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19-02
球结膜下注射是指将药物注入眼球结膜与巩膜之间以达到治疗目的给药途径,本法用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眼部疾病,以及取角膜异物后或术后预防感染等.球结膜下注射是眼科常用的 治疗操作方法,药物注入球结膜下,可以快速准确的作用于眼部,提高药物在眼内的浓度,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及缺点 本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共進行了126例患者的球结膜下注射,促进病情较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良好的较果。现将有关操作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注射前准备:注射前必须做好三查七对,仔细核对患者姓名、眼别、药物及剂量等。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并说明注射中可能出现不适以及注射后可能出现结膜下出血的情况,以打消患者对结膜下注射方法的恐惧心理,增加患者对此治疗方法的依从性。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枕头垫于颈肩部,使头轻微后仰,患眼滴表面麻醉剂,一般3~5min 1次,共3次,最后一次滴药后嘱患者闭上眼睛,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其眼睑及周围皮肤。护士左手拇指和示指亦消毒,待酒精挥发后,分开患者上下眼睑,在注射部位(可在球结膜的任何部位)的对侧指定一 标志物并嘱患者注视,暴露球结膜;右手以握笔姿势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距角膜缘3~4mm,以背离角膜的方向,针头与球结膜呈5°~100°角,避开血管,将针头刺入球结膜下,轻轻挑起结膜约进针2~3mm,慢慢注入药物,一般每次注射1~1.5ml。该处球结膜呈鱼泡样隆起,即表示注射成功。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嘱患者闭目休息片刻,待肿胀不适感减轻后再起床活动,必要时用无菌纱布包盖患眼。
3 不良反应及处理
3.1 结膜下出血 是较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结膜充血和不合作的患者,注射后结膜下出血发生率较高。少量出血可不做特殊处理,出血较多者则停止球结膜下注射,嘱患者半卧位休息,加压包扎患眼,配合冷敷,同时做好患者的解释指导工作,防止情绪激动和紧张等增加出血的因素。
3.2 结膜下粘连 对于球结膜下注射次 较多或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尽量一次注射成功,以防止结膜下粘连。
3.3 其他 由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或空腹饥饿时接受球结膜下注射,以及受注射药物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晕厥、黑矇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操作 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让患者进食后再进行注射,并注意询问药物敏感史,既往有用药时发生晕厥者,操作应慎重进行。如发生晕厥,首先应使患者立即平卧,然后再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出现黑矇,除积极治疗外,还应给予患者语言安慰和解释,嘱其不要紧张,轻轻按摩眼球,一般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即可恢复正常。
4 护理体会
4.1 严格无菌操作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
4.2 正确了解球结膜下注射的解剖位置 科学选择球结膜下注射的位置,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有效避免穿刺出血的现象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
4.3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是保证提高注射成功的准确性。
4.4 进针速度的掌握 进针时,根据患者球结膜的厚度来确定进针的深度,球结膜薄的进针可稍浅,进入针头斜面的全部为宜,球结膜稍厚的可进完针尖斜面再贴巩膜表面伸入4~5mm为宜。
4.5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并且要加强对球结膜下注射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对球结膜下注射的恐惧、紧张;取得合作;分散注意力;也融洽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5 讨论
通过对126例患者的穿刺实践,体会到球结膜下注射是门诊手术局麻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注射方法。尤其是对白内障术后预防感染和患角膜炎、角膜基质炎、虹睫炎、感染性角膜溃疡、巩膜炎、前葡萄膜炎、眼球化学伤等病人,更有临床意义。护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术,关心询问患者,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恩多. 局部解剖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28-229.
[2] 肖爱军.基础护理临床问答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9.
[3] 陈钦元. 眼科手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2.
球结膜下注射是指将药物注入眼球结膜与巩膜之间以达到治疗目的给药途径,本法用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眼部疾病,以及取角膜异物后或术后预防感染等.球结膜下注射是眼科常用的 治疗操作方法,药物注入球结膜下,可以快速准确的作用于眼部,提高药物在眼内的浓度,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及缺点 本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共進行了126例患者的球结膜下注射,促进病情较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良好的较果。现将有关操作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注射前准备:注射前必须做好三查七对,仔细核对患者姓名、眼别、药物及剂量等。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并说明注射中可能出现不适以及注射后可能出现结膜下出血的情况,以打消患者对结膜下注射方法的恐惧心理,增加患者对此治疗方法的依从性。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枕头垫于颈肩部,使头轻微后仰,患眼滴表面麻醉剂,一般3~5min 1次,共3次,最后一次滴药后嘱患者闭上眼睛,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其眼睑及周围皮肤。护士左手拇指和示指亦消毒,待酒精挥发后,分开患者上下眼睑,在注射部位(可在球结膜的任何部位)的对侧指定一 标志物并嘱患者注视,暴露球结膜;右手以握笔姿势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距角膜缘3~4mm,以背离角膜的方向,针头与球结膜呈5°~100°角,避开血管,将针头刺入球结膜下,轻轻挑起结膜约进针2~3mm,慢慢注入药物,一般每次注射1~1.5ml。该处球结膜呈鱼泡样隆起,即表示注射成功。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嘱患者闭目休息片刻,待肿胀不适感减轻后再起床活动,必要时用无菌纱布包盖患眼。
3 不良反应及处理
3.1 结膜下出血 是较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结膜充血和不合作的患者,注射后结膜下出血发生率较高。少量出血可不做特殊处理,出血较多者则停止球结膜下注射,嘱患者半卧位休息,加压包扎患眼,配合冷敷,同时做好患者的解释指导工作,防止情绪激动和紧张等增加出血的因素。
3.2 结膜下粘连 对于球结膜下注射次 较多或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尽量一次注射成功,以防止结膜下粘连。
3.3 其他 由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或空腹饥饿时接受球结膜下注射,以及受注射药物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晕厥、黑矇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操作 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让患者进食后再进行注射,并注意询问药物敏感史,既往有用药时发生晕厥者,操作应慎重进行。如发生晕厥,首先应使患者立即平卧,然后再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出现黑矇,除积极治疗外,还应给予患者语言安慰和解释,嘱其不要紧张,轻轻按摩眼球,一般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即可恢复正常。
4 护理体会
4.1 严格无菌操作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
4.2 正确了解球结膜下注射的解剖位置 科学选择球结膜下注射的位置,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有效避免穿刺出血的现象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
4.3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是保证提高注射成功的准确性。
4.4 进针速度的掌握 进针时,根据患者球结膜的厚度来确定进针的深度,球结膜薄的进针可稍浅,进入针头斜面的全部为宜,球结膜稍厚的可进完针尖斜面再贴巩膜表面伸入4~5mm为宜。
4.5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并且要加强对球结膜下注射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对球结膜下注射的恐惧、紧张;取得合作;分散注意力;也融洽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5 讨论
通过对126例患者的穿刺实践,体会到球结膜下注射是门诊手术局麻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注射方法。尤其是对白内障术后预防感染和患角膜炎、角膜基质炎、虹睫炎、感染性角膜溃疡、巩膜炎、前葡萄膜炎、眼球化学伤等病人,更有临床意义。护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术,关心询问患者,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恩多. 局部解剖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28-229.
[2] 肖爱军.基础护理临床问答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9.
[3] 陈钦元. 眼科手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