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激发的、交流的首先是人的情感。柏拉图曾说:“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音乐是美的品味,它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而美好,能使人们的心灵变得高尚而纯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使他们能勇敢的面对生活,和平的看待周围的事物,接受一切美的事物,以情促学、以情育人,努力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
关键词 美育;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34-01
一、寓教于乐,以情感人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以表现人们情感为最终目的,音乐作为一种极具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审美情趣和情感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情感教育引入中学的音乐教育实践,让音乐教育做到“以情感人”。音乐中的情感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石,全方位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让自已的心灵得到触动,并有感而发,把自身的感受付诸于行动,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的教学不是一种纯艺术的东西,它有着其他基础教育学科所共有的育人功能,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往往在寓教于乐的音乐体验中完成。如:《摇篮曲》是一首抒情歌曲,在上课时提示他们闭目聆听,使其在温馨、柔和的旋律中去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然后教师加之以深情的语言画外音,使学生试听相结合并通过无限的遐想感受歌曲,学生即能轻快入情。
二、语言精练,富有激情
语言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之一,语言也是一种声音,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声音,它是富有情感色彩的音乐。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因此通过语言的韵味,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作品的氛围中,更真切的体验作品蕴涵的情感。课堂上最容易交流的感情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激情的语言是启动学生情感的添加剂。比如:在欣赏《感恩的心》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先天失语的小女孩的故事,在她妈妈生命的弥留之际,失語的小女孩在雨中一遍一遍地用手语打着《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在她写满坚强的脸庞上滑落,就这样,小女孩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那双眼睛终于闭上……在这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解中,伴随悠扬、感伤的音乐旋律,学生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强烈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心灵颤动。又如:在欣赏和学习《渴望春天》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生活化图片和场景,激发学生翘首期盼春天的来临,通过语言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抒情、愉悦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三、注重体验,以情育人
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强调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开放性学习。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情感教育贯彻到音乐教育的始终,多元化、开放性地引导学生融入到音乐的情感情境中丰富的人类情感。结合具体的音乐形式,遵循合理的音乐教育原则。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下,陶冶情操,提升人格,潜移默化地逐渐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最初表现为人们感性的直接体验。比如:在我们欣赏到一首歌曲时,对这首歌曲随表现的情感(快乐的、抒情的、悲伤地、激情豪迈的)伴随着音乐自然产生的一种情感,就是感性上的直接体验。例:在《大海啊故乡》一课中, 歌曲以质朴而深情的语言、优美而平缓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对人海故乡和妈妈的深厚、真挚的情感。学生在聆听乐曲时,随着音乐所产生的一种形体律动,这就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形式。
音乐课程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而音乐教育就是以审美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审美知识和音乐文化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和以情动人的方式,善于把理性内容转化为情感形式,从而使得音乐教学变成一种渗透着理性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辉.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9):88.
关键词 美育;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34-01
一、寓教于乐,以情感人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以表现人们情感为最终目的,音乐作为一种极具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审美情趣和情感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情感教育引入中学的音乐教育实践,让音乐教育做到“以情感人”。音乐中的情感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石,全方位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让自已的心灵得到触动,并有感而发,把自身的感受付诸于行动,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的教学不是一种纯艺术的东西,它有着其他基础教育学科所共有的育人功能,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往往在寓教于乐的音乐体验中完成。如:《摇篮曲》是一首抒情歌曲,在上课时提示他们闭目聆听,使其在温馨、柔和的旋律中去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然后教师加之以深情的语言画外音,使学生试听相结合并通过无限的遐想感受歌曲,学生即能轻快入情。
二、语言精练,富有激情
语言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之一,语言也是一种声音,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声音,它是富有情感色彩的音乐。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因此通过语言的韵味,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作品的氛围中,更真切的体验作品蕴涵的情感。课堂上最容易交流的感情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激情的语言是启动学生情感的添加剂。比如:在欣赏《感恩的心》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先天失语的小女孩的故事,在她妈妈生命的弥留之际,失語的小女孩在雨中一遍一遍地用手语打着《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在她写满坚强的脸庞上滑落,就这样,小女孩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那双眼睛终于闭上……在这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解中,伴随悠扬、感伤的音乐旋律,学生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强烈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心灵颤动。又如:在欣赏和学习《渴望春天》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生活化图片和场景,激发学生翘首期盼春天的来临,通过语言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抒情、愉悦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三、注重体验,以情育人
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强调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开放性学习。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情感教育贯彻到音乐教育的始终,多元化、开放性地引导学生融入到音乐的情感情境中丰富的人类情感。结合具体的音乐形式,遵循合理的音乐教育原则。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下,陶冶情操,提升人格,潜移默化地逐渐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最初表现为人们感性的直接体验。比如:在我们欣赏到一首歌曲时,对这首歌曲随表现的情感(快乐的、抒情的、悲伤地、激情豪迈的)伴随着音乐自然产生的一种情感,就是感性上的直接体验。例:在《大海啊故乡》一课中, 歌曲以质朴而深情的语言、优美而平缓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对人海故乡和妈妈的深厚、真挚的情感。学生在聆听乐曲时,随着音乐所产生的一种形体律动,这就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形式。
音乐课程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而音乐教育就是以审美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审美知识和音乐文化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和以情动人的方式,善于把理性内容转化为情感形式,从而使得音乐教学变成一种渗透着理性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辉.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