色“珍珠”,送入口中,用舌尖在上颚轻轻顶破,体会口腔中霎时弥漫的绝妙鲜味,此刻,你可曾想起一段最美的旋律、一段最好的时光,你可曾想起大海上带着咸味的风呢?有人终其一生,痴迷于这种味道,这,就是传奇的鱼子酱。  世界上有很多所谓的“鱼子酱”,但严格来说,只有三种鲟
期刊
随着时代不断的变革,人们在饮食观念上的转变、提升,上海菜从浓油赤酱、汤汤水水到注重色、香、味、形、质、养、量、器的全方位考虑,演变出了不少讲究健康营养的创新菜,但本帮菜的精髓还是体现其中。    红烧:本帮虾籽辽参 出品:和平饭店龙凤厅  虾籽辽参的做法是本帮菜的独创做法,虾籽先放黄酒蒸,再与发好的辽参一起过油,油不是普通的油,是要用葱姜熬的油,最后放入红烧肉的卤汁调味,焖到收汁为止。这样做出来的
期刊
当下午茶从西方的生活习惯也变成了东方的生活情趣,围绕在其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变成了时尚,尤其是在上海这个思想欧化的城市,无所事事的下午时间好像一下子充实了起来,时间一长,大家也对下午茶的要求高了,喝了好茶,尝到美味,还要有合适的氛围,才是一段温暖的下午茶时间。    西式下午茶的前世今生    关于西式下午茶起源的故事广为流传:维多利亚女王的侍女——贝德福德七世公爵夫人安娜玛丽亚在下午的闲暇时间里用点
期刊
本帮菜诞生之初并不登大雅之堂,家常、平民化是其特色。秃肺、圈子、腌笃鲜、黄豆汤这些普通、廉价的原料都是本帮菜的生力军。后来,本帮菜不断吸收外地菜肴的长处,一些本帮菜馆创出了一些看家菜,并出现了一批本帮菜名厨,大大提高了本帮菜的口味。    红烧:熏鱼出品:海景汇酒店  上海熏鱼源于苏式熏鱼,而在其基础上有所改良,苏式熏鱼腌汁中的香料极少,只有花椒一味,颜色偏淡,味道柔和;上海熏鱼,腌汁中加入了桂皮
期刊
在老上海的十里洋场,上海菜海纳百川,不择细流,有诞生于上海弄巷之间的“本帮菜”,也有达官显贵热衷的西洋菜式。当时的经典本帮菜参照各帮烹调技术,使本帮菜的花色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名菜”或如今看来即将消失的经典本帮菜就是那时在十里洋场流行起来的,而老式西餐则是自成一派的西餐风格,在创意西餐大行其道的今天,已是难以寻觅。    老上海的餐桌  清末民初,16种地方风味并存上海,号称16帮,上海菜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