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生”五解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ro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石者,当学会『平心而论』,不看藏家和利益,只贴石头赏艺术,喜乐出自心中。
  
  玩石人,不管来自何地,只要因石头触碰,就会有火花,就会成为熟人、朋友,所谓“石友”。既然是“友”,当然应该把石言欢,赤诚相见了。然而石界不可能世外桃源般一片和谐透明,既然有买卖,自然也循为商之道,涉利益之争。玩石,要是不懂一些不曾登大雅之堂的门门道道,也就妄为一个“石友”了。至少要知道一点:石界,有“欺生”之说。
  欺生,大概有以下几种可能:不同地域的人“欺”人与被“欺”;本地互不认识的互“欺”;内行“欺”外行;名誉、信誉“欺”,“狐假虎威”欺。说白了,没有“欺生”,也就没有突降横财般的利润。但“欺”与“被欺”,只要不涉及造假,往往是周瑜打黄盖,谁让你舍得、乐意呢?!当然,谁都不甘心被欺,都想买得开心,玩得快乐,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一般买卖过程中的“欺生”现象,一起长个心眼。
  外地人欺生或被欺。此种情况近几年少之又少。很多石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来到某奇石“圣地”,见一人“坐庄”,一堆人“赴宴”。此时上当受骗的就是沉不住气或是有贪恋之心的。一块石头,张三夸形之生动,李四赞纹之秀美等等,动辄开价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看着旁边呼声此起彼伏甚至拉起了“竞拍”的架势,便坐立不安蠢蠢欲动,尽管心下迟疑——停!心下迟疑就对了,千万别忽视人的第六感——周围的喧嚣并非都源自那块“美味”,如此热闹是因为你腰包里的money。一旦出手,庄家将志满而逃,那些赴宴者也立刻作鸟兽散。同样地,外地石人到一个地方往往谨小慎微,一是怕说外行话招奚落,再是怕不慎错过好石头,这两种心态导致很多人(不论贫富)不惜“豁出去”,可这一豁达,“鸡肋”就诞生了。
  本地不认识的互“欺”。与上一种相似,只是卖方拿捏分寸更谨慎,买方后悔的余地也就小了点。这种情况较多,不足为怪,不少人花钱买过经验了,就看你下次是否当心。
  最常见的欺生发生在身入石道多年和初涉石圈者之间,也就是内行与外行的较量。实际上这是经验的对比,经验丰富了,底气也就相对足一些,从“文化”到心理总是占上风,相应的也就成了买卖中的主宰。此时需要买方注意的是,不必一味顺着对方的路数,也不妨相信自己,爱其形意就从形意入手,想组合就在心里对应组合的方式,石头就是石头,前辈可学但绝不可畏。
  名誉、信誉“欺”。石界也有挂羊头卖狗肉之说。石头会因名人所题诗画身价翻番,即使如此,有些还真得好好辨辨真伪——诗画是真是假、诗画是主人强求还是名人欣然所赐、石头是不是名副其实,因为通常“名石”不会卖。此为前者。对于后者,一些老店因易主或因利欲所趋,诚信之风今非昔比,他们有时会借前任的名声,说大话、开天价。
  狐假虎威“欺”。狐假虎威是最有讽刺意味却又是最被追捧的、容易让人上当的一种方式。有些人,钱就是石,钱多石当然好,于是在买入价上做足水分;有些人,因为一块石头被“高人”问过或指划过便变本加价,有时“高人”的过问纯属虚构,也可能人家是以这方为托买走了另一方。不妨问一句,高人既然看上,怎么还能留在这里?有的石头也会因媒体的炒作身价百倍,别冲动,石头就是那块石头,沉静身心再做判断。
  对于爱石人,石头就像柴米油盐不可或缺;但石头又不是柴米油盐,不可复制性是它的绝对优势又是它屡屡被抓的把柄,多少人深陷其中,乐不自拔。喜欢石头不一定要将石头弄到手,没有哪块石头只属于哪一个人,自然生的归根还是要落入大自然。好石者,当学会“平心而论”,不看藏家和利益,只贴石头赏艺术,喜乐出自心中。
  奇石买卖中,“欺生”花样多端,对于“受害者”,得知其虚实只要你冷静客观的一问——值那么多吗?谁都没有想到,皇帝会光着屁股招摇过市,可皇帝真的这么做了。童话里发生的,石界也会发生。只是,童话里有说真话的孩子,现实生活中则未必。你魔高一尺,我道就高一丈,就看你敢不敢挡。不成,大不了“忍痛割爱”,抬脚走人。
其他文献
我有一位朋友,靠搞收藏发了财。前不久他出手一件不知从哪弄到的橘红瓶,居然卖了个令人吃惊的好价钱。他常对我说,凡是非同寻常的东西,就有非同寻常的价值。我在他的撺掇下也搞起收藏。  刚入道,我见什么稀奇就收藏什么。朋友提醒我,“你这样乱收一气是得不偿失的,搞收藏有很大学问,你可以搞一种独特的门类,进行专门收藏。”听了他的劝告,我就专门收藏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久而久之,我对收藏石头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在当
期刊
弱橙色的小珠子挤热闹一样黏在一起,随心又单纯地,厚实且不失其晶莹;深褐色的三处,就像哪位大家遗落的墨滴,自右下而左上,渐轻渐远。   其实是一只正在休息的小鸟。看它自信地站在枝头,张着大眼睛,无视外面的风吹草动, 随心地,单纯地。
期刊
短短几天的展会,凤城云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赏石家、奇石爱好者。辉煌过后,更多的是感慨,作为办展方的感慨,作为参展方的感慨。  这几天是忙碌的,是难以忘怀的,同时来自心底的那份激动和满足感也更加彻底。  每一次展会都凝结着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参展人员的激情,而当身临其境的时候,才能越发的感受到那份来之不易。  在此要特别感谢广州的李观云先生,台湾的林世基先生,阳春的黄欣先生,江安的李亚民先生……以及所有为
期刊
看多了“睡佛”的主题,眼前的作品立意为“醉佛”似乎更为贴切。整石基本横卧于榻上,形象突出,左侧突起的头部交代了方向;酒杯置于怀中,似乎还翘着二郎腿,看似未必修真的姿态反倒明确了主题所表达的随性。  “醒”了难,喧嚣纷扰总在耳边;“醉”了好,独处宁静,不争朝夕。心中悟佛,又何必拘于一姿?醉中醒,为了远离世俗,感悟人生。
期刊
到哈密是六月中旬,气温已达摄   氏39度。我说要下戈壁滩,所有的人都说:“你疯了!”这个季节,酷暑干旱,下戈壁,不热死才怪!刘晓明他们却还是默默准备好了越野车和食物、饮用水,我们约定,第二天一早出发。  清晨5点,天光依稀见亮,改装过的越野车驶上了哈罗公路。在哈密,公路修到哪里,寻石人的脚步就会走到哪里。  路像飘带一样,起伏着伸向远方。我看过宁浩电影《无人区》的预告片,这情景跟片中一模一样。很
期刊
此块带红黄沙漠漆的玛瑙,形体不大却极尽古皱。一端“修炼”出兽头模样,而层层累累的石肌,恰似雄狮鬣鬃戟张,于是藏者立意为“狮子”。奇石直立的下半部表现狮子似不免牵强,不料藏者却极富巧思,利用台座和配件,创作了远较原石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藏者将立石置于浮雕云座上,增加其高度的同时,“狮子”也一变成为精神抖擞的“立狮”。一小枚圆圆的雅丹结核石作为绣球被陶艺小人托出,于是一场“舞狮”大戏就此开锣!舞狮是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张鑫)春光明媚,艳阳高照。2010年3月5日,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与乌海市赏石界2010新春联谊会隆重举行,双方相聚在以奇石收藏与鉴赏为主题文化的太阳神大酒店,畅叙友谊,共话未来。乌海市市长助理柴权胜先生,乌海市文联主席张百会先生,妇联副主席魏文新先生,乌海市赏石协会负责人、乌海市赏石界代表郝孝礼、张宝桥、崔向东、王岗、田丰、王仁昌、王光锐、杨鹰,乌海时报、乌海晚报等相关石友、媒体
期刊
赤水发现会“唱歌”的石头    在赤水镇锦洋村与苏岭村交界处俗称“双凤”的地方,一条古道上有一块天然铺成路面的石头,石头一边深嵌山中,一边裸露在田地旁,顶部构成古道的路面。当人们拿着小石块敲打裸露在田地旁那部分时,会发出“咚、咚、咚”的清脆悦耳的声音,像敲打倒扣着的缸壁,感觉石头是“空心”的,然而敲打构成天然古道路面靠山那部分的石头时,那敲打声又与敲打一般石头一样,感觉是“实心”的。  奇怪!同一
期刊
宁静致远  张鑫    满眼流泻的是陶韵。莹润如瓷、流光溢彩,划着弧线弥漫在不规则的形里,仿佛听见款款波涛宛转悠扬、古朴典雅,带着勃勃生机走向成熟。聆听雅石,追忆沉静素雅的宋瓷清韵,隔绝喧嚣,觅得一方宁静。    言(眼)语  李秀芳    毋庸置疑,此石最引人处便是那一双恰到好处的大眼睛,无论是大小、位置、模样儿还是神情,几乎都可以乱真,尤其是那黑色瞳仁上面两汪盈盈的泪,似乎在向你诉说着他曾目睹
期刊
黄龙玉色佳而石肌光滑已是其有目共睹的特点。除此之外,此石俏色与纹路的搭配成就了它的非凡。石形圆融,变化不大,只在左上方凹进一块,正是这缓缓的内凹弧线,无意勾勒出人物头部正面轮廓。看似无序的白色云纹此时有了归属,如飘逸流长的眉须,衬托出人物的道骨仙风。身体右侧一圈圈荡开的本色浓晕增加视觉上的厚度与如衫如袍的立体层次,更显深不可测的缥缈玄境。于是,“太白金星”的命题,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惊喜之处。整体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