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培养。由于学生个性强,往往不太合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组员分工不明确,效率不高;交流时有的小组无人发言,有的各说各的;有的能者多劳,懒者旁观。在小组合作中,不少学生不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愿意主动进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针对性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倾听习惯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1)洗耳恭听,捕捉教育契机。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 ,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25×28”一题时,我说了一句:“25×(20+8),计算很简便。”马上就有学生说:“把25×28看成25×4×7不是更简单了吗?”当场我高兴地表扬了他,并且对大家说:“教学相长,他想的比老师的好,老师应该向他学习。”这一教育契机的捕捉,盘活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受到了很好的启发,积极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讲。(2)察言观色,帮助学生解惑。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辨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
2.引导点拨,学会方法。
(1) 专心致志地倾听。教师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2)谦虚、细心地倾听。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在同学发言有错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地等待对方把话说完,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这样的方法必然要求学生在认真倾听以后才能做出决定。(3) 轻松自如地倾听。有的学生倾听时往往神情紧张,只关注教师,结果同学的发言一点没听进去。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要使自己正确发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先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然后再进行思考,这样就不会重复别人的观点,更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二、强化训练,发展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
1.以小组活动为阵地,强化倾听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聆听别人的交流才能从中发现、发散、创新乃至创造。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说,而忽视听与记,以至于让学生重复一下别人的想法也做不到。因此,在数学课堂上,经常设计一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有效的训练,以便充分发挥小组这个阵地,强化学生倾听方法。
2.以专项训练为依托,培养倾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学生听的能力、听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因此,在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后,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安排专门的倾听训练,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善于倾听。① 听后复述。如上课时复述同学和老师讲过的话:刚才同学说了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或者老师说一道题,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哪几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检测学生倾听的效果。②听答训练。这种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的最常用方式之一。在数学课中,常用的训练方法就是教师口述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判断或选择,搞清问题的核心和症结所在,学会抓住“题眼”,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③听记训练。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比如:①口头布置课后作业和回家作业,每次布置作业时只讲一遍,语速稍慢。②口头述说一件事,让学生进行记录。③口头述说应用题,让学生记录条件和问题。
二、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幅“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
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总之,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努力,也有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小组交流时大家自由争鸣、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得非常愉快,这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乃至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倾听习惯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1)洗耳恭听,捕捉教育契机。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 ,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25×28”一题时,我说了一句:“25×(20+8),计算很简便。”马上就有学生说:“把25×28看成25×4×7不是更简单了吗?”当场我高兴地表扬了他,并且对大家说:“教学相长,他想的比老师的好,老师应该向他学习。”这一教育契机的捕捉,盘活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受到了很好的启发,积极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讲。(2)察言观色,帮助学生解惑。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辨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
2.引导点拨,学会方法。
(1) 专心致志地倾听。教师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2)谦虚、细心地倾听。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在同学发言有错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地等待对方把话说完,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这样的方法必然要求学生在认真倾听以后才能做出决定。(3) 轻松自如地倾听。有的学生倾听时往往神情紧张,只关注教师,结果同学的发言一点没听进去。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要使自己正确发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先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然后再进行思考,这样就不会重复别人的观点,更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二、强化训练,发展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
1.以小组活动为阵地,强化倾听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聆听别人的交流才能从中发现、发散、创新乃至创造。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说,而忽视听与记,以至于让学生重复一下别人的想法也做不到。因此,在数学课堂上,经常设计一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有效的训练,以便充分发挥小组这个阵地,强化学生倾听方法。
2.以专项训练为依托,培养倾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学生听的能力、听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因此,在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后,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安排专门的倾听训练,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善于倾听。① 听后复述。如上课时复述同学和老师讲过的话:刚才同学说了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或者老师说一道题,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哪几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检测学生倾听的效果。②听答训练。这种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的最常用方式之一。在数学课中,常用的训练方法就是教师口述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判断或选择,搞清问题的核心和症结所在,学会抓住“题眼”,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③听记训练。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比如:①口头布置课后作业和回家作业,每次布置作业时只讲一遍,语速稍慢。②口头述说一件事,让学生进行记录。③口头述说应用题,让学生记录条件和问题。
二、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幅“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
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总之,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努力,也有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小组交流时大家自由争鸣、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得非常愉快,这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乃至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