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伴头晕患者脑血流调节能力的研究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焦虑症伴头晕患者的脑血流调节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焦虑症伴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压、脑血流情况,对其脑血流调节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卧位时血压、脑血流的流速与立位时血压、脑血流的流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由卧位转为立位后,2min内脑血流的流速与卧位时脑血流的流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伴头晕患者卧立位时血压、脑血流平均流速差异较大,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及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明显下降,与焦虑症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有关。
  【关键词】焦虑症;头晕;脑血流调节能力
  头晕是神经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常见原因有精神性疾病、前庭系统功能紊乱、神经血管病变等;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出汗、呼吸困难、尿频尿急等表现;焦虑症伴头晕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易误诊及漏诊,导致患者未及时进行脑血流调节,危及患者生命[1]。本研究主要讨论了焦虑症伴头晕患者的脑血流调节能力,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焦虑症伴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脑血流调节能力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共收治60例焦虑症伴头晕患者,其中男20例,女40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39.4±4.1岁;体重42~68kg,平均体重58.3±3.7kg;病程1~15年,平均病程4.1±3.9年。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脑血流检测时,应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避免脑血流速度受环境影响而变化;检查时,使患者情绪保持平稳,测量患者卧立位血压;检查深度为55mm左右,应用2MH探头探查到一侧大脑中动脉后,嘱咐患者安静平躺3min左右,然后在8s内迅速站起,保持平稳站立2min后,平躺观察3min,整个检查过程在14min内完成,通过颅脑超声仪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BFV);以卧位时血压、脑血流的流速为基线,立位时血压、脑血流的流速与其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我院60例焦虑症伴头晕患者卧位时血压、脑血流的流速,立位时血压、脑血流的流速,由卧位转为立位后2min内脑血流的流速较卧位时的差异等。
  1.4 数据处理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我院60例患者卧立位时血压、脑血流的流速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卧位时血压、脑血流的流速与立位时血压、脑血流的流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我院60例患者卧立位时血压及脑血流的流速对比
  注:我院60例患者卧立位时血压及脑血流的流速对比,P<0.05。
  2.2 我院60例患者由卧位转为立位后,2min内脑血流的流速较卧位时的差异分析,所有患者卧位时脑血流平均CBFV为4.17±3.98cm/s;由卧位转为立位后,2min内脑血流平均CBFV为12.5±8.6 cm/s;所有患者由卧位转为立位后,2min内脑血流的流速与卧位时脑血流的流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科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症[2],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还有头痛、头晕、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植物神经症状,其中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在焦虑症患者中占很大比例。焦虑症的患者常以头晕为主要原因就诊,焦虑症伴头晕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主要针对焦虑症伴头晕患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观察我院60例患者卧立位时血压、脑血流平均流速的差异,探寻其特殊的生理机制为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在我院60例患者中,由卧位变为立位后,在重力作用下,血压在20s内迅速上升,脑血流的流速也随之上升,卧位时平均血压为110.21±3.45 mm/Hg,立位后平均血压为120.35±4.51 mm/Hg;卧位时脑血流平均流速为4.17±3.98 cm/s,立位后脑血流平均流速为7.85±5.95 cm/s;说明机体自身的調节能使脑血流上升并维持在稳定水平,主要包括脑自动调节和自主神经调节。在血压下降至低点时,压力反射使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血压迅速升高,脑血流也随血压反弹至超出卧位基线水平,该调节在立位后25s内基本完成[3]。由于心-脑血管调节的平衡,立位稳定后,脑血流维持在卧位基线水平或超出基线,该阶段脑自动调节起主要作用,可能的机制涉及神经源性学说、肌源性学说、内皮细胞源学说、代谢学说等[4]。所有患者由卧位转为立位后,2min内脑血流的平均流速为12.5±8.6 cm/s,说明焦虑症伴头晕患者脑血流调节异常,可能是由于焦虑状态所导致的,异常的血流调节可引起患者发生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综上所述,焦虑症伴头晕患者卧立位时血压、脑血流平均流速差异较大,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及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明显下降,与焦虑症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有关。
  参考文献
  [1]杨乐,杨弋,何思源等.TCD卧立位脑血流检测协助诊治焦虑症患者1例报道[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7):1324-1325.
  [2]邢英琦,郭珍妮,杨乐等.焦虑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脑血流调节的变化[J].中国卒中杂志,2014,10(3):183-187.
  [3]梁莹,吴少钗,许律琴等.焦虑症患者经颅多普勒频谱形态的检测[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32-133.
  [4]曲同庆.不同体位脑血流变化对多系统萎缩的诊断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2(6):59-60,6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两组在各时间段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7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参照组。给予对照组36例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给予参照组36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对照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照组复苏情况较好,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在复杂肾结石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复杂肾结石患者500例,均接受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472例(94.40%)结石清除成功。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良好。  【关键词】复杂肾结石;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疗效;安全性  大多数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血清D-二聚体指标检测,观察不同脑梗死病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性,分析D-二聚体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T2DM)治疗效果与可能机制。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胃转流术(GBP)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论 GBP胃转流术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确实有效,其机制可能与胃肠道激素如GLP-1水平有关,更深入的机制研究将为T2DM的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人体感染HBV 后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转归,包括急性感染后康复和病程慢性化,而慢性感染者也可能出现无症状携带、非活动性携带及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细胞肝癌等不同类型。尽管目前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由于HBV 并不能直接导致肝细胞病变,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机体的病理损伤和病程转归主要与病毒入侵后引发的机体免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 要】 目的:研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基础借鉴。方法:选择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溶栓治疗,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总的再通成功率为76.25%,在6小时内的接受治疗的成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究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得以有效的治疗,其中,7例患者实施择期手术,余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结扎加改良B-lynch缝合技术,在剖宫产后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的患者50例进行分析,其中25例作为对照组,在剖宫产后采用的是常规的止血缝合方法;其余2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的是子宫动脉结扎加改良B-lynch缝合技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观察异搏定(维拉帕米)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早期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异搏定组,每组各66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异搏定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7.5%,差异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