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代澳门的治理形态

来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对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以后明代澳门的治理形态进行探讨。明代澳门的治理形态,即指在澳门这块中国拥有完整主权的领土上,明朝政府管辖下的一个特殊侨民社区的治理形态。这一治理形态出现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视作明朝地方行政管理上的一个特殊形态。它的产生,是明朝在明中叶以后面对国内外新的变化格局、吸取历代统治经验教训、调整内外政策的结果。这一治理形态产生于前近代东西方最早的交通点上,定型于明代,为清代所沿袭,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为澳门葡萄牙总督亚马留(JoaoFereiradoAmaral)所破坏,存在近300年。从澳门治理的层次上看,是一上一下,一主一辅,中国地方政府在上,为主,居澳葡人自治机构在下,为辅;就治理的方式而言,是中西合璧,既是中国传统地方行政治理的延续,又加入了西方城市自治的因素。可以说作为中西直接接触早期出现的这一治理形态,既是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特殊建制和地方自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在西方扩张东来的新形势下,吸收西方制度因素的结果。因而这一治理形态是中西直接接触早期中西制度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产物。
其他文献
古诗词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汇集着中国古代人民的优秀品德与智慧,许多经典的古诗词流传百世,口耳相传,具有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
本文在分析贵阳市乌当区非遗保护与开发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省市区非遗中心资料及实地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乌当区在全市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并通过对比研究和定量分析的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们补充知识、拓展眼界的文化场所,其在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更能促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共融.但能否达到这样的目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