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美术学科突破了以往应试教育中不被重视的局面,逐渐成为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认知感悟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鉴赏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承担着学生美术基础形成和审美能力提升的功能,对于促进美术学科的整体质量提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篇文章对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美术鉴赏;审美能力;高中
美术鉴赏学科是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基础,是凸显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通过让学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吸收其中蕴含的艺术精华,从而得到审美素养的积累和提升。在如今新课改的背景下,单单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已不能满足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教师要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美好并吸取其中的精华,从而形成创造美的能力,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正视课堂主体,正确引导学生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增强学生对作品的鉴赏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灌输式地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兴趣转化成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师正确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讲授《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这节课时,相较于直接将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中外建筑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探究的方式发现并总结特点,显然更能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中外的建筑,并说出理由。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建筑的图片,与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和探究,并在其中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审美素养。
二、调节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交流
“鉴赏”二字就是品鉴和欣赏的意思。要想达到鉴赏的目的,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提升表达的欲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融洽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从而在逐步引导中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这一过程中,融合学生的实际经历,加强学生的品鉴体验,能够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从而充分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达到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例如,在教授《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这节课时,建筑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相较于通过教材上的文字和图片让学生对建筑艺术进行探索这一方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建筑让学生对建筑艺术进行总结和探索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投入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课堂提问等方式,调节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大胆表达独特的想法,而教师要进行适当地评价,从而使学生得到被肯定的满足感,以此来提升审美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手段,传授鉴赏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了学科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但这并不表示鉴赏方法、技能等基础理论知识不重要,相反地,这些方法和技能的积累,是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其实,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具备一定吸引力的,正是由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单一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的方式,逐渐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为了重塑美术教育的基础屏障,完善审美素养的培养技巧,教师应丰富和改进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来传授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这节课为例,为了让學生对民间美术的语言特征进行了解,从而掌握鉴赏民间美术的基础知识。教师选择让学生自由结合小组的方式,对民间美术的资料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定了探究任务,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探讨和表达,对规定任务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的知识认知向纵深方向发展,既保证了教学的整体效率,也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方法。
总而言之,在如今新课改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实承担着巨大的美育功能。而鉴赏教学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通过品评和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得到艺术灵感的激发和积极情感的熏陶,成为了艺术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作为学生审美观念形成的引导者,应将学生情感感化和心灵启发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创造出高效而稳定的美术课堂,为学生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旭. 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 文学教育(下),2019(04):155.
[2]张月馨. 试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审美心理[J]. 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26-127.
关键词:美术鉴赏;审美能力;高中
美术鉴赏学科是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基础,是凸显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通过让学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吸收其中蕴含的艺术精华,从而得到审美素养的积累和提升。在如今新课改的背景下,单单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已不能满足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教师要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美好并吸取其中的精华,从而形成创造美的能力,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正视课堂主体,正确引导学生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增强学生对作品的鉴赏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灌输式地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兴趣转化成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师正确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讲授《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这节课时,相较于直接将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中外建筑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探究的方式发现并总结特点,显然更能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中外的建筑,并说出理由。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建筑的图片,与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和探究,并在其中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审美素养。
二、调节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交流
“鉴赏”二字就是品鉴和欣赏的意思。要想达到鉴赏的目的,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提升表达的欲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融洽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从而在逐步引导中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这一过程中,融合学生的实际经历,加强学生的品鉴体验,能够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从而充分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达到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例如,在教授《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这节课时,建筑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相较于通过教材上的文字和图片让学生对建筑艺术进行探索这一方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建筑让学生对建筑艺术进行总结和探索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投入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课堂提问等方式,调节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大胆表达独特的想法,而教师要进行适当地评价,从而使学生得到被肯定的满足感,以此来提升审美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手段,传授鉴赏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了学科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但这并不表示鉴赏方法、技能等基础理论知识不重要,相反地,这些方法和技能的积累,是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其实,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具备一定吸引力的,正是由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单一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的方式,逐渐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为了重塑美术教育的基础屏障,完善审美素养的培养技巧,教师应丰富和改进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来传授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这节课为例,为了让學生对民间美术的语言特征进行了解,从而掌握鉴赏民间美术的基础知识。教师选择让学生自由结合小组的方式,对民间美术的资料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定了探究任务,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探讨和表达,对规定任务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的知识认知向纵深方向发展,既保证了教学的整体效率,也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方法。
总而言之,在如今新课改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实承担着巨大的美育功能。而鉴赏教学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通过品评和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得到艺术灵感的激发和积极情感的熏陶,成为了艺术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作为学生审美观念形成的引导者,应将学生情感感化和心灵启发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创造出高效而稳定的美术课堂,为学生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旭. 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 文学教育(下),2019(04):155.
[2]张月馨. 试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审美心理[J]. 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