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岁至十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并且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热的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分数较少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的薄弱成为现阶段中职生的主要特征。而且大多数中职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1.中职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1.1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1.1.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中职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1.1.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中职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1.1.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1.1.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1.1.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中职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1.2情感中的心理问题。中职生正处在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在青春发育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自我意识明显增长,不甘寂寞,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又心理闭锁。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躁、激动,感情用事,不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
2.对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的辅导策略。
2.1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或者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2加强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事上,使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解放出来。让学生明确要摆脱依赖性,真正走向独立,准备承担成年人角色,就必须从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开始,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把握各种机会,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吸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成年人的意见,不要盲目地反叛、拒绝善意的批评和帮助,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和接纳学生,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不轻率地对学生的观点横加评判,同时,要胸怀坦白,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认识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努力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行为养成活动等,引导学生消除不良品行。注重榜样人物对学生的亲切性、可学性与感染性,增强其对榜样的理解、认同与效仿。因此,作为教师,同时又是学生的心理咨询者,一是要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要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同时,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培养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学会消除烦恼的各种方法。
2.4心理健康与学生性生理保健、心理卫生教育相结合。中职学生性器官的发育、成熟速度及心理急剧变化幅度很大,往往使他们产生种种困惑,再加上有些学生已接触到较多的海外和港台的言情、武打甚至是格调低下的影视等作品和网络信息,学生中不时会出现一些早恋现象。为此,我们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基本思路是“三理三导”,即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指导、性心理引导、性伦理教导,正确对待学生的性觉醒问题。学校应经常邀请医生做“青春期性卫生知识”讲座,把青春期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同学,让他们能用学到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还应该分年龄段进行青春期的性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异性之间的交往,使学生有意识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确立正确的性观念及其积极的性态度,确立健康的性意识。
2.5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就是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信是一个生命的灵魂,是一种无敌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剖析自信,就是指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从而树立远大志向;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踏实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从而保持乐观的情绪;相信自己可以改正错误,从而具有进取的精神。有了自信才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拚搏,才能不骄、不躁、不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信和勤奋是人取得好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学生长大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具有这两个重要因素。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这种自信。在社会激烈竞争中,具有这种自信就更为重要。
2.6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养成乐于交往的性格,因为在交往中能够相互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总而言之,中职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复杂,其教育对策亦很多,作为教师,这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1.中职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1.1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1.1.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中职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1.1.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中职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1.1.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1.1.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1.1.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中职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1.2情感中的心理问题。中职生正处在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在青春发育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自我意识明显增长,不甘寂寞,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又心理闭锁。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躁、激动,感情用事,不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
2.对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的辅导策略。
2.1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或者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2加强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事上,使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解放出来。让学生明确要摆脱依赖性,真正走向独立,准备承担成年人角色,就必须从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开始,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把握各种机会,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吸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成年人的意见,不要盲目地反叛、拒绝善意的批评和帮助,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和接纳学生,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不轻率地对学生的观点横加评判,同时,要胸怀坦白,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认识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努力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行为养成活动等,引导学生消除不良品行。注重榜样人物对学生的亲切性、可学性与感染性,增强其对榜样的理解、认同与效仿。因此,作为教师,同时又是学生的心理咨询者,一是要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要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同时,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培养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学会消除烦恼的各种方法。
2.4心理健康与学生性生理保健、心理卫生教育相结合。中职学生性器官的发育、成熟速度及心理急剧变化幅度很大,往往使他们产生种种困惑,再加上有些学生已接触到较多的海外和港台的言情、武打甚至是格调低下的影视等作品和网络信息,学生中不时会出现一些早恋现象。为此,我们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基本思路是“三理三导”,即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指导、性心理引导、性伦理教导,正确对待学生的性觉醒问题。学校应经常邀请医生做“青春期性卫生知识”讲座,把青春期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同学,让他们能用学到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还应该分年龄段进行青春期的性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异性之间的交往,使学生有意识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确立正确的性观念及其积极的性态度,确立健康的性意识。
2.5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就是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信是一个生命的灵魂,是一种无敌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剖析自信,就是指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从而树立远大志向;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踏实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从而保持乐观的情绪;相信自己可以改正错误,从而具有进取的精神。有了自信才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拚搏,才能不骄、不躁、不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信和勤奋是人取得好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学生长大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具有这两个重要因素。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这种自信。在社会激烈竞争中,具有这种自信就更为重要。
2.6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养成乐于交往的性格,因为在交往中能够相互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总而言之,中职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复杂,其教育对策亦很多,作为教师,这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