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场景用户体验再升级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随着移动智能科技应用的白热化,音频产业也呈现出智能音频的升温趋势,随之带来的音频产品服务功能与用户体验也在逐步升级。本文从技术创新带来的个性需求、AR技术支持下的沉浸体验、社群陪伴中的语音社交三方面来阐述音频产品如何满足用户更深度广泛的使用体验及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用户体验 个性服务 场景植入 声音社交
  万物皆联的时代,物联网、车联网已初具形态,音联网也悄然诞生。这也意味着声音将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巨大入口。未来,云端化、场景化、智能化、开放化的声音将连成一体。人工智能尤其在重塑音频产业的样态和面貌,如今智能音频已应用于智能搜索、新闻播报、语音识别、声音社交等诸多前沿领域。技术驱动下逐步完善的智能音频设备迎来了井喷之势,促生出智能媒体时代声音传播的重大变革。
  据《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2017)》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网络视听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网络音频用户规模已超过2.2亿;截至2017年6月,中国用户人均启动移动电台APP超过4次,远超在新闻资讯、微博类甚至直播类APP上使用时长,声音社交平台“语玩”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用户增长率达到40%-50%。①
  由此可见,音频类产品受众市场巨大,用户对此类APP使用需求呈良好态势。这一方面与语音贴身伴随、低门槛、平民化的天然优势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用户需求与互动体验的优化完善,更是音频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技术创新+场景植入,优化用户个性需求
  大数据、云计算的普遍应用,为音频产品掌握用户需求提供了技术依托,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智能音频产品能够迅速抓取用户关注的热点,进而对内容的分发进行有效调整。例如上海“阿基米德”的数据系统:一个通过实时更新的数据了解APP中所有音频节目在各个时段的具体情况;另一个基于每一档广播节目的人群分析其中的性别比例、喜好特征,从而对受众接收的界面板块进行细分和推荐,让用户感受到贴心的个性化服务,由此奠定了良好的受众基础。
  除了数据分析,音频搜索功能的开发也是了解用户使用需求的重要来源。当前,用户获取资讯越来越主动,音频被搜索能力的发展也在逐步开发。现阶段国内人工智能语音处理技术可将持续语音高精准度地转换为文字,用户通过搜索关键词就能锁定音频产品目标。例如江苏电台“大蓝鲸”的AI内容编译系统,可将音频转化为文字再进行二次编辑,最终使得用户在终端上可进行音频内容的搜索、归类、传播,甚至提供了广播音频节目图文转化和语音互动的实时翻译服务;②上海“阿基米德”则对音频产品进行标签分类,使之产品化、细分化、系列化,实现了音频产品使用的高效、便捷。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需求、选择、行为各不相同,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音频产品的场景化成为趋势。因此,在智能手机、大数据、传感器、社交网络和定位系统与社会大众密切互联的情况下,APP“定位服务”功能可以确立具体时间、地点。虽然音频媒体面临着受众群小、品牌宣传力度不足、表现形式受限等诸多不利因素,但语音助手的场景化互动却为其瓶颈期带来了新的生机。
  2017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特别报道”——《中国声音中国年》就策划了与多家互联网直播平台开展的明星送祝福音頻直播,其中的语音互动环节更是让用户在“喊红包”的过程中深入“春节”场景,实现了线上线下用户的深度体验;国外媒体如《华盛顿邮报》曾借助Alexa对“奥运”主题的技巧进行问题发布,邀请用户在此情境下与语音助手对话;NPR和BBC则运用语音助手进行“大学校园”“健身房”“咖啡厅”等创新型的场景化快速新闻播报,以期满足用户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CNN关注用户在不同情境下对新闻信息获取时长的要求差异,比如早餐时间的厨房中,用户应接受何种资讯、收听多长时间等。此类智能音频产品根据用户环境进行特色化内容推送的场景化分发机制,能够让受众在特定情境、特定时间段内进行特定主题的资讯播报,由此给用户带来极致体验。
  二 、AR技术+有声书,深度增强读者沉浸体验
  如今,智能化成为新关键词,AR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深度的沉浸体验,相较生成与一定范围真实环境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的VR技术而言,AR技术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实现对现实的“增强”,让用户拥有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交互方式也更为自然。而将AR技术应用于有声书,利用计算机制作的视频、音频、三维动画、虚拟场景等信息叠加到真实环境中,增强读者对传统纸质图书中文本内容的感知、交互和理解。这种AR有声书将声音艺术与AR技术结合,立体感、动态性、交互性、沉浸感、娱乐性特征尤为明显,使得静态的平面书变为动态、立体、交互性的可视化读物,将平面媒介立体化为空间媒介,从平面阅读延伸到空间阅读。
  《消失的世界》有声书实验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以法国儿童作家亨利·德斯梅《消失的世界》科普读物为原型打造的AR有声书读本,利用计算机3D技术建模方式还原古生物外形,将语音、音乐、音效及动态虚拟模型嵌入绘本,为儿童读者创作了一本奇幻瑰丽的绘本。除此之外,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下载“科学荟”APP,对准书中有标识的部分就可让古生物活起来,消失数亿年的恐龙时代被神奇复原。
  首先在场景还原方面,始祖鸟、剑齿龙、渡渡鸟等约30种已灭绝动物模型被嵌入书中,以此激发儿童学习知识兴趣的科普绘本将可听、可看、可玩、可拍的“生物”栩栩如生地重现在儿童眼前,超越人类身体视听极限,增添无限遐想。
  其次是语音元素,《消失的世界》AR有声书将声音嵌入读本模块中,根据内容、情感、意境设计了不同的音效和背景音乐,只需点击便可自主播出选择的内容。没有家长陪伴的儿童也可根据语音解说了解灭绝动物的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生动有趣的讲述配合轻松音乐下的动态模拟影像,如同走进远古时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热爱与保护意识。用声音叙述情节、塑造形象、勾画场景、营造意境,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展现出AR有声书的情感性、娱乐性、知识性及伴随性优势。   最后AR有声书沉浸交互的特征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体验,一方面视觉上感受计算机虚拟模型叠加技术下塑造的立体动态现实场景,另一方面读者与书中造型互动、参与内容生成的人机交互特性将平面叙事发展至空间,读者在主动聆听、观察和操作过程中加强对读物内容的深层理解。《消失的世界》中读者可滑动手指改变动物体态与大小,将其放置于草坪、教室等不同的真实场景中。此外,研发团队设置了AR卡牌“远古对决”“物竞天择”等知识问答竞赛,通过点击特定事件的语音讲解便可启动游戏模式,这种数字媒体技术个性化阅读体验既丰富了绘本内容的阅读形式,也让儿童玩家在逼真的互动游戏中调动多感官以强化参与感,极大地提升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目前,AR有声书不仅在教育图书,尤其是游戏教学、残障人士学习、情景教學等方面前景广阔,在医疗、旅游、房产、体育等诸多领域也广为应用,比如旅游景区AR有声书可变身随行导游,利用AR技术还原文化古迹及艺术品。总体而言,AR有声书增强了现实场景所建构的故事模块,促使读者以好奇之心进行互动,在感知、触摸中体验声音艺术与高新科技结合的产物。未来视听媒体产业将在用户深度的沉浸体验方面,探索出真实兼具创意的音频传播模式。
  三、社群陪伴+语音互动,强化声音社交网络
  音频市场火爆的根本原因是大众对声音陪伴的强烈需求,尤其是都市人的孤独感所催生出的好奇心理和社交欲望。而音频APP这样忠诚友好、随时随地、永不下线的玩伴,正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们对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匿名声音社交”为大众开辟了一种新型的轻量社交关系和充满新鲜感的别致体验。
  2017年底,BBC推出智能互动广播产品《检查室》(如图1所示),用户可以在这款科幻类型的有声戏剧中听故事,并通过与语音助手的问答当中选择个人中意的故事情节,还能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进而最大程度地随故事发展沉浸于广播剧情,获得深度完整的用户体验,使得戏剧的展开富有极大的好奇感、自由度和想象力。③
  此外,BBC还打造出人工智能广播电台,采用创新智能语音技术的虚拟主持人,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由用户向主持人提问感兴趣的话题并进行互动交流,让节目极具贴近感和亲和力,提升受众的节目互动体验感和参与度。
  除了广播电台的互动音频,各大语音社交产品推出的“陪聊”和“声音社交”功能,更成为人们缓解孤独的一抹亮色。深受年轻人追捧的“语玩”实时语音交友APP(如图2所示),为用户搭建同城陌生人之间的声音社交平台,普通房、听听房、陪伴房三种类型的语音房间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实时背景”“语音聊天”“歌曲分享”在不同房间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另外,“语玩”推出语音结合游戏的场景化交友游戏:心跳狼人、你画我猜、假面速配(如图3)和秘密树洞,玩家通过语音进行实时交流,甚至有意深入交流的用户可随时进入语音房间进行有情感、有温度、有深度的语音互动。
  当然,这类重社交、强陪伴的语音社交应用的确为大众摆脱孤独提供了情感寄托的渠道,但针对其中良莠不齐的内容监管也不容忽视,声音通过电波的传递直抵人心,健康可持续才是声音社交的发展正道。
  四、结语
  算法推荐、AR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服务,使得智能音频设备的用户体验引人入胜。然而,场景化、定制化的声音社交只是音频传播中锦上添花的部分,真正的重心与关键应落在锐意创新的音频内容生产方面。智能媒体时代带来了令人咋舌的高新技术,但应明确这只是为了进行更广泛、更深度、更生动音频传播的辅助工具,权衡协调好技术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与展现人工智能技术的神奇力量。
  注释:
  ①CC-Smart新传智库组织.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2017)[R].2017-12-05,55.
  ②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大蓝鲸”客户端正式上线[J/OL].http://www.doc88.com/p-8959604745055.html
  ③新浪网.BBC正在为Alexa和Google Home制作互动式广播[EB/OL].http://tech.sina.com.cn/roll/2017-09-07/doc-ifykuftz5102470.shtml
  作者简介:宫承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曦,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徐 峰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2017年十九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联合各省级广播电视台推出的《还看今朝》大型新闻节目,从多个角度呈现了当前电视新闻多元化的样态。该节目集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新闻解读、景观直播报道、新闻故事报道、新闻人物报道于一体,利用了多种技术设备,既有精致宏大的画面,又有实时的新闻快餐,涉及地方成就的深度展现,人物精神的立体刻画,更糅杂了网络视频的传播方式。一句话,让电视新闻有广度、有深度、有态
期刊
内蒙古客户端成就性报道亮点分析——以《科右中旗“两个转变”启动致富“新引擎”》为例  为全面反映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和不凡成就,迎接十九大的召开,内蒙古客户端自9月份以来推出了大型系列主题报道——《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该系列报道主题突出,导向有力,系统全面地宣传了内蒙古方方面面的建设成就,内容丰富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种集中式报道的模式能够带来成就性宣传
期刊
【内容提要】内容付费成为2017年新媒体产业的强劲之风,引发业内无数想象。本文从内容付费在内容产业生态中的产生发展逻辑出发,从信息过载这一视角来观察内容付费,提出内容付费作为一种新商业模式,未来仍是对少数人市场的开掘,优质内容与优质内容服务是内容付费发展壮大的基石。  【关键词】信息过载 内容付费 商业模式  一、信息过载催生新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生产的门槛降低,在海量信
期刊
【内容提要】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社会化问答平台从传统PC端转向移动端。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产物,社会化问答APP对传统问答形式有所变革,更凭借移动互联技术对传统问答进行了颠覆,为移动互联时代知識分享做出了独特贡献。社会化问答APP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同样,日益发展的科技对社会化问答APP的运营模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 社会化问答APP 运营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导
期刊
习近平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共有六句话,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其中后三句话是关于互联网工作。现在我国的新闻分发市场已经全部是社交媒体的天下,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社交媒体迅速而直接地与网民见面。但互联网内容目前尚比较贫乏,新闻和其他信息令人眼睛一
期刊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百姓生活的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汽车时代已经到来。这些变化给旗县广播电台带来了发展机遇,而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特色化生存、品牌化拓展,是摆在每个广播媒体人面前的共同问题。敖汉人民广播电台也像其他同行一样,正在这方面努力做着探索。  敖汉人民广播电台是敖汉旗的四大媒体之一。从有线广播到无线广播再到调频广播,至今敖汉人民广播电台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程。在2005
期刊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媒姓党,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把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建设成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宗旨的重要阵地,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竭力打造精品节目,不断推出有温度、有品质、有气派的优
期刊
在媒体的诸多功能中,服务功能的发挥越来越成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主打项目。近两年,呼和浩特电视台从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和现实基础出发,在服务首府市民生产生活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认清矛盾转化,明确媒体责任,确立服务至上理念  (一) 新形势要求城市台打好服务牌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新判断告诉我们,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一是内涵
期刊
【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经成为境外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在所有的外媒报道中,我们更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本文选取美国《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2013年至2016年的报道为研究文本,从报道题目、报道角度、英文译法、消息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美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框架。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报道框架 新闻分析  一、媒体报道概况  “一带一路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1995年-2017年所有媒体融合研究论文及共被引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V的可视化技术,绘制出国际媒体融合研究的知识图谱,对国际媒体融合领域发展脉络、重要研究作者、研究文献、贡献国家和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进行了挖掘分析。研究发现,国际媒体融合研究有较早发展历史,近年来再次兴起研究热潮;国际媒体融合研究与健康传播和技术发展联系紧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