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也许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可形成一种循环,而由此就可解释中医科学的“平衡”是什么?
【关键词】 平衡;生物;生命体;生命;生存;死亡
【Abstract】 Perhaps all the metabolisms form a kind of cycle,and so we can explain what is the bala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Keyword】 balance ;living beings;etheric body;life;exist;death
1 引言
在中医科学中,平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这种平衡,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达到这种平衡?这些问题以往人们都搞不清,而这些问题是中医科学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释,将使很多以往难以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而要弄清这一切问题,首先就要弄清生命的本质,我对此提出了一种假说——循环说。
2 循环说(式恒说)
生物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解答,人们提出过多种观点,但都有不令人满意之处。我也对此提出了一种假说。例如绿色植物,它既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物质,又能通过呼吸作用将能量物质消耗掉。生物体内可以发生多种生化反应,而它们之间恰好形成了一种物质、能量之循环,生物总在不停地消耗、分解各种物质和能量(物质),又总在不停地获得、合成各种物质、能量(物质)。而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循环,而实际的物质、能量并不都是循环往复地运动的,前一刻生物利用的葡萄糖分子,与后一刻生物利用的葡萄糖分子,虽然其形式(种类)一样,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分子,它们的“个异”(即具体是哪一个事物,例如,有一天下雨,很多同学都带了同样的伞,这些伞虽然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它们是不同的,即它们的个异是不同的)是不同的 。而同种样式的“循环式的活动”的不停运行,使得生物个体及其生命活动看起来是不变的,但这种不变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不变,而非实际物质之不变,而这种形式上的不变,与实际物质之不变,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我将以上的描述生物、生命活动之本质之假说称为“循环说”。
我曾多次试图,对生命活动之循环,用图表的形式来进行描述,但都未成功,最后我想到了如下的方法。对于多细胞陆生植物,用维管组织等将各个器官、组织连结起来,如图1,这样的图我称之为循环图。
对于多细胞动物,可用循环系统将各个器官、组织连结起来。但照搬以上的多细胞陆生植物的循环图的画法,是行不通的。多细胞动物,其中的能量物质、维生素等来自外界,与植物大不相同。而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也是植物所没有的。而运动系统的功能,实际上是使动物获得能量物质、水等,而这些能量物质等,是由植物所制造的,而其制造,是动物体外所发生的。在陆生动物体内,并没有像陆生植物那样的较完整的物质、能量的循环。而这也是,以往人们难以对人体、动物的生理活动,有一个深入、完整的认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弄清陆生动物各系统在生命循环中的地位,及相互的关系,是很困难的,以往人们从未就此角度提出过观点。我尝试着对陆生动物的各系统的物质、能量的关系,提出了以下观点,这只是一个简介,未必正确,敬请参考。
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之下),可以实现觅食、饮水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可间接地达到,使动物获得食物、水的作用。而食物、水,进入消化系统,其中可消化的部分,进入动物体内,其余的部分,排出体外。氧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动物体内,而呼吸系统也可排出二氧化碳、水。而循环系统,将氧、水、能量物质、氨基酸等,运至全身各处,将尿素等运至泌尿系统,将二氧化碳运至肺。泌尿系统,将尿素、盐分等排出体外。内分泌系统,消耗能量、胆固醇等,产生激素,而其功能往往是对生理活动等加以间接地调节,而非直接参与生理活动。参见图2。
而单细胞生物,可参照多细胞生物之情况来描画。而这种描画方法不是简单地按照这些器官、组织之实际的空间位置关系来描画的,这样的图我也称之为循环图。
在循环图中,物质、能量进入生物体和离开生物体,最好分别用不同颜色或颜色相同但粗细不同之箭头来描画,以示区别。
同一种生物之体内发生的生化反应有很多种,若以循环说来描画他们,就应能画出一张很大的,各种反应首尾相接的大圆圈(循环图案),我称之为“循环全图”。但描画这种图案,是一种很复杂、很困难的工作,我尚未能完成之,而如果它能被画出的话,这无疑将是医学史、生物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以往人们讨论生化反应,往往眼光较为局限,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它与整个生命体的关系,而循环全图,可使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各种生化反应之作用,以及使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到这一由多种生化反应组成的整体是何种事物。
而生物体内之物质、生化反应之种类是相当多的,故要描绘出生命活动之全貌,必须画出多个同心圆(来将各器官组织等连接起来),这种图表是极为复杂而难以分辨的,于是我想出了另一种图表,它仅将某种物质之进出生物体或产生、消失,或仅将某种生化反应描绘成图,我称之为循环分图,如图3。
生物(生命)是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尤其是一个与形式有关的问题。
而在一个细胞中,除了DNA较稳定外,各种物质大多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交流,而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大部分细胞也都不停地在死亡、更新,因此将生物个体(包括一个人)看作是一个本质未发生变化之事物、是不对的。仅从表面上(以人天然的认识能力)我們无法看到这一点,但当人类掌握的科技水平先进后、我们就能看到这一点。
只有特定的一些生理活动(能力)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循环,并不是随便哪几种生化反应组合在一起,都能形成循环,形成循环是一种非常难得、非常特殊的事,而通常各种化学反应、物理变化,其产生之结果与初始之条件往往都是不同的,其形式不会保持不变。正因为这种循环是一种很特殊的事物,所以人们往往很难较好地解释、认识之。而要实现这种循环,不仅要能进行一些特定“种类”之生理活动,各种活动之强度、速度,以及获取、合成、丧失、分解某些物质之数量、速度,和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之数量等,都必须处在一定范围之内,它们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循环不能继续。我将这种“特殊的” 循环之继续称为环续。
生物之能力往往可分为生存能力、繁殖能力2类,而繁殖能力不只是与细胞分裂、交配有关之能力,其包含范围极广,生物保护、抚育幼体之能力等也是繁殖能力。没有生存能力,生物个体就不能存在(环续),而没有繁殖能力、仅有生存能力之个体,即使生存能力再强,也难免会死亡,而且也不会多见。而通过繁殖产生的新个体,其形式往往相同(相近),故某种生物之形式往往可以长期存在、不变。
在中医科学中,平衡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但它究竟指什么,人们都说不清。
而生命体的平衡,则是更复杂的事物。它绝不是2种可逆的反应所造成的,用2种量的相等来描述它,就更不合适了。
环续会导致个体形式不变之结果。我将某事物(体系)之形式保持不变之状况称为“式恒”,而式恒有很多种,可逆反应之平衡,一个体系获得、丧失某种物质之速度相等所形成之平衡,一个生态系统之平衡,以及自然环境之平衡等,都会形成形式之恒定,故我都将它们称为式恒。而形成式恒之原因、过程,千差万别、差异很大,可见仅从形式之不变来描述这些事物是不当的,这方面的哲学道理很深奥,为使篇幅简短,在此不再深述。生命体的式恒,是一种很特殊的式恒,我也由此将循环说称为“式恒说”。而循环(说),只是为了通俗而采用的近似的说法,它并不严密、经不起推敲。
我想,中医科学中的平衡,也是一种式恒。而这是以循环说为基础的一种观点,尽管循环说现在还未被证实,故这一观点未必正确,但这是目前唯一的一种较为完善的解释。而即使它不正确,也会让我们体会到,要解释中医科学中的平衡,必须弄清生命的本质,这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的确,弄清生命的本质,非常困难,但无论它多么难以弄清,我们也必须认真地研究它。
生物物种之存在、延续,不只是个体之存在(环续),还是同种生物(之形式)之长期存在。个体之存在通常可看作是一种式恒,但“物种之存在”则是一种更复杂的事物,我对其又起了一个名称——式续(或式存)。而生存能力、繁殖能力与式续之关系是复杂的,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任一环节之中断,都会导致某一物种不能式续。而生存活动、繁殖活动都要消耗物质、能量,繁殖能力过强则会使生存能力偏弱,而生存能力过强也会使繁殖能力偏弱,只有生存能力与繁殖能力之数量关系适当时,才于式续最有利。
3 循环说之应用
应用循环说可解决多种问题,以下介绍其中较重要的几个。
活着(有生命的)、生存(生命)究竟是什么,以住人们都弄不清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许它们就是“循环在继续”或“循环之继续”。
而死亡(丧失生命)、“死的”究竟是什么,以往人们也弄不清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许它们就是循环之中断(不能继续),我称之有环断。
而某种生物能生存,主要原因在于其多种特殊(特定)的能力共同实现了环续,对此几乎可以说是生物自己创造(实现)了生存,当然外因有时也可决定某种生物能否生存(环续),但外因是较次要的因素。同样的(生存)条件可以存在很多年,但依然可以没有任何生物存在,是生物以其高超、特殊的能力,利用这些条件创造了生存(环续)。
而以往所谓之“适应”,有时其实就是指某种生物在某种条件下能实现环续。
以往人们说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命体)之关键特征,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终止了,但生物在很多情况下会休眠,对此以往人们无法解释。我想也许是这样的:环境是会变化的,在一种环境下能环续之某种生物(多种能力),在另一种环境下未必能环续,只有能根据环境之变化而变化之生物,才能使循环继续下去。休眠(生理活动停止),使生物体内保持了足够多的能量、物质,这样在环境条件合适时,又可重新开始进行生理活动(开始循环式活动)。而在恶劣的环境中,如果继续进行生理活动,就可能过多丧失水、能量物质等,这样不但很容易导致死亡,也使得在环境条件变好时,可能不具有足够的物质、能量,不能重新开始进行生理活动。而会休眠之生物,其生理活动、形态等形式会变,而这样才能实现在环境条件较好时能够环续、式续。
以往人们发现,生物体内往往总在不停地进行多种活动,产生多种物质,又消耗多种物质,对此人们称之为新陈代谢,但什么是新陈代谢呢?是将旧的物质消除掉,又产生(获得)新的物质吗?深入后我们会发现这种观点过于笼统,且有很多例子与之不符,可见以新陈代谢这种概念来描述生命体、生命活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以“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标准来考察这些活动是不合理的。
此外,以往人们将生命活动分为同化、异化作用2类,而同化作用大多是合成物质,异化作用大多是分解物质,但生物体内之活动往往会变化,有时某种生理活动到底是同化作用还是异化作用,很难分清,此外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究竟是起何种作用,人们也说不清。可见仅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这2个概念来描述生命活动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要解决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等概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要找到更加深入的概念、理论,而使用循环说可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各种生化反应的作用都可称之为“于环续有益”。
生物的每一种生理活动,通常都会消耗一定量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对此我提出“物能消耗价”之概念,即单位数量之反应,会消耗多少(各种)物质、能量。而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可使生物进一步获得各种物质、能量,或是为其它活动创造条件,从而使其它活动得以进行(对此我又称之为“推动循环”)。例如一只鹿去觅食,这要消耗一些能量,但这又会使之获得很多食物。再如植物长出新叶,要消耗物质、能量,但这又使之能获得光能。对此我提出“物能获得价”之概念,即单位数量之活动,会获得多少(各种)物质、能量。此外,有的生理活动不是起推动循环的作用,例如将废物排出体外,但称之为“于环续有益”,仍然是合理的。生物之生理活动之作用是复杂的,故以简单的标准来考察之,以简单的概念来反映之,是不当的。而物能消耗、获得价,目前只是我的一种设想,其具体计算方法,我尚未弄清。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生物要改变生理活动(不是休眠),才能实现环续,这种现象我称之为环移。例如气温升高时,水分蒸腾加剧,这时生物要获取更多的水分才能生存下来。而当有病原侵入,导致病害时,生物也会相应地作出多种反应,这也是一种环移,但有时病害对生物之危害(影响)过大,超出生物可适应之范围,我称之为环移过大、不能闭合,这也会导致环断(即死亡)。以往人们对于疾病一词,难以解释,这的确是一种很复杂的事物,天然的事物的变化,往往(状况、过程等)是较为固定的,而生物(包括人)在发生疾病时,会相应地作出多种反应,使得结果变得不确定。只有懂得了环移,人们才可能对疾病这种事物加以解释。
生物之活动、能力,往往会达到固定样式的结果(例如动物常常有强烈的追求生存的能力)。即使遇到一些困难,生物也会尽力达到相同之结果,对此人们会产生“生物是以达到这些结果为目的而进行这些活动的”这样的感受(而实际上这些生物内部可能并无这些目的),而自然现象则不同,它们可向任何方向进行。你将一块石头放在火上烤,它也不会反抗,即使你将它烤裂或是烧化等,也完全能办得到,但动物则会尽力逃开。我对这种生命现象与自然现象之差异(生命现象常有固定的特征、方向,而自然现象之方向则较为随意),是这样解释的:生命循环只有在外部、内部条件处于一定范围内(较固定)时,才能继续,故只有具备“使外部、内部条件处于一定范围内之能力”之生物,才能环续(生存)。事实上不具备这些能力的生物也可能产生过,但它们不能实现环续,故我们也不能见到它们,而只能见到具备“使外部、内部条件处于一定范围内之能力”之生物。
中国古人就曾提出,事物之数量处于特定状况时才会最好之思想(中庸之思想),但什么是好呢?這里的好,其实其含义之一就是于生存(或物种之延续)有益,或可直接认为它就是生存。自然现象是可向任意方向发展的,自然中原本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只有讨论其与人(生物)之关系时,才有所谓好、坏。前面提到,生命活动之强度、各种有关物质之数量等处于一定范围内时,生命循环才能继续,这就是中庸思想之本原之一。而中庸思想并不只是针对生物(人体),也可针对与人有关之事物,也许可这样解释,人之生存状况之好坏,与外部条件有关,而只有外部条件处于特定状况时,才于人之生存最为有益(或使人产生美好感受),这不是直接与环续有关,而是间接与环续有关。中庸,其实也就是求得平衡,这是中医科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而以前,人们不能知道为什么要达到这种平衡。这种平衡,已不同于以往人们经常讨论的化学平衡(由2种可逆反应所形成的平衡),而是生命体的“平衡”,而只有达到了这种“平衡”,才能实现环续,即人的生存。
4 结语
循环说不仅可解释中医科学中的平衡是什么,还可解释很多其他问题。
中医科学,是以阴阳、五行、生克乘侮、正邪等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尽管它们很常用,但人们总是难以说清它们究竟是指什么,故传统的中医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不牢固的。正因为此,甚至有些西方人认为,中医理论并不科学。
而这种状况现在可以改变了,这是由循环说带来的。而循环说,可解释大量的中医科学中的问题,甚至能对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所谓的阴阳指的是什么,做明确的界定。
其实,这些中医科学中的基础概念,可以用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来做出解释。而以往的中医理论的研究者,不了解这些知识,故无从做出这些解释。
而以往的研究生物化学的人,往往各自只研究一种或几种生化反应,故不能从整体上认识生命活动,故不能得出循环说。而要得出循环说,必须对生命体中的成千上万种的生化反应加以总体性的研究,才能得出。而这种困难,导致了以往的生物化学的研究者,未能得出循环说。
这个领域,其实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是医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领域。而以往的中医科学的研究者,对生物化学关注较少;以往的生物化学的研究者,对中医科学的关注也较少,故未能深入这一领域。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重要的,这将使中医科学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通往一个新世界的窗口!
【关键词】 平衡;生物;生命体;生命;生存;死亡
【Abstract】 Perhaps all the metabolisms form a kind of cycle,and so we can explain what is the bala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Keyword】 balance ;living beings;etheric body;life;exist;death
1 引言
在中医科学中,平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这种平衡,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达到这种平衡?这些问题以往人们都搞不清,而这些问题是中医科学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释,将使很多以往难以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而要弄清这一切问题,首先就要弄清生命的本质,我对此提出了一种假说——循环说。
2 循环说(式恒说)
生物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解答,人们提出过多种观点,但都有不令人满意之处。我也对此提出了一种假说。例如绿色植物,它既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物质,又能通过呼吸作用将能量物质消耗掉。生物体内可以发生多种生化反应,而它们之间恰好形成了一种物质、能量之循环,生物总在不停地消耗、分解各种物质和能量(物质),又总在不停地获得、合成各种物质、能量(物质)。而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循环,而实际的物质、能量并不都是循环往复地运动的,前一刻生物利用的葡萄糖分子,与后一刻生物利用的葡萄糖分子,虽然其形式(种类)一样,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分子,它们的“个异”(即具体是哪一个事物,例如,有一天下雨,很多同学都带了同样的伞,这些伞虽然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它们是不同的,即它们的个异是不同的)是不同的 。而同种样式的“循环式的活动”的不停运行,使得生物个体及其生命活动看起来是不变的,但这种不变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不变,而非实际物质之不变,而这种形式上的不变,与实际物质之不变,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我将以上的描述生物、生命活动之本质之假说称为“循环说”。
我曾多次试图,对生命活动之循环,用图表的形式来进行描述,但都未成功,最后我想到了如下的方法。对于多细胞陆生植物,用维管组织等将各个器官、组织连结起来,如图1,这样的图我称之为循环图。
对于多细胞动物,可用循环系统将各个器官、组织连结起来。但照搬以上的多细胞陆生植物的循环图的画法,是行不通的。多细胞动物,其中的能量物质、维生素等来自外界,与植物大不相同。而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也是植物所没有的。而运动系统的功能,实际上是使动物获得能量物质、水等,而这些能量物质等,是由植物所制造的,而其制造,是动物体外所发生的。在陆生动物体内,并没有像陆生植物那样的较完整的物质、能量的循环。而这也是,以往人们难以对人体、动物的生理活动,有一个深入、完整的认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弄清陆生动物各系统在生命循环中的地位,及相互的关系,是很困难的,以往人们从未就此角度提出过观点。我尝试着对陆生动物的各系统的物质、能量的关系,提出了以下观点,这只是一个简介,未必正确,敬请参考。
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之下),可以实现觅食、饮水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可间接地达到,使动物获得食物、水的作用。而食物、水,进入消化系统,其中可消化的部分,进入动物体内,其余的部分,排出体外。氧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动物体内,而呼吸系统也可排出二氧化碳、水。而循环系统,将氧、水、能量物质、氨基酸等,运至全身各处,将尿素等运至泌尿系统,将二氧化碳运至肺。泌尿系统,将尿素、盐分等排出体外。内分泌系统,消耗能量、胆固醇等,产生激素,而其功能往往是对生理活动等加以间接地调节,而非直接参与生理活动。参见图2。
而单细胞生物,可参照多细胞生物之情况来描画。而这种描画方法不是简单地按照这些器官、组织之实际的空间位置关系来描画的,这样的图我也称之为循环图。
在循环图中,物质、能量进入生物体和离开生物体,最好分别用不同颜色或颜色相同但粗细不同之箭头来描画,以示区别。
同一种生物之体内发生的生化反应有很多种,若以循环说来描画他们,就应能画出一张很大的,各种反应首尾相接的大圆圈(循环图案),我称之为“循环全图”。但描画这种图案,是一种很复杂、很困难的工作,我尚未能完成之,而如果它能被画出的话,这无疑将是医学史、生物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以往人们讨论生化反应,往往眼光较为局限,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它与整个生命体的关系,而循环全图,可使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各种生化反应之作用,以及使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到这一由多种生化反应组成的整体是何种事物。
而生物体内之物质、生化反应之种类是相当多的,故要描绘出生命活动之全貌,必须画出多个同心圆(来将各器官组织等连接起来),这种图表是极为复杂而难以分辨的,于是我想出了另一种图表,它仅将某种物质之进出生物体或产生、消失,或仅将某种生化反应描绘成图,我称之为循环分图,如图3。
生物(生命)是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尤其是一个与形式有关的问题。
而在一个细胞中,除了DNA较稳定外,各种物质大多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交流,而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大部分细胞也都不停地在死亡、更新,因此将生物个体(包括一个人)看作是一个本质未发生变化之事物、是不对的。仅从表面上(以人天然的认识能力)我們无法看到这一点,但当人类掌握的科技水平先进后、我们就能看到这一点。
只有特定的一些生理活动(能力)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循环,并不是随便哪几种生化反应组合在一起,都能形成循环,形成循环是一种非常难得、非常特殊的事,而通常各种化学反应、物理变化,其产生之结果与初始之条件往往都是不同的,其形式不会保持不变。正因为这种循环是一种很特殊的事物,所以人们往往很难较好地解释、认识之。而要实现这种循环,不仅要能进行一些特定“种类”之生理活动,各种活动之强度、速度,以及获取、合成、丧失、分解某些物质之数量、速度,和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之数量等,都必须处在一定范围之内,它们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循环不能继续。我将这种“特殊的” 循环之继续称为环续。
生物之能力往往可分为生存能力、繁殖能力2类,而繁殖能力不只是与细胞分裂、交配有关之能力,其包含范围极广,生物保护、抚育幼体之能力等也是繁殖能力。没有生存能力,生物个体就不能存在(环续),而没有繁殖能力、仅有生存能力之个体,即使生存能力再强,也难免会死亡,而且也不会多见。而通过繁殖产生的新个体,其形式往往相同(相近),故某种生物之形式往往可以长期存在、不变。
在中医科学中,平衡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但它究竟指什么,人们都说不清。
而生命体的平衡,则是更复杂的事物。它绝不是2种可逆的反应所造成的,用2种量的相等来描述它,就更不合适了。
环续会导致个体形式不变之结果。我将某事物(体系)之形式保持不变之状况称为“式恒”,而式恒有很多种,可逆反应之平衡,一个体系获得、丧失某种物质之速度相等所形成之平衡,一个生态系统之平衡,以及自然环境之平衡等,都会形成形式之恒定,故我都将它们称为式恒。而形成式恒之原因、过程,千差万别、差异很大,可见仅从形式之不变来描述这些事物是不当的,这方面的哲学道理很深奥,为使篇幅简短,在此不再深述。生命体的式恒,是一种很特殊的式恒,我也由此将循环说称为“式恒说”。而循环(说),只是为了通俗而采用的近似的说法,它并不严密、经不起推敲。
我想,中医科学中的平衡,也是一种式恒。而这是以循环说为基础的一种观点,尽管循环说现在还未被证实,故这一观点未必正确,但这是目前唯一的一种较为完善的解释。而即使它不正确,也会让我们体会到,要解释中医科学中的平衡,必须弄清生命的本质,这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的确,弄清生命的本质,非常困难,但无论它多么难以弄清,我们也必须认真地研究它。
生物物种之存在、延续,不只是个体之存在(环续),还是同种生物(之形式)之长期存在。个体之存在通常可看作是一种式恒,但“物种之存在”则是一种更复杂的事物,我对其又起了一个名称——式续(或式存)。而生存能力、繁殖能力与式续之关系是复杂的,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任一环节之中断,都会导致某一物种不能式续。而生存活动、繁殖活动都要消耗物质、能量,繁殖能力过强则会使生存能力偏弱,而生存能力过强也会使繁殖能力偏弱,只有生存能力与繁殖能力之数量关系适当时,才于式续最有利。
3 循环说之应用
应用循环说可解决多种问题,以下介绍其中较重要的几个。
活着(有生命的)、生存(生命)究竟是什么,以住人们都弄不清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许它们就是“循环在继续”或“循环之继续”。
而死亡(丧失生命)、“死的”究竟是什么,以往人们也弄不清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许它们就是循环之中断(不能继续),我称之有环断。
而某种生物能生存,主要原因在于其多种特殊(特定)的能力共同实现了环续,对此几乎可以说是生物自己创造(实现)了生存,当然外因有时也可决定某种生物能否生存(环续),但外因是较次要的因素。同样的(生存)条件可以存在很多年,但依然可以没有任何生物存在,是生物以其高超、特殊的能力,利用这些条件创造了生存(环续)。
而以往所谓之“适应”,有时其实就是指某种生物在某种条件下能实现环续。
以往人们说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命体)之关键特征,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终止了,但生物在很多情况下会休眠,对此以往人们无法解释。我想也许是这样的:环境是会变化的,在一种环境下能环续之某种生物(多种能力),在另一种环境下未必能环续,只有能根据环境之变化而变化之生物,才能使循环继续下去。休眠(生理活动停止),使生物体内保持了足够多的能量、物质,这样在环境条件合适时,又可重新开始进行生理活动(开始循环式活动)。而在恶劣的环境中,如果继续进行生理活动,就可能过多丧失水、能量物质等,这样不但很容易导致死亡,也使得在环境条件变好时,可能不具有足够的物质、能量,不能重新开始进行生理活动。而会休眠之生物,其生理活动、形态等形式会变,而这样才能实现在环境条件较好时能够环续、式续。
以往人们发现,生物体内往往总在不停地进行多种活动,产生多种物质,又消耗多种物质,对此人们称之为新陈代谢,但什么是新陈代谢呢?是将旧的物质消除掉,又产生(获得)新的物质吗?深入后我们会发现这种观点过于笼统,且有很多例子与之不符,可见以新陈代谢这种概念来描述生命体、生命活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以“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标准来考察这些活动是不合理的。
此外,以往人们将生命活动分为同化、异化作用2类,而同化作用大多是合成物质,异化作用大多是分解物质,但生物体内之活动往往会变化,有时某种生理活动到底是同化作用还是异化作用,很难分清,此外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究竟是起何种作用,人们也说不清。可见仅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这2个概念来描述生命活动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要解决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等概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要找到更加深入的概念、理论,而使用循环说可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各种生化反应的作用都可称之为“于环续有益”。
生物的每一种生理活动,通常都会消耗一定量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对此我提出“物能消耗价”之概念,即单位数量之反应,会消耗多少(各种)物质、能量。而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可使生物进一步获得各种物质、能量,或是为其它活动创造条件,从而使其它活动得以进行(对此我又称之为“推动循环”)。例如一只鹿去觅食,这要消耗一些能量,但这又会使之获得很多食物。再如植物长出新叶,要消耗物质、能量,但这又使之能获得光能。对此我提出“物能获得价”之概念,即单位数量之活动,会获得多少(各种)物质、能量。此外,有的生理活动不是起推动循环的作用,例如将废物排出体外,但称之为“于环续有益”,仍然是合理的。生物之生理活动之作用是复杂的,故以简单的标准来考察之,以简单的概念来反映之,是不当的。而物能消耗、获得价,目前只是我的一种设想,其具体计算方法,我尚未弄清。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生物要改变生理活动(不是休眠),才能实现环续,这种现象我称之为环移。例如气温升高时,水分蒸腾加剧,这时生物要获取更多的水分才能生存下来。而当有病原侵入,导致病害时,生物也会相应地作出多种反应,这也是一种环移,但有时病害对生物之危害(影响)过大,超出生物可适应之范围,我称之为环移过大、不能闭合,这也会导致环断(即死亡)。以往人们对于疾病一词,难以解释,这的确是一种很复杂的事物,天然的事物的变化,往往(状况、过程等)是较为固定的,而生物(包括人)在发生疾病时,会相应地作出多种反应,使得结果变得不确定。只有懂得了环移,人们才可能对疾病这种事物加以解释。
生物之活动、能力,往往会达到固定样式的结果(例如动物常常有强烈的追求生存的能力)。即使遇到一些困难,生物也会尽力达到相同之结果,对此人们会产生“生物是以达到这些结果为目的而进行这些活动的”这样的感受(而实际上这些生物内部可能并无这些目的),而自然现象则不同,它们可向任何方向进行。你将一块石头放在火上烤,它也不会反抗,即使你将它烤裂或是烧化等,也完全能办得到,但动物则会尽力逃开。我对这种生命现象与自然现象之差异(生命现象常有固定的特征、方向,而自然现象之方向则较为随意),是这样解释的:生命循环只有在外部、内部条件处于一定范围内(较固定)时,才能继续,故只有具备“使外部、内部条件处于一定范围内之能力”之生物,才能环续(生存)。事实上不具备这些能力的生物也可能产生过,但它们不能实现环续,故我们也不能见到它们,而只能见到具备“使外部、内部条件处于一定范围内之能力”之生物。
中国古人就曾提出,事物之数量处于特定状况时才会最好之思想(中庸之思想),但什么是好呢?這里的好,其实其含义之一就是于生存(或物种之延续)有益,或可直接认为它就是生存。自然现象是可向任意方向发展的,自然中原本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只有讨论其与人(生物)之关系时,才有所谓好、坏。前面提到,生命活动之强度、各种有关物质之数量等处于一定范围内时,生命循环才能继续,这就是中庸思想之本原之一。而中庸思想并不只是针对生物(人体),也可针对与人有关之事物,也许可这样解释,人之生存状况之好坏,与外部条件有关,而只有外部条件处于特定状况时,才于人之生存最为有益(或使人产生美好感受),这不是直接与环续有关,而是间接与环续有关。中庸,其实也就是求得平衡,这是中医科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而以前,人们不能知道为什么要达到这种平衡。这种平衡,已不同于以往人们经常讨论的化学平衡(由2种可逆反应所形成的平衡),而是生命体的“平衡”,而只有达到了这种“平衡”,才能实现环续,即人的生存。
4 结语
循环说不仅可解释中医科学中的平衡是什么,还可解释很多其他问题。
中医科学,是以阴阳、五行、生克乘侮、正邪等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尽管它们很常用,但人们总是难以说清它们究竟是指什么,故传统的中医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不牢固的。正因为此,甚至有些西方人认为,中医理论并不科学。
而这种状况现在可以改变了,这是由循环说带来的。而循环说,可解释大量的中医科学中的问题,甚至能对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所谓的阴阳指的是什么,做明确的界定。
其实,这些中医科学中的基础概念,可以用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来做出解释。而以往的中医理论的研究者,不了解这些知识,故无从做出这些解释。
而以往的研究生物化学的人,往往各自只研究一种或几种生化反应,故不能从整体上认识生命活动,故不能得出循环说。而要得出循环说,必须对生命体中的成千上万种的生化反应加以总体性的研究,才能得出。而这种困难,导致了以往的生物化学的研究者,未能得出循环说。
这个领域,其实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是医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领域。而以往的中医科学的研究者,对生物化学关注较少;以往的生物化学的研究者,对中医科学的关注也较少,故未能深入这一领域。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重要的,这将使中医科学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通往一个新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