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和事先设计好的
教学流程等,巧妙地组织教学,有规律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力,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理想化的状态。本文试图从教学信息量、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语言表述能力、教学方式运用、教学时间分割、教学形式变化等角度来探讨如何把握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节奏。
所谓课堂节奏美就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出的有规则的和谐完美的氛围。它可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同时也处在一种渴求知识的最佳状态中去获得情操的陶冶、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目前,在一部分英语课堂中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教学密度的一味加大,课堂气氛异常紧张,即所谓“张”的过度;另一种是课堂气氛热热闹闹,教学设计花里胡哨,即所谓“弛”的过分。这两种做法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他的《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一文中说:“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而愉快。”从朱先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引申出: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最好的办法是使教学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相应和。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节奏主要体现在教学进程速度的快慢得宜、教学活动外部特征的动静相生、教学活动信息量度的疏密相间、教学过程态势的起伏有致、教学语言调节的抑扬顿挫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体和谐等方面。影响教学节奏的因素有学生认知水平、教学信息量、教师语言表述能力、教学方式运用、教学时间分割等。
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构建“快慢相宜”
英语学习的认知结构包括认知主体深层意识中的态度、兴趣、策略、经验、经历和英语知识及技能等心理定势,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组织和再组织的发展过程。真正的英语学习就是英语输入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有机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和顺应。所以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水平之间的关系,解决好知识迁移问题。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观点,学生既有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也具有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使我们必须考虑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把握教学信息量,构建“疏密相间”
为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智力活动的质量,学生需要大容量、高密度的英语信息输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坚持给学生提供源于书本但又多于书本的语言材料,并加快课堂操练的速度和加大操练量。但必须注意遵循量力性原则,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放慢进度,减小密度,让学生有深思熟虑的时间。所以英语教师备课时除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容量外,还应考虑在此基础上强化什么知识、弱化什么知识、补充什么知识。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而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提高教师语言表述能力,构建“收放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变化和呈现力的变化是教学节奏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在教学中要善于将庄重严肃的语言与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有机交替起来。只有口语英语娴熟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牢牢的把握住教学节奏,做到能收能放。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构建“张弛有致”
“张”就是紧张、急促,“驰”就是轻松、舒缓。如果英语课堂教学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的心理,影响其学习效果;如果一味地“驰”,学生会精神涣散,影响其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采用比赛、抢答等活动形式和使用紧张、急促的语言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也要运用游戏、故事、歌曲等活动形式和使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通过张与驰的互相错落,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韵律美。
英语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种活动方式。从教师方面讲,有讲述、讲解、板书、分析、提问、朗读等;从学生方面讲,有听讲、思考、提问、讨论、回答、朗读、作业等。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以使课堂教学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英语语言的掌握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巧妙地设置多种情景及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节奏。
科学分割教学时间,构建“动静相生”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训”的主体,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练”这一主体主动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节奏往往是主导强于主动,“训”快于“练”。当学生表现出对“训”已处于饱和状态时,就应通过“练”来放慢节奏,调节紧张的气氛,巩固已学内容;如发现因“练”的节奏过慢而效率低下时,教师应及时以“训”促“练”,这样就会使课堂节奏得到有效调控。调查表明: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这为我们设置教学起伏划定了大致区域。在一堂课的开头,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当,于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要放在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的时间内进行;至于下课前几分钟,不妨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小活动,以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课堂教学节奏是客观存在的。教的节奏必须根据学的节奏,在教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整和处理好缓与急、疏与密、收与放、张与弛、动与静、言与行、宽与严、起与伏等方面的教育行为与度量。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丰富多彩、新颖多变、起伏有致的活动形式。并且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构成英语课堂整体节奏的整体和谐美。从而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充满活力,给学生以美妙的艺术享受,使其在身心愉悦中接受到深刻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中学)
教学流程等,巧妙地组织教学,有规律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力,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理想化的状态。本文试图从教学信息量、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语言表述能力、教学方式运用、教学时间分割、教学形式变化等角度来探讨如何把握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节奏。
所谓课堂节奏美就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出的有规则的和谐完美的氛围。它可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同时也处在一种渴求知识的最佳状态中去获得情操的陶冶、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目前,在一部分英语课堂中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教学密度的一味加大,课堂气氛异常紧张,即所谓“张”的过度;另一种是课堂气氛热热闹闹,教学设计花里胡哨,即所谓“弛”的过分。这两种做法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他的《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一文中说:“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而愉快。”从朱先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引申出: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最好的办法是使教学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相应和。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节奏主要体现在教学进程速度的快慢得宜、教学活动外部特征的动静相生、教学活动信息量度的疏密相间、教学过程态势的起伏有致、教学语言调节的抑扬顿挫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体和谐等方面。影响教学节奏的因素有学生认知水平、教学信息量、教师语言表述能力、教学方式运用、教学时间分割等。
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构建“快慢相宜”
英语学习的认知结构包括认知主体深层意识中的态度、兴趣、策略、经验、经历和英语知识及技能等心理定势,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组织和再组织的发展过程。真正的英语学习就是英语输入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有机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和顺应。所以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水平之间的关系,解决好知识迁移问题。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观点,学生既有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也具有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使我们必须考虑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把握教学信息量,构建“疏密相间”
为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智力活动的质量,学生需要大容量、高密度的英语信息输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坚持给学生提供源于书本但又多于书本的语言材料,并加快课堂操练的速度和加大操练量。但必须注意遵循量力性原则,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放慢进度,减小密度,让学生有深思熟虑的时间。所以英语教师备课时除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容量外,还应考虑在此基础上强化什么知识、弱化什么知识、补充什么知识。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而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提高教师语言表述能力,构建“收放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变化和呈现力的变化是教学节奏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在教学中要善于将庄重严肃的语言与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有机交替起来。只有口语英语娴熟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牢牢的把握住教学节奏,做到能收能放。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构建“张弛有致”
“张”就是紧张、急促,“驰”就是轻松、舒缓。如果英语课堂教学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的心理,影响其学习效果;如果一味地“驰”,学生会精神涣散,影响其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采用比赛、抢答等活动形式和使用紧张、急促的语言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也要运用游戏、故事、歌曲等活动形式和使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通过张与驰的互相错落,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韵律美。
英语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种活动方式。从教师方面讲,有讲述、讲解、板书、分析、提问、朗读等;从学生方面讲,有听讲、思考、提问、讨论、回答、朗读、作业等。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以使课堂教学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英语语言的掌握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巧妙地设置多种情景及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节奏。
科学分割教学时间,构建“动静相生”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训”的主体,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练”这一主体主动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节奏往往是主导强于主动,“训”快于“练”。当学生表现出对“训”已处于饱和状态时,就应通过“练”来放慢节奏,调节紧张的气氛,巩固已学内容;如发现因“练”的节奏过慢而效率低下时,教师应及时以“训”促“练”,这样就会使课堂节奏得到有效调控。调查表明: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这为我们设置教学起伏划定了大致区域。在一堂课的开头,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当,于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要放在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的时间内进行;至于下课前几分钟,不妨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小活动,以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课堂教学节奏是客观存在的。教的节奏必须根据学的节奏,在教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整和处理好缓与急、疏与密、收与放、张与弛、动与静、言与行、宽与严、起与伏等方面的教育行为与度量。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丰富多彩、新颖多变、起伏有致的活动形式。并且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构成英语课堂整体节奏的整体和谐美。从而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充满活力,给学生以美妙的艺术享受,使其在身心愉悦中接受到深刻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