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闪闪之外的海昏侯墓:学术“含金量”比金子还高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d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来名记者一哄而上,将南昌西汉海昏侯国考古专家组组长信立祥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腿慢一步的记者已然看不见信立祥的身影。2016年3月2日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开幕式上发生的这一幕,是因为就在大约一刻钟前,信立祥念出了那虽然只有26个字,但公众早已翘首以待的结论:“考古证实,墎墩山墓园主墓墓主人即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出土文物中能够证明墓主人即为刘贺的“直接证据”有3个:一是出土的一块木牍上写有刘贺和他的夫人分别写给汉宣帝和皇太后的奏折,其中直接写有“臣贺”之语;二是有4块金饼写有隶书墨书题记,如果综合起来看这4块金饼的题记,文字即是“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三是在内棺发现了一枚玉印,印文直截了当,就两个字—“刘贺”。
  从2015年11月4日海昏侯国考古工作第一次曝光于公众视野,到2016年3月2日441件海昏侯国文物开始在首博展出,一场追踪海昏侯墓墓主究竟为何人的新闻大戏终于达到高潮,但对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还远未结束,考古学者已做出至少再持续10年的打算。
  当昔日神秘的考古行业与考古学者如今因这一重大发现而尽享万众瞩目、众星捧月之时,一些似乎从最开始就应该十分明确的问题却变得有些含糊: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刘贺墓?而现在我们又该关注刘贺墓的什么?
  汉废帝其人被史书描黑,盼古墓洗白
  如果胜利者果真在史书中将失败者刘贺的面目肆意涂抹,那么2000多年后刘贺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葬地,获得一雪前耻、自证清白的机会。海昏侯墓已经出土的万余件文物如今正在考古学家的手中,笼罩刘贺真面目的面纱正被一层层揭开。正如信立祥所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刘贺绝不像《汉书》所描绘的那样荒诞不经。”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认为:“海昏侯刘贺家族很可能对豫章地区自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年的环境开发和经济繁荣有所贡献。”而刘贺墓外藏椁有一半左右的空间是用来盛放粮食、厨具、酒具这样的“吃喝之物”,依王子今的看法,那最引人好奇的“铜火锅”,以及有可能大大提前中国蒸馏酒历史的“蒸馏器”,也许就在向我们展示着刘贺生前不乏口腹之快的生活。
  至于“皇帝的残迹”,刘贺墓中的一件西周提梁卣和一件东周青铜缶引发了考古学者的遐想。难不成刘贺还是一名收藏家?不无可能。但也有学者认为,为了逼迫刘贺退位,霍光将宫中的前朝青铜器作为补偿,尔后,这份旧日的纪念与耻辱就相伴刘贺身旁,直至与他一起长眠地下。
  刘贺心有郁结,史书记载他生前“疾萎,行步不便”。而在刘贺墓中正好出土了一件漆碗,其上写有“医工五味(一说‘禁’)汤”的字样。通过对漆碗中残留物的分析,考古学家发现这只碗确实装有五味子,即一种如今临床上用来治疗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的药材。看来医师对于刘贺的病症有心治疗,却无力回天,刘贺终于在他33岁那年撒手人寰。

简牍与葬制,学术“含金量”比金子还高


  早已三赴现场的海昏侯国考古专家组成员、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秦汉考古教授赵化成表示,海昏侯国最令他兴奋的考古学价值并不是那些最抓公众眼球的发现:“像金饼、马蹄金、麟趾金,此前考古中都有出现。当然刘贺墓是迄今汉代考古出土金器数量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对于解释一些问题,比如为何文献记载西汉多黄金,但到东汉黄金便‘消失’了,就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严格讲,金器虽然漂亮,老百姓爱看,但可研究的课题,或者说其学术‘含金量’,其实还是相对有限的。”
  赵化成最为关注的,其中之一便是刘贺墓中出土的竹简与木牍。文字是最为直观、信息量最大的历史证据,而其考古发现的概率很低,所以对于读遍史书的历史学家而言,考古工作中发现的那些全新、当世的文字材料便显得格外珍贵。近些年清华、北大相继高价购买竹简的原因便在于此。虽然目前清理工作才刚刚开始,但根据红外扫描等技术揭示的情况看,近5000件竹简已堪称一座小型地下图书馆,涉及内容至少包括《论语》《易经》《礼记》及方术,乃至与养生、房中术有关的医书,描写冢墓的赋,待其全部清理完毕后足以令史家眼界大开。
  而一段早在2015年11月就已被各大媒体转载,但并未激起太多媒体深入挖掘的“结论”,在赵化成眼中也格外重要,甚至足以概括海昏侯国考古的本质价值—墎墩山主墓本体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明确,是西汉中晚期列侯墓室的典型标本。墎墩山主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紫金城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与马王堆墓比较,各有千秋


  “搞清列侯的葬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赵化成介绍,“因为汉代人对墓葬非常重视,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死人埋好,事死如事生,所以一个列侯的葬制能牵扯到整个汉代的丧葬制度,进而又牵扯到整个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葬制是社会的反映,研究葬制最终是为了研究社会,这才是考古学者最关心的。”
  从这一点来说,一些媒体所言“刘贺墓比马王堆墓还重要”并非全然没有道理。马王堆2、1、3号墓分属长沙国丞相、同为列侯的轪侯利苍及其夫人、儿子(或兄弟)。因为墓葬是在“文革”期间被发掘,考古队未及探寻墓葬之外的墓园、聚落,且轪侯利苍的食邑位于现今河南而非长沙,不似海昏侯的葬地就在其食邑城外,所以对于搞清列侯葬制,马王堆墓确实不如海昏侯墓重要。
  但赵化成也强调,笼统地比较刘贺墓与马王堆墓的重要性意义并不大:“两墓年代不一样,马王堆墓是西汉早期,刘贺墓是西汉中晚期。利苍的身份也和刘贺不同,前者只是在长沙国做丞相,很有钱,随葬品很多,而刘贺则是身份十分特殊,所以两人的墓葬各有千秋,刘贺墓中很多重要的文物,譬如酎金、孔子屏风,马王堆墓就没有,反之亦然。而且从文物保护的状况看,马王堆墓要比刘贺墓好一点。”毕竟前者被发掘的时候,墓里还有沼气隔绝起到保护作用,后者只是泡在水中,所以马王堆墓出土有稀世的辛追夫人女尸、漆棺、帛画、服饰,而刘贺的骨骼与丝织品则已经被南方的酸性土壤腐蚀得所剩无几。
  ↑2015年12月6日,考古人员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南侧清理出一件精美的玉环。
  殷商晚期,中国的玉器制作已经很成熟,到汉代玉器工艺仍继续发展,并未衰落。从材质上看,汉代玉器中不仅有传统绿色或黄褐色的硬玉,乳白色的羊脂玉也大量出现,这是先秦时所罕见的情况。
  ↓贴金片漆盒
  银扣漆器,出土于西藏椁娱乐用具库
  我国漆器工艺的发展,在战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次繁荣,到了西汉时期,漆器工艺更是在继承战国和秦代传统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步。
其他文献
清代御窑到嘉庆以后,伴随清朝内忧外患,日薄西山。随着大清皇朝覆亡,御窑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清朝御窑史的最后百年,也是中国御窑史的最后百年。  最后百年  乾隆后期,国家承平日久,改革动力渐失,痼疾逐一显现,明显呈现颓势。景德镇御窑也一样,从乾隆帝死到大清朝亡,皇帝重视不足,国家财力不支,工匠墨守成规,战火连续不断,百年之间,江河日下。  嘉、道、咸三朝66年,是御窑缓慢衰落期。嘉庆朝的内忧如白莲教民
期刊
以色列,在沙漠里找鸟?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却是,作为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春天的内盖夫沙漠南部的埃拉特可以观赏到300多种鸟,也吸引了全球顶级“鸟人”前来角逐这场名为“Champions of the Flyway”(迁徙飞鸟冠军)的观鸟大赛。  我的第三次以色列之行是在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候鸟们迁徙的时节,那是一场特殊的观鸟旅行。几个月前,受到长居北京的英国鸟类学家唐瑞(Terry Tow
期刊
富贵吉祥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现实中能够将其实现的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只能先去追求精神上的小康。但是,精神世界有大有小,见识程度有深有浅,如何通过一种方式让所有人皆能理解?于是借助那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动物去表达自身追求的方式应运而生。这些动物有现实中的、传说中的,有美的、丑的,但经过我们的特殊寓意系统改造之后,成为约定俗成的基本观念,成为形象化的符号。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人,都能解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愿望,
期刊
与凤凰的高贵不同,喜鹊是日常可见的俗鸟,常常在村头树梢鸣唱,所以多被用来象征吉祥和好运。喜鹊报喜之说由来已久,相传贞观末年,南唐黎景逸居住在空青山,住所旁有鹊巢,黎景逸常常给喜鹊喂饭。后来附近有人丢了布,诬告景逸偷盗,于是景逸便被关进了监狱。黎景逸当然不承认,官吏就准备用刑,就在此时,喜鹊飞到楼上向他报喜,并且化身为使者,假传圣旨,帮助景逸脱难。这样的报恩故事,更增添了喜鹊的好名声。  更早的传说
期刊
“鸿前麟后,燕颔鸡喙,蛇颈鱼尾,鹳颡鸳腮,龙纹龟背”—凤凰不仅拥有不凡的外形,亦有较为特殊的习性,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因此其身份高贵,亦被视为祥瑞的象征。有凤来仪、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天下就会出现太平景象。凤凰来栖,百鸟就会来朝;凤凰死去,仍有百鸟相从,群鸟来吊。凤凰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凤凰众德兼备,是传说
期刊
无论是沙鸥、江鸥还是海鸥,都属于鸥科,作为一种鸟类,它们多生活在水边,靠啄食鱼虾生活,并无奇特之处,但是当文人的情感投射到它们的身上,将它们赋意之后,白色的鸥类便成了自由的象征。  提起沙鸥,人们的脑海中自然容易想起杜甫的那句“天地一沙鸥”来,这个名句出自杜甫的《旅夜书怀》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大概写于
期刊
美国洁蕊堂藏有一件康熙五彩人物故事图纹棒槌瓶,高40多厘米,器形高大而不失俊秀。盘口接长直颈,肩部外折,缓坡斜肩,垂直向下为长筒瓶身,收尾处柔和内敛,曲线温婉,举重若轻。盘口侧影呈圆台形,微微上窄下宽,稳重而不呆板,周围饰椭圆云雷纹。颈部通景绘庭园婴戏图,为首一男孩上身套深蓝绣花圆领绸衣,下穿绿裤,右手高举一盏纸扎红色荷花灯,在逗引面前一位着红袄绿裤的男孩。蓝绸衣男孩身后跟着两位绿衣男孩。前面一位
期刊
冬日午后,我们去老胡家里看望他。  要不是生病休养,此时,老胡应该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庙渠镇六十坪村,继续做驻村帮扶工作,每日早起,生火做饭、整理工作资料、入户走访、开会学习……忙碌且充实。  老胡和其他几位同事驻村开展工作,时间长的有两年多,短的也一年有余。每次回到兰州,在单位遇见了,大家都亲热地拉着他们的手说“辛苦了”,知道村里条件不比城里,知道他们与家人聚少离多,真不容易,但究竟怎么个辛苦法
期刊
因为“蝠”和“福”谐音,所以蝙蝠的形象被人们广泛使用。两只蝙蝠在一起就是“双福”;蝙蝠和桂花放在一起就是“福增贵子”;蝙蝠刻在铜钱上就是“福在眼前”;5只蝙蝠围着一个大寿字或者仙桃就是“五福捧寿”,这五福就是《尚书·洪范》中所说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还有5只蝙蝠围着一个篆体的“万”字,意为“福寿万代”。此外,和合二仙手捧的盒子中飞出5只蝙蝠,意为“五福和合”,这是
期刊
小人书快消失了。  一桩流行事物的衰败和一个热门人物的消失一样,总会引人深思。  对于现今30岁以上的人,那种表浅的通俗图书,曾是他们最初汲取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源头。很多人肚子里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古典小说的情节人物,往往是从小人书中得到的。在没有电视的时代,捧一本巴掌大小的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是常见的大众文化景象。那时,小人书普及于家家户户,老少咸宜,人人爱看。出租小人书便成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