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在教学时应加强他们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程 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进行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关注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与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一、科学分配,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分配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保障。小组成员一般为四至六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配。
刚开始进行分配时,学生们都觉得很有趣,参与的兴致高涨。在分配时我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选定了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让他们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因为在分配之初我就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为了让优生带中差生,组内进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特意鼓励大家齐心协力,最后比拼一下哪一组的进步比较大,哪一组的成绩有所提高。在这样积极地鼓励下,学生们都暗中憋着一把劲,想着获得最大的进步和荣耀。由于在设立小组的时候就渗透进了竞争意识,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进行得非常有序,团队意识也逐渐养成,学习成绩和效率都有所提高。
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愉悦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良好合作学习氛围的形成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对于这一观点,我深有体会,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但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同时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在教育观念与教学形式上都有了深刻转变,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谈话交心,无形中获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在课堂上,更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氛围中深入到合作学习中来,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产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强大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我在班级中为了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探究,从而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实践证明,这样做也确实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三、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就是让学生掌握合作技能,这样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才不会盲目,不知所措,才能取得成功。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讨论、交流、表达、倾听等形式来展开学习的,因此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会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经过认真思考,通过讨论来理清思路,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达成共识,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实践中,我深知学生的合作技能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讨论,只有提高讨论的质量,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因此教学时,我一般是先选择一个同学发言,其他人认真倾听。发言完毕之后,每个学生都要补充一下自己的见解,等待全组人员发言完毕,要对各自遇到的问题及独特见解进行全组大讨论,进行有效归纳与整理,从而达成共识。
2.学会组织。小组内讨论不是无章,而是有序,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讨论的成败。在平时教师要对组织者进行相应的指导,让他们认识到组织者的重要性,搞好组内分工,只有分工明确,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进行,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此外,组织者可定期更换,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切身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对合作学习产生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会表达。也就是说要能运用简明而准确的语言将自己的看法见解完整地表达出来。即使你的想法再好再有创见,但表述不清,他人是无法理解的。学会表达不仅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必备技能,而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往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4.学会倾听。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合作者独立思考,敢于发言,还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当其他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打断他人的发言,要能抓住重点,对他人的发言作出准确的判断,发现其中有价值的材料,并对其中有欠缺的观点进行有效补充,使之不断完善。
四、合理评价学生的合作效果
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我改变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更加注重小组间的评价,即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把小组成员间的个人竞争转变成小组间的竞争,把评价的重心由学生个人变为合作小组这个小集体,肯定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小组全体成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为了取得小组成功而不断努力,求得个人成绩的提高与能力的发展,并且乐于与学生协作,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经常对学生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次成功的操作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我觉得这样做是一种激励。教师的肯定与赞许,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对小组而言,所取得的成功正是小组全体成员努力的结果,是集体的功劳与荣誉,从而使学生产生为了取得小组成功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的愿望,从而促进学生敢想、敢于质疑、敢说、会说,学会多角度认识问题,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广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认识,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研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菲.践行数学合作学习 彰显数学课堂魅力.学周刊:B,2011(10).
[2] 张日龙.合作学习能挖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潜力.考试周刊,2008(8).
[3] 李晓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教学交流·理论版,2009(12).
[4] 顾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初探.教育前沿·理论版,2011(6).
(责编 闫祥)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程 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进行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关注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与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一、科学分配,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分配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保障。小组成员一般为四至六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配。
刚开始进行分配时,学生们都觉得很有趣,参与的兴致高涨。在分配时我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选定了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让他们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因为在分配之初我就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为了让优生带中差生,组内进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特意鼓励大家齐心协力,最后比拼一下哪一组的进步比较大,哪一组的成绩有所提高。在这样积极地鼓励下,学生们都暗中憋着一把劲,想着获得最大的进步和荣耀。由于在设立小组的时候就渗透进了竞争意识,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进行得非常有序,团队意识也逐渐养成,学习成绩和效率都有所提高。
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愉悦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良好合作学习氛围的形成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对于这一观点,我深有体会,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但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同时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在教育观念与教学形式上都有了深刻转变,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谈话交心,无形中获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在课堂上,更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氛围中深入到合作学习中来,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产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强大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我在班级中为了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探究,从而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实践证明,这样做也确实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三、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就是让学生掌握合作技能,这样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才不会盲目,不知所措,才能取得成功。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讨论、交流、表达、倾听等形式来展开学习的,因此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会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经过认真思考,通过讨论来理清思路,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达成共识,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实践中,我深知学生的合作技能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讨论,只有提高讨论的质量,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因此教学时,我一般是先选择一个同学发言,其他人认真倾听。发言完毕之后,每个学生都要补充一下自己的见解,等待全组人员发言完毕,要对各自遇到的问题及独特见解进行全组大讨论,进行有效归纳与整理,从而达成共识。
2.学会组织。小组内讨论不是无章,而是有序,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讨论的成败。在平时教师要对组织者进行相应的指导,让他们认识到组织者的重要性,搞好组内分工,只有分工明确,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进行,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此外,组织者可定期更换,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切身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对合作学习产生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会表达。也就是说要能运用简明而准确的语言将自己的看法见解完整地表达出来。即使你的想法再好再有创见,但表述不清,他人是无法理解的。学会表达不仅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必备技能,而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往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4.学会倾听。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合作者独立思考,敢于发言,还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当其他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打断他人的发言,要能抓住重点,对他人的发言作出准确的判断,发现其中有价值的材料,并对其中有欠缺的观点进行有效补充,使之不断完善。
四、合理评价学生的合作效果
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我改变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更加注重小组间的评价,即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把小组成员间的个人竞争转变成小组间的竞争,把评价的重心由学生个人变为合作小组这个小集体,肯定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小组全体成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为了取得小组成功而不断努力,求得个人成绩的提高与能力的发展,并且乐于与学生协作,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经常对学生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次成功的操作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我觉得这样做是一种激励。教师的肯定与赞许,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对小组而言,所取得的成功正是小组全体成员努力的结果,是集体的功劳与荣誉,从而使学生产生为了取得小组成功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的愿望,从而促进学生敢想、敢于质疑、敢说、会说,学会多角度认识问题,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广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认识,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研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菲.践行数学合作学习 彰显数学课堂魅力.学周刊:B,2011(10).
[2] 张日龙.合作学习能挖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潜力.考试周刊,2008(8).
[3] 李晓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教学交流·理论版,2009(12).
[4] 顾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初探.教育前沿·理论版,2011(6).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