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体育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输送体育院校的后备人才;进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基本战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将来从事专业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在身体、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打好基础。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最后时期,各方面生理指标已经完善,因此在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普及训练,在教学及训练中发现苗子
选拔苗子是高考体育训练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选好材是成功的一半,要针对高考的实际要求:一是选一些文化课成绩符合要求,身体素质较好且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入队,这样既能保证专业合格的同时,又能保证文化课成绩达到高校录取的要求。二是选一些能够吃苦、意志坚定的学生入队,这样才能使训练任务顺利完成,保证训练课的质量和实效。三要选一些遵守纪律、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使训练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四要选心理素质较好、身体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五要选到好材,就必须深入到课堂及训练实践中去,仔细观察,全面了解普及训练,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高考体育训练中来。学生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各项身体条件,如身体形态指标(体形、四肢长度、关节围度、肌肉形状等),生理机能(肺活量、心率等),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都能十分明显地展现。
二、制定出严密、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
(一)宏观计划和具体计划相结合。
高三年级从前一年的8月份至第二年四月份共有9个月的训练时间,把这9个月自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第二阶段进入冬训期,主要是发展学生耐力及意志品质;第三阶段主要加强专项训练并适当安排模拟考试,让学生适应比赛气氛和环境。
(二)根据宏观计划制定出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计划。
在宏观计划的基础上突出具体的训练计划。考虑到学生整体素质能力,再根据特殊学生(差生和优生)再制定出具体到每个人的训练计划,制定出的计划一式三份,一份送给学生,一份教师保留,一份在更衣室里张贴出来,让每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己每天该练什么,训练量和强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避免盲目性,能大大提高训练效率和训练效果。
三、注意重点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重视力量素质训练
高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机能状态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均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神经兴奋性高、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疲劳、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决定了高中学生不宜从事运动量和运动负荷过大的专门性体育训练。心肺功能是机体的“发动机”,入队前两个月主要以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作为主要目的,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训练的量和强度要从小到大,训练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先安排走跑结合练习,如越野跑、变速跑等,可以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适当调整间歇时间、重复次数和跑距,一般采用:重复跑300~600米,重复4~8次,休息4~5分钟;间歇跑200~400米,4~7次,间歇2~4分钟;变速跑多采用直道加速,弯道减速的训练方法。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和有氧、无氧乳酸混合供能能力。否则易造成过度疲劳,不但影响生长发育,还会给他们带来身心不适,影响学习,从而失去对高考体育训练的兴趣,失去拼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在训练时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80次/分钟。一般情况保持心率130次/分左右,并保持3~6分钟锻炼效果最佳。而在训练中应注意合理安排心率在140~150次/分的训练,适当安排心率150次/分以上的训练,以保证训练效果,但必须注意学生精神状态,脸部表情,发现运动量过大应及时停止训练。
力量素质是决定各项成绩的重要因素,没有力量成绩就不会有大的提高,而协调能力是决定力量发挥能动效应的关键,所以要安排力量素质与协调性练习交叉进行、共同发展。根据学生训练水平的不同,采用不同重量的杠铃蹲起、负重跳跃、负重加速跑、上坡跑、加强腿部及腰腹力量,运用华尔兹步、十字往返跑、追逐跑和各种游戏来改善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训练方法应注意多样化、兴趣化或带竞争性的比赛法。内容上多以基本技术动作和基础战术为主,使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正规的运动方法,为以后的专项训练打好基础。在注意运动量和运动负荷不能过大的同时,还应注意运动量与运动负荷不能过小,以免起不到运动训练的效果,失去高考体育训练的意义。
四、合理安排训练方法和强度
我曾到许多学校观看过体育考生训练,在方法上仍采用一些原始的模式,我也在学生中进行了书面调查,学生也普遍反对单一的训练方法,没有新鲜感,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新颖的训练手段。所以教师也要经常观看大型比赛,经常翻阅一些体育杂志,学习更多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并运用到训练中去,提高训练效果。
我认为在强度安排上也很有学问,适当强度才能很好提高运动水平,没有一定刺激,成绩就很难提高,只有反复刺激、适应成绩才能有所突破,但高考训练队和职业运动员训练有很大区别,由于高考训练队受身体机能、生活水平、学习因素、最终目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平时训练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职业化,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运动强度,才能最终达到高考基本要求。
五、注意多安排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是运动场上的灵魂,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学生在考场上的良好发挥。高考训练队的学生,一般心理素质较差,比赛经验少,自信心不足。一、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使其提高自信心,增强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二、要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运动会,增加比赛经验;三、要增强学生临场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四、在模拟考试中虚拟考试的场景、气氛,如邀请父母、同学到场观看,播放观众噪音进行心理干扰,由陌生的体育老师做裁判等,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六、注意强调训练后的放松练习和饮食营养、加快恢复 只有恢复才有成绩的提高,教练员一定要把放松性练习放在重要位置,主要做好:
(一)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没有放松练习就没有成绩的提高,让学生认识到放松性练习的重要性。
(二)认真安排训练内容,切实能够达到放松的实效。
(三)教师要做好监督作用,每次训练课结束要及时、全面地恢复,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放松练习动作。如两人一组的按摩练习,互相倒立、互背、放松跑、洗热水澡、听音乐等。饮食营养也是影响学生体力恢复的重要因素,要多安排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保证机体的能量供应,如鸡蛋、肉类和一些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七、注意协调好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注重加强交流
(一)合理安排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尽量不占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和学生必要的休息时间。
(二)教练要经常督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主动与班主任配合,保证学生体育和文化课成绩同时提高。
(三)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防止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同时也要遵循从难从严的原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动作的规范化、稳定性。
(四)平时训练要注意锻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
平时训练要注重与兄弟学校的交流,特别是准备前期尤为重要。通过交流能够取长补短,找出差距并及时补救;可以积累考试经验,适应比赛的环境,对整个比赛有个轮廓上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适应各种场地变化,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进一步准备,合理交流对教师指导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取长补短,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更有利于指导学生提高成绩。
八、因人而导,及时补差;制定奋斗目标
高考项目主要考学生的速度、力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凭单一项目的优势是很难达到高考的标准,所以要根据学生成绩及时补差。主要加强个别学生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把补差工作贯彻到整个训练过程,建议教师要有专门的补差计划,并踏踏实实去落实,才能达到更好的补差效果。
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测验、身体条件、临场发挥、潜力及个人意见制定出合理的奋斗目标。制定出的目标要比平时成绩稍高一些,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达到,始终让学生充满信心。制定目标不要太盲目,制定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建议教师可给学生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并逐步去实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
一、注意普及训练,在教学及训练中发现苗子
选拔苗子是高考体育训练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选好材是成功的一半,要针对高考的实际要求:一是选一些文化课成绩符合要求,身体素质较好且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入队,这样既能保证专业合格的同时,又能保证文化课成绩达到高校录取的要求。二是选一些能够吃苦、意志坚定的学生入队,这样才能使训练任务顺利完成,保证训练课的质量和实效。三要选一些遵守纪律、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使训练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四要选心理素质较好、身体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五要选到好材,就必须深入到课堂及训练实践中去,仔细观察,全面了解普及训练,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高考体育训练中来。学生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各项身体条件,如身体形态指标(体形、四肢长度、关节围度、肌肉形状等),生理机能(肺活量、心率等),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都能十分明显地展现。
二、制定出严密、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
(一)宏观计划和具体计划相结合。
高三年级从前一年的8月份至第二年四月份共有9个月的训练时间,把这9个月自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第二阶段进入冬训期,主要是发展学生耐力及意志品质;第三阶段主要加强专项训练并适当安排模拟考试,让学生适应比赛气氛和环境。
(二)根据宏观计划制定出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计划。
在宏观计划的基础上突出具体的训练计划。考虑到学生整体素质能力,再根据特殊学生(差生和优生)再制定出具体到每个人的训练计划,制定出的计划一式三份,一份送给学生,一份教师保留,一份在更衣室里张贴出来,让每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己每天该练什么,训练量和强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避免盲目性,能大大提高训练效率和训练效果。
三、注意重点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重视力量素质训练
高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机能状态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均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神经兴奋性高、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疲劳、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决定了高中学生不宜从事运动量和运动负荷过大的专门性体育训练。心肺功能是机体的“发动机”,入队前两个月主要以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作为主要目的,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训练的量和强度要从小到大,训练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先安排走跑结合练习,如越野跑、变速跑等,可以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适当调整间歇时间、重复次数和跑距,一般采用:重复跑300~600米,重复4~8次,休息4~5分钟;间歇跑200~400米,4~7次,间歇2~4分钟;变速跑多采用直道加速,弯道减速的训练方法。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和有氧、无氧乳酸混合供能能力。否则易造成过度疲劳,不但影响生长发育,还会给他们带来身心不适,影响学习,从而失去对高考体育训练的兴趣,失去拼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在训练时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80次/分钟。一般情况保持心率130次/分左右,并保持3~6分钟锻炼效果最佳。而在训练中应注意合理安排心率在140~150次/分的训练,适当安排心率150次/分以上的训练,以保证训练效果,但必须注意学生精神状态,脸部表情,发现运动量过大应及时停止训练。
力量素质是决定各项成绩的重要因素,没有力量成绩就不会有大的提高,而协调能力是决定力量发挥能动效应的关键,所以要安排力量素质与协调性练习交叉进行、共同发展。根据学生训练水平的不同,采用不同重量的杠铃蹲起、负重跳跃、负重加速跑、上坡跑、加强腿部及腰腹力量,运用华尔兹步、十字往返跑、追逐跑和各种游戏来改善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训练方法应注意多样化、兴趣化或带竞争性的比赛法。内容上多以基本技术动作和基础战术为主,使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正规的运动方法,为以后的专项训练打好基础。在注意运动量和运动负荷不能过大的同时,还应注意运动量与运动负荷不能过小,以免起不到运动训练的效果,失去高考体育训练的意义。
四、合理安排训练方法和强度
我曾到许多学校观看过体育考生训练,在方法上仍采用一些原始的模式,我也在学生中进行了书面调查,学生也普遍反对单一的训练方法,没有新鲜感,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新颖的训练手段。所以教师也要经常观看大型比赛,经常翻阅一些体育杂志,学习更多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并运用到训练中去,提高训练效果。
我认为在强度安排上也很有学问,适当强度才能很好提高运动水平,没有一定刺激,成绩就很难提高,只有反复刺激、适应成绩才能有所突破,但高考训练队和职业运动员训练有很大区别,由于高考训练队受身体机能、生活水平、学习因素、最终目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平时训练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职业化,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运动强度,才能最终达到高考基本要求。
五、注意多安排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是运动场上的灵魂,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学生在考场上的良好发挥。高考训练队的学生,一般心理素质较差,比赛经验少,自信心不足。一、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使其提高自信心,增强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二、要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运动会,增加比赛经验;三、要增强学生临场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四、在模拟考试中虚拟考试的场景、气氛,如邀请父母、同学到场观看,播放观众噪音进行心理干扰,由陌生的体育老师做裁判等,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六、注意强调训练后的放松练习和饮食营养、加快恢复 只有恢复才有成绩的提高,教练员一定要把放松性练习放在重要位置,主要做好:
(一)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没有放松练习就没有成绩的提高,让学生认识到放松性练习的重要性。
(二)认真安排训练内容,切实能够达到放松的实效。
(三)教师要做好监督作用,每次训练课结束要及时、全面地恢复,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放松练习动作。如两人一组的按摩练习,互相倒立、互背、放松跑、洗热水澡、听音乐等。饮食营养也是影响学生体力恢复的重要因素,要多安排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保证机体的能量供应,如鸡蛋、肉类和一些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七、注意协调好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注重加强交流
(一)合理安排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尽量不占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和学生必要的休息时间。
(二)教练要经常督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主动与班主任配合,保证学生体育和文化课成绩同时提高。
(三)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防止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同时也要遵循从难从严的原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动作的规范化、稳定性。
(四)平时训练要注意锻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
平时训练要注重与兄弟学校的交流,特别是准备前期尤为重要。通过交流能够取长补短,找出差距并及时补救;可以积累考试经验,适应比赛的环境,对整个比赛有个轮廓上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适应各种场地变化,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进一步准备,合理交流对教师指导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取长补短,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更有利于指导学生提高成绩。
八、因人而导,及时补差;制定奋斗目标
高考项目主要考学生的速度、力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凭单一项目的优势是很难达到高考的标准,所以要根据学生成绩及时补差。主要加强个别学生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把补差工作贯彻到整个训练过程,建议教师要有专门的补差计划,并踏踏实实去落实,才能达到更好的补差效果。
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测验、身体条件、临场发挥、潜力及个人意见制定出合理的奋斗目标。制定出的目标要比平时成绩稍高一些,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达到,始终让学生充满信心。制定目标不要太盲目,制定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建议教师可给学生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并逐步去实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