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物流业人才培养的摇篮,物流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仅仅10余年。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还在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本文以东南大学为例,对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策略性意见。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育模式;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155-02
1 教育现状
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具有30年历史的系统工程专业,创办于2003年,2004年开始招生,经历了将近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面向物流管理的应用领域,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知识在物流管理领域得到了转化和升华。
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国际战略眼光的跨学科综合型高素质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精通外语,能熟练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学校注重通才教学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突出宽口径与复合型特色,培养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及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其中的大部分毕业生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
首先,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使得教学效果下降。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课程较多,但是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复,这既加大了学生的课业压力,也使得学生对于一些课程缺乏兴趣。而且国内缺少优秀的物流专业教材也加剧了这一矛盾。
其次,在课程设置中管理类、数学类和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偏少。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融合管理、经济、工程等各方面的知识。其中对于管理类、数学类以及计算机类的知识要求比较高,而大部分学生都反映这些方面的课程开设相对较少,导致其商业技能、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技能比较薄弱。
2.2 教学手段有待创新
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好的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目前,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互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但是总体来说,很多同学反映教学手段较单一,缺乏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的创新,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吸引学生,更在于内容上的创新,以更好的方式让学生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并巩固加深。老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3 实践教学较薄弱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东南大学的物流教育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得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具体来说,东南大学在物流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物流实验室规模较小,利用率低。东南大学开设了两门与实验相关的课程,但是大多数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来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低,并且实验室的规模较小,并不能满足教学上的需求。第二,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较少,效果不太理想。东南大学在短学期会有一次去苏果配送中心和苏宁物流基地参观的机会,但是时间较短,学生并不能深入地了解企业物流运营,所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3 策略性意见
3.1 改进课程体系
首先,需要优化教材,减少课程重复率。在课程的建设上,教材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课程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此,需要老师之间充分沟通,不断优化教材,使得教材内容详略得当,新颖独特,与时俱进,避免重复累赘。
其次,需要适当增加管理类、数学类和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对于管理类的课程,可以开设《跨文化管理》、《管理沟通》等课程,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渗透管理类的思想。对于数学类的课程,可以借助于数学系的师资力量开设类似《数学分析》、《数学建模》等性质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可以开设《ERP上机实习》、《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
3.2 创新教学手段
在创新教学手段方面,东南大学可以借鉴德国大学所使用的虚拟游戏、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虚拟游戏模拟企业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过程等,使学生能充分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各环节中物料的流动情况,以及供应链各环节的联系。角色扮演是大学仿真实验室尽量模仿真实的企业环境。如模拟一个配送中心,把配送中心分成销售、仓库、包装、出货、送货等部门,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顾客、生产商、配送商、销售员、配货员、仓库管理员等。通过练习,学生可以熟悉订货方式、仓储管理方法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1]
3.3 加强实践教学
3.3.1 加强物流实验室建设
对于东南大学来说,应当创建一个功能完整、设备先进、管理一流、代表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验软硬件系统运作环境,同时兼有教学、科研、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室功能。[2]同时,应当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建设,设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岗位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并加强对实验教学指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课程的效果。
3.3.2 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东南大学来说,可以借鉴德国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物流实习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大型仓储基地、货物集配中心、港口码头、超市连锁店仓库等处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運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企业的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来校以作报告或者走进课堂的形式和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解读行业前沿,为大学生指点迷津。
4 结 论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模式的优化改进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所总结的部分问题在其他的一些高校中也是存在的,针对问题提出的一些改进意见对于其他学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同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必定有所不同,高校在优化改进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时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不断改进不足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范珍.德国大学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2]陈达强,刘南.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育模式;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155-02
1 教育现状
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具有30年历史的系统工程专业,创办于2003年,2004年开始招生,经历了将近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面向物流管理的应用领域,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知识在物流管理领域得到了转化和升华。
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国际战略眼光的跨学科综合型高素质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精通外语,能熟练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学校注重通才教学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突出宽口径与复合型特色,培养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及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其中的大部分毕业生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
首先,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使得教学效果下降。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课程较多,但是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复,这既加大了学生的课业压力,也使得学生对于一些课程缺乏兴趣。而且国内缺少优秀的物流专业教材也加剧了这一矛盾。
其次,在课程设置中管理类、数学类和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偏少。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融合管理、经济、工程等各方面的知识。其中对于管理类、数学类以及计算机类的知识要求比较高,而大部分学生都反映这些方面的课程开设相对较少,导致其商业技能、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技能比较薄弱。
2.2 教学手段有待创新
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好的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目前,东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互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但是总体来说,很多同学反映教学手段较单一,缺乏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的创新,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吸引学生,更在于内容上的创新,以更好的方式让学生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并巩固加深。老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3 实践教学较薄弱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东南大学的物流教育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得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具体来说,东南大学在物流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物流实验室规模较小,利用率低。东南大学开设了两门与实验相关的课程,但是大多数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来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低,并且实验室的规模较小,并不能满足教学上的需求。第二,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较少,效果不太理想。东南大学在短学期会有一次去苏果配送中心和苏宁物流基地参观的机会,但是时间较短,学生并不能深入地了解企业物流运营,所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3 策略性意见
3.1 改进课程体系
首先,需要优化教材,减少课程重复率。在课程的建设上,教材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课程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此,需要老师之间充分沟通,不断优化教材,使得教材内容详略得当,新颖独特,与时俱进,避免重复累赘。
其次,需要适当增加管理类、数学类和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对于管理类的课程,可以开设《跨文化管理》、《管理沟通》等课程,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渗透管理类的思想。对于数学类的课程,可以借助于数学系的师资力量开设类似《数学分析》、《数学建模》等性质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可以开设《ERP上机实习》、《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
3.2 创新教学手段
在创新教学手段方面,东南大学可以借鉴德国大学所使用的虚拟游戏、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虚拟游戏模拟企业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过程等,使学生能充分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各环节中物料的流动情况,以及供应链各环节的联系。角色扮演是大学仿真实验室尽量模仿真实的企业环境。如模拟一个配送中心,把配送中心分成销售、仓库、包装、出货、送货等部门,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顾客、生产商、配送商、销售员、配货员、仓库管理员等。通过练习,学生可以熟悉订货方式、仓储管理方法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1]
3.3 加强实践教学
3.3.1 加强物流实验室建设
对于东南大学来说,应当创建一个功能完整、设备先进、管理一流、代表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验软硬件系统运作环境,同时兼有教学、科研、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室功能。[2]同时,应当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建设,设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岗位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并加强对实验教学指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课程的效果。
3.3.2 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东南大学来说,可以借鉴德国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物流实习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大型仓储基地、货物集配中心、港口码头、超市连锁店仓库等处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運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企业的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来校以作报告或者走进课堂的形式和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解读行业前沿,为大学生指点迷津。
4 结 论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模式的优化改进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所总结的部分问题在其他的一些高校中也是存在的,针对问题提出的一些改进意见对于其他学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同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必定有所不同,高校在优化改进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时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不断改进不足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范珍.德国大学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2]陈达强,刘南.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