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和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实践内容, 并阐述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意义。
1. 引言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实际的交际, 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帮助学生培养对语言的认识, 提供一切机会让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 使英语教学不仅在课堂中进行, 而且延伸到课外, 为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实现从“学习英语” 到“用英语学习” 的课程转换创造条件(张文友, 2001)。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空间, 使课内外语言活动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语言学习整体系统。
2. 理论基础
Krashen(1982) 认为, 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语言环境之中, 即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或自然的语言从而掌握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知识的获得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情境”、“协作”、“会话” 和“意义建构” 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3.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实践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以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内容丰富、兴趣激发和素质提高为宗旨, 既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培养, 又塑造和发展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能力。英语学习创新过程不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 尽可能让学生能用英语各抒己见,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及创造性, 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3.1 扎实语言基础知识
英语基础语言知识离不开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等。在常规英语课堂教学内, 教师大多注重语言点的教学, 无法全面兼顾扎实基础语言知识的训练。在第二课堂建设实践中, 学院从2007 年开始多次组织和参与国家或校级英语类知识和技能竞赛, 如英语朗读比赛、“幸运52” 英语词汇竞赛、“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活动。
3.2开拓语言文化内涵
学院特别邀请外籍教师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英语角的外国留学生与在校学生进行灵活、真实、面对面的交流、探讨英语学习心得,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进行语言交流活动,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缺陷, 学院经常召开各类英语报告与讲座, 或侧重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等, 如“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怎样提高阅读效率”、“CET4/6 专题讲座”, 学院邀请新东方著名教育专家俞敏洪来做专题报告, 畅谈英语学习途径和方法等; 或注重英美国家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宗教、礼仪、教育等外国文化特征的内容, 扩大学生视野。我校每学期举办多次“英语阅读周” 活动, 由教师推荐适合学生英语水平、寓教育性和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学校图书馆给予全面支持。英语广播台是英语课堂之外覆盖面最大的辅助设施, 学生可以收听到英语课文范读、英语新闻、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寓言故事赏析、英文歌曲和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练习等。
3.3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意, 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主动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调动主观能动性, 将课本或文学人物、思想、对话再现于舞台或课堂, 在生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整合所学知识。学生主动成立英语文学社、英语戏剧社、英语俱乐部等社团, 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才干, 激发学习英语热情, 提高创新能力。
英文电影创设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 引导学生得体使用语言素材, 激发学生语言实践的热情。每周三英语社团举行的经典英文电影赏析不仅能够扩大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量, 还能增进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了解。学院每年组织“英文电影配音大赛”, 促进学生了解英语语音, 进行语调的模仿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影视配音技巧和方法。
3.4培养综合素质修养
成功地交际除了必要的语言能力之外, 还离不开正确判断交际场合、交际目的。学生在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时容易产生“文化错误”, 即在语言交流中表现出不适当的语言或行为。通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获取一些实用性强并与现实交际密切相关的内容, 如交际礼仪、修辞技巧、非言语交际(手势、表情) 等, 使学生生动、有趣、巧妙、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更好地掌握目的语的语用功能。例如, 学院组织学生参与了北京2008 年奥运会、2009 年花博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得体的言语和行为。
4. 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活动成效
4.1英语第二课堂建设问卷调查反馈
为有效了解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情况, 我院于2010 年12 月展开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匿名调查问卷调研, 对象为2008、2009、2010 级本科生, 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91 份。总体来看, 调查问卷反馈信息说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我院校园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有效性, 密切关系我院外语文化的建设。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众多建议,主要涉及英语知识、文化内涵、应试技能。学生选择第二课堂活动时普遍怀有一种积极、踊跃的热情, 同时也希望可以培养能力、丰富课余、追求知识。英语第二课堂发展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间有限、形式单一和互动有限。因此, 我院英语教师应恰当的利用和合理的发挥学生们的特点, 提供有利条件和发挥优势, 使学生们的能力得以展现和进一步得到锻炼。
4.2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意义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的一个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 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主动建构知识, 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实践英语, 既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 也提高了合作意识、协调沟通和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 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 卫晓旭. 影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三个因素[J]. 外语研究, 2006.
[3] 张文友. 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J]. 外语界, 2001(5): 33-36.
[4] 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2: 157-68.
【作者简介】张娟(1981-), 女, 汉族, 河北石家庄人, 硕士, 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研究方向: 外语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等。
1. 引言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实际的交际, 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帮助学生培养对语言的认识, 提供一切机会让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 使英语教学不仅在课堂中进行, 而且延伸到课外, 为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实现从“学习英语” 到“用英语学习” 的课程转换创造条件(张文友, 2001)。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空间, 使课内外语言活动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语言学习整体系统。
2. 理论基础
Krashen(1982) 认为, 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语言环境之中, 即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或自然的语言从而掌握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知识的获得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情境”、“协作”、“会话” 和“意义建构” 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3.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实践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以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内容丰富、兴趣激发和素质提高为宗旨, 既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培养, 又塑造和发展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能力。英语学习创新过程不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 尽可能让学生能用英语各抒己见,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及创造性, 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3.1 扎实语言基础知识
英语基础语言知识离不开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等。在常规英语课堂教学内, 教师大多注重语言点的教学, 无法全面兼顾扎实基础语言知识的训练。在第二课堂建设实践中, 学院从2007 年开始多次组织和参与国家或校级英语类知识和技能竞赛, 如英语朗读比赛、“幸运52” 英语词汇竞赛、“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活动。
3.2开拓语言文化内涵
学院特别邀请外籍教师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英语角的外国留学生与在校学生进行灵活、真实、面对面的交流、探讨英语学习心得,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进行语言交流活动,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缺陷, 学院经常召开各类英语报告与讲座, 或侧重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等, 如“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怎样提高阅读效率”、“CET4/6 专题讲座”, 学院邀请新东方著名教育专家俞敏洪来做专题报告, 畅谈英语学习途径和方法等; 或注重英美国家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宗教、礼仪、教育等外国文化特征的内容, 扩大学生视野。我校每学期举办多次“英语阅读周” 活动, 由教师推荐适合学生英语水平、寓教育性和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学校图书馆给予全面支持。英语广播台是英语课堂之外覆盖面最大的辅助设施, 学生可以收听到英语课文范读、英语新闻、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寓言故事赏析、英文歌曲和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练习等。
3.3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意, 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主动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调动主观能动性, 将课本或文学人物、思想、对话再现于舞台或课堂, 在生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整合所学知识。学生主动成立英语文学社、英语戏剧社、英语俱乐部等社团, 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才干, 激发学习英语热情, 提高创新能力。
英文电影创设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 引导学生得体使用语言素材, 激发学生语言实践的热情。每周三英语社团举行的经典英文电影赏析不仅能够扩大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量, 还能增进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了解。学院每年组织“英文电影配音大赛”, 促进学生了解英语语音, 进行语调的模仿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影视配音技巧和方法。
3.4培养综合素质修养
成功地交际除了必要的语言能力之外, 还离不开正确判断交际场合、交际目的。学生在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时容易产生“文化错误”, 即在语言交流中表现出不适当的语言或行为。通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获取一些实用性强并与现实交际密切相关的内容, 如交际礼仪、修辞技巧、非言语交际(手势、表情) 等, 使学生生动、有趣、巧妙、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更好地掌握目的语的语用功能。例如, 学院组织学生参与了北京2008 年奥运会、2009 年花博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得体的言语和行为。
4. 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活动成效
4.1英语第二课堂建设问卷调查反馈
为有效了解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情况, 我院于2010 年12 月展开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匿名调查问卷调研, 对象为2008、2009、2010 级本科生, 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91 份。总体来看, 调查问卷反馈信息说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我院校园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有效性, 密切关系我院外语文化的建设。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众多建议,主要涉及英语知识、文化内涵、应试技能。学生选择第二课堂活动时普遍怀有一种积极、踊跃的热情, 同时也希望可以培养能力、丰富课余、追求知识。英语第二课堂发展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间有限、形式单一和互动有限。因此, 我院英语教师应恰当的利用和合理的发挥学生们的特点, 提供有利条件和发挥优势, 使学生们的能力得以展现和进一步得到锻炼。
4.2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意义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的一个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 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主动建构知识, 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实践英语, 既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 也提高了合作意识、协调沟通和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 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 卫晓旭. 影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三个因素[J]. 外语研究, 2006.
[3] 张文友. 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J]. 外语界, 2001(5): 33-36.
[4] 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2: 157-68.
【作者简介】张娟(1981-), 女, 汉族, 河北石家庄人, 硕士, 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研究方向: 外语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