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民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认知规律,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民族学生 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何探索出一种既符合教学目的需要,又适合民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学习氛围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如何激发民族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如:因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视野较窄,自我要求不高,目标短浅:由于边远地区群众文化薄弱,影响了他们信息的吸收、观念的改变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些特点,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他们填鸭式地灌输枯燥的知识,“要他们将思想长久地用在某一事情上,对他们是一种痛苦。长久的、持续的注意是强加于他们的最苦的差事之一”。(洛克)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根据民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认知规律,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性,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或者展示一些极具欣赏性,探究性的图片,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中,我先讲述印度狼孩的故事,然后设问:“狼为什么哺育人类的孩子呢?” “英格兰地区的大山雀为什么会偷喝牛奶呢?”;在讲《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利用画图、知识竞赛等游戏,提高兴趣
生物结构图历来是生物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普遍认为图的记忆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在教学中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学习、记忆有关结构。例如,学习鱼的外形结构时,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在草稿纸上各画出一条鱼,然后将自己画的鱼高举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学生画的鱼虽然形态各异,但外形大体来说呈梭形,学生思考原因,很容易想到这种形状有助于减小水的阻力。接着要求同学们画出鱼鳍,这时候大多数同学画不出来,于是出示鱼的实物要求学生观察,再进行模拟实验了解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由于带着问题学习,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特别认真。最后再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默画出鱼鳍,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学生都能很快完成。
民族学生争强好胜、爱与表现的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课堂中,对激发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强的催化作用。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评选出优秀小组和和明星个人。激发了学生展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促使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三、引入诗词、成语、俗语,增强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以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
此外,适当引用成语、俗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是个样。”来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学生听来很有趣,简明易懂。
四、关注生物学前沿知识,保持兴趣
生物学正在蓬勃发展,其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比如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这些研究成果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及时将这些最新的生物学知识和信息告诉学生,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发展现状,扩大其知识面,而且能让他们从中认识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如:在讲解病毒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谈禽流感,告诉学生目前禽流感研究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能使课堂变得有新意、有活力。
五、学、做结合,享受乐趣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除正常的实验外,我还有意地让学生多动手,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充分锻炼。例如,在学习人体各系统有大量的结构图需要记忆,单凭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用废旧纸板剪出各器官的形状,最好用彩笔涂上颜色,背面标出名称。而我则利用模型来讲解,然后,将模型打乱,再要求学生用最快的时间按正确顺序拼装好,评选出优胜个人。可用的模型非常多,例如花的模型、眼球的模型以及人体的模型等。同时,还对制作合格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存在问题的给予纠正。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制作的模型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学生的赞许时,都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做的不好的也不甘示弱,决心下一次一定做好。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总之,“教无定法”,不论哪种教学方法,只要符合教育学规律,符合民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成功的。
关键词 民族学生 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何探索出一种既符合教学目的需要,又适合民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学习氛围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如何激发民族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如:因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视野较窄,自我要求不高,目标短浅:由于边远地区群众文化薄弱,影响了他们信息的吸收、观念的改变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些特点,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他们填鸭式地灌输枯燥的知识,“要他们将思想长久地用在某一事情上,对他们是一种痛苦。长久的、持续的注意是强加于他们的最苦的差事之一”。(洛克)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根据民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认知规律,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性,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或者展示一些极具欣赏性,探究性的图片,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中,我先讲述印度狼孩的故事,然后设问:“狼为什么哺育人类的孩子呢?” “英格兰地区的大山雀为什么会偷喝牛奶呢?”;在讲《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利用画图、知识竞赛等游戏,提高兴趣
生物结构图历来是生物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普遍认为图的记忆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在教学中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学习、记忆有关结构。例如,学习鱼的外形结构时,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在草稿纸上各画出一条鱼,然后将自己画的鱼高举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学生画的鱼虽然形态各异,但外形大体来说呈梭形,学生思考原因,很容易想到这种形状有助于减小水的阻力。接着要求同学们画出鱼鳍,这时候大多数同学画不出来,于是出示鱼的实物要求学生观察,再进行模拟实验了解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由于带着问题学习,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特别认真。最后再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默画出鱼鳍,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学生都能很快完成。
民族学生争强好胜、爱与表现的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课堂中,对激发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强的催化作用。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评选出优秀小组和和明星个人。激发了学生展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促使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三、引入诗词、成语、俗语,增强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以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
此外,适当引用成语、俗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是个样。”来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学生听来很有趣,简明易懂。
四、关注生物学前沿知识,保持兴趣
生物学正在蓬勃发展,其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比如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这些研究成果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及时将这些最新的生物学知识和信息告诉学生,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发展现状,扩大其知识面,而且能让他们从中认识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如:在讲解病毒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谈禽流感,告诉学生目前禽流感研究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能使课堂变得有新意、有活力。
五、学、做结合,享受乐趣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除正常的实验外,我还有意地让学生多动手,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充分锻炼。例如,在学习人体各系统有大量的结构图需要记忆,单凭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用废旧纸板剪出各器官的形状,最好用彩笔涂上颜色,背面标出名称。而我则利用模型来讲解,然后,将模型打乱,再要求学生用最快的时间按正确顺序拼装好,评选出优胜个人。可用的模型非常多,例如花的模型、眼球的模型以及人体的模型等。同时,还对制作合格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存在问题的给予纠正。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制作的模型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学生的赞许时,都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做的不好的也不甘示弱,决心下一次一定做好。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总之,“教无定法”,不论哪种教学方法,只要符合教育学规律,符合民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