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范类毕业生必须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顺利达标,是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探讨提高师范院校教学效果的策略。
提高认识,努力消除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
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普通话学习的大敌。有研究认为,“造成普通话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测试工作起步晚,教学课时少,师资得不到保证等等,其中根本原因是学习主体心理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消极因素。”通常普通话在第一学年,学生来自各个方言区,处在生活和学习环境急剧转换时的适应期,往往面临着诸多的心理障碍。而且他们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相当多的同学对说普通话有一种逃避心理,给普通话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事实上,汉语是学生的共同母语,尽管不同方言区之间的语音差异较大,但是普通话毕竟是他们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接触的语言,大部分人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就受过普通话基础语音知识的严格训练,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大学阶段的师范生应该已经具备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能力,仅仅是心理上的一些障碍,造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严重困难。因此,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建立语言信心,是普通话教学的第一课。何况年龄大者领悟力强和自制力强。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还要加强师生感情上的平等沟通以消除思想顾虑,避免人为的自卑、压抑等消极情绪。
优化教学,让学习过程多一点享受的味道
1.精选教学材料,实现知情意的和谐交融
“因为有教学美的召唤,所以我们才不惧路途的艰难;正是多了些教学美的创造,教与学才逐渐品尝出‘享受’的味道”。[2]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演绎的一曲乐章,教师有了教学材料的自由选择权,就可以为普通话课堂教学美的创造开启第一扇大门。比如,古诗言简意赅,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是练习普通话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材料,目前所占篇幅还偏少。要注意选择那些各时代具有代表意义、具有审美价值的诗歌。如:《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作品,东晋陶渊明、唐代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人的诗,宋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词,此外,现当代诗中也有很多佳作可以选用,《再别康桥》、《雨巷》、《我爱这土地》等。朗诵这些材料比刻板的正音练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新颖的教学环节,演绎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美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结果,在教师审美创造的诱导下,学生也必然会萌发出创造性参与意识,投身于课堂审美创造之中。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一片天空,师生共同研究、相互促进,共同演绎充满生命活力的美的课堂。
(1)每课话题。要创设自由的课堂情境,尽可能让学生在公众场合大胆地开口说话。在课堂教学中,要常安排一些话题,可以自选,可以取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题,比如“网上交友的利弊”、“同学之间怎样相处”等等,供学生们讨论。可以个人演讲,也可以小组论辩,由教师做最后点评。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影片让学生观看,既提升审美趣味,又可以组织课堂电影观后感的讨论。
(2)配乐朗诵。朗读朗诵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对于师范生而言,掌握朗读朗诵技巧是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单纯的进行朗读,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朗诵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效果也将大大不同。
3.借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目前,师生面对面的传统普通话的教学仍然大行其道,而普通话在多数学校是作为公共课来开设的,大多数任课教师要同时上好几个班的课,动辄面对数百人,这种古老的课堂教学手段显得捉襟见肘。当前,借助网络技术,把网上的普通话学习课堂作为现实课堂教学的补充,将会把普通话的学习推向更深更广。在未来的发展中,攻克普通话的电脑教学课件制作和开发互联网上的普通话教学将是一项有价值的新兴课题。
突出重点,加强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来说,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意义重大。中国文化传统提倡“讷于言,敏于行”,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读写,轻听说,在这种模式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形塑作用下,大部分学生不敢在公众场合自我展示,或者想表达也缺少表达的技能。这既与现在这个崇尚个性表达的新时代格格不入,也不符合一个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普通话的学习属实用技能训练,着重在真实情境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大量实践普通话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情境中学习、参与中获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普通话课程的知识特质”。[3]多年来,在传统的看字读音教学模式下,大量的教学时间都花在了拼写、发音、词汇、语法等孤立的、支离破碎的语言技能上。根据全语言理论的观点,“语言教学不能要求学生孤立地学习片段的、支离破碎的语言技能,而应在一种能够运用语言技能的功能性环境中,通过向学生提供整全性的文本,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动机。”[4]所以,我们在通过字、词、句、文章等书面材料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的同时,要重视和大力加强学生使用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训练,多采用情境会话,让日常教学在情境参与中进行,课堂组织多元化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口头报告、演讲等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
保证时间,使普通话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课内和课外是普通话的两种语言环境,其中课内时间是有限的,教学方式也受到许多束缚,如果不在课后巩固教学成果,势必造成大量遗忘和回生。所以,尽管许多学生热切地希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及口语能力,上课时学说普通话并且尽量说标准的普通话,但在课外或者说方言,或者说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导致课堂的效果被严重削弱。要克服这种弊端,就要向课外要时间,使学生对普通话的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活动中巩固原有的普通话知识,形成学习与训练的良好循环。
1.积极营造浓厚的课外环境学习
可以用条幅或广告牌等宣传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可以通过校广播台或宣传栏等介绍普通话,宣传国家的推普方针和政策等;举办有关普通话方面的讲座等。通过校园这样一个大环境,树立说普通话光荣,说标准的普通话更光荣这样的意识和思想。
2.加强普通话课后训练
教师利用课堂有限时间对重难点语音只能做示范性的讲解及部分训练工作,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上发现并修正自己的发音错误或缺陷,但是这种发音规范不经过反复练习就不能最终内化于学生的语音。故教师应针对每次上课的重难点布置学生课后训练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有针对性地大量训练。要保证课外训练的效果,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任务要明确和具体。只有明确任务,学生才会真正重视,课外训练才不会沦为过场。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课后的语音训练情况要进行严格地检查和监督。二是加强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学习的对象存在差异性,一些学生语音基础差,矫正自己的发音错误或缺陷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才能保证整个班级的语音状况大致平衡,为后续语音教学打好良好的基础。
3.成立课外活动组织,丰富普通话课外训练活动
比如,可以成立班级普通话小组和学校普通话协会等,通过这样一些组织把爱好普通话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增强普通话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例如诗歌朗诵会、绕口令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当然,语言的学习是长期的、持续性的。由于课时限制,普通话课堂教学只能起着一个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量的实践和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或课程结束后的时间里逐步完成。学校和老师要努力创高普通话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学生在持之以恒、勤学苦练中,在不断地与旧的发音习惯作斗争的过程中,最后取得普通话学习的真正成功。
提高认识,努力消除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
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普通话学习的大敌。有研究认为,“造成普通话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测试工作起步晚,教学课时少,师资得不到保证等等,其中根本原因是学习主体心理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消极因素。”通常普通话在第一学年,学生来自各个方言区,处在生活和学习环境急剧转换时的适应期,往往面临着诸多的心理障碍。而且他们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相当多的同学对说普通话有一种逃避心理,给普通话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事实上,汉语是学生的共同母语,尽管不同方言区之间的语音差异较大,但是普通话毕竟是他们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接触的语言,大部分人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就受过普通话基础语音知识的严格训练,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大学阶段的师范生应该已经具备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能力,仅仅是心理上的一些障碍,造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严重困难。因此,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建立语言信心,是普通话教学的第一课。何况年龄大者领悟力强和自制力强。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还要加强师生感情上的平等沟通以消除思想顾虑,避免人为的自卑、压抑等消极情绪。
优化教学,让学习过程多一点享受的味道
1.精选教学材料,实现知情意的和谐交融
“因为有教学美的召唤,所以我们才不惧路途的艰难;正是多了些教学美的创造,教与学才逐渐品尝出‘享受’的味道”。[2]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演绎的一曲乐章,教师有了教学材料的自由选择权,就可以为普通话课堂教学美的创造开启第一扇大门。比如,古诗言简意赅,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是练习普通话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材料,目前所占篇幅还偏少。要注意选择那些各时代具有代表意义、具有审美价值的诗歌。如:《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作品,东晋陶渊明、唐代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人的诗,宋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词,此外,现当代诗中也有很多佳作可以选用,《再别康桥》、《雨巷》、《我爱这土地》等。朗诵这些材料比刻板的正音练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新颖的教学环节,演绎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美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结果,在教师审美创造的诱导下,学生也必然会萌发出创造性参与意识,投身于课堂审美创造之中。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一片天空,师生共同研究、相互促进,共同演绎充满生命活力的美的课堂。
(1)每课话题。要创设自由的课堂情境,尽可能让学生在公众场合大胆地开口说话。在课堂教学中,要常安排一些话题,可以自选,可以取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题,比如“网上交友的利弊”、“同学之间怎样相处”等等,供学生们讨论。可以个人演讲,也可以小组论辩,由教师做最后点评。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影片让学生观看,既提升审美趣味,又可以组织课堂电影观后感的讨论。
(2)配乐朗诵。朗读朗诵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对于师范生而言,掌握朗读朗诵技巧是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单纯的进行朗读,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朗诵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效果也将大大不同。
3.借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目前,师生面对面的传统普通话的教学仍然大行其道,而普通话在多数学校是作为公共课来开设的,大多数任课教师要同时上好几个班的课,动辄面对数百人,这种古老的课堂教学手段显得捉襟见肘。当前,借助网络技术,把网上的普通话学习课堂作为现实课堂教学的补充,将会把普通话的学习推向更深更广。在未来的发展中,攻克普通话的电脑教学课件制作和开发互联网上的普通话教学将是一项有价值的新兴课题。
突出重点,加强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来说,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意义重大。中国文化传统提倡“讷于言,敏于行”,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读写,轻听说,在这种模式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形塑作用下,大部分学生不敢在公众场合自我展示,或者想表达也缺少表达的技能。这既与现在这个崇尚个性表达的新时代格格不入,也不符合一个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普通话的学习属实用技能训练,着重在真实情境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大量实践普通话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情境中学习、参与中获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普通话课程的知识特质”。[3]多年来,在传统的看字读音教学模式下,大量的教学时间都花在了拼写、发音、词汇、语法等孤立的、支离破碎的语言技能上。根据全语言理论的观点,“语言教学不能要求学生孤立地学习片段的、支离破碎的语言技能,而应在一种能够运用语言技能的功能性环境中,通过向学生提供整全性的文本,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动机。”[4]所以,我们在通过字、词、句、文章等书面材料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的同时,要重视和大力加强学生使用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训练,多采用情境会话,让日常教学在情境参与中进行,课堂组织多元化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口头报告、演讲等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
保证时间,使普通话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课内和课外是普通话的两种语言环境,其中课内时间是有限的,教学方式也受到许多束缚,如果不在课后巩固教学成果,势必造成大量遗忘和回生。所以,尽管许多学生热切地希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及口语能力,上课时学说普通话并且尽量说标准的普通话,但在课外或者说方言,或者说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导致课堂的效果被严重削弱。要克服这种弊端,就要向课外要时间,使学生对普通话的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活动中巩固原有的普通话知识,形成学习与训练的良好循环。
1.积极营造浓厚的课外环境学习
可以用条幅或广告牌等宣传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可以通过校广播台或宣传栏等介绍普通话,宣传国家的推普方针和政策等;举办有关普通话方面的讲座等。通过校园这样一个大环境,树立说普通话光荣,说标准的普通话更光荣这样的意识和思想。
2.加强普通话课后训练
教师利用课堂有限时间对重难点语音只能做示范性的讲解及部分训练工作,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上发现并修正自己的发音错误或缺陷,但是这种发音规范不经过反复练习就不能最终内化于学生的语音。故教师应针对每次上课的重难点布置学生课后训练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有针对性地大量训练。要保证课外训练的效果,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任务要明确和具体。只有明确任务,学生才会真正重视,课外训练才不会沦为过场。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课后的语音训练情况要进行严格地检查和监督。二是加强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学习的对象存在差异性,一些学生语音基础差,矫正自己的发音错误或缺陷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才能保证整个班级的语音状况大致平衡,为后续语音教学打好良好的基础。
3.成立课外活动组织,丰富普通话课外训练活动
比如,可以成立班级普通话小组和学校普通话协会等,通过这样一些组织把爱好普通话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增强普通话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例如诗歌朗诵会、绕口令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当然,语言的学习是长期的、持续性的。由于课时限制,普通话课堂教学只能起着一个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量的实践和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或课程结束后的时间里逐步完成。学校和老师要努力创高普通话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学生在持之以恒、勤学苦练中,在不断地与旧的发音习惯作斗争的过程中,最后取得普通话学习的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