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邀审题老师:童承基(特级教师)
特邀点评老师:施燕红(特级教师,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审题要点分析】
*三个命题,自由选择,不过,请注意:不管你写哪个题目,请一定扣住本单元的主题词——“大自然”。因为你阅读了本单元的课文,“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那当然要努力把阅读的“吸收”转化为自己习作的“表达”了。
*第一题是想象作文,而且表达角度是第一人称。注意提示:1.思路开阔一点,不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植物、动物(这是许多同学的第一选择),还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比如,当一回风爷爷,扮一下春姑娘,不也挺有新意的么?2.写出层次、丰富内容,不仅可以写主角“怎样生活和变化”,也可以写“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融进“感受”。
*第二题的关键词是“声音”,主要的感受途径当然是用耳朵“倾听”;不过,写作时还有两点对文章的优劣至关重要:一是能不能用恰当的“拟声词”记录,用得好,增色不少,像课文《山雨》中的“沙啦啦,沙啦啦”“丁—冬—丁—冬”,给我们带来了惟妙惟肖的听觉享受;二是一定要展开丰富想象,你现在不是录音机,而是写作文,所以除了“声音”,更应有“思想”,也就是命题中提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第三题并不能以一般的、以往写熟了的记事文章来要求,命题只限定了时间——“暑假”,但内容上、表达上,你得时时想到自己已经是六年级的毕业生,要求应该高一点了。所以建议你:1.尽量运用这单元课文中学到的对大自然的描写方法,哪怕词语、句子、段式都好,只有学以致用,才是有效学习;2.一定要按命题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只有把自己融入文中,才是心声的表达。
例文一
第一次野炊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傅鹏予
暑假的一天,我们家召开了家庭会议,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家庭成员们终于投票决定要去野炊了!为了这件事,我兴奋得整整一个晚上睡不着觉。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立即来到爸爸床边大声喊道,“起床了!要去野炊了!”爸爸却不理我,装睡还故意大声打鼾。我将计就计,跳到床上趴到爸爸身上,摇晃着他的头大声喊:“要野炊了!还不赶快起床?”爸爸这才慢悠悠地睁开眼睛。
看到爸爸睁眼了,我“军心大振”,拿了一个登山包,就开始整理野炊的东西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还有鸡蛋、火腿肠,还有一个野餐垫……“嗯,该带的都带好了!”我自言自语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我们动身前去啦!于是,我急忙拉着爸爸换好衣服,驱车前往野炊地点!
经过三十几分钟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野炊目的地——石梁坎底。我欢快地跳下车,来到了一个铺满石头的河岸上。首先是安灶。可我把锅拿出来,乍一看,没地方放呀。对了,可以用石头堆一个灶起来。我迅速行动起来,四处寻找合适的石头,好不容易堆出来一个石头灶,把锅往上面一架,挺完美的。我心里乐滋滋的。
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和爸爸开始到处寻找可以烧的各种柴火。但是河岸上柴火不多,我们找了老半天,也才找到一小堆。可是回头一看,妈妈却在小溪边玩起了自拍,真是气死我也,这还有没有一点团队意识呀?正想到这里,突然“哐当”一声——我辛辛苦苦堆起来的灶竟然倒塌了。哎,没办法,只有重新再堆一个灶了。我继续去捡柴火,爸爸则用心地在堆他自称是“最坚固的灶”。“堆好了!”听到爸爸的叫喊,我把捡来的柴火一股脑儿地扔到了石头灶里。爸爸拿出打火机开始点火,可是打火机却怎么都点不着,我都急坏了。好不容易,打火机蹿出小火苗引燃了柴火。我激动万分,高兴得又蹦又跳。
这时,我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爸爸笑着说,“别急别急,马上就好!”说着,拿出切好的青菜放入锅中开始翻炒。“我来烧吧!”我急切地请求。爸爸只好把锅铲交给了我,“耶!今天我掌勺!”我“熟练”地烧好了青菜。一股焦味扑鼻而来,看来熟过了头。就着烧焦的青菜,我们吃着盒饭,但心里还是很开心,毕竟这是我第一次野炊,并且品尝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施老师的话】
小作者抓住自己的心理感受进行描述,把一次全家的野炊活动写得妙趣横生,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到达野炊地点,小作者先写了安灶台时“喜—忧—乐”的心理变化过程;接下来,一气呵成交代了找柴火、重新堆灶、点火、烧菜、进餐的野炊进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 “着急—生气—丧气—振作—急坏—激动高兴—急切—遗憾—开心”的心理活动变化。同时小作者还善于抓住“将计就计喊爸爸起床”“妈妈玩自拍”等幽默细节以及“军心大振”“最坚固的灶”等风趣语言来增加习作的生动性,吸引着读者往下阅读。结尾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最香甜”的道理。
需要提醒的是小作者还需注意突出重点,增加细节描写,如把炒青菜过程中自己的动作、心情变化以及家人的态度、评价语言等进行补充细写,这样习作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了。
例文二
知了,知了,哪里跑……
浙江省衢州市新华小学 丁子墨
“知了——知了——”
知了一开嗓,夏天就来了,我们的快乐也来了!
云霞一涂红天边,外婆的橘林就热闹起来了!我和弟弟带上绑有粘球的长竹竿,来到这里。我们瞪大眼睛,在橘林里穿梭,像探照灯一般搜索着目标,生怕遗漏了一只“猎物”。
忽然,弟弟激动起来!可他立马又抑制住自己的兴奋,凑在我耳边悄悄地说:“哥哥,哥哥!那棵树上有一只知了!”顺着弟弟手指的方向看去,我果然发现了目标——它正一动不动地趴着。
我心中一阵狂喜,深呼吸一口气,蹑手蹑脚地上前,小心翼翼地把竹竿伸过去。近了——近了……马上要大功告成了!谁知,知了竟拍拍翅膀飞走了!
我疑惑不解:难道它有预感?难道有人给它通风报信?
外婆走过来,笑着说:“你动作这么慢,早被它发现了,要瞅准时机,速战速决!”我茅塞顿开,信心满满地开始寻找下一个“猎物”。
没走两步,我猛地拉住了弟弟,指向前面的一棵树。弟弟直勾勾地盯着我指的方向,惊喜地叫了起来:“知了!”我放慢脚步,把竹竿悄悄地伸过去。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我屏住呼吸,把竹竿头上的粘球对准它,然后手一发力,猛地戳住它。我得意地大叫:“知了、知了,哪里跑!”弟弟也开心地大喊道:“耶,粘到了,耶!耶!耶!”网兜迎来了第一个“俘虏”。不过这个“手下败将”还是不老实,“吱吱”地叫着,在网里好一番扑腾呢!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和弟弟像被打了鸡血一般,在橘树林里开启了“地毯式”搜索。每一次和知了斗智斗勇,都让我和弟弟心惊肉跳,真是够带劲,够刺激。当然,最后都是以我们完胜告终,弟弟网兜里的知了也越来越多了。我和弟弟一边向前进攻,一边得意扬扬地喊着:“知了,知了,哪里跑!”
后来,我的“捕蝉”功夫大有长进,弟弟便拜我为师。就这样,整个暑假,我们师徒俩经常穿梭在树林里。林间那吱吱的蝉鸣声,我和弟弟那兴奋的叫喊声,成了盛夏里最有活力的声音!
知了,知了,哪里跑……
【施老师的话】
小作者拟题别出心裁,重复的两声“知了”,加上一个略带反问意味拟人化的“哪里跑”,还加上一个省略号,展现了一幅布下天罗地网急切捉拿源源不绝的知了归案的画面。全文按照“开始捕蝉失败—第一次获得成功—继续捕捉进攻—弟弟拜我为师”的过程进行叙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正文中有三处提及“知了,知了,哪里跑”,既照应题目,又体现结构精巧,具有一咏三叹的美感。
文章的語言生动活泼有个性,内容具体生动极具画面感。如“我们瞪大眼睛,像探照灯一般搜索着目标”“我心中一阵狂喜……蹑手蹑脚地上前”“近了——近了……马上要大功告成了!”“弟弟直勾勾地盯着我指的方向,惊喜地叫了起来:‘知了!’”捕蝉时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跃然纸上,一幅紧张刺激的捕蝉图栩栩如生地在读者眼前展现,读来童趣盎然,意犹未尽。
特邀点评老师:施燕红(特级教师,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审题要点分析】
*三个命题,自由选择,不过,请注意:不管你写哪个题目,请一定扣住本单元的主题词——“大自然”。因为你阅读了本单元的课文,“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那当然要努力把阅读的“吸收”转化为自己习作的“表达”了。
*第一题是想象作文,而且表达角度是第一人称。注意提示:1.思路开阔一点,不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植物、动物(这是许多同学的第一选择),还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比如,当一回风爷爷,扮一下春姑娘,不也挺有新意的么?2.写出层次、丰富内容,不仅可以写主角“怎样生活和变化”,也可以写“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融进“感受”。
*第二题的关键词是“声音”,主要的感受途径当然是用耳朵“倾听”;不过,写作时还有两点对文章的优劣至关重要:一是能不能用恰当的“拟声词”记录,用得好,增色不少,像课文《山雨》中的“沙啦啦,沙啦啦”“丁—冬—丁—冬”,给我们带来了惟妙惟肖的听觉享受;二是一定要展开丰富想象,你现在不是录音机,而是写作文,所以除了“声音”,更应有“思想”,也就是命题中提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第三题并不能以一般的、以往写熟了的记事文章来要求,命题只限定了时间——“暑假”,但内容上、表达上,你得时时想到自己已经是六年级的毕业生,要求应该高一点了。所以建议你:1.尽量运用这单元课文中学到的对大自然的描写方法,哪怕词语、句子、段式都好,只有学以致用,才是有效学习;2.一定要按命题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只有把自己融入文中,才是心声的表达。
例文一
第一次野炊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傅鹏予
暑假的一天,我们家召开了家庭会议,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家庭成员们终于投票决定要去野炊了!为了这件事,我兴奋得整整一个晚上睡不着觉。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立即来到爸爸床边大声喊道,“起床了!要去野炊了!”爸爸却不理我,装睡还故意大声打鼾。我将计就计,跳到床上趴到爸爸身上,摇晃着他的头大声喊:“要野炊了!还不赶快起床?”爸爸这才慢悠悠地睁开眼睛。
看到爸爸睁眼了,我“军心大振”,拿了一个登山包,就开始整理野炊的东西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还有鸡蛋、火腿肠,还有一个野餐垫……“嗯,该带的都带好了!”我自言自语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我们动身前去啦!于是,我急忙拉着爸爸换好衣服,驱车前往野炊地点!
经过三十几分钟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野炊目的地——石梁坎底。我欢快地跳下车,来到了一个铺满石头的河岸上。首先是安灶。可我把锅拿出来,乍一看,没地方放呀。对了,可以用石头堆一个灶起来。我迅速行动起来,四处寻找合适的石头,好不容易堆出来一个石头灶,把锅往上面一架,挺完美的。我心里乐滋滋的。
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和爸爸开始到处寻找可以烧的各种柴火。但是河岸上柴火不多,我们找了老半天,也才找到一小堆。可是回头一看,妈妈却在小溪边玩起了自拍,真是气死我也,这还有没有一点团队意识呀?正想到这里,突然“哐当”一声——我辛辛苦苦堆起来的灶竟然倒塌了。哎,没办法,只有重新再堆一个灶了。我继续去捡柴火,爸爸则用心地在堆他自称是“最坚固的灶”。“堆好了!”听到爸爸的叫喊,我把捡来的柴火一股脑儿地扔到了石头灶里。爸爸拿出打火机开始点火,可是打火机却怎么都点不着,我都急坏了。好不容易,打火机蹿出小火苗引燃了柴火。我激动万分,高兴得又蹦又跳。
这时,我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爸爸笑着说,“别急别急,马上就好!”说着,拿出切好的青菜放入锅中开始翻炒。“我来烧吧!”我急切地请求。爸爸只好把锅铲交给了我,“耶!今天我掌勺!”我“熟练”地烧好了青菜。一股焦味扑鼻而来,看来熟过了头。就着烧焦的青菜,我们吃着盒饭,但心里还是很开心,毕竟这是我第一次野炊,并且品尝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施老师的话】
小作者抓住自己的心理感受进行描述,把一次全家的野炊活动写得妙趣横生,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到达野炊地点,小作者先写了安灶台时“喜—忧—乐”的心理变化过程;接下来,一气呵成交代了找柴火、重新堆灶、点火、烧菜、进餐的野炊进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 “着急—生气—丧气—振作—急坏—激动高兴—急切—遗憾—开心”的心理活动变化。同时小作者还善于抓住“将计就计喊爸爸起床”“妈妈玩自拍”等幽默细节以及“军心大振”“最坚固的灶”等风趣语言来增加习作的生动性,吸引着读者往下阅读。结尾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最香甜”的道理。
需要提醒的是小作者还需注意突出重点,增加细节描写,如把炒青菜过程中自己的动作、心情变化以及家人的态度、评价语言等进行补充细写,这样习作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了。
例文二
知了,知了,哪里跑……
浙江省衢州市新华小学 丁子墨
“知了——知了——”
知了一开嗓,夏天就来了,我们的快乐也来了!
云霞一涂红天边,外婆的橘林就热闹起来了!我和弟弟带上绑有粘球的长竹竿,来到这里。我们瞪大眼睛,在橘林里穿梭,像探照灯一般搜索着目标,生怕遗漏了一只“猎物”。
忽然,弟弟激动起来!可他立马又抑制住自己的兴奋,凑在我耳边悄悄地说:“哥哥,哥哥!那棵树上有一只知了!”顺着弟弟手指的方向看去,我果然发现了目标——它正一动不动地趴着。
我心中一阵狂喜,深呼吸一口气,蹑手蹑脚地上前,小心翼翼地把竹竿伸过去。近了——近了……马上要大功告成了!谁知,知了竟拍拍翅膀飞走了!
我疑惑不解:难道它有预感?难道有人给它通风报信?
外婆走过来,笑着说:“你动作这么慢,早被它发现了,要瞅准时机,速战速决!”我茅塞顿开,信心满满地开始寻找下一个“猎物”。
没走两步,我猛地拉住了弟弟,指向前面的一棵树。弟弟直勾勾地盯着我指的方向,惊喜地叫了起来:“知了!”我放慢脚步,把竹竿悄悄地伸过去。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我屏住呼吸,把竹竿头上的粘球对准它,然后手一发力,猛地戳住它。我得意地大叫:“知了、知了,哪里跑!”弟弟也开心地大喊道:“耶,粘到了,耶!耶!耶!”网兜迎来了第一个“俘虏”。不过这个“手下败将”还是不老实,“吱吱”地叫着,在网里好一番扑腾呢!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和弟弟像被打了鸡血一般,在橘树林里开启了“地毯式”搜索。每一次和知了斗智斗勇,都让我和弟弟心惊肉跳,真是够带劲,够刺激。当然,最后都是以我们完胜告终,弟弟网兜里的知了也越来越多了。我和弟弟一边向前进攻,一边得意扬扬地喊着:“知了,知了,哪里跑!”
后来,我的“捕蝉”功夫大有长进,弟弟便拜我为师。就这样,整个暑假,我们师徒俩经常穿梭在树林里。林间那吱吱的蝉鸣声,我和弟弟那兴奋的叫喊声,成了盛夏里最有活力的声音!
知了,知了,哪里跑……
【施老师的话】
小作者拟题别出心裁,重复的两声“知了”,加上一个略带反问意味拟人化的“哪里跑”,还加上一个省略号,展现了一幅布下天罗地网急切捉拿源源不绝的知了归案的画面。全文按照“开始捕蝉失败—第一次获得成功—继续捕捉进攻—弟弟拜我为师”的过程进行叙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正文中有三处提及“知了,知了,哪里跑”,既照应题目,又体现结构精巧,具有一咏三叹的美感。
文章的語言生动活泼有个性,内容具体生动极具画面感。如“我们瞪大眼睛,像探照灯一般搜索着目标”“我心中一阵狂喜……蹑手蹑脚地上前”“近了——近了……马上要大功告成了!”“弟弟直勾勾地盯着我指的方向,惊喜地叫了起来:‘知了!’”捕蝉时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跃然纸上,一幅紧张刺激的捕蝉图栩栩如生地在读者眼前展现,读来童趣盎然,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