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政府为了谋求局部霸权地位,极其希望实现“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以增强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从早期雄心规划到今日的梦想成真,印度空军先是经历了自主研制计划的严重挫折,再是向俄罗斯租借A-50预警机的尴尬,最终不惜重金引进3架以色列A-50EI,在这20多年里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发展道路。
2009年5月28日,印度空军从以色列接收其订购的首架A-50EI“费尔康”空中预警机,该机将为印度空军提供一种探测跟踪来袭导弹的先进技术手段,同时可在不侵犯别国领空的情况下'密切监视邻近国家纵深地区。据印度国防部的消息称: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印度空军订购的其它2架“费尔康”预警机将于2010年中晚期之前交付。此外,印度国防部“空军2020设想”蓝图中提出,计划在未来15-20年内耗资250亿美元组建一支包括空中预警机在内的强大空军。可以看出,印度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空中预警能力正在逐步形成,这些预警机有效地扩大了监控范围,进一步增强其制空优势,正在对南亚地区的军事态势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历史渊源
对于预警机这样一种现代空中作战必不可少的装备,印度很早便趋之若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印度就曾初次尝到了使用预警机的甜头。1971年11月21日第3次印巴战争爆发后,根据1970年签署的《苏印友好互助条约》,苏联把1架图-126“苔藓”预警机连同飞行员一起紧急租借给印度空军。同年12月3-4日,这架图-126在苏联机组人员操纵下参战,并发挥了突出作用。在这架图-126的引导下,印空军攻击机深入巴军阵地纵深达185公里,多次精确锁定目标,对信德省和萨克加尔一线的巴空军基地实施威慑性打击,连续摧毁巴空军飞机37架(整个战争中巴飞机损失51架),的确帮了印度空军大忙。
图-126的出手不几让印度体验到了预警机的威力。然而真正促使印度下决心发展预警机的还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场局部战争。1982年马岛战争中,英军由于没有预警机,使得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对低空来袭的阿军“超军旗”攻击机毫无防备。同年6-9月间,在叙、以贝卡谷地的大规模空战中,以军的E-2C“鹰眼”预警机大施神威,叙军的米格-21/23战斗机及萨姆-6地空导弹毫无招架之功。最后以军以3架飞机的代价摧毁对手19个萨姆-6导弹连和84架战斗机。预警机的价值如此明显,对正忙于印巴对峙的印军触动很大。尽管经过10余年努力,印度已在边界线上建立起完善的地面雷达监视网,但地面雷达作用距离有限,还存在监视盲区,不能满足其外向型攻势战略,何况海上防空系统还是空白。要想在对峙中占据主动,就必须拥有预警机!
追求“天眼”一波三折
1986年印度国防部制定出一项雄心勃勃的预警机发展计划,并将其命名为“卫士”计划,意欲通过实施多项尖端研究项目自行研制空中预警机系统和设备。随后。根据“卫士”计划,印度国防部组织了一批科学家攻关研究。很快研制人员将一架HS-748改装为ASP技术验证机,在机身上安装了一个直径6.1米、高1.524米的复合材料雷达罩,1990年11月5日,ASP背负着天线罩成功首飞,开始了一系列气动性能测试试验。总体来看,印度的“卫士”计划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包括机载雷达分析、目标抗干扰特性和测量等研究。令人意外的是,1999年1月11日,ASP验证机在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阿科纳姆附近的拉贾里海军航空站试飞一些试验项目,当飞行在韦洛尔县和塘巴兰县之间时突然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ASP验证机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阿科纳姆附近的茂密森林中,机上8人全部丧生,包括当时参加研究的4名科学家。
雄心勃勃的“卫士”计划付诸东流后,印度国防部深刻地意识到空中预警与指挥系统涉及多方面技术,仅凭借本国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难以独立研制出具备真正作战能力的预警机。于是当年1月,印度政府暂时放弃了自行研制预警机的计划,转而考虑租借俄罗斯的空中预警系统。据《国际飞行》报道,当年10月19日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租赁两架A-50预警机的协议。2000年4月6日,俄空军的一架A-50预警机租给印度空军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评估飞行,俄空军少将德米特里率领的50名俄空军人员负责有关技术指导和和训练使用等事宜,印度国防部为此向俄军支付190万美元。应印度专家的要求,俄空军的一个机组承担A-50预警机的演示试飞任务,先后在印度上空完成了10次远程预警和目标跟踪飞行,每次执行任务时间长达6个小时,租赁期间A-50预警机的远程预警能力,博得印度空军好评。但印度军方十分清楚租借预警机提供的只是暂时的警戒,要完全具备自我空中警戒,必须拥有自己的空中预警指挥系统,为此印度军方仍需不停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42届巴黎航展上,印度军方发现了安装“费尔康”雷达系统的A-50I型空中预警机。它所采用的尖端技术,与曾经租借的A-50预警机相比,虽采用了同一型号的空中平台,且外形上变化不大,但预警控制系统却大相径庭。“费尔康”预警指挥控制系统采用了相控阵雷达技术,具有探测距离远、识别能力强、跟踪目标多、反应时间短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它不仅能大幅度提升空军的信息作战能力,增大己方的预警时间,并且能最大限度地防御敌方空军对己方的超低空突袭。以色列人的产品令印度军方怦然心动,通过多方努力后,2003年10月10日,印度同以色列和俄罗斯在新德里正式签署了生产3架预警机的合同,这意味着印度空军的空中预警能力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性能卓越的“费尔康”
“费尔康”预警机,顾名思义就是采用“费尔康”相控阵机载预警雷达系统的预警机。该系统安装了6个格板形相控阵L波段保形雷达,可360度全方位覆盖,雷达工作频率选为L波段是为了探测诸如巡航导弹、直升机、战斗机及小型舰船等雷达反射截面小的目标;其探测距离,对战斗机、攻击机为370公里,对直升机180公里,并可以同时处理100个目标。不少军事专家评估后认为:“费尔康”不仅比美国最先进的E-3预警机略胜一筹,其总体性能更高出俄罗斯A-50预警机4倍。
与传统的预警机不同,该机天线罩并不旋转,内部装有三副同样大小的有源相控阵天线,每副天线长8.8米、高1.6米,成三角形配置,其中一角面向机尾。这种设计不仅有效地消除了机身、机翼和尾翼的遮挡与干扰,而且避免了安装雷达天线所引起的机体结构改动,降低了改装成本。雷达天线的电子扫描方式平时可以实现360度的全空域覆盖,在战术态势需要时也可集中覆盖某一方向。“费尔康”雷达系统可全天候有效侦测400公里 范围内的目标,在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大有效侦测范围,不仅可同时锁定60个目标,还能在同一时间内指挥数百架飞机作战。它可监视150×180公里内的战场区域,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做出及时反应,迅速指挥截击机升空迎战和指挥地面火炮迎击,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在综合考虑探测精度、天线尺寸、杂波干扰和隐身目标等方面因素后,“费尔康”预警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选在L波段,介于S波段与甚高频波段之间,它对雷达截面积5平方米的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360公里,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能力和专用的降噪软件可使其具有发现隐身飞机或巡航导弹的潜力。因此,与机械扫描预警雷达相比,采用相控阵技术的“费尔康”预警雷达具备了必个显著特点:
搜索速度快作为一种有源相控阵雷达,它通过移相器来转动天线波束,波束扫描取决于移相器的开关时间和波束控制信号的形成时间,可以在几微秒内改变波束指向,因此有助于提高雷达目标搜索的性能。—旦发现目标,计算机可在0.1秒内控制波束回扫到目标方向。当目标被确认并计算出位置坐标后,雷达迅速发出告警信号。此外,该雷达在角速率、分辨率和抗电子干扰能力等方面都优于机械扫描雷达。
探测能力强为对付空中多个目标,该雷达设计有多种工作模式。一是正常搜索、确认加上边搜索边跟踪,二是对可疑目标区加强搜索和确认;三是潜在威胁目标的高数据率跟踪和特殊目标的精确跟踪。这些模式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使用,即用一部分阵列完成一种功能,用另一部分阵列完成其它功能,这样就能够实现在任意扇形扫描区内的多模式探测。
作用距离远一般情况下“费尔康”预警雷达对于高威胁地区以2-3秒间隔密集扫描,从而增大了探测距离,即利用增加波束驻留时间来探测远距离目标,如该系统以15秒/次的周期搜索时,探测距离可增加30%,而对于低威胁地区只需保持10-12秒/次的周期扫描。相比之下,传统机械扫描达则不能按照威胁程度来调整扫描速率,否则其最大探测距离就会减小。
同步跟踪能力强 “费尔康”预警雷达采用搜索加跟踪方式时,在正常全方位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对重点目标进行特殊跟踪,提高对这些目标的探测数据率,并增大雷达波束对目标的照射时间,这样就保证了持续跟踪目标的能力,还提高了跟踪目标的精度,做到同时跟踪50-60个目标。而机械扫描雷达对目标的跟踪是采用边扫描边跟踪方式,存在数据率低、易丢失机动目标的缺点。
抗干扰能力强相控阵雷达能根据目标的复杂程度和威胁情况,自动、灵活改变波速的多少、形状、指向以及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参数和工作方式,可在单部雷达中综合运用单脉冲、频率分集、频率捷变等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抗反辐射导弹和探测隐身目标能力。
工作性能可靠由于“费尔康”预警雷达的信号发射和接收是采用独立的收发单元,具有固有的冗余度,少数单元失效只对系统性能产生一些影响,而不会完全失效。同时,由于取消了集中式的大功率发射机和天线机械伺服运动系统,也就不存在机械扫描系统可靠性差的问题。
与A-50预警机相比,A-50E顶警机两侧机翼下方的4个动力吊舱明显增大,原有的D-30KP涡扇发动机也被推力更大的PS-90A-76型涡扇发动机所替换,后者在工作参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主要性能指标全面提高,单台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增加28%,耗油率降低约23%。在起飞状态下,A-50EI预警机的总推力将达到650千牛,能够确保其在近210吨的最大重量下正常起飞,最大着陆重量超过150吨。这不仅可以弥补设备多、体积大的不足,而且能够携带更多的燃油,使飞机最大航程超过6000公里,在10000米高空的巡航速度为700-76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延长到10小时以上。当执行空中预警与指挥任务时,可以在远离基地1000公里处巡航约5小时。为了适应电子战的需要,A-50EI预警机上还装有敌我识别、电子支援和通信情报分系统,从这些传感器获得的数据都与雷达进行融合。以提高目标分类和识别的速度。EL/M-2610敌我识别系统集成在“费尔康”系统中,采用标准工作模式进行询问、解码、目标探测与跟踪,其天线由一排位于雷达天线阵列上的单排辐射源构成,可以为识别未知目标提供最佳能力;EL/L-8321电子支援措施/电子情报搜集系统可以在信号密集度很高的环境中对各个方向进行搜索,为监视、指挥和控制飞机的行动提供支援;EL/K-7310通信情报系统可以提供快速扫描通信频带,以便对感兴趣的机载、舰载或地面通信信号进行搜寻,并将检测出的信号分配给各监控计算机使用。
印度空中力量的倍增器
目前,印度大约有1000架各型战机,包括战斗机、攻击机和直升机等。其中战斗机是最主要的机种,较为先进的机型有苏-30、米格-29和“幻影”2000战斗机。这些战机的探测距离一般在几十公里,进行空中作战时就需要大量的地面雷达进行协助,否则,难以发现数百公里以外来袭的战机。如早期印度空军因缺乏预警机,其战术打击力量在执行攻势作战任务时,无法得到确切的信息和情报支援,导致强大的苏-30MKI难以发挥其远程作战的效能。“费尔康”预警机装备使用后,印空军开始具备在脱离地面雷达引导的大范围空域或陌生空域协同大机群作战的能力,使以苏-30MKI为核心的远程打击力量的战斗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战斗机的空中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首先,空军在空中作战环境中拥有了“先知先觉”的优势。在印度周边的国家中,还没有其它国家拥有空中预警机,它将成为该地区唯一部署预警机的国家。一旦发生冲突,空中预警机将使印度空军具有空中远距离迅速探测对方飞行器的优势,对手的空中企图可能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就被印度的空中预警机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空军就可以从容地做好空中准备,迎接空中挑战。具体分析看来,拥有了“费尔康”后,一旦印度空军实施进攻作战,就可以探测到几百公里以外对方战机的情况,包括其飞机的数量、机型、方位和速度等。那么,印度空军可以选择最佳的攻击方案和突击空域。同样,当印度空军进行防御作战,预警机可以使印度空军迅速了解对手战机飞行航向、距离等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展开空中防御作战的兵力部署。
据印度媒体称,“费尔康”预警机将被部署在北部阿格拉市的阿格拉空军基地中,是印最近组建的空中预警机中队的一部分。为了迎接这批新装备,印军方已对原先的机场进行了相应的现代化改造,包括加长飞机跑道,扩充对伊尔76的保障能力和完善其他基础设施等。随着预警机的陆续装备,印度还会利用专门卫星将“费尔康”预警机与其他空军设备联网,从而连通印度空军的现役平台与地面,这样的组网方式将大大提高其空战能力。印度空军的各型先进战斗机将在预警机的统一指挥和控制下摆脱各自为战的局面,显著提高作战效能,从而在南亚上空建立起空中优势。据报道:A-50EI预警机在执行任务时,不仅要对空中目标进行战术监视,同时还对地面目标实施电子情报监视,如从阿格拉空军基地起飞后,只需几分钟就能利用相控阵雷达探测到印度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风吹草动,并且沿着印度本国边界一侧飞行就能对巴基斯坦境内的一举一动明察秋毫。正如印度空军中将戈尔表示:“费尔康”预警机能够在印度领空100公里范围内飞行的过程中,监控巴基斯坦境内近200公里范围的军事建设、军队及飞机的活动。
结语
可以预测,当印度空军逐渐掌握“费尔康”预警机的操作使用和完善作战体系后,将会采购更多的“费尔康”预警机以满足多个潜在作战方向的要求。这些预警机服役后将配合印度空军的高性能战斗机作战,这对周边国家形成的威胁将使南亚地区存在更大的战争危险。
然而,成功引进“费尔康”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印度空中力量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引进“费尔康”虽然使印度获得了一个积累使用和了解现代化预警机的难得计划,但印度国防工业却无法从中获得太多的益处。印度没有从这笔交易中获得系统的核心技术,以后的使用、升级仍然无法摆脱处处受制于人的境地。此外,印度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充其量只是得到一些无关痛痒的转包合同。像印度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预警机这样重要的军事装备长期依赖海外进口时不切实际的。如果印度想真正打造出世界一流的空中力量,苦练内功,尽早具备军备的自主研发能力才是不二法门,重要装备依赖进口绝非长久之计。
2009年5月28日,印度空军从以色列接收其订购的首架A-50EI“费尔康”空中预警机,该机将为印度空军提供一种探测跟踪来袭导弹的先进技术手段,同时可在不侵犯别国领空的情况下'密切监视邻近国家纵深地区。据印度国防部的消息称: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印度空军订购的其它2架“费尔康”预警机将于2010年中晚期之前交付。此外,印度国防部“空军2020设想”蓝图中提出,计划在未来15-20年内耗资250亿美元组建一支包括空中预警机在内的强大空军。可以看出,印度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空中预警能力正在逐步形成,这些预警机有效地扩大了监控范围,进一步增强其制空优势,正在对南亚地区的军事态势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历史渊源
对于预警机这样一种现代空中作战必不可少的装备,印度很早便趋之若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印度就曾初次尝到了使用预警机的甜头。1971年11月21日第3次印巴战争爆发后,根据1970年签署的《苏印友好互助条约》,苏联把1架图-126“苔藓”预警机连同飞行员一起紧急租借给印度空军。同年12月3-4日,这架图-126在苏联机组人员操纵下参战,并发挥了突出作用。在这架图-126的引导下,印空军攻击机深入巴军阵地纵深达185公里,多次精确锁定目标,对信德省和萨克加尔一线的巴空军基地实施威慑性打击,连续摧毁巴空军飞机37架(整个战争中巴飞机损失51架),的确帮了印度空军大忙。
图-126的出手不几让印度体验到了预警机的威力。然而真正促使印度下决心发展预警机的还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场局部战争。1982年马岛战争中,英军由于没有预警机,使得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对低空来袭的阿军“超军旗”攻击机毫无防备。同年6-9月间,在叙、以贝卡谷地的大规模空战中,以军的E-2C“鹰眼”预警机大施神威,叙军的米格-21/23战斗机及萨姆-6地空导弹毫无招架之功。最后以军以3架飞机的代价摧毁对手19个萨姆-6导弹连和84架战斗机。预警机的价值如此明显,对正忙于印巴对峙的印军触动很大。尽管经过10余年努力,印度已在边界线上建立起完善的地面雷达监视网,但地面雷达作用距离有限,还存在监视盲区,不能满足其外向型攻势战略,何况海上防空系统还是空白。要想在对峙中占据主动,就必须拥有预警机!
追求“天眼”一波三折
1986年印度国防部制定出一项雄心勃勃的预警机发展计划,并将其命名为“卫士”计划,意欲通过实施多项尖端研究项目自行研制空中预警机系统和设备。随后。根据“卫士”计划,印度国防部组织了一批科学家攻关研究。很快研制人员将一架HS-748改装为ASP技术验证机,在机身上安装了一个直径6.1米、高1.524米的复合材料雷达罩,1990年11月5日,ASP背负着天线罩成功首飞,开始了一系列气动性能测试试验。总体来看,印度的“卫士”计划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包括机载雷达分析、目标抗干扰特性和测量等研究。令人意外的是,1999年1月11日,ASP验证机在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阿科纳姆附近的拉贾里海军航空站试飞一些试验项目,当飞行在韦洛尔县和塘巴兰县之间时突然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ASP验证机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阿科纳姆附近的茂密森林中,机上8人全部丧生,包括当时参加研究的4名科学家。
雄心勃勃的“卫士”计划付诸东流后,印度国防部深刻地意识到空中预警与指挥系统涉及多方面技术,仅凭借本国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难以独立研制出具备真正作战能力的预警机。于是当年1月,印度政府暂时放弃了自行研制预警机的计划,转而考虑租借俄罗斯的空中预警系统。据《国际飞行》报道,当年10月19日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租赁两架A-50预警机的协议。2000年4月6日,俄空军的一架A-50预警机租给印度空军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评估飞行,俄空军少将德米特里率领的50名俄空军人员负责有关技术指导和和训练使用等事宜,印度国防部为此向俄军支付190万美元。应印度专家的要求,俄空军的一个机组承担A-50预警机的演示试飞任务,先后在印度上空完成了10次远程预警和目标跟踪飞行,每次执行任务时间长达6个小时,租赁期间A-50预警机的远程预警能力,博得印度空军好评。但印度军方十分清楚租借预警机提供的只是暂时的警戒,要完全具备自我空中警戒,必须拥有自己的空中预警指挥系统,为此印度军方仍需不停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42届巴黎航展上,印度军方发现了安装“费尔康”雷达系统的A-50I型空中预警机。它所采用的尖端技术,与曾经租借的A-50预警机相比,虽采用了同一型号的空中平台,且外形上变化不大,但预警控制系统却大相径庭。“费尔康”预警指挥控制系统采用了相控阵雷达技术,具有探测距离远、识别能力强、跟踪目标多、反应时间短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它不仅能大幅度提升空军的信息作战能力,增大己方的预警时间,并且能最大限度地防御敌方空军对己方的超低空突袭。以色列人的产品令印度军方怦然心动,通过多方努力后,2003年10月10日,印度同以色列和俄罗斯在新德里正式签署了生产3架预警机的合同,这意味着印度空军的空中预警能力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性能卓越的“费尔康”
“费尔康”预警机,顾名思义就是采用“费尔康”相控阵机载预警雷达系统的预警机。该系统安装了6个格板形相控阵L波段保形雷达,可360度全方位覆盖,雷达工作频率选为L波段是为了探测诸如巡航导弹、直升机、战斗机及小型舰船等雷达反射截面小的目标;其探测距离,对战斗机、攻击机为370公里,对直升机180公里,并可以同时处理100个目标。不少军事专家评估后认为:“费尔康”不仅比美国最先进的E-3预警机略胜一筹,其总体性能更高出俄罗斯A-50预警机4倍。
与传统的预警机不同,该机天线罩并不旋转,内部装有三副同样大小的有源相控阵天线,每副天线长8.8米、高1.6米,成三角形配置,其中一角面向机尾。这种设计不仅有效地消除了机身、机翼和尾翼的遮挡与干扰,而且避免了安装雷达天线所引起的机体结构改动,降低了改装成本。雷达天线的电子扫描方式平时可以实现360度的全空域覆盖,在战术态势需要时也可集中覆盖某一方向。“费尔康”雷达系统可全天候有效侦测400公里 范围内的目标,在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大有效侦测范围,不仅可同时锁定60个目标,还能在同一时间内指挥数百架飞机作战。它可监视150×180公里内的战场区域,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做出及时反应,迅速指挥截击机升空迎战和指挥地面火炮迎击,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在综合考虑探测精度、天线尺寸、杂波干扰和隐身目标等方面因素后,“费尔康”预警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选在L波段,介于S波段与甚高频波段之间,它对雷达截面积5平方米的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360公里,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能力和专用的降噪软件可使其具有发现隐身飞机或巡航导弹的潜力。因此,与机械扫描预警雷达相比,采用相控阵技术的“费尔康”预警雷达具备了必个显著特点:
搜索速度快作为一种有源相控阵雷达,它通过移相器来转动天线波束,波束扫描取决于移相器的开关时间和波束控制信号的形成时间,可以在几微秒内改变波束指向,因此有助于提高雷达目标搜索的性能。—旦发现目标,计算机可在0.1秒内控制波束回扫到目标方向。当目标被确认并计算出位置坐标后,雷达迅速发出告警信号。此外,该雷达在角速率、分辨率和抗电子干扰能力等方面都优于机械扫描雷达。
探测能力强为对付空中多个目标,该雷达设计有多种工作模式。一是正常搜索、确认加上边搜索边跟踪,二是对可疑目标区加强搜索和确认;三是潜在威胁目标的高数据率跟踪和特殊目标的精确跟踪。这些模式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使用,即用一部分阵列完成一种功能,用另一部分阵列完成其它功能,这样就能够实现在任意扇形扫描区内的多模式探测。
作用距离远一般情况下“费尔康”预警雷达对于高威胁地区以2-3秒间隔密集扫描,从而增大了探测距离,即利用增加波束驻留时间来探测远距离目标,如该系统以15秒/次的周期搜索时,探测距离可增加30%,而对于低威胁地区只需保持10-12秒/次的周期扫描。相比之下,传统机械扫描达则不能按照威胁程度来调整扫描速率,否则其最大探测距离就会减小。
同步跟踪能力强 “费尔康”预警雷达采用搜索加跟踪方式时,在正常全方位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对重点目标进行特殊跟踪,提高对这些目标的探测数据率,并增大雷达波束对目标的照射时间,这样就保证了持续跟踪目标的能力,还提高了跟踪目标的精度,做到同时跟踪50-60个目标。而机械扫描雷达对目标的跟踪是采用边扫描边跟踪方式,存在数据率低、易丢失机动目标的缺点。
抗干扰能力强相控阵雷达能根据目标的复杂程度和威胁情况,自动、灵活改变波速的多少、形状、指向以及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参数和工作方式,可在单部雷达中综合运用单脉冲、频率分集、频率捷变等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抗反辐射导弹和探测隐身目标能力。
工作性能可靠由于“费尔康”预警雷达的信号发射和接收是采用独立的收发单元,具有固有的冗余度,少数单元失效只对系统性能产生一些影响,而不会完全失效。同时,由于取消了集中式的大功率发射机和天线机械伺服运动系统,也就不存在机械扫描系统可靠性差的问题。
与A-50预警机相比,A-50E顶警机两侧机翼下方的4个动力吊舱明显增大,原有的D-30KP涡扇发动机也被推力更大的PS-90A-76型涡扇发动机所替换,后者在工作参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主要性能指标全面提高,单台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增加28%,耗油率降低约23%。在起飞状态下,A-50EI预警机的总推力将达到650千牛,能够确保其在近210吨的最大重量下正常起飞,最大着陆重量超过150吨。这不仅可以弥补设备多、体积大的不足,而且能够携带更多的燃油,使飞机最大航程超过6000公里,在10000米高空的巡航速度为700-76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延长到10小时以上。当执行空中预警与指挥任务时,可以在远离基地1000公里处巡航约5小时。为了适应电子战的需要,A-50EI预警机上还装有敌我识别、电子支援和通信情报分系统,从这些传感器获得的数据都与雷达进行融合。以提高目标分类和识别的速度。EL/M-2610敌我识别系统集成在“费尔康”系统中,采用标准工作模式进行询问、解码、目标探测与跟踪,其天线由一排位于雷达天线阵列上的单排辐射源构成,可以为识别未知目标提供最佳能力;EL/L-8321电子支援措施/电子情报搜集系统可以在信号密集度很高的环境中对各个方向进行搜索,为监视、指挥和控制飞机的行动提供支援;EL/K-7310通信情报系统可以提供快速扫描通信频带,以便对感兴趣的机载、舰载或地面通信信号进行搜寻,并将检测出的信号分配给各监控计算机使用。
印度空中力量的倍增器
目前,印度大约有1000架各型战机,包括战斗机、攻击机和直升机等。其中战斗机是最主要的机种,较为先进的机型有苏-30、米格-29和“幻影”2000战斗机。这些战机的探测距离一般在几十公里,进行空中作战时就需要大量的地面雷达进行协助,否则,难以发现数百公里以外来袭的战机。如早期印度空军因缺乏预警机,其战术打击力量在执行攻势作战任务时,无法得到确切的信息和情报支援,导致强大的苏-30MKI难以发挥其远程作战的效能。“费尔康”预警机装备使用后,印空军开始具备在脱离地面雷达引导的大范围空域或陌生空域协同大机群作战的能力,使以苏-30MKI为核心的远程打击力量的战斗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战斗机的空中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首先,空军在空中作战环境中拥有了“先知先觉”的优势。在印度周边的国家中,还没有其它国家拥有空中预警机,它将成为该地区唯一部署预警机的国家。一旦发生冲突,空中预警机将使印度空军具有空中远距离迅速探测对方飞行器的优势,对手的空中企图可能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就被印度的空中预警机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空军就可以从容地做好空中准备,迎接空中挑战。具体分析看来,拥有了“费尔康”后,一旦印度空军实施进攻作战,就可以探测到几百公里以外对方战机的情况,包括其飞机的数量、机型、方位和速度等。那么,印度空军可以选择最佳的攻击方案和突击空域。同样,当印度空军进行防御作战,预警机可以使印度空军迅速了解对手战机飞行航向、距离等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展开空中防御作战的兵力部署。
据印度媒体称,“费尔康”预警机将被部署在北部阿格拉市的阿格拉空军基地中,是印最近组建的空中预警机中队的一部分。为了迎接这批新装备,印军方已对原先的机场进行了相应的现代化改造,包括加长飞机跑道,扩充对伊尔76的保障能力和完善其他基础设施等。随着预警机的陆续装备,印度还会利用专门卫星将“费尔康”预警机与其他空军设备联网,从而连通印度空军的现役平台与地面,这样的组网方式将大大提高其空战能力。印度空军的各型先进战斗机将在预警机的统一指挥和控制下摆脱各自为战的局面,显著提高作战效能,从而在南亚上空建立起空中优势。据报道:A-50EI预警机在执行任务时,不仅要对空中目标进行战术监视,同时还对地面目标实施电子情报监视,如从阿格拉空军基地起飞后,只需几分钟就能利用相控阵雷达探测到印度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风吹草动,并且沿着印度本国边界一侧飞行就能对巴基斯坦境内的一举一动明察秋毫。正如印度空军中将戈尔表示:“费尔康”预警机能够在印度领空100公里范围内飞行的过程中,监控巴基斯坦境内近200公里范围的军事建设、军队及飞机的活动。
结语
可以预测,当印度空军逐渐掌握“费尔康”预警机的操作使用和完善作战体系后,将会采购更多的“费尔康”预警机以满足多个潜在作战方向的要求。这些预警机服役后将配合印度空军的高性能战斗机作战,这对周边国家形成的威胁将使南亚地区存在更大的战争危险。
然而,成功引进“费尔康”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印度空中力量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引进“费尔康”虽然使印度获得了一个积累使用和了解现代化预警机的难得计划,但印度国防工业却无法从中获得太多的益处。印度没有从这笔交易中获得系统的核心技术,以后的使用、升级仍然无法摆脱处处受制于人的境地。此外,印度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充其量只是得到一些无关痛痒的转包合同。像印度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预警机这样重要的军事装备长期依赖海外进口时不切实际的。如果印度想真正打造出世界一流的空中力量,苦练内功,尽早具备军备的自主研发能力才是不二法门,重要装备依赖进口绝非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