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水平飞速提升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日渐增加,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因此被打破,该如何均衡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两者的成就及问题,探讨研究其发展策略及方向。
关键词: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问题
1.引言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相辅相成,但也相互矛盾。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可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整个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两者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增加。所谓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其经济发展节奏逐渐放缓,人类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问题。于21世纪初期,我国召开关于环境保护的会议上,就指出文明生态建设体系存在的必要性,同时明确指出加快构建由生态经济、生态文化、责任目标、文明制度及生态安全构成的有机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作为经济基础的生态经济体系,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保障。
2.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2.1经济发展观的片面理解
以增长经济为主要核心的发展观严重将经济增长和发展沦为一体,它们认为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就是发展目的,高物质生活则以GDP为准则,主张追求收入增加。目前,这一发展观依旧被部分人类所认可。20世纪中期,对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概念在发展经济学中被区分,经济增长不是单一的收入增长,也包括经济的结构组成。经济增长指国人人均收入及产出增加,倘若服务和商品在该地区皆有增加,则经济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人均产出和收入,同时也包括经济的结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观虽然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所区分,也强调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可依旧拜托不了对物质追求的预想发展[1]。
2.2“先污染、后治理”观念的片面理解
据调查,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中都存在着共“先发展,后治理”的共同规律。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则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充分像众人展示了。当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通常为重工业)较低,污染程度较轻,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GDP的增长由低趋高,环境的恶化也会随着经济增长加剧恶化,当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污染程度将会随着GDP的增长而减弱。可是该规律在发展进行的同时,忽略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2.3不健全的体制
政府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却忽略完善环境保护列出明文规定的保护条例。没有将产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责任到人,建立“污染和治理共同承担”的管理机制,对其生产者(造成污染者)进行法律约束。
2.4政绩观的片面影响
在我国由于数千年的影响,官本位存在对于民众的影响较为深重,官本位的思想也将会从政绩观直接体现20世纪末期,中央政府重新制定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提出从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多方面考核准则。由于片面的认知,则出现了简单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等于GDP。这一政绩观导致了财富物质的指标增长迅速,可是与百姓有关的自身指标却增长缓慢,比如消费、就业以及收入等,两组指标出现的反差,说明了传统发展观依旧存在着影响,GDP导向下的政绩观也存在严重问题。由此可见,出现在发展观中的盲区,通常会使政绩观存在错误,对政绩观不全面的认识会让整个实践过程偏离科学的轨道。因此,正确全面的政绩观将会印证发展观的正确性及可持续性[2]。
3.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策略
3.1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自党的十八大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为其他理论与制度体系奠定了基础。坚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文明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创新型方案,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3.2开展低碳发展路径
自然环境的差异是人民美好生活差异的客观需求,需要构建适合生态文明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坚持低碳发展战略,减少资源的消耗使更多资源能最大化使用,包括加强发展可再生能源,明确产业生产方向,把资源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以低碳绿色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3.3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农业生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发展循环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实现农业向现代化稳步发展进程。相关部门可大力推进农业种养结合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态环境污染,提高經济发展进程;同时也要。加强农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知,不滥用化肥农药等。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为降低农业污染保驾护航,逐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4营造公平健康市场环境
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赏罚制度分明,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对违规乱纪的行为加以严重处罚,公正执法让人民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规范市场环境纪律,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用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对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相关文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强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实现污染可管、可控、可改善的局面,推进健康公平市场的建设。总而言之,我们应该顺应党和人民的号召,从自身出发,保护生态环境,以破坏自然资源而取得的经济利益是不可取的,于自然环境而言,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找到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办法,制定可行方案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止步不前,这样对于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压力;相反,严重污染又会造成生态系统不稳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正确地处理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平衡的关系,促进自然与人和谐发展,这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中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兰天. 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方法浅析[J]. 国土资源,2019(02):44-45.
[2] 陈龙,孙芳芳,张燚,王璟睿,李光德.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深圳市绿色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06):716-721.
[3] 徐云. 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成就及问题[J]. 消费导刊,2019(45):171.
关键词: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问题
1.引言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相辅相成,但也相互矛盾。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可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整个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两者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增加。所谓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其经济发展节奏逐渐放缓,人类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问题。于21世纪初期,我国召开关于环境保护的会议上,就指出文明生态建设体系存在的必要性,同时明确指出加快构建由生态经济、生态文化、责任目标、文明制度及生态安全构成的有机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作为经济基础的生态经济体系,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保障。
2.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2.1经济发展观的片面理解
以增长经济为主要核心的发展观严重将经济增长和发展沦为一体,它们认为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就是发展目的,高物质生活则以GDP为准则,主张追求收入增加。目前,这一发展观依旧被部分人类所认可。20世纪中期,对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概念在发展经济学中被区分,经济增长不是单一的收入增长,也包括经济的结构组成。经济增长指国人人均收入及产出增加,倘若服务和商品在该地区皆有增加,则经济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人均产出和收入,同时也包括经济的结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观虽然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所区分,也强调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可依旧拜托不了对物质追求的预想发展[1]。
2.2“先污染、后治理”观念的片面理解
据调查,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中都存在着共“先发展,后治理”的共同规律。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则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充分像众人展示了。当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通常为重工业)较低,污染程度较轻,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GDP的增长由低趋高,环境的恶化也会随着经济增长加剧恶化,当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污染程度将会随着GDP的增长而减弱。可是该规律在发展进行的同时,忽略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2.3不健全的体制
政府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却忽略完善环境保护列出明文规定的保护条例。没有将产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责任到人,建立“污染和治理共同承担”的管理机制,对其生产者(造成污染者)进行法律约束。
2.4政绩观的片面影响
在我国由于数千年的影响,官本位存在对于民众的影响较为深重,官本位的思想也将会从政绩观直接体现20世纪末期,中央政府重新制定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提出从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多方面考核准则。由于片面的认知,则出现了简单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等于GDP。这一政绩观导致了财富物质的指标增长迅速,可是与百姓有关的自身指标却增长缓慢,比如消费、就业以及收入等,两组指标出现的反差,说明了传统发展观依旧存在着影响,GDP导向下的政绩观也存在严重问题。由此可见,出现在发展观中的盲区,通常会使政绩观存在错误,对政绩观不全面的认识会让整个实践过程偏离科学的轨道。因此,正确全面的政绩观将会印证发展观的正确性及可持续性[2]。
3.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策略
3.1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自党的十八大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为其他理论与制度体系奠定了基础。坚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文明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创新型方案,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3.2开展低碳发展路径
自然环境的差异是人民美好生活差异的客观需求,需要构建适合生态文明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坚持低碳发展战略,减少资源的消耗使更多资源能最大化使用,包括加强发展可再生能源,明确产业生产方向,把资源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以低碳绿色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3.3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农业生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发展循环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实现农业向现代化稳步发展进程。相关部门可大力推进农业种养结合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态环境污染,提高經济发展进程;同时也要。加强农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知,不滥用化肥农药等。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为降低农业污染保驾护航,逐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4营造公平健康市场环境
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赏罚制度分明,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对违规乱纪的行为加以严重处罚,公正执法让人民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规范市场环境纪律,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用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对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相关文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强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实现污染可管、可控、可改善的局面,推进健康公平市场的建设。总而言之,我们应该顺应党和人民的号召,从自身出发,保护生态环境,以破坏自然资源而取得的经济利益是不可取的,于自然环境而言,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找到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办法,制定可行方案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止步不前,这样对于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压力;相反,严重污染又会造成生态系统不稳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正确地处理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平衡的关系,促进自然与人和谐发展,这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中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兰天. 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方法浅析[J]. 国土资源,2019(02):44-45.
[2] 陈龙,孙芳芳,张燚,王璟睿,李光德.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深圳市绿色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06):716-721.
[3] 徐云. 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成就及问题[J]. 消费导刊,2019(4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