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新课程改革突破了传统的依据运动项目安排教学内容的框架,并依据目标达成细节来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根据个体差异来完善运动技能教学法,在求实创新中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的价值和乐趣。
一、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结合国际体育标准课程的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将客观显性的运动技能与隐性潜在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等揉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认识体育运动的意义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新颖独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落实、情感体验的激发、兴趣观念的形成。比如,在接力教学中,我把单纯的长跑训练和技能讲解融入“抗洪救灾”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并故意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是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
2.采取多种练习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智能、动机、经历、潜能等各不相同,体育教师灵活机智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因人而异的训练机会;体育教材的高效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细节的设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学生个性特长
初中生个性心理渐趋成熟,多数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对动作重点进行分解时,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不要简单机械地要求步调一致,练习一法,谨防挫伤学生积极性;而要因人而异地弹性调整教学思路,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拓展,还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与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和勇于行动的性格习惯也会逐步形成。
4.促使学生学会锻炼
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学会,更要会学。初中生虽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基础,但其动作规范与技术含量相对薄弱,就像我们教会学生投球并不难,但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投好球却很难。“学习 = 学+习”,“习”就是练习,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练习,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情境和训练强度,有助于学生充分体验训练特征与疲劳程度,切实感受体育运动的成败乐趣,这比带着学生锻炼更有价值。
二、创新教学设计
1.创新设置教学情境
运动技能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目标,也是促使学生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将“寓教于乐”与“情绪调动”相结合,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带着好奇心走进课堂,积极主动接受教育。例如,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技巧,我先用1~2分钟曲线迂回地从情境设置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情趣盎然练习。然后依次提出问题:袋鼠和青蛙都会跳,谁知道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试一试,试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另外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围绕这些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教师及时点拨,能有效地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这种运动技能既好玩又刺激,远比教师地机械讲解效果好。
2.灵活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仅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教师可据学校实情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在技能学习上,可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当学生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可通过改变规则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或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能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会愉快地运动起来,身体得到锻炼同时,大脑也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并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3.高效掌握运动技能
学习要讲策略与效益。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需求不一样,教师在基本技能示范与训练之后,要鼓励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训练方法,在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也可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与解答,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不断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三、树立科学观念
运动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在运动乐趣的体验中会形成强烈的“成功感”,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对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给学生3~4分钟的时间自由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由此带来的荣辱成败、快乐痛楚等也会产生极其深刻的认识,并形成精神的升华。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精髓是求实创新,创新体育教学思路就是要把知识与技能向前推进一步,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和动作质量,使学生切实体验到体育运动的成功和乐趣,形成科学正确的终身健康观念。
【参考文献】
[1]吴志诚,曲宗湖,刘绍曾.《现代教学论现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2]肖萍.《学校体育实施素教育的作用与途径》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第四期
[3]韩志刚,吕伯东.《导教合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教学杂志1999年第五期
[4]胡聪《互动教学初探》体育教学杂志1999年第五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中学)
一、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结合国际体育标准课程的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将客观显性的运动技能与隐性潜在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等揉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认识体育运动的意义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新颖独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落实、情感体验的激发、兴趣观念的形成。比如,在接力教学中,我把单纯的长跑训练和技能讲解融入“抗洪救灾”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并故意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是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
2.采取多种练习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智能、动机、经历、潜能等各不相同,体育教师灵活机智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因人而异的训练机会;体育教材的高效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细节的设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学生个性特长
初中生个性心理渐趋成熟,多数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对动作重点进行分解时,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不要简单机械地要求步调一致,练习一法,谨防挫伤学生积极性;而要因人而异地弹性调整教学思路,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拓展,还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与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和勇于行动的性格习惯也会逐步形成。
4.促使学生学会锻炼
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学会,更要会学。初中生虽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基础,但其动作规范与技术含量相对薄弱,就像我们教会学生投球并不难,但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投好球却很难。“学习 = 学+习”,“习”就是练习,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练习,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情境和训练强度,有助于学生充分体验训练特征与疲劳程度,切实感受体育运动的成败乐趣,这比带着学生锻炼更有价值。
二、创新教学设计
1.创新设置教学情境
运动技能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目标,也是促使学生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将“寓教于乐”与“情绪调动”相结合,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带着好奇心走进课堂,积极主动接受教育。例如,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技巧,我先用1~2分钟曲线迂回地从情境设置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情趣盎然练习。然后依次提出问题:袋鼠和青蛙都会跳,谁知道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试一试,试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另外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围绕这些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教师及时点拨,能有效地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这种运动技能既好玩又刺激,远比教师地机械讲解效果好。
2.灵活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仅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教师可据学校实情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在技能学习上,可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当学生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可通过改变规则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或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能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会愉快地运动起来,身体得到锻炼同时,大脑也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并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3.高效掌握运动技能
学习要讲策略与效益。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需求不一样,教师在基本技能示范与训练之后,要鼓励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训练方法,在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也可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与解答,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不断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三、树立科学观念
运动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在运动乐趣的体验中会形成强烈的“成功感”,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对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给学生3~4分钟的时间自由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由此带来的荣辱成败、快乐痛楚等也会产生极其深刻的认识,并形成精神的升华。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精髓是求实创新,创新体育教学思路就是要把知识与技能向前推进一步,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和动作质量,使学生切实体验到体育运动的成功和乐趣,形成科学正确的终身健康观念。
【参考文献】
[1]吴志诚,曲宗湖,刘绍曾.《现代教学论现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2]肖萍.《学校体育实施素教育的作用与途径》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第四期
[3]韩志刚,吕伯东.《导教合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教学杂志1999年第五期
[4]胡聪《互动教学初探》体育教学杂志1999年第五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