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六问中国茶文化》有感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p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读2011年2月1日《海峡茶道》郑先生的文章,颇有几分认同。求同存异,也谈谈自己的陋见。
  关于茶叶“过度包装”和“立顿茶、中国茶”,我基本认同郑先生的见解,这是两个茶叶消费文化问题。
  茶树原产地问题,郑先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现了一个文化人心态的坦荡和科学精神。但这是一个生命科学问题,不是茶文化问题。如果说是文化问题,倒有点似茶人的价值观问题。
  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毋庸置疑,翻一翻近些年出版的茶书、瞧一瞧2008年气势磅礴的奥运会开幕式就知道了。郑先生说的意思是不是因为“俗”,就不那么“精深”了?
  1997年发行的4枚一套茶文化邮票,郑先生认为邮票设计上是一个败笔。这也能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问题?至于邮票设计水平本身,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生的见地,只能算一家之言吧。
  郑先生的第三、第四两个问题,基本上是一个问题,即饮茶的行为方式问题。你引用的鲁迅先生说的话没错,但你的解读可能有误。
  按我不成熟的经验看,品茶“首先就须有工夫”才可能有“特别的感觉”,即所谓“清心寡欲,休闲品茗”。没有工夫或“工夫在茶外”是感觉不出“茶之韵”的。不仅“蓝领”如此,“白领”也一样。为了解渴,喝茶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不识其味很正常,这有点像“饥不择食”。鲁迅先生是茶人,他是不会“挖苦”茶人的。我相信大师嘴里的“象牙”,不会有假。
  “品饮”和“牛饮”是喝茶的两种方式,都是中国人生活的常态。
  我在《茶道讲座》里说过,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碗茶歌)开头写孟诔议寄新茶,中间写独自煎茶、饮茶,最后写茶农的辛酸凄苦。七碗茶歌写的是畅饮时的感悟,飞燕游龙,潇洒走笔。有学者称此乃中国茶史上最负盛名的茶诗,并说你要理解中国茶道,请读七碗茶歌。清·袁枚《试茶》有“叹息人间至味存,但教鲁莽使失真。卢仝七碗笼头吃,不是茶中解事人”之句,批评卢仝“笼头吃”,不解饮茶之“味外味”。
  同样都是茶人,平头百姓的卢仝,对“牛饮”是情不自禁;文人雅士的袁枚,则偏爱“品饮”之儒雅有节。看来卢仝与袁枚的饮茶之道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茶文化的多元性使然。“牛饮”、“品饮”,雅俗共存,无优无劣。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人生的境遇有别,饮茶习惯和感受自然也就不一样。
其他文献
“不管是在‘桃花源里’(湖南馆),还是在联合国馆,总会有络绎不绝的爱茶人前来光顾,而且其中绝不乏重量级人物!”湖南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华东区域经理、湖南黑茶世博会推广总监孟涛兴冲冲地对记者说道。世博会期间,他带领两支茶艺师团队挥师世博湖南馆和联合国馆。据介绍,这两支团队均由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的女生组成。她们朝气蓬勃,且富有敬业精神,在长达184天的上海世博会中,她们以香醇的黑茶与精湛的茶艺赢得
期刊
抛开一切知障,以本能自然的身心去体验茶,即可得真味。  “医者意也”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观念所在。“意”包含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蕴,类似于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自古以来,中医因“意”而被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其实不然,国学大师梁启超曾在《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国凡百学问,都带一种‘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神秘性……”同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与中医可谓是理一分殊。因为就茶的药
期刊
谈论茶文化,总会说到人与事。什么人在从事着什么样的茶事工作,人物在茶界担任的角色差异也正可说明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称谓,大家在应用上就出现许多有趣的画面。  茶友(Tea Drinkers)是最广泛的称谓,只要是喝茶的人,或是从事茶工作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茶友。在谈茶的聚会上,各层各类的人聚集一堂,这时称大家为茶友最为妥当。一度有人用茶人代替,后来随着茶文化的进程,茶人演变成别有
期刊
茶叶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过去散茶打天下,未来品牌坐江山。在中国,普及茶叶消费及推广茶文化方面散茶起到了关键作用,散茶大军经营灵活、服务深入、方便消费者的体验,培养了大批消费者的喝茶习惯,为中国茶产业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的成熟,消费者慢慢地把眼光转移到了品牌茶叶身上,品牌消费逐步成为茶叶消费的主流。茶叶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品牌建设是决定因
期刊
茶文化交流活动,听见有位茶道老师与他学生的对话,老师说规定了在茶道表演时不能佩戴首饰,为何还戴?学生说那并非首饰,是我的订婚戒。老师说不按照规例的,只好踢出局,不能上台表演。学生说上次老师在海边泡茶,手腕上不是也戴着一个花布制的圈圈橡皮筋。老师说不一样,那时是非正式的茶会,现在是正式茶道表演。  首先要提出“茶道”应该分成正式与非正式吗?然后是有关茶道表演时一些行为举止、言语神态、服饰装扮的礼数,
期刊
在当今社会,家里来了客人以茶相待,或者受邀参加茶会,以茶会友或是以友会茶的情形,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喝茶、品茶成为人与人之间交际应酬很重要的一环。出席茶会或参与喝茶、品茶的聚会,如果能表现得优秀得体,必然受大家欢迎;如果表现得不能恰如其分,很可能成为不受欢迎的茶客。  茶是清高的饮品,自古以来就为文人雅士、逸士高僧的重要的喜好,品茶、喝茶是人们优雅、健康的嗜好,茶会是培养超凡脱俗气质的好环境,不论是
期刊
它是饱含南武夷乡土气息的山歌,从遥远传唱至今;它是一颗古朴的明珠,从遥远璀璨到今天;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抖落的是尘埃,留下的是珍贵。它的观星茶以神奇的碎铜奇效闻名于世,它就是奇迹般地保留着300余栋明清古民居的和平古镇。    初春,朦胧的细雨一直下个不停,从武夷山驱车2个小时,来到千年文化古镇和平。和平镇,始于唐朝,它是地处闽西北的边陲小镇,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也是一处全国罕见的
期刊
放眼望去,周遭群山环绕,如同襁褓把山城严严实实地包裹其中,默默流淌了也不知多少个世纪的蟾溪,穿城而过,蜿蜒着往山的那一边流去。翠微的青山,清澈的溪水,恰似彩虹卧波横跨溪流的廊桥,还有那年湮代远的故人旧事,杂糅着渐渐被城市化的建筑,皆纳于这一座情韵兼胜的小山城中。一座沿溪而建、古香古色的双层茶楼玉立在山城新旧两区的交接处,一边是古旧,一边是簇新。乌瓦白墙的外观,雕绘满眼的窗格,很容易就让人目摇神迷,
期刊
好茶的人,总是博爱的,与茶息息相关的人或物总能吸引他们的关注,与品茶煮水相关的物品总有玩味不尽的乐趣。近年来,来自东洋的日式生铁壶进入了越来越多茶友的茶室。能在短时间改善水质的“神壶”到底奥妙在哪里?本期“三人行”请来了三位铁壶发烧友与大家一同探讨日式生铁壶的选购和保养。    [主持]卦卦  [嘉宾]牧歌洋洋(生铁壶发烧友)  茶色(古典文学教授普洱茶爱好者)  冷雨夜(茶具玩家青岛铁壶卖家) 
期刊
台湾早年大多数的茶树品种都源自福建,且多在清朝中叶至民国初期所引进。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来自安溪县的铁观音品种“红心歪尾桃”与“硬枝红心”,以及来自永春县的佛手茶等。  充满浓浓宗教意味的“佛手”,指的不仅是芸香科中一种清香名贵的水果,也是葫芦科的一种常见蔬果,更是大叶种的一个茶树品种。尽管三者分属全然不同的植物,却都由于形似佛手而得名。  佛手柑属芸香科柑橘属,有佛手、五指香橼、五指柑等多种别名,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