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n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乔典运曾经说过:他在家乡西峡所经历过的乡村生活,是一口深不见底的“小井”,他的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从这口“小井”里淘洗出来。他的创作成就和经验,激励和影响着不少的南阳青年作家,在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上铿然前行,涌现出了不少深得其创作真传,且成绩不菲的文坛新人。南阳青年作家臧建国,就是这些成绩不菲的佼佼者之一。
  臧建国虽是“青年作家”,却已有二十多年的“创龄”了。他曾在县团委工作,后来担任乡镇长和乡党委书记,长期的基层工作,使他的内心积累了大量的农村生活素材。他秉承乔典运先生的创作“心经”,在生活这个丰富的“矿井”里深掘精淘,去粗除糟,抽金撷宝,潜心打造,先后写出并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两部(《网》《壳》),中短篇小说集两部(《初涉人生》《乞丐与流浪狗》),散文随笔集两部(《一笑了之》《四十不惑》),思想火花集《荧光点点》,电视剧本《五朵山传奇》等。《乞丐与流浪狗》是他最新出版的作品集,集子中的小说有不少都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过,与他之前出版过的长篇小说或者作品集相比较,这本集子无论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以及艺术性等方面,应该都是最高和最好的。
  读过《乞丐与流浪狗》这本作品集,让人感受最深的是这本书所蕴含的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气息以及作者心中那作为基层干部的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全书收入的二十五篇小说中,绝大多数作品的笔触都犀利尖锐,锋如利刃,深深切入生活内部,深入剖析,精雕细琢,语言精道老练,人物形象真实,充分体现了作者丰硕的生活积累与扎实的写作功力。譬如写官场情态的《病夫》《出院》《第一书记》,写经济社会干群关系的《办法》《票箱高挂旗杆上》,写农村新旧思想激烈冲突的《高老头的拐杖》《黄铁塔的烦恼婚事》《一棵树》《老图进城记》,写农村青年男女进城打工,造成只剩爷爷奶奶看护孩子生活、学习,致使出现孩子夭亡惨痛事件的《留守》,写单纯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的畸形教育模式,导致孩子不堪重压自杀寻死的《小自杀者》等,都是相当不错的作品。然而,若从文学性和思想性这两把尺子全面丈量的话,还是《办法》《留守》《一棵树》《票箱高挂旗杆上》这四篇小说,质量更上乘一些。
  这四篇作品中,《办法》和《票箱高挂旗杆上》都是写经济社会干群关系的,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办法》写的是山根村的老党员萧老头,因小事误会被无赖白小秃打了。萧老头找村干部解决,要求收拾白小秃,给自己出口气,村干部说没证据,这事没法弄。萧老头又到乡里,找包村副乡长谭文国解决,谭文国几次下村了解情况,觉得无法解决。萧老头就直接找乡党委书记,并扬言如果书记解决不了,就到县里、省里、乃至中央上访。于是书记要求派出所长拘留白小秃,给萧老头一个交代。然而,派出所长认为缺乏证据,不好拘留,再者白小秃还有一个卧病在床的老爹,拘留了白小秃,他老爹谁管?出了事谁负责?事情陷入僵局,尤其是挂职包村副乡长谭文国,更是陷入了困惑、无助、被人耻笑的绝望境地。好在最后有好心人给他出主意,让他请萧老头的本家、山根村村长萧天河大喝一场,让萧天河来解决此事。谭文国遵嘱,请萧天河大醉一场,二人成了莫逆兄弟。事后,萧老头果然不再来乡里找领导解决问题了。后来得知,原来白小秃在一个黑夜,被莫名其妙地揍了一顿,村里乡里又给了萧老头不少的救济钱物,才让萧老头咽下了这口恶气。真相大白,皆大欢喜,谭文国的心里却有说不出来的失落如鲠在喉。
  小说《票箱高挂旗杆上》写的则是村里要新选村主任,连出去打工的人都叫了回来。投票这天,乡里来了监督组,严格按照选举程序进行。临近中午,本村的投票终于结束,监督组安排先吃午饭,下午由监督组带着两个投票箱,分头到东、西两片村子再投。然而问题来了:吃午饭时这两个票箱怎么弄?监督组和村委会说派专人看管,群众却不同意,说看管的人要做手脚可咋办?双方反复商量没有结果,最后有人出个主意:将票箱挂到村委会院里的旗杆上,除了派专人看管,还要摄像机全程录像监控,这样才能让人放心。这个意见一致通过,人们才算满意了。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篇作品虽然都是严肃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但故事情节的字里行间,却充溢着幽默、梦幻、臆想、讽喻等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要素,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然而愉悦之后,又有淡淡的沉重在心头。这是建国小说十分可贵的地方。
  与以上两篇富于幽默、讽喻气息的小说有所不同,另外两篇小说《留守》和《一棵树》,则让人读过之后,忍禁不住地心痛和恨铁不成钢。《留守》写的是农村小学生姐弟俩:迎迎、康康,爸爸妈妈都去城里打工了,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长福老汉和多病的奶奶,他们除了照护孙子孙女的生活、学习,还要见缝扎针侍弄地里不是很多的庄稼。两位老人忍着体衰的病体尽心尽力,两个懂事的孙子孙女体谅爷奶努力学习,一家人尽管过得艰难,却也其乐融融和谐幸福。谁知有一天,爷爷奶奶下地点种花生,中午回家由于腿脚慢晚了一会儿,按时回家的迎迎、康康可能饿了,就吃了奶奶已经拌过农药、准备明天接着点种的花生种,结果中毒身亡。回家做饭的奶奶,看到孩子中毒立时瘫了。拐到菜园薅菜的爷爷听见老伴的喊叫急忙赶回,一见此情忍不住怒骂起老伴来。老伴也愧忿难当上吊而死。长福老汉看着三个亲人相继死去,他怎么跟儿子媳妇交代啊?于是也打开了农药瓶……看到这样的结局,怎能让人不心痛?
  《一棵树》说的是另一个乡村惨案。一棵极其平常的老桐树,长在已经荒废的渠埂上。渠埂南边是楚家的地,渠埂北边是韩家的地。平日楚、韩两家下地干活碰上了,都在那棵老桐树下喝茶纳凉,谁也没在意那棵老桐树的归属问题。忽一日,楚家多病的老光棍十三叔寿限将至,侄子青剑、刚剑为了省钱,决定伐了那棵老桐树,给十三叔做一副棺材殡葬用。树伐倒了,拉走的时候却被韩家三兄弟天虎、天豹、天牛攔住了:这棵树是你们家种的吗?你们怎么不吭一声就伐了?它长在咱们两家的地中间,应该两家都有份……于是起了争执,相持不下。村干部赶来劝解,也说服不了双方。争吵越来越激烈,事情越闹越大,谁都不愿意被欺负……随后双方动手了,那些原本赶来劝解、看热闹的楚、韩两族的本家,也身不由己地搅了进去……一场大规模的械斗,造成一死三重伤六轻伤。县乡领导震动,司法机关立案调查,楚韩两家各执一词,互诉对方。官司一直打了一年多不分输赢,司法机关最终鉴定那棵老桐树既不属于楚家,也不属于韩家。楚韩两家为打官司身心憔悴,疲惫不堪,先后服从法院判决。打死的埋葬,打人者判刑,那棵老桐树归集体所有。然而,待村干部去看那棵已经伐倒的树身时,却发现树干已经风刮日晒雨淋霜打沤成朽木……读到这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恨铁不成钢——楚韩两家的当事人不懂法纪见利忘义,为一己小利而大动干戈,害命伤人!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来。鲁迅先生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想,建国是深谙鲁迅先生的创作之道的,他所创作的小说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就这本小说集而言,里面的一些篇幅还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譬如有的作品提炼、凝聚不到位,存在处理概念化、简单化,生活气息不浓厚,人物形象不丰满的问题;有的作品的叙述、对话语言,还有进一步精炼和形象化的提升空间等等。然而,存在这些问题也瑕不掩瑜,并不影响这本小说集的质量,其还是一本水准相当上乘的集子。
  相信建国长期基层工作的生活积累,有二十余年创作的宝贵体验,有著名作家乔典运先生的创作经验为指引,他一定能够以鲁迅先生为楷模,继续在生活的“矿脉”里勤奋开掘,淘宝掘金,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是我对建国的一点期望。
其他文献
在相遇之前,我的嗓子已經喑哑  一叶扁舟,也回溯不到唐朝的岸边  现在,我恍若一枚石子,狠狠地  被抛掷在寺庙的硬地上。月光初染  寒山寺春眸流盼,抱住了我的梦  乌啼像一口大钟,硬硬地敲在心坎上  时间不早了,月儿腼腆着,遮住了  自己的脸,薄霜覆上眉梢,睫毛缠绵悱恻  霞光连接着渔火,一个愁字可怎么入眠  在轻轻的吟哦之声里,寒山寺愈来邈远  今夜就不留下了,我们相遇之后  只那么静静地一闪,
期刊
那些地方转换着,走马灯一样的场景  粉墙黛瓦的古街在空气的光影里折射着  永逝的岁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场  侵蚀着吞没着时间的光环和流动的幽光  一缕炊烟盘绕着绿水青山,曦光里  龙的曼舞,怀抱着尘埃里萦怀的小可愛  从这条街,到那条街  一截甘蔗的甜蜜醉倒了舌头  一条河没有声响地流着,因了街的相伴  水乡的舟楫往来不绝,商旅相逢一笑  前街后河一衣带水,阴阳着世道人情  此刻那石板路像一面镜子
期刊
我似乎钝了。路边高大的树木哑了嗓子  也没有唤起我的仰望,碰见建筑  我闭了眼,什么都听不见  遇上音樂我睁大眼睛,什么也寻不到  冬在打坐。它的嘴里念念有词  如果念出一场雪,我还会不会为雪的白  感动,如果念出一阵风  我会不会为遍地的落叶忧戚  冬在打坐。冬的嘴里念念有词  如果耐着性子听下去,它会告诉我  我的刃是被什么一点点地磨去  还是被什么一小片一小片磕去的吗  我不希望我的刃是一线
期刊
我八歲那年,曾经用一根木头疙瘩  占山为王,邻村的半大孩子几次围攻  都败在我的麾下。那个大堤是两村之间的  一个土坝,我站在上面  左手掐着腰,右手挥舞着木头疙瘩  此刻我跨过明嘉靖三十六年建造的铁铃古关  左手已经掐不起儿时的小蛮腰  右手托着镜头,洞开着,在震颤中得意忘形  一行行白鹭从枫桥之上飞过,又回旋了回来  久违的岁月像一把把镰刀,割掉了一茬茬记忆  刚拍摄的风景现在打开  却已经在
期刊
每天,早早起床  轻轻推开挤在山沟的蓝  讓绿,舒展辽阔  伸出手,抚摸清澈的风  给晨练的云一个秘密的提醒  那些花笑得很害羞,母亲知道  每一件往事,都香着春天  一丝白,一缕红,开始谈论  先前的细节。母亲的目光  放高袅袅的柔软
期刊
大巴山自古以来偏安一隅,古代有许多官员及才子贬谪于此地。这里秀丽的青山绿水引得众多怀才不遇的文人才子在此借景抒怀,感时伤事。他们在以州河洗尘,借巴山疗养,于世事沧桑中找到了莫大的心理慰藉的同时,也给这里的秀美山水涂上了诗情画意的色彩,为大巴山染绘了浓浓的古文化气息。李白有“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日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杜甫也留下了“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的名诗;李商隐一首《夜雨寄北》
期刊
一翘,就露出五个乳名,多么奇妙  原来,我们一直被含在母亲嘴里  但更多的时候,母亲不笑  尤其对父亲,张口吃饭,闭口休息,  抑或,不容置疑地命令父亲出去走走  可是,當一群子孙,打来电话  或涌进家门,母亲的嘴角  迅即,姹紫嫣红  昨天,我走出小院,突然发现  那些花,鲜着鲜着,就蔫了
期刊
又一个春天莅临,母亲  用纯粹的白,解读蓝的深远  发卷,自然,日子,洁净  或许,还有茁壮正与阳光较量长短  清晨,每一滴水,都能让梳子  体悟静的影响及意義  像父亲接住轻轻飘落的一首诗  默读前世今生  风轻轻推开房门,送来庄稼的味道  母亲盯住父亲的手,想起昨天的事情
期刊
鏵犁费力攀上父亲肩头  母亲的眼神,弯了一下  等待出发的马车  突然发出轻轻的叹息  镐头和锄头躲在墙角,悄悄商量  用什么办法才能让母亲  祛除它们脸上残留的冷  只有葫芦心思缜密,藏起种子  想逗母亲,重返舞台  指挥一场经典的弹奏  母亲一言不发,缓缓挪进屋里  呼吸粗了,又重了
期刊
得知丢丢救助成功,我喜极而泣!泪水伴随着窗外的雨滴潸然落下,纠结了几天的心终于放松下来。祝贺丢丢第二次获得重生!  那天在校园停放的汽车底下,我看到一只卧着的狗狗,小体型,柴犬,白色的毛发间有栗色的圆片。仔细查看,它的下体有毛病,大便难受,还带血。这是谁家的狗跑丢了?还是……听校门口小卖店的妹妹说,这个狗上周就在这里游荡了。唉!真让我猜中了,是流浪狗无疑。真可怜!我想把它逮住、救治,喊来同事帮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