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了“教”—“学”、被动—主动、学会—会学的教学转变。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让教师更全面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不同需求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安排不同的课后拓展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创。
[关 键 词] 信息化技术;中职护理;妇产科护理;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19-01
信息化教学是指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妇产科护理学作为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课程内容专业性较强,学生接触初期会觉得生涩难懂,难以理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将信息化教学技术适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把学生日常最爱玩的手机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知识,利用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往往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学科期终考试成绩的考评,这种单纯的结果性评价过于单向并且片面。如今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应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协同作用以及评价的双向性。下面以三年制中职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产前检查一节为例,对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课前
利用学习软件,教师将授课班级学生建立一个班级群,学生利用手机APP可随时进群交流以及查看教师推送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前推送微课“胎儿的宫内发育”到班级群作为课前任务,学生课前在手机上就可自行选择时间观看学习,教师可以在软件上监测到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形成第一次师生评价。一改传统的课堂上布置学生复习和预习任务,不容易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状态。针对上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前在学习软件上布置学生分小组完成“孕期不同周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的病例情景短剧,学生自行分配小组排演。
二、课中
各小组分别上台展示课前排演的病例短剧,在学习软件上进行生生互评和师生评价,得出评分后,教师进行点评,对错误提出纠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接着引出新课——产前检查。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运用PPT作为载媒软件,文字、文档、视频、动画、VR等作为媒体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对于教学难点“四步触诊法”的教学,应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在模拟人上直观观察不同胎方位胎儿在宫腔内的位置,但由于模拟人腹壁较厚、胎儿过小,经腹部触诊难以摸到胎儿部分,教师利用VR技术让学生实景感受四步触诊法与胎儿在宫腔内不同胎方位的关系。教师安排学生分组体验学习,再在模拟人上进行分组练习,每小组有一名学生操作时,其他空闲学生可用手机拍摄该学生的实操过程,上传到学习软件群组中,学生和教师可观看发现问题,并且在APP上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評和教师评价,教师当堂可以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最终在班级群里形成完整的一次评价。
三、课后
教师在学习软件上推送本次课程的课后复习题,学生完成后,教师可在后台监测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分数,此为结果性评价。最后,软件会自动根据之前每次评价的分数统计出班级群里学生的分数排名,真正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学生还需要在APP上对教师以及本次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满意度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顺利完成了双向的师生互评。
信息化教学技术使传统的试卷考试评价转变为动态的评价体系,包括每次课程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操作、课后习题都有具体的评价数据,不再以单次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现在应加入双向的师生互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满意度高的课程才能称得上好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了“教”—“学”、被动—主动、学会—会学的教学转变。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让教师更全面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不同需求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安排不同的课后拓展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创。
参考文献:
[1]唐海芽.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7(89):35.
[2]徐莉,王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3(29):184,197.
[关 键 词] 信息化技术;中职护理;妇产科护理;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19-01
信息化教学是指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妇产科护理学作为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课程内容专业性较强,学生接触初期会觉得生涩难懂,难以理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将信息化教学技术适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把学生日常最爱玩的手机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知识,利用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往往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学科期终考试成绩的考评,这种单纯的结果性评价过于单向并且片面。如今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应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协同作用以及评价的双向性。下面以三年制中职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产前检查一节为例,对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课前
利用学习软件,教师将授课班级学生建立一个班级群,学生利用手机APP可随时进群交流以及查看教师推送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前推送微课“胎儿的宫内发育”到班级群作为课前任务,学生课前在手机上就可自行选择时间观看学习,教师可以在软件上监测到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形成第一次师生评价。一改传统的课堂上布置学生复习和预习任务,不容易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状态。针对上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前在学习软件上布置学生分小组完成“孕期不同周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的病例情景短剧,学生自行分配小组排演。
二、课中
各小组分别上台展示课前排演的病例短剧,在学习软件上进行生生互评和师生评价,得出评分后,教师进行点评,对错误提出纠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接着引出新课——产前检查。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运用PPT作为载媒软件,文字、文档、视频、动画、VR等作为媒体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对于教学难点“四步触诊法”的教学,应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在模拟人上直观观察不同胎方位胎儿在宫腔内的位置,但由于模拟人腹壁较厚、胎儿过小,经腹部触诊难以摸到胎儿部分,教师利用VR技术让学生实景感受四步触诊法与胎儿在宫腔内不同胎方位的关系。教师安排学生分组体验学习,再在模拟人上进行分组练习,每小组有一名学生操作时,其他空闲学生可用手机拍摄该学生的实操过程,上传到学习软件群组中,学生和教师可观看发现问题,并且在APP上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評和教师评价,教师当堂可以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最终在班级群里形成完整的一次评价。
三、课后
教师在学习软件上推送本次课程的课后复习题,学生完成后,教师可在后台监测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分数,此为结果性评价。最后,软件会自动根据之前每次评价的分数统计出班级群里学生的分数排名,真正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学生还需要在APP上对教师以及本次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满意度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顺利完成了双向的师生互评。
信息化教学技术使传统的试卷考试评价转变为动态的评价体系,包括每次课程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操作、课后习题都有具体的评价数据,不再以单次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现在应加入双向的师生互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满意度高的课程才能称得上好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了“教”—“学”、被动—主动、学会—会学的教学转变。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让教师更全面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不同需求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安排不同的课后拓展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创。
参考文献:
[1]唐海芽.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7(89):35.
[2]徐莉,王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3(29):18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