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人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aowei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特別的存在,说过的很多话,做过的很多事,以及脑海里闪过的很多奇思妙想都是独一无二的。

  长大后接触到了互联网,看到了许多陌生人分享的故事和想法后,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素未谋面之人,曾经与我有过相同的经历。

1


  八岁之前一直觉得数字都是有颜色的,1是白色,2是红色,3是蓝色,4是黑色,5是黄色,6是灰色,7是天蓝色,8是紫色,9是浅绿色。
  而数字和数字是能结婚生子的,所以才会有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那时候觉得2和4最般配,因为红色和黑色好看。而164这个数组成的家庭最和谐,因为白色和黑色生出的小孩是灰色的。

2


  一直相信这个世界(宇宙)的某一个地方有一个跟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在同一时间做着同样的事情,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担心万一某天我们俩见面了要怎么办。
  后来又觉得可能另一个我正在某一个地方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就像《楚门的世界》一样,通过电视看着我,所以上厕所的时候会非常紧张,恨不得拿块布把自己罩起来。

3


  每次看跳水比赛的时候,都特别担心运动员跳下来时会不会把头砸到跳板上。实不相瞒,到现在这种担心依然存在。

4


  小时候有段时间特别爱看花样滑冰,每次看到那些运动员在冰上进行原地旋转时,就忍不住操心,万一转太多圈,脚下的冰刀刮呀刮,就把冰面给钻出个大窟窿来然后人就掉下去了,那可怎么办?

5


  在没有暖气没有地热的南方,冬天的早晨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的瞬间,总觉得自己仿佛失掉了全世界。
  而偏偏我妈早上叫我起床最爱用的方法,就是二话不说,直接掀被子。这种时候我连哆嗦都没有,直接一个鲤鱼打挺就起来了,都是给冻的。

6


  大抵每一个家长都曾回答过孩子关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垃圾桶、菜市场、甘蔗地、臭水沟……似乎但凡能堆放东西的地方,就能捡到小孩子。
  小时候我爸妈给我的版本是火车站旁边的垃圾桶,故事还特别有板有眼,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此深信不疑。
  因此每次被爸妈批评了之后就会难过地躲在小角落里,一边哭一边想着我亲爹妈什么时候来接我,甚至想过要离家出走去找他们。

7


  小时候第一次在我妈办公室里看到传真机工作觉得特别神奇,一直想不明白对方是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通过什么渠道把那么大的一张纸传给我妈的。
  是的没错,我那时候一直以为传真机是直接连字带纸一块儿传送的。

8


  上小学之前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个拾荒者,因为可以一边捡破烂挣钱一边周游世界!
  觉得狗是公的,猫是母的,狗和猫结婚了才能生出很多小猫小狗;家里的玩具会在人们晚上睡觉了之后醒过来开party;而电视剧插播广告是为了让演员休息一下。
  相信世界以我为中心,我的思想具有终极奥义,如果以后我老了,这份思想要由谁来继承。
  最大的爱好就是披上床单或被子扮演公主或王子,一个人能分饰多角演出一部戏。
  哎呦,我那无知又中二的小时候哟!但我相信,我一定不是一个人!
其他文献
前两天刘腿跟我打架,原因很小,是因为她骑自行车,下车的时候脚丫子卡到自行车里,我就帮她扶了一下。  生气了,说我不应该碰她的自行车。说再也不想跟妈妈一起生活了,要永远去宇宙生活了。  后来不是自行车和打气筒什么的都扔了吗,就是因为我碰了一下她的自行车。  当时我就道了歉,还说下次我就知道不可以碰你的自行车了,但是也不原谅我。  昨天下午我去接她,老师跟我说她下午情绪很不稳定。因为裤子湿了,老师给了
交朋友这件事,古人比今人做得好。   随手一翻史书,就能扒拉出成群结队的好基友来,比如伯牙钟子期、廉颇蔺相如、管仲鲍叔牙、元稹白居易,那个志同道合,那个情深意切,着实让我等靠夜半在朋友圈发美食刷存在感的孤绝小民望尘莫及,望而兴叹。   随便拿左伯桃与羊角哀举个例子吧。两人都是贤士,听说楚王求贤,就搭伴去应聘,不料途中碰上大风雪,两人缺衣少粮,眼看走不下去了,左伯桃舍生取义,把衣服粮食全给了羊角
如果说生活是一个缓慢受捶的过程,那么毕业就是年轻人遭受的第一个暴击。当你从象牙塔上一跃入海,头脑里只会充满问号。  “我能养活自己吗?”  “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吗?”  “只想回老家朝九晚五,是不是没志气?”  是不是所有的轰轰烈烈,到最后都变得“平淡如水”?  ……  成年世界没有新手教程,更何况对于这届毕业生来说,当工作面试和论文答辩移至线上,毕业照变成奢望,连最后打一场球、最后逛一次街、最后喝
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糜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糜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糜先
李柏林  那年我大学毕业,辗转到一个陌生城市工作,首先跑去做了记者。  因为工作原因会有不同的饭局,有时觥筹交错,认识一些人,称兄道弟,还以为自己已经健谈到才一两个月就在这个城市拥有一大票的朋友。  八月的中旬下了一场暴雨。像这样的平原地带,只要一下大雨,城市就会被淹在水中,而我却是从来没经历过的。  我坐在窗前的地上,盘起长腿,一边听着窗外的雨,一边玩着手机。朋友圈一刷全是记者们拍的雨后的城市,
早先有一种说法,说情侣在一起不管多么如胶似漆甜甜蜜蜜,出去旅次游,回来后很大一票人会分手。后来随着人和人之间相处关系的变化,这种说法发展到同居——谈恋爱怎么都成,同居过一段时间,才知道能不能真正在一起,很多人就彻底死心决定分手。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在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距离里,不管关系多么近,也还是可以保持一些假象,而只有在一起彻底经历过一些事,才可以看到人的本质。这几天打开各种新闻媒体和
这是一位印度籍版画家来日本旅游时发生的事。她对我说:“明天要去銀座,所以想顺便搜寻附近美术馆或美术展的相关信息。”于是我替她找了许多地方,并考虑前往的各种可能路线。   当天,我带她参观的第一个展览就让她激动不已。负责导览的我当然非常开心,于是不假思索地对她说:“那我们接着去下一个展览吧。”她向我表示:“今天这样就好了,刚才的展览已经令我非常满足了,要是再看的话,我怕会忘记刚才参观时的感动。若不
夜间十二点钟左右,我登在青州城西门上:也没有鸡叫,也没有狗咬;西南方那些山,好像是睡在月光里;城内的屋宇,浸在月光里更看不见一星灯亮。   天上牛乳一般的月光,城下琴瑟一般的流水,中间的我,听水看月,我的肉體和精神都溶解在月光水声里。   月里水里都有我么?我不知道。   然而我里面却装满了水声和月光,月亮和流水也未必知道。   侧着耳朵听水,抬起头来看月,我心此时水一样的清,月一样的亮。
1  2016年秋天,清晨六点多,搭着最早一班地铁,我赶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天还未亮,我攥着热乎乎的鸡蛋灌饼,在寒风中紧盯着北影正门,开始在那里蹲点。  我热爱化妆,深入接触化妆后,萌生了在剧组当化妆师的梦想。了解到剧组不对外招聘,我打算采取迂回战术——用群演角色混进去,再想办法接触化妆。  看不到未来时,我留意到化妆贴吧里的广告。很多化妆学校用学生和明星的合影进行招生,承诺毕业包推荐剧组,学费高
《论语》是一部现代派或后現代派或未来派的小说,虽是两千几百年以前的作品,但恐怕要到公元二千年以后才有可能逐渐被人真正认识。   我背诵《论语》,是在五岁前后。那时还不到“五四”,陈独秀才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刚刚开始,“批孔”不过是萌芽。从此一别《论语》,直到七十年代初期,不知为什么忽然“批孔”大潮掀起,《论语》又时兴。不过来潮快,退潮也快。到了八十年代才渐渐知道“批孔”只是借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