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小语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总会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充分发挥插图的这些作用。
如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中,配有一幅插图。研读教材时,我仔细观察,觉得图右上方所表现的,是王维想象的他的兄弟们插茱萸、登山顶、望长安、思念他的情景。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看,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上了山顶,他们西望长安,思念王维,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以此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与兄弟们的手足深情。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围绕着“思念”和“手足情深”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生1:他们会说:“我的好兄弟王维,你要是能回来和我们一起登高避邪,那该多好啊!”
生2:他们还会说:“王维啊,你一人在京城求学,连重阳节都不能回来和我们团圆,太辛苦了,你可要保重身体啊!”
……
听了他们的交流,我暗自欢喜,插图放在这里使用,语言训练和情感体悟都得以落实,真是一箭双雕。就在我正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却有一个意外的声音响起:“老师,我觉得你讲的不对,王维想的并不是他的兄弟们登山思念他的情景,而是从前在家乡时,王维和他的兄弟们一起登山的情形。”我听了,不觉一愣,立即让他说说自己的理由。这个学生振振有词地说:“书上写了,王维想到以前在家乡时,每到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你看,图中手上拿着一卷书的人不就是王维吗?而且,你看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很高兴的样子,如果只是他的兄弟们,因为思念远在他乡的王维,有点难过,脸上不会这么高兴的!“
话音刚落,同学们和我一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同样的一幅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而我此前却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文字才有这样的功能,没想到形象的画面也能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我懂得,钻研教材时,不仅文字要潜心研读,插图也要读!
课文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编排的,在学生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我们每个老师都了然于心,但在实际教学中,研读教材时却往往会忘记插图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偏重于对教材语言文字的研读(哪怕是文中的一个标题或课后的一个提示都不会放过),忽视对插图的仔细观察和潜心揣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仔细研读插图,更好地发挥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要做到:
1.?仔细观察,图文对照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教材,插图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再现课文中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是提供资源,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感悟文字表达的情感……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通晓图意的基础上,结合对教材的研读,才能把握好使用的时机,有层次地合理地使用,以充分有效的地发挥插图的重要作用。
2.?走近学生,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
备课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对学情应有充分的了解。三年级的学生,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都会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预习,不管是对于课文的语言文字还是插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们在备课之前,除了了解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程度外,不妨也顺便了解一下他们对插图的理解和感悟。这样便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对于插图的有效利用更提供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如上述教学现场中,若课前早知学生有这样的理解,我会这样设计:
师(出示图):同学们看,此时此刻,王维想到了什么?如果学生觉得是王维和兄弟们一起登山的情景,我会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把那时的王维与此时的王维作一比较,从而感受他浓郁的思乡情。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拉近他们与王维的距离,走近王维的思乡情感中,同时也利于学生们观察能力的训练。
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为此时的教学是老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的课堂!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
如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中,配有一幅插图。研读教材时,我仔细观察,觉得图右上方所表现的,是王维想象的他的兄弟们插茱萸、登山顶、望长安、思念他的情景。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看,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上了山顶,他们西望长安,思念王维,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以此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与兄弟们的手足深情。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围绕着“思念”和“手足情深”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生1:他们会说:“我的好兄弟王维,你要是能回来和我们一起登高避邪,那该多好啊!”
生2:他们还会说:“王维啊,你一人在京城求学,连重阳节都不能回来和我们团圆,太辛苦了,你可要保重身体啊!”
……
听了他们的交流,我暗自欢喜,插图放在这里使用,语言训练和情感体悟都得以落实,真是一箭双雕。就在我正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却有一个意外的声音响起:“老师,我觉得你讲的不对,王维想的并不是他的兄弟们登山思念他的情景,而是从前在家乡时,王维和他的兄弟们一起登山的情形。”我听了,不觉一愣,立即让他说说自己的理由。这个学生振振有词地说:“书上写了,王维想到以前在家乡时,每到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你看,图中手上拿着一卷书的人不就是王维吗?而且,你看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很高兴的样子,如果只是他的兄弟们,因为思念远在他乡的王维,有点难过,脸上不会这么高兴的!“
话音刚落,同学们和我一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同样的一幅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而我此前却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文字才有这样的功能,没想到形象的画面也能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我懂得,钻研教材时,不仅文字要潜心研读,插图也要读!
课文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编排的,在学生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我们每个老师都了然于心,但在实际教学中,研读教材时却往往会忘记插图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偏重于对教材语言文字的研读(哪怕是文中的一个标题或课后的一个提示都不会放过),忽视对插图的仔细观察和潜心揣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仔细研读插图,更好地发挥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要做到:
1.?仔细观察,图文对照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教材,插图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再现课文中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是提供资源,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感悟文字表达的情感……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通晓图意的基础上,结合对教材的研读,才能把握好使用的时机,有层次地合理地使用,以充分有效的地发挥插图的重要作用。
2.?走近学生,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
备课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对学情应有充分的了解。三年级的学生,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都会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预习,不管是对于课文的语言文字还是插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们在备课之前,除了了解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程度外,不妨也顺便了解一下他们对插图的理解和感悟。这样便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对于插图的有效利用更提供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如上述教学现场中,若课前早知学生有这样的理解,我会这样设计:
师(出示图):同学们看,此时此刻,王维想到了什么?如果学生觉得是王维和兄弟们一起登山的情景,我会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把那时的王维与此时的王维作一比较,从而感受他浓郁的思乡情。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拉近他们与王维的距离,走近王维的思乡情感中,同时也利于学生们观察能力的训练。
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为此时的教学是老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的课堂!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