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指出:“学问,是什么意思呢?学就是学习,学怎样问问题,这才是学问。”又讲道:“普遍的情况是在学校里学习,只学习怎样回答问题,能够回答问题,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学会问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但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只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是学生的朋友;而学生则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还是学习的探究者,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二)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1、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
如教学 《向命运挑战》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从小学时就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作品,成为一代楷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像张海迪这样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物。(出示课题)他们的事迹更使人惊叹,甚至使人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读题目后,自然很感兴趣,很想知道文章写的是谁?挑战什么?怎样挑战的?
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如教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有学生问:文章写小女孩那样可怜,这儿为什么要写她这么美丽呢?这就可以巧用质疑法,运用对比让学生深深的感到:她虽然漂亮,可她冷、饿、生活的非常悲惨,更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因为这么漂亮的小姑娘生活这么凄惨,更能激发人们对她的同情心。
二、精心指导学生善于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一段话或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一)在课题上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出示了课题《一定要争气》后,学生质疑: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
(二)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教学《凡卡》后,学生问:凡卡最终结局会是什么?学生就能联系实际,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不同的生活,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生问:周恩来贵为一国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三、培养学生养成质疑习惯
万丈高楼平地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朝夕之功。要想使学生养成质疑习惯,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
(一)把握导向。
教师应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确信“学会质疑就是学会学习”,“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帮助学生克服“有疑问是由于自己脑子笨或没有认真听课”,“提问怕同学嘲笑”等思想顾虑,从而使学生解放思想,积极投入到人人争当质疑小能手的学习活动中。
(二)保持兴趣。
面对学生繁琐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保持兴趣和耐心。不管学生提出的疑问有无多大的意义,距离教师备课本有多远。教师都要以浓厚的兴趣来对待,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不全盘否定,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质疑,更不能简单了事地说:“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你的提问没有多大意义”,让学生没有因质疑的不好而“坐不下去”。(这在培养质疑的初始阶段尤为重要)。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官厅校区南五村联合小学)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只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是学生的朋友;而学生则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还是学习的探究者,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二)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1、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
如教学 《向命运挑战》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从小学时就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作品,成为一代楷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像张海迪这样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物。(出示课题)他们的事迹更使人惊叹,甚至使人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读题目后,自然很感兴趣,很想知道文章写的是谁?挑战什么?怎样挑战的?
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如教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有学生问:文章写小女孩那样可怜,这儿为什么要写她这么美丽呢?这就可以巧用质疑法,运用对比让学生深深的感到:她虽然漂亮,可她冷、饿、生活的非常悲惨,更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因为这么漂亮的小姑娘生活这么凄惨,更能激发人们对她的同情心。
二、精心指导学生善于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一段话或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一)在课题上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出示了课题《一定要争气》后,学生质疑: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
(二)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教学《凡卡》后,学生问:凡卡最终结局会是什么?学生就能联系实际,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不同的生活,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生问:周恩来贵为一国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三、培养学生养成质疑习惯
万丈高楼平地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朝夕之功。要想使学生养成质疑习惯,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
(一)把握导向。
教师应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确信“学会质疑就是学会学习”,“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帮助学生克服“有疑问是由于自己脑子笨或没有认真听课”,“提问怕同学嘲笑”等思想顾虑,从而使学生解放思想,积极投入到人人争当质疑小能手的学习活动中。
(二)保持兴趣。
面对学生繁琐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保持兴趣和耐心。不管学生提出的疑问有无多大的意义,距离教师备课本有多远。教师都要以浓厚的兴趣来对待,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不全盘否定,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质疑,更不能简单了事地说:“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你的提问没有多大意义”,让学生没有因质疑的不好而“坐不下去”。(这在培养质疑的初始阶段尤为重要)。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官厅校区南五村联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