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永嘉的山野田间,头戴斗笠,肩扛锄头忙碌农活的老人并不少见。“人生七十古来稀”,这种说法在这里显然“失效”。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永嘉县80岁以上老人近两万,其中百岁老人有67人,是温州最“盛产”寿星的地方。
近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一行来到永嘉,专项调研“长寿之乡”申报事宜。这也意味着,永嘉作为我省首个申报“中国长寿之乡”的地方,其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到位,申报事宜也正式拉开帷幕。
永嘉人为什么长寿?长寿有何秘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来到永嘉,作了一次深入的探访。
好山好水滋养人
今年108岁的陈月妹老人,住在岩头镇水东村,该村距离县城的车程要近一个小时。这是一个四周被葱翠青山所包围的幽静小村,村口有一条溪流是楠溪江支流,叫五溪。每日林间的鸟鸣和潺潺的水声,构成了美妙的合奏。
沿着略带斜坡的石板路往村里走,老人的房子依势而建,是一间三开间的楼房,而不远处便是后山。在山上,村民不仅种竹挖笋,还种植了番薯、西瓜等各种蔬菜瓜果。“喝的是最纯净的水,吃的是没有污染的菜,老人个个身强体健。”水东村村委会主任郑丐明的话里透着自豪。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就开始铺设水管引山泉入户,确保村民的吃水质量。去年,他们又将管道再向深山延伸了两公里,从人迹罕至的水源地取水。同时,由于液化气的使用,改变了村民砍柴烧饭的习惯,使山地大量植被得以保护,环境变得更加宜人,“很久不见的白鹭,这两年又出现了。”
在记者走访中,这些百岁老人基本上都分布在农村,有些人家“深藏”在白云深处。永嘉山清水秀众所周知,而有几项具体的检测数据,更能从科学性上进行佐证。由于PM2.5的热炒,大家对负氧离子非常关心。在楠溪江景区测得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数有5万多个,比温州市区高出100倍。同样楠溪江水在检测中,含沙量仅为每立方米万分之一克,PH值为7,中上游水质基本符合国家I、II类水标准。
此外,目前在楠溪江中上游,全县已创建了4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两个国家级生态村,38个市级生态村和95个县级生态村。
子孙孝敬奉养人
走进陈月妹老人的房间,床榻、雕花红木衣柜、竹凳等生活起居品摆放整齐,而且被擦得一尘不染。服侍老人的侄孙媳林碎柳说,奶奶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年轻时这样,老了也一样。夏天每天洗澡,前几年腿脚还灵活时都是自己洗。每天早上7点起床,必须先梳好头、刷好牙、洗好痰盂才肯出房门。
年初老人犯了气管的毛病,腿脚就没像以前那么灵便,待在房间里的时间也多了。知道奶奶爱干净,平素还忙着农活的林碎柳,每天一早起床,除了给老人洗脸梳头、煮粥烧菜,还要整理房间、擦拭家具、换气通风。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性格开朗的林碎柳笃信这一点,她除了给老人一日三餐的定时定量,还变着法地推陈出新。“早餐通常吃粥,配菜有肉松、炒蛋,有时吃粉干。”每次干完农活回家,林碎柳总要在奶奶的床前坐坐,和她聊上几句,让她不会觉得孤单。
在沙头镇罗坑村,103岁的朱玉寿老人和93岁的老伴潘青蕊,已经相守走过70多个春秋。来到他们的大宅天井下,小儿子一家与老人同住其乐融融。老人育有两女三男,平时子女们轮流奉养。“除了小叔子就住在这里,平时我们轮到谁照顾,谁就搬进老房子住或每天过来照料。”大儿媳刘兰妹说道,老人舍不得自己的房子,为了不让他们劳顿,子女们不强迫老人随他们回自己家。有时她和丈夫外出做生意,在时间上有冲突,但事前一定做好安排,妥善照顾好父母。
市老龄办工作人员曾在走访全市百岁老人时发现,有规律的作息、健康简单的生活方式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和谐、晚辈孝顺,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而在永嘉,老人之所以长寿,其独特的“寿”文化,就饱含了这一精髓,而晚辈对长辈尽孝的“孝”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心平气顺调养人
永嘉有“进士之乡”美名,还是著名的“永嘉学派”的发祥地,“老百姓在这种边劳动边学习的氛围中,很容易调整好心态,热爱生活。”永嘉县老龄办副主任吴祖党认为,心态好,也是永嘉人长寿的一大秘诀。
的确,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乎每一位长寿老人都被乡邻认为“脾气好、待人大方、为人坦荡”。
朱玉寿老人,在其90岁时将子孙孝敬的部分钱捐出,在村里建了一个避雨亭和一段公路。“有人说,亭子建了可能没人来避雨就白建了,但我听了一点不生气。”朱玉寿老人说道。老人的小儿子朱景明也说,父母性格平和,相濡以沫70多年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对于子女,他们也是时常教导,不要与人争执,凡事多谦让。总之,与人为善,使寿星们心境变得更加平和。
陈月妹老人的邻居也说,老人为人热情,一个女儿嫁到国外,每次女儿从外国带回好吃的,她总会让孩子们到她家尝鲜。
同时,注重调息养生,也是当地一些老人的日常保健手段,其中“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养生法,就诞生在这里。南朝道教学家陶弘景当时在大若岩镇隐居,首创此诀。此外,永嘉人自古就喜欢用药膳来调理滋补,像脾胃虚,就吃薏仁米煮猪肚;肾虚,则吃金锁银开(俗称花蔓肾)炒鸡蛋等。
如果还要找出长寿老人的共同点,原永嘉县志办主任李昌贤觉得,喜欢劳动绝对能算上“秘诀”,“永嘉的长寿老人,绝大多数都很勤快。”只要手能提肩能扛,他们一定不闲着,水东村的89岁高龄老人郑卿昌,几乎每天下地干活。“别的地方多是‘农民伯伯’,我们永嘉可有不少‘农民阿太’。”郑丐明笑着说道。
相关链接>>>
“中国长寿之乡”的评选机构,是中国老年学学会,评选标准非常严格。3个必达指标,包括了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目前,我省只有永嘉县的相关数据全部合格,而且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此之外,“长寿之乡”还有12个考核指标,涉及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
近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一行来到永嘉,专项调研“长寿之乡”申报事宜。这也意味着,永嘉作为我省首个申报“中国长寿之乡”的地方,其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到位,申报事宜也正式拉开帷幕。
永嘉人为什么长寿?长寿有何秘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来到永嘉,作了一次深入的探访。
好山好水滋养人
今年108岁的陈月妹老人,住在岩头镇水东村,该村距离县城的车程要近一个小时。这是一个四周被葱翠青山所包围的幽静小村,村口有一条溪流是楠溪江支流,叫五溪。每日林间的鸟鸣和潺潺的水声,构成了美妙的合奏。
沿着略带斜坡的石板路往村里走,老人的房子依势而建,是一间三开间的楼房,而不远处便是后山。在山上,村民不仅种竹挖笋,还种植了番薯、西瓜等各种蔬菜瓜果。“喝的是最纯净的水,吃的是没有污染的菜,老人个个身强体健。”水东村村委会主任郑丐明的话里透着自豪。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就开始铺设水管引山泉入户,确保村民的吃水质量。去年,他们又将管道再向深山延伸了两公里,从人迹罕至的水源地取水。同时,由于液化气的使用,改变了村民砍柴烧饭的习惯,使山地大量植被得以保护,环境变得更加宜人,“很久不见的白鹭,这两年又出现了。”
在记者走访中,这些百岁老人基本上都分布在农村,有些人家“深藏”在白云深处。永嘉山清水秀众所周知,而有几项具体的检测数据,更能从科学性上进行佐证。由于PM2.5的热炒,大家对负氧离子非常关心。在楠溪江景区测得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数有5万多个,比温州市区高出100倍。同样楠溪江水在检测中,含沙量仅为每立方米万分之一克,PH值为7,中上游水质基本符合国家I、II类水标准。
此外,目前在楠溪江中上游,全县已创建了4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两个国家级生态村,38个市级生态村和95个县级生态村。
子孙孝敬奉养人
走进陈月妹老人的房间,床榻、雕花红木衣柜、竹凳等生活起居品摆放整齐,而且被擦得一尘不染。服侍老人的侄孙媳林碎柳说,奶奶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年轻时这样,老了也一样。夏天每天洗澡,前几年腿脚还灵活时都是自己洗。每天早上7点起床,必须先梳好头、刷好牙、洗好痰盂才肯出房门。
年初老人犯了气管的毛病,腿脚就没像以前那么灵便,待在房间里的时间也多了。知道奶奶爱干净,平素还忙着农活的林碎柳,每天一早起床,除了给老人洗脸梳头、煮粥烧菜,还要整理房间、擦拭家具、换气通风。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性格开朗的林碎柳笃信这一点,她除了给老人一日三餐的定时定量,还变着法地推陈出新。“早餐通常吃粥,配菜有肉松、炒蛋,有时吃粉干。”每次干完农活回家,林碎柳总要在奶奶的床前坐坐,和她聊上几句,让她不会觉得孤单。
在沙头镇罗坑村,103岁的朱玉寿老人和93岁的老伴潘青蕊,已经相守走过70多个春秋。来到他们的大宅天井下,小儿子一家与老人同住其乐融融。老人育有两女三男,平时子女们轮流奉养。“除了小叔子就住在这里,平时我们轮到谁照顾,谁就搬进老房子住或每天过来照料。”大儿媳刘兰妹说道,老人舍不得自己的房子,为了不让他们劳顿,子女们不强迫老人随他们回自己家。有时她和丈夫外出做生意,在时间上有冲突,但事前一定做好安排,妥善照顾好父母。
市老龄办工作人员曾在走访全市百岁老人时发现,有规律的作息、健康简单的生活方式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和谐、晚辈孝顺,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而在永嘉,老人之所以长寿,其独特的“寿”文化,就饱含了这一精髓,而晚辈对长辈尽孝的“孝”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心平气顺调养人
永嘉有“进士之乡”美名,还是著名的“永嘉学派”的发祥地,“老百姓在这种边劳动边学习的氛围中,很容易调整好心态,热爱生活。”永嘉县老龄办副主任吴祖党认为,心态好,也是永嘉人长寿的一大秘诀。
的确,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乎每一位长寿老人都被乡邻认为“脾气好、待人大方、为人坦荡”。
朱玉寿老人,在其90岁时将子孙孝敬的部分钱捐出,在村里建了一个避雨亭和一段公路。“有人说,亭子建了可能没人来避雨就白建了,但我听了一点不生气。”朱玉寿老人说道。老人的小儿子朱景明也说,父母性格平和,相濡以沫70多年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对于子女,他们也是时常教导,不要与人争执,凡事多谦让。总之,与人为善,使寿星们心境变得更加平和。
陈月妹老人的邻居也说,老人为人热情,一个女儿嫁到国外,每次女儿从外国带回好吃的,她总会让孩子们到她家尝鲜。
同时,注重调息养生,也是当地一些老人的日常保健手段,其中“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养生法,就诞生在这里。南朝道教学家陶弘景当时在大若岩镇隐居,首创此诀。此外,永嘉人自古就喜欢用药膳来调理滋补,像脾胃虚,就吃薏仁米煮猪肚;肾虚,则吃金锁银开(俗称花蔓肾)炒鸡蛋等。
如果还要找出长寿老人的共同点,原永嘉县志办主任李昌贤觉得,喜欢劳动绝对能算上“秘诀”,“永嘉的长寿老人,绝大多数都很勤快。”只要手能提肩能扛,他们一定不闲着,水东村的89岁高龄老人郑卿昌,几乎每天下地干活。“别的地方多是‘农民伯伯’,我们永嘉可有不少‘农民阿太’。”郑丐明笑着说道。
相关链接>>>
“中国长寿之乡”的评选机构,是中国老年学学会,评选标准非常严格。3个必达指标,包括了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目前,我省只有永嘉县的相关数据全部合格,而且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此之外,“长寿之乡”还有12个考核指标,涉及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