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的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无庸讳言,也有些课堂教学,只是披着新课改华丽的外衣。有的课任由学生自主,课堂气氛太活跃,语文课成了表演课;有的课内容过多,脚步过快,有如放电影,学生无需动脑;有的课拓展过度,语文课成了资料课;有的课一味强调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观看课、欣赏课……这些课可能很有趣,学生也感兴趣,但学生们从中学到了多少知识?他们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吗?
显然,这些华而不实的语文课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效也,命也!实效就是课堂的生命,没有效率的课就不是好课。我们到底该怎样利用好课堂45分钟,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让语文课堂真正有实效呢?
一、强化备课预习,才能合作探究
要想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或讨论合作,让语文课既活跃又有实效,一定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备课。备课第一是备教材,对这节课需完成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楚,根据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用什么办法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第二是备学生。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引导,让他们各有收获。所以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学生课前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否则,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更不要说深入探究了。所以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应要求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将新课课文读顺,自己查字典解决并读准生字词。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让他们利用手中已有的参考资料,思考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写写你还有什么不懂的,等等。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较明确的任务,也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我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课上我就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学生已提前感知了课文内容,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很活跃,发言也很踊跃,学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就自然形成了,课文的重难点就在师生和生生的讨论、探究中解决了,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重抓技能训练,去浮华求朴实
语文课过于活跃,会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光顾着凑热闹,难以学到真知识、真技能。所以我们的语文课要适当地褪去一些“多动”与“浮华”,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让45分钟分分出效率。我们不要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也不能为了所谓活跃课堂,进行无实际意义的游戏等。要适当简化课堂教学步骤,抓住重点,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正如捷克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讨论等表面的热闹上,而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技能,它是从语文知识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发展的中间环节,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练习进行反复的训练,方能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
但要注意,我们说的加强训练,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以多制胜”,而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练得深一些、透一些,“跳一跳摘桃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通过练习,掌握其规律。
三、重讲方法规律,学生轻松学习
语文知识很多很杂,因此,课堂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一位颇有名气的京剧演员,有一句唱词怎么也唱不好,经一位名家指导以后,调整了发声和呼吸,一下子就唱得字正腔圆了。可见掌握方法是何等的重要!
学语文也是如此。读有读的方法,写有写的方法,思维有思维的方法。读、写、思维都要讲究其规律性。比如“脍炙人口”的“脍炙”,是高考考查比较多的。脍,指切细的鱼、肉;炙,指烤肉。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人们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叫做“脍炙人口”。要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容易,但学生不一定都能记住记牢,出错的人多如牛毛。一定要跟学生讲明规律,这两个字都是以“月”作偏旁的(其中“炙”的月是变形了的)。而从“月”的字大多与人的身体部位相关,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大一部分的“月”旁是由“肉”简化而来的,如“胳膊、腿、胸脯、脑、肺”等等,都与肉有关,所以“脍炙”分别指“切细的鱼、肉”和“烤肉”。方法讲清了,学生不会忘了,学习就变得轻松了。可见,掌握了规律与方法,就可以把语文学得更快更好。如果说语文教学也有捷径的话,那么教方法传规律便是捷径之一。
总之,我们做的任何教学改革,都要把“实效”放在第一位。不管是课前准备、技能训练,还是方法指导,都要做到扎实到位。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让课堂真正高效,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活力、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
显然,这些华而不实的语文课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效也,命也!实效就是课堂的生命,没有效率的课就不是好课。我们到底该怎样利用好课堂45分钟,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让语文课堂真正有实效呢?
一、强化备课预习,才能合作探究
要想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或讨论合作,让语文课既活跃又有实效,一定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备课。备课第一是备教材,对这节课需完成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楚,根据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用什么办法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第二是备学生。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引导,让他们各有收获。所以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学生课前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否则,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更不要说深入探究了。所以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应要求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将新课课文读顺,自己查字典解决并读准生字词。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让他们利用手中已有的参考资料,思考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写写你还有什么不懂的,等等。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较明确的任务,也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我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课上我就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学生已提前感知了课文内容,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很活跃,发言也很踊跃,学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就自然形成了,课文的重难点就在师生和生生的讨论、探究中解决了,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重抓技能训练,去浮华求朴实
语文课过于活跃,会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光顾着凑热闹,难以学到真知识、真技能。所以我们的语文课要适当地褪去一些“多动”与“浮华”,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让45分钟分分出效率。我们不要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也不能为了所谓活跃课堂,进行无实际意义的游戏等。要适当简化课堂教学步骤,抓住重点,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正如捷克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讨论等表面的热闹上,而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技能,它是从语文知识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发展的中间环节,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练习进行反复的训练,方能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
但要注意,我们说的加强训练,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以多制胜”,而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练得深一些、透一些,“跳一跳摘桃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通过练习,掌握其规律。
三、重讲方法规律,学生轻松学习
语文知识很多很杂,因此,课堂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一位颇有名气的京剧演员,有一句唱词怎么也唱不好,经一位名家指导以后,调整了发声和呼吸,一下子就唱得字正腔圆了。可见掌握方法是何等的重要!
学语文也是如此。读有读的方法,写有写的方法,思维有思维的方法。读、写、思维都要讲究其规律性。比如“脍炙人口”的“脍炙”,是高考考查比较多的。脍,指切细的鱼、肉;炙,指烤肉。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人们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叫做“脍炙人口”。要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容易,但学生不一定都能记住记牢,出错的人多如牛毛。一定要跟学生讲明规律,这两个字都是以“月”作偏旁的(其中“炙”的月是变形了的)。而从“月”的字大多与人的身体部位相关,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大一部分的“月”旁是由“肉”简化而来的,如“胳膊、腿、胸脯、脑、肺”等等,都与肉有关,所以“脍炙”分别指“切细的鱼、肉”和“烤肉”。方法讲清了,学生不会忘了,学习就变得轻松了。可见,掌握了规律与方法,就可以把语文学得更快更好。如果说语文教学也有捷径的话,那么教方法传规律便是捷径之一。
总之,我们做的任何教学改革,都要把“实效”放在第一位。不管是课前准备、技能训练,还是方法指导,都要做到扎实到位。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让课堂真正高效,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活力、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