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进程,正是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教育教 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自然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经过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通过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让思维达到一个质的发展。通览小学数学教材,无论哪一种版本,练习课的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把常见的练习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巩固型(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综合型(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渗透型(侧重对后知的预设和铺垫)。不管什么类型的练习课,确定好一节课的主线最为重要。因为这一条主线,就是教学的方向,就是学生要达到的训练目标,就是学生情感和技能交汇的支点。
如教学“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方面的知识点较多,如果没有一定的计划,只是让学生在每节练习课中机械做题,那么学生的能力将永远得不到有效的发展,知识只会在头脑中越学越乱。如何让学生在每节练习课中有所得有所获呢?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介于不同的出发点,可以围绕不同的侧重点为主线,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课。现在我依据三种不同的主线,设计如下:
主线:表面积、体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环节:感知表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
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做一个长10厘米、宽9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学生脱口而出:“就是求表面积。”“为什么想到是求表面积呢?”学生说:“硬纸构成了纸盒的6个面,自然是求表面积。”如果给纸盒的四周贴一圈包装纸,求最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呢?聪明的学生立即反应过来:“就是求前后四个面。用(10×6 9×6)×2。”还有学生补充:“我用10×6×2 9×6×2,先求前后两个面,再求左右两个面,再相加。”又有学生说:“那包装纸没围的时候,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宽就是长方体的高,所以能用底面周长×高来求侧面积。”“为什么一开始是求六个面,现在却只求四个面呢?看来运用表面积的公式要注意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题目中要我们求几个面。”“不一定所有题目都是求6个面的。”“这里有求6个面、4个面的,说不定有时是求5个面。”……大家听了频频点头。
第二环节:表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经过一开始的讨论,学生都认识到要针对生活中的实际,灵活运用表面积公式,教师此时顺着学生的发现继续启发:“生活中哪些情况不需要求6个面呢?它们又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学尘争先恐后地说道:“求楼房旁边长方体落水管的材料多少,因为水要从上往下落,所以只与四个侧面有关。”“给大厅里的长方体柱子刷漆,要刷多大的面?也只与前后左右四个面有关。”“做一火柴的外盒需要的硬纸就是前后上下四个面,但如果是求内盒,就是四个侧面再加一个底面。”“如果求楼房的占地面积,那就只要求一个底面的面积。”……
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表面积的公式仅仅是为解决问题夯实了基础,而公式还得根据生活实际灵活运用。
表面积公式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么体积公式呢?
第三环节:体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表述:还是刚才那个长10厘米、宽9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纸盒,现在在它里面放入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纸盒,最多能放多少个?学生马上意识到这和体积有关,有的迫不及待地就嚷开了:“20个,直接用(10×9×6)÷(3×3×3),就是求大体积里有多少个小体积。”部分学生点头,也有学生质疑,说:“我觉得应该用(10÷3)×(9÷3)×(6÷3)来求。”这下,教室里争执起来了,有学生说:“第二种错误,10除以3除不尽。”还有学生说:“我记得在学平面图形时,求一个长方形里最多能剪出多少个正方形,有时就不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所以我赞成第二种方法。”……
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呢?此时教师拿出教具让学生到前面放一放,当先摆放出一排正方体时,有学生就叫起来了:“这一排摆不满,只能放3个。”有的说:“这样一排排摆下去,右边怎么也放不下小正方体的。看来第二种是对的,这题不能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还有的说:“如果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就得把有些正方体砸碎了,往那边上的空间里填。”学生们都笑了,纷纷点头赞同。此时才摆了一排,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发现,并形成了完整的想法。是否正确呢?继续摆放,结果正如大家所说,只能放得下18个正方体,右边一大片的空白无论如何也放不下一个小正方体。正在大家都很满足于发现的时候,教师又问:“第一种解法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用了呢?”学生又讨论开了:“当大盒子里的所有空间都能被摆满的时候就可以用了。”“如果放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就可以。因为这样,长里没有多余的,宽里也放满了,高里也是,没有空隙。”“我发现了,只要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棱长的整数倍,就都可以直接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
经过这一番讨论,学生认识到原来体积公式的运用也不是生搬硬套的,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直接采用公式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也要根据生活实际。
以上仅仅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的一个片段,学生经过这一系统的练习,对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理解。这也足以说明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责编婷子)
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把常见的练习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巩固型(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综合型(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渗透型(侧重对后知的预设和铺垫)。不管什么类型的练习课,确定好一节课的主线最为重要。因为这一条主线,就是教学的方向,就是学生要达到的训练目标,就是学生情感和技能交汇的支点。
如教学“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方面的知识点较多,如果没有一定的计划,只是让学生在每节练习课中机械做题,那么学生的能力将永远得不到有效的发展,知识只会在头脑中越学越乱。如何让学生在每节练习课中有所得有所获呢?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介于不同的出发点,可以围绕不同的侧重点为主线,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课。现在我依据三种不同的主线,设计如下:
主线:表面积、体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环节:感知表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
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做一个长10厘米、宽9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学生脱口而出:“就是求表面积。”“为什么想到是求表面积呢?”学生说:“硬纸构成了纸盒的6个面,自然是求表面积。”如果给纸盒的四周贴一圈包装纸,求最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呢?聪明的学生立即反应过来:“就是求前后四个面。用(10×6 9×6)×2。”还有学生补充:“我用10×6×2 9×6×2,先求前后两个面,再求左右两个面,再相加。”又有学生说:“那包装纸没围的时候,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宽就是长方体的高,所以能用底面周长×高来求侧面积。”“为什么一开始是求六个面,现在却只求四个面呢?看来运用表面积的公式要注意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题目中要我们求几个面。”“不一定所有题目都是求6个面的。”“这里有求6个面、4个面的,说不定有时是求5个面。”……大家听了频频点头。
第二环节:表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经过一开始的讨论,学生都认识到要针对生活中的实际,灵活运用表面积公式,教师此时顺着学生的发现继续启发:“生活中哪些情况不需要求6个面呢?它们又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学尘争先恐后地说道:“求楼房旁边长方体落水管的材料多少,因为水要从上往下落,所以只与四个侧面有关。”“给大厅里的长方体柱子刷漆,要刷多大的面?也只与前后左右四个面有关。”“做一火柴的外盒需要的硬纸就是前后上下四个面,但如果是求内盒,就是四个侧面再加一个底面。”“如果求楼房的占地面积,那就只要求一个底面的面积。”……
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表面积的公式仅仅是为解决问题夯实了基础,而公式还得根据生活实际灵活运用。
表面积公式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么体积公式呢?
第三环节:体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表述:还是刚才那个长10厘米、宽9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纸盒,现在在它里面放入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纸盒,最多能放多少个?学生马上意识到这和体积有关,有的迫不及待地就嚷开了:“20个,直接用(10×9×6)÷(3×3×3),就是求大体积里有多少个小体积。”部分学生点头,也有学生质疑,说:“我觉得应该用(10÷3)×(9÷3)×(6÷3)来求。”这下,教室里争执起来了,有学生说:“第二种错误,10除以3除不尽。”还有学生说:“我记得在学平面图形时,求一个长方形里最多能剪出多少个正方形,有时就不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所以我赞成第二种方法。”……
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呢?此时教师拿出教具让学生到前面放一放,当先摆放出一排正方体时,有学生就叫起来了:“这一排摆不满,只能放3个。”有的说:“这样一排排摆下去,右边怎么也放不下小正方体的。看来第二种是对的,这题不能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还有的说:“如果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就得把有些正方体砸碎了,往那边上的空间里填。”学生们都笑了,纷纷点头赞同。此时才摆了一排,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发现,并形成了完整的想法。是否正确呢?继续摆放,结果正如大家所说,只能放得下18个正方体,右边一大片的空白无论如何也放不下一个小正方体。正在大家都很满足于发现的时候,教师又问:“第一种解法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用了呢?”学生又讨论开了:“当大盒子里的所有空间都能被摆满的时候就可以用了。”“如果放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就可以。因为这样,长里没有多余的,宽里也放满了,高里也是,没有空隙。”“我发现了,只要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棱长的整数倍,就都可以直接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
经过这一番讨论,学生认识到原来体积公式的运用也不是生搬硬套的,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直接采用公式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也要根据生活实际。
以上仅仅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的一个片段,学生经过这一系统的练习,对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理解。这也足以说明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责编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