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日汉翻译课程成为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从日汉翻译课程中的误译现象入手分析其教学策略。
“日汉翻译是日语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翻译能力是衡量日语人才是否具备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日汉翻译课程成为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的重要课程之一。
高年级学生面临翻译水平提升的问题。如何从基础翻译上升到讲究翻译技巧等较高层次的翻译,是教师及学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此外,鉴于当前日语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长、疫情之下就业形势不乐观、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学生对翻译资格等级考试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一点在近年翻译课程授课中的体现尤为明显。
一、日汉翻译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误译现象
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日语专业,日汉翻译课程开设于大三上学期,周课时2学时,使用《新编日译汉教程》[2]作为教材。笔者担任翻译课程教学以来,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翻译中,对于学生的误译现象,不断地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以下试举例分析在指导学生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误译现象及原因。
1、母语水平不高导致的误译。
日文原文:しかしより根源的には,「和を以て尊しとなす」日本の精神的風土と関係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だろうか。
学生译文:但在日本抱怨多数强制的声音很多,是和多数派无视审议,少数派的意见无法采纳有关。但更加根本的是和日本“以何为尊”的精神风土有关。
该同学在翻译原句中的日文谚语“和を以て尊しとなす”时,直接翻译成了“以和为尊”。这句谚语在实际生活中是比较常用的谚语,但是学生在翻译的时候仍然出现误译,由此可见,母语水平制约翻译的准确性。
2、提笔即翻译、缺乏翻译前通读、翻译后检查等良好翻译习惯。
原文:わたしにはこの頃の母さんの背後姿が、殊に肩から左右の腕へかけての線が何故か、いやあな気がする程、淋しく感じられてなりませんでした。
学生译文:对我来说,这个时候妈妈的背影,不知为何,让我越是感到讨厌,就越是寂寞。特别是从肩膀到左右手腕的线条。
原文中的“いや”基本意思是“不喜欢,不愿意,讨厌”,但在这句话中它表达我看到妈妈背影后的落寞感之甚,即“いや”应译成“难受”,而非“讨厌”。究其原因,学生在翻译时没有认真通读整句,对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认识不清,也没有进行翻译后的检查确认。
3、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欠佳,理论与实践脱节。
日文原文:明治以後の日本は、それまで持たなかった技術や機械などの移入·利用に努めるとともに、政治制度や経済体制の方面でも西洋に追随するように努めた。
学生译文:明治时代的日本,随着那时还未掌握的技术和机械的引进和利用的努力,在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方面努力向西方追随学习。
原文中“移入”、“ 利用”都是名词,翻译过程中,为使句子表达符合中文语言习惯,多采用“词类的转换”技巧,即将“それまで持たなかった技術や機械などの移入·利用に努める”译成“引进和利用以前没有的技术和机械”,但从学生的翻译中可以看出对这一技巧的掌握不够。尽管课堂上已设置“词类的转换”专题进行讲解,也结合理论进行了相关例句的学习,但在实际翻译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策略
1、鼓励学生不断提高中文水平
“外语思维的培养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野观察世界,而母语水平的提升会促使学生能用母语更好地诠释外语”[3]。在授课中,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外文水平的提高,应同时将学生容易忽视的母语水平作为重要的关注点,督促学生多阅读中文书籍,特别是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我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多读一些日文小说的中译本,比如林少华翻译的《挪威的森林》等。
2、设置翻译小组、发挥组员间讨论机制
所谓“翻译工作坊”指的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人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4]。“翻译工作坊”简言之翻译小组,在实际教学中,分组讨论丰富了课堂授课形式,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中可以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日汉翻译授课如果采取保守的课堂填鸭式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容易变得枯燥无味,设置翻译小组讨论机制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在我校的日汉翻译课堂上,我会设定若干翻译讨论题,要求学生以分组形式对某段日文的翻译文本进行讨论,或评析给出的几个翻译方案,或分析译文欣赏篇章中的技巧使用等。
3、以指定教材为本,整合其他教材及网络资源等灵活施教
日汉翻译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而课程指定使用教材只有一本,在教学中教师应吸取各教材之长处,资源优化配置。在我校日語专业的日汉翻译课程中,我以《新编日译汉教程》为纲,糅合其他教材内容,并将翻译考级部分内容注入课堂实战演习,灵活运用网络资源,推荐学生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新闻翻译中译稿及日剧台词翻译,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到不同译者的翻译魅力,并进一步以分享的形式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运用中。
三、结语
以上从日汉翻译课程授课实践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翻译误例,分析误译的原因,并从提高中文水平、分组讨论及教材方面探究其教学策略。总之,日汉翻译课程的授课,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重视学生的翻译实践,解决其中所暴露的诸多问题才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辉.应用型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 2019(32):30.
[2]陈岩.新编日译汉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M]. 2009.
[3]李进荔,李学芹.浅析母语水平的提升与外语翻译教学的契合.中国民族博览[J].2017(5):87.
[4]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6.
作者简介:于静静,1983.12,女,汉,江苏省南京市,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及翻译。