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息传递效率与亚马逊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时报》近日有则新闻报道称:
  亚马逊今年秋天即将出版 122 本书籍,包括实体与电子书。此举无疑将使得亚马逊与既有的供货商,在合作基础上增添了竞争关系……
  ……向来以直言著称的Melville House出版社Dennis Loy Johnson说:“出版商都吓坏了,不知该怎么办”。电子书商Richard Curtis说:“每个人都怕亚马逊,从书店、出版社到经销商都怕哪天一觉醒来,亚马逊已经将饭碗抢走了。”
  
   如何理解这条新闻非常重要,事关出版业者如何应对未来。
  起先亚马逊是市占率最高的纸书零售商,后来它是第一个整合并推动电子书革命,而且一战成功的书商,然后它变成(可能是)美国最大的电子书自助出版平台,然后它开始扮演传统出版商的角色。
  所有这些事情都意味着,出版产业正在面对一个可怕的托拉斯(垄断)对手……对吗?
  答案是: yes and no 。
  这个对手侵夺出版社的市场,这是事实,这是yes的部份。但从这个角度我们很难得到有意义的结论。所以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找到这件事的价值。
  亚马逊的崛起是在一种大背景下发生的,那个大背景大到每个人都闻风而至,心向往之,因为它很迷人,只要服从它,就会取得读者,占有市场。这个大背景就是,讯息传递障碍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不断降低。每个人都喜欢零电阻的讯息传递,谁能够降低讯息传递的电阻,谁就能赢得消费者支持。在任何领域,新闻领域、电子商务领域、出版领域,任何人做的事情如果跟大背景的趋势一致,就会成功。
  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版业者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对抗亚马逊,而是如何比亚马逊更有效地降低讯息传递障碍。只有真正降低了讯息传递障碍(注意不能窄化为讯息传递成本,有时候我们愿意降低传递障碍而支付较高的传递成本),你才真正地“对抗”了亚马逊。
  纸张书在讯息传递上有非常严重的物理障碍。你要仓储管理,物流递送,库存理货……亚马逊过去尽管做的是虚拟书店,但它明白实体库存是虚拟书店的最大障碍。但,没有书,没有订单;没有书,没有出货。亚马逊在营业的头几年花费巨幅资金,强化它在全美的仓储中心,为的就是要改善物流递送效率。在纸书时代,改善了物流就等于改善了讯息传递的效率。
  在电子书时代呢?所有纸书时代遗留的中间商,都变成障碍了。跟许多人的理解相反,纸书中间商的出现并不只是因为人人想在卖书市场上分一杯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助于改善讯息传递效率,由此逐渐演化出来。只不过解决纸书传递效率的机构,却恰好成了数字时代的障碍。
  到电子书的时代,书作为讯息,已经没有地理空间的阻隔问题,所有过去由专门分工、专门职业、专门产业链承担的职能,都会面临数字化科技的竞争压力。这时候同行之间的竞争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大家面临的都是整个行业存续与否的问题,而不再是你的营业额多一点,我的营业额少一点的问题。
  事实上这确实是出版产业五百年来空前未有的大变局。旧技能已经无法解决面临的新局面,产业唯一的出路只有重新定义自己,包括重新确认自己面对的读者是谁,服务的需求是什么,活在哪一个市场,简单说,就是回答“出版业到底是什么行业?”这个问题。只有重新搞清楚自己是什么行业,我们才有办法思考我们需要的技能,安排必须的转型。
  传统出版业者今天面临的问题,跟十九世纪的马车制造业者很像,当汽油引擎开始安装在车架上的时候,马车业者得问自己,我到底是“马车制造”业,还是“个人交通工具”制造业。 你如果坚持是“马车制造”,我们当然都知道到了二十世纪,那个结果是什么。如果你选择是“个人交通工具”,那你就得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驾驭从马匹到汽车引擎的科技升级。如果你无力升级,最后还是可能面临淘汰。
  转型无法避免。因为新科技解决旧问题的方法都跟过去完完全全不同了。网站(和搜索引擎)淘汰了纸本百科,应用程序淘汰了纸字典,各种地图、App 几乎淘汰了纸版旅游书,新科技淘汰旧科技,不会有新闻,记者招待会,或者新品上市简报会。他们无声无息地让使用者转移了使用行为。
  亚马逊的高调行径,让美国同行误以为它是竞争对手,也让美国以外的他国业者,为亚马逊随时要进入本国市场而忧心忡忡。
  这根本是不值得担心的,因为问题并不在那里,对手是我们自己不明白我们做的到底是什么行业。这才是最大的麻烦所在。
其他文献
9年前的春天,我完成学位论文,随即在阳明山一处租屋,写出《蝶道》。彼时我并没有要成为一个学者的意图,只是偶然想起骑单车经过花莲时的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味,以及继续躲藏在某处写作的想象,于是,我将履历投给东华大学,自此成为学术圈里的junior scholar。我的博士生时期虽然写出了四十余万字的《以书写解放自然》,但彼时已常逃避学术会议,和硕士生初期热衷于学术活动全然不同。  我以为那都是因为接触自然
期刊
身份是一种扑朔迷离的符号,彰显人的各种欲望,而又掩饰极大的落寞。作家这个身份尤其如此。当王迪诗以“香港最神秘的专栏作家”的身份出现时,不禁惊叹,她是有智慧的女人。我们在经历一个眩惑的脱衣时代,在各种“秀”的姿态背后,透支了自己的涵养和青春。“秀”字本义是“谷物抽穗扬花”,引申为成长、茂盛、美丽。很多人曲解,把它等同英文show,单纯玩“展示”。对王迪诗来说,书写一座城,好比书写一个人,如何展示香港
期刊
李维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大陆译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可以说是引发我对书写及编辑兴趣的启蒙者。他的神话与象征研究,总被我“矮化”成一种阅读方式、一套解析文本的工具。《野性的思维》一书开头的部分,讨论抽象概念是否存在于原始文化的经典论述,除了让我们知道爱斯基摩人对白色拥有众多形容词,更让我愈加感受到,语言其实是我们看世界的主要窗口:某个词语让我们能看见某样东西,某个词
期刊
2011年,“开卷”好书评审与博客来编辑之间最大的共识就是“华文创作闪闪发亮”,入围开卷好书榜的54本文学书,中文创作就占了六成,“无论质量都优于翻译书”,这是近几年来的头一次。    入冬后第一波寒流报到,一年又到末尾。“中国时报开卷版”轰轰烈烈选十大好书,为好书拍BV(Book Video),今年最重大的突破是,找到大明星为作家“站台”(以“一位得奖作家+一位艺人+一本得奖书籍”的概念,邀请1
期刊
哈利是只有黑点的白狗,他俏皮可爱、主意多多,还总会给自己惹些“小麻烦”。他很调皮,不爱洗澡还把自己玩得一身脏,从黑点白狗变成白点黑狗;他很爱美,不喜欢玫瑰图案的花毛衣,竟能让毛衣变成小鸟的窝;哈利还很执着,为了让大嗓门的邻居别再唱歌,他的点子可有一箩筐……哈利有时开怀得意,有时沮丧失落,但不管怎么调皮,无论遇到什么麻烦,爱他的家人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这只从《好脏的哈利》中走出的“小脏狗”,诞生
期刊
一天又结束了,当人们赶路回家的时候,我的一天才正式开始。菜单只有墙上写的这些,你也可以点你想吃的,我做得出来就帮你做,这就是我的经营方针。营业时间从午夜12点到早上7点,人们称这儿叫“深夜食堂”。你问会不会有客人来?喔,还不少喔!  ——《深夜食堂》  如果在深夜,一个城市的旅人,最想遇见的,我想会是安倍夜郎笔下的“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坐落在繁华大都会的小巷弄里,每天晚上12点开门,早上
期刊
中国的古籍影印源流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翻刻,但翻刻始终与原刻有较大差距。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和照相技术的发展,影印技术比之翻刻能更进一步逼真还原原件。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出版界就已经开始采用照相影印方法整理出版了不少古籍。其中商务印书馆无论是成就还是影响都是最大的。至今令大家熟知的众多解放前的影印出版物均源自商务印书馆。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珍本丛书》等。解放
期刊
在中国,如果你是一名标准的科幻迷,一定知道《科幻世界》。从1979年创办以来,《科幻世界》致力于耕耘中国科幻领域三十几年,鼎盛时期杂志发行量达40万册。目前旗下拥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小牛顿》、《奇幻世界》四种畅销期刊及上百种幻想类图书。  除了在杂志上介绍世界科幻发展的现况、刊登国外名家的最新作品,《科幻世界》同时经营本土作家。科幻迷能叫得出名字的国内本土科幻原创作者,刘慈欣、
期刊
谭光磊是把英文好故事带到华语地区的人。  和他聊工作或是读他写的书讯,很快会陷入一种既亢奋又苦恼的状态。亢奋是因为欧美出版圈的那些事,在他热情洋溢的讲述下有一种现场感,仿佛正在上演“出版界《新闻编辑室》”,随着事情的发展让人热血沸腾。一群掌握欧美出版潮流、炮制世界级超级畅销书的编辑、文学经纪人,在短时间内如何抢下一本书,而每一位出场的人物又都带着密度极高的信息。这位曾以几百万美金签下某一本出版圈内
期刊
提起台湾文学,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湾兴盛的艺文风潮,以及当年专门出版文学作品而红极一时的文星书店,更不会忽略其后七十年代时被称作台湾出版社“五小”的九歌、尔雅、洪范、大地、纯文学。其中洪范由杨牧、叶步荣、痖弦、沈燕士共同筹资创办,全名“洪范书店有限公司”。出版社取名“书店”并不多见,“那时还想,用这个名字将来还可以开书店”,洪范日常经营主事人叶步荣曾如是说,但未料洪范持续出版三十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